MBA可以带给你的精英网络

该文章已被推荐到首页18已有 5765 次阅读  2013-06-20 22:33   标签得克萨斯州  哈佛大学  MBA  管理培训  南美洲  全世界 
  自从美国哈佛大学1908年开办MBA课以来,已有近100年的历史。MBA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已经形成了当今商务和管理世界的一支生力军。目前仅欧美两地每年培养的MBA就达12万人,如果算上亚洲、澳洲及南美洲培养出来的MBA,则每年全世界培养的MBA多达20多万人。一年20多万人,10年就是200多万人,50年就是1,000多万人,是一个遍布全世界的庞大的工商精英网络。中国MBA的培训市场方兴未艾,WTO之后将会有巨大的增长,中国需要几十万,乃至几百万的MBA通才。这一大批MBA精英使用共同的商务语言,熟悉管理、市场、营销、财务、金融、国际商务,具有许多相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对商务、对经济形成共同看法。他们中许多人都是世界企业的领袖,甚至有的是国家和政府的领袖。美国前总统乔治・W・布什是哈佛大学1975届的MBA,MBA的管理培训有助于他成功成为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州长,乃至后来成为美国的总统。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出任联邦政府部长高位的华人赵小兰女士也是MBA出身。美国9・11事件以后,纽约市新选出来的市长彭博,原来是美国彭博公司(Bloomberg)的董事长,也是哈佛大学MBA的背景。

  根据《金融时报》的报道,500强公司的老总有1/5以上是哈佛的校友。摩根士坦利公司的迪安・威特尔大量从附近的哥伦比亚商学院招聘人员。根据最近的统计,它的高级管理层有不少于100名的哥伦比亚毕业生――包括50名副总裁,30名主管和20名经理。

  MBA的网络随着商学院毕业生走出自己公司的办公室进入其他领域而持续在扩大。很多重要的政治家都有MBA学位,各种商学院的资历被囊括进了他们的简历里。在他们当中,有INSEAD的校友、离开麦肯锡公司的威廉・黑格,他现在是英国保守党的领袖。阿斯达超市连锁店主席、英国保守党副主席阿切・诺曼从哈佛获得过MBA学位。在英国政治划分的另一面,有另一位INSEAD的老朋友戴维・西蒙――现在的洛德・西蒙――英国石油公司前主席,他靠在公司里的股份发了财,成为托尼・布莱尔的工党政府中的重要成员。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被称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也曾留学美国获得过MBA的学位。

  我发现,在我这些年的工作经历中,有MBA背景的人往往比较容易沟通,容易打交道。我曾经有过几个上司都受过MBA的教育。我在加入SNC-兰万灵公司时,其国际总裁就是一位哥伦比亚大学的MBA,他对我也十分欣赏,尽管我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我们有共同的MBA语言。魁北克政府国际贸易部的前部长Trembly先生也曾经是我的上司,他是哈佛大学的MBA。实际上,我注意到国外政府比较重视聘用MBA中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人做政府官员,比如加拿大魁北克政府就聘用我做其政府经济商务参赞。还有,我的朋友,现任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RobertMackenzie先生也是毅伟商学院的MBA,我的校友。该大使馆现在每年都接受毅伟商学院派MBA过来实习。还有加拿大原外交部亚洲司司长也是York大学的MBA。

  不仅在国外是如此,我开始注意中国的政府官员里,也开始有了MBA人才,而且是不拘一格招聘出来的。2002年春节期间我参加了中国驻加拿大温哥华领事馆举办的迎春招待会。新上任的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刘元明也是MBA出身。他是由外交部从中国的地方官员中招聘出来的,而且其有留学英国MBA的背景。据说这是中国外交部向国际惯例看齐,也开始从地方和民间招聘中国的驻外使节,而不仅仅是内部人员的轮流派出。中国政府部门更多地从市场中聘用MBA或其他优秀的管理人才,有助于各级部门的管理和效率的提高。另外,媒体也高度评价中国证监会在聘用了国际法律人才梁定邦和史美伦之后,给中国股市的规范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其实,在平常的工作中,你也可以发现很多有MBA背景的朋友,比如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在加拿大驻香港领事馆做参赞时,就碰上中国较早在国外上哈佛MBA的刘二飞。当时他在高盛工作,今天已是美林证券集团中国区的主席了。在香港我还碰上了华登投资公司(新浪的投资者)的合伙人,在一次业务洽谈中,我们发现彼此都是毅伟的校友,顿时增加了不少共同的语言。

  总的来说,建立网络在商业方面始终很重要。传统的力量网络经常以教育为基础――在毅伟团队,牛津剑桥,大学圈,都能找到你的群体。顶尖商学院触及到全球更多地方,拥有不可比拟的力量网络。事实上,人们不只是为了学习才去顶尖商学院;他们去那里部分是为了加入一个排外的俱乐部――校友协会。他们横跨全球,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商界。商学院的校友协会忘记了共济会、扶轮社和其他传统的商业网络,它们是新的力量、有影响和富饶的网络。

  我们都要利用联络和网络。正是一些网络打开了更多的门户。上商学院的一部分――有人说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制造一个适当的网络。属于一个强有力的专业网络可能是非常有利于一个人找到内部人员的捷径。由于有毕业后高工资的许诺,全世界顶尖商学院的毕业生也得到了另一种实惠。商学院这块蛋糕顶上的樱桃就是接近自己学院的校友网络。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网络。

  商学院的校友俱乐部帮助毕业生们发展自己的职业,更新技巧,进行新的联络――?一般来说,在商界、政界和其他领域都有开放的门户。在较大和较好的著名商学院,校友网络是世界范围的关系。从波士顿到北京,以及最重要的城市之间,都将有校友网络的成员。打两个电话,一位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或者其他顶尖商学院的毕业生就可以在世界上大多数地方受到友好的接待。这使生活变得容易很多。

  在全世界最好的商学院当中,我还想到了法国的INSEAD商学院。它的校友协会的影响是传奇似的。在枫丹白露美丽的森林里,从前法国国王的狩猎地,校友们聚集在著名的宫殿里。(不是一座宫殿,而是五座,虽然院方坚持说它们是“很小的宫殿"。)

  有18,000名成员的INSEAD校友协会有巨大的影响。它的成员来自MBA项目(9,700人)和行政管理项目(8,300人)。它的,900多位校友在欧洲,使欧洲的网络比其他任何欧洲商学院的网络都大。它的校友分布在全世界120个国家。

  INSEAD的校友联合会调查显示,毕业20年之后,36%的MBA校友是公司总裁或首席执行官。他们的国际流动性在企业界也是最强的,大约30%到65%的校友分布在国外的企业中,42%的校友办有自己的公司。他们都是成功的人,是在信念上保持了与INSEAD联系的成功的人。确实,校友构成了INSEAD国际委员会的30%,占有董事会23个席位中的10个。

  INSEAD的校友很认真地接纳自己的成员。为了庆祝校友协会成立35周年,1,000多名校友和同伴为了聚会而返回在法国的校园,有的远道而来,如布依诺斯艾利斯、圣保罗、圣地亚哥、开普敦、阿比让、汉城、胡志明市和苏州。1966、1976、1986和1991级的MBA的参加人数达到了55%到65%。这几个年级的校友们在地理上的分布也遍及全球:25%在法国;20%在英国;10%在德国和奥地利;8%在北美;8%在南欧;8%在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6%在瑞士;5%在斯堪的纳维亚;3%在澳大利亚和亚洲;2%在南美。

  世界各地的800名校友自愿者在全国校友联合委员会中各尽其力,帮助组织聚会、国际讲演活动和在自己国家面试MBA候选人。

  1997年,一个新的校友会在阿根廷建立,其他协会的创立正在爱尔兰、巴西、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进行着,它们将使全世界的校友会总数达到34个。校友联络网也出现在另外13个国家。管理更新活动由校友们在伦敦、维也纳、纽约和乌得勒支组织。他们联络了100到200名校友,有25%来自INSEAD在世界各地的人,他们聆听教师讲演,还有机会建立网络。

  其他重要的商学院也有很好的类似组织,像触须一样伸向世界各地进行联络。瑞士的IMD在140个国家有25,000名校友,包括著名的瑞士工业界首领、雀巢的首席执行官彼得・沃伦伯格。伦敦商学院校友会的成员数超过了12,000人,其中有5,000人是MBA毕业生(有些学院只计算毕业生,有些则包括了参与行政计划的人)。

  但是,当谈到力量的网络时,美国人使自己的欧洲兄弟看起来像是业余爱好者。真的,他们在商学院的游戏中时间更长。他们的校友网络像帝国一般扩展到全球。他们以自己的MBA为武装,戴着校徽挺进到海外领地。凯洛格学院的校友会遍及全世界。它的网络延伸到全球80多个国家。沃顿的校友网络总数达到69,000人以上,分布在130多个国家――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学院校友网络,所以该学院说,沃顿的校友已经在美国和国际上组织了76个俱乐部,并有地区代表。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有30,000多名校友,包括首席执行官纳比什科、哈里-戴维森和里维农。哥伦比亚有20,000人――有11,000人在纽约、新泽西和康涅狄格,另外9,000人分散在全球,包括一位著名的奥马哈公民――贤明的沃伦・巴菲特。

  但是,哈佛商学院有60,000多名活跃的校友在世界各地,根据这个网络的力量,学院只是网络的一个班级。它的一次全球校友大会曾于1997年在香港举行。组织者报告说,有800多名校友和来自45个国家的客人在这块前英国殖民地被移交回中国的前夕聚会。“一度变成终身的机会"是一位哈佛商学院的校友对活动的描述。“在校友们3天的活跃讨论中,12位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和一群杰出的亚洲商人与政府官员,集中关注香港回归,以及人们期待的商业对该地区的影响。"

  这是某种严肃的网络。它是哈佛的感召力。正如哈佛商学院的院长金・克拉克在对那些代表的讲话中说的:“重要的是认识到我们在香港所做的是学院的品质证明。我们把重要人物聚集在一起为重要问题而工作。这是建立关系的机会。”

  到上海和北京的旅程给了参与的校友以大量机会进行联系。在中国,他们也有机会访问很多西方公司与中国伙伴合资的企业,了解这些关系在围绕香港移交的气候中如何发展。从一个政权变到另一个政权,似乎打动了哈佛商学院院长的心弦,他谈到了三面防卫商学院的帝国。

  “我们真的在一个转折点上,"克拉克院长在校友的聚会上说:“要站在日益增强的竞争、经济全球化的前面,商学院就必须延续自己的优秀传统。这意味着确保教师们接近实践,学院要培植自己强有力的校友网络,新技术正在被吸收到教学和学生生活中去。"

  这些新技术在校友网络的活动中也在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领先的商学院一直在把资金越来越多地投入到复杂的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中去。例如,电子邮件地址被编进了1997年INSEAD的地址簿里,这是它出版的第30年。预定的校友的地区在增加,现在已经出现了INSEAD的网站。

  在中国的MBA校友会也越来越多,像在北京就有哈佛MBA校友会,毅伟MBA校友会,中欧的,清华的,北大的等等,我所在的欧美同学会MBA协会有从世界各国回来的MBA朋友。大家经常在一起聚会、交流,互换信息,互相提高,相处非常融恰,大家都感觉对自己有所帮助,MBA的网络对大家都有很大的益处,每个人也都交了很多朋友。

  除了国际知名商学院庞大的MBA校友网络之外,国际上的知名跨国公司也将MBA教育和培训视为一种新型的公共关系编织网。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惠普、诺基亚、爱立信等一些知名企业都相继在中国开办了一些MBA班,它们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件事情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它们想办教育?想为中国培养更多的工商管理人才?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它们一种新型的公关策略。校友是一种资源,关系是要花钱建立的,而一旦有了一个可靠的能发挥作用的关系网,对公司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一位接受《青年时讯》记者采访的先生说:“你能想象在底下斗得火热的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他们的高层在爱立信中国学院的MBA班中却握手言欢、成为同窗吗?如果你渴望已久的合作伙伴正在惠普的MBA班中上课,你是不是也想着去报名念MBA呢?你是一位具有领导潜力、思想开明的政府官员吗?如果是,你就能对名目繁多的外企MBA班挑肥拣瘦了。你想想,为什么有那么多外企要办MBA班呢?外企的MBA班究竟是为谁准备的?有钱就能上吗?在外企MBA班中,同桌的你会是谁呢?”

  根据记者调查,许多外企只在中国办了MBA班,为什么会这样呢?惠普培训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周勤在接受《青年时讯》记者采访时说:“现在IT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竞争,还有其他很多方面的竞争,哪家厂商对你的业务模式更感兴趣一些,你提供的这套业务模式是不是能帮客户解决生意以外的一些问题,都显得很重要了。与此同时,人际关系也越来越重要。”

  据悉,爱立信中国学院的MBA班,是1997年爱立信与挪威管理学院和复旦大学合作开办的,所请的教授都是来自这两个大学的,部分讲座由爱立信提供。与一般的MBA班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两个大学为爱立信中国学院的学员制订了IT管理与公共技术管理等课程,有些课程是在中国学院上,有些课程是在复旦上,也有些课程是在挪威上。爱立信中国学院总经理马晋红则告诉记者:“中国学院是本着回报行业的心态成立的,我们考虑的是中国在技术上与世界相差不大,但是客户没有相应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手段,而当时教育市场也处在转型时期,更多的人进入重新学习的行业。”马晋红一再强调爱立信的MBA班只是爱立信提供培训教育的一部分,目的是帮助我们的客户、运营商和政府机构更多地了解西方的先进知识。

  另外一方面,惠普商学院目前开设了16门课,每门授课时间由半天到三天不等。前两期惠普推出的“迷你”MBA就是从16门课中选出5门课做一下包装,需要6天时间,内容涉及公司文化、财务、人事管理,以及HP的管理理念等,费用是2,000美元。而惠普于今年7月份隆重推出的“HPWAY”MBA,总共是三个星期,每个月讲一个星期,费用也相应增加为6,000美元。

  外企办MBA班与高校办MBA班究竟有何不同呢?周勤总结了三点:“首先是时间,高校的工商管理硕士的学习时间为两年半,而惠普的MBA班时间很短;其次,从内容上来讲,前者的教学内容是惠普公司内部的实际情况,而后者侧重于理论教学;再次,高校会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而惠普商学院颁发的是惠普公司总裁签署的一个结业证。”而不容忽视的还有一点就是老师的情况,在高校内部是专职老师,但在惠普商学院里,由于客户是惠普商学院服务的主要对象,所以所有的课程均由惠普公司高层经理担任授课教师,提供“管理”与“个人职业技能”两方面的培训。

  与惠普一样,爱立信也表示,企业办学会把传统大学作为自己的一个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爱立信并不是把中国学院作为赢利机构,爱立信的针对对象主要为信息产业界内部及相关的政府机构。

  校友资源是一种潜在的财富。

  周勤介绍说:“参加商学院培训的有两类人,一类是客户,这种人占绝大多数;其次是非HP客户,比如说万科,还有些其他机构,它们与HP没有直接的业务往来,但是它们也同样面临着如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等问题。”他告诉记者,由于惠普商学院一期学员只招30人,所以来听课的主要是客户公司的高层管理阶层,都是副总、总经理,甚至董事长之类的人,所有的讲课老师都是惠普的高层管理阶层,多半都是副总裁一级的人。

  这些人为什么愿意来听惠普商学院的课呢?这其中也有多重原因。首先不可忽略的是惠普自身的原因。惠普公司于1939年创立,至今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但是没有一年是亏损的;一般IT公司的流动率在30%左右,而惠普的流动率却很低,哈佛大学的MBA授课中也有很多以惠普作为案例。周勤说:“实际上惠普公司在公司内部有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有很多客户询问起这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把对内的培训对外开放了,向他们介绍惠普的管理模式,我们希望能够影响他们,或者说他们在做决定之前能够有个参考意见。”

  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惠普公司的客户遍布全国。很多人在看到参加惠普商学院的学员名单后都会惊叹,因为有很多人是他们生意上或者潜在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到这种环境下同他们一起学习对自身很有好处。周勤直接参与了惠普培训事业的具体操作过程,他告诉记者,基于这个原因,甚至有很多人打电话来问都有谁参加,如果听课人的身分与他相差很远,他也不愿意来。介绍这个课程给客户的,主要是惠普的销售人员,他们在向客户做课程介绍时,客户也会问这适合于哪些人。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惠普也希望与客户们保持良好的关系,校友资源是一种潜在的财富。惠普已经讲了600多人次的课程,这里面也有上百人参加了惠普举办的校友会,这在某种程度上给他们提供了再次交流的机会。

  那么,到底哪些人适合于学这些课程呢?惠普虽然没有明说这些课程是专门为高层准备的,但却明确表示这种课是为那些有管理经验并有机会实践这种管理经验的人开设的。

  尽管外企的MBA班收费不少,但周勤表示:“惠普商学院挣的钱与惠普公司的营业额实在差得太远了。”因为对谁收费,收多少钱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惠普商学院的学员中,也有一部分是政府官员。《青年时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惠普表示对这些人是免费的,周勤表示能请这些人来,对惠普而言本身就有好处。惠普可以了解国家政策的制定等相关内容和信息,这也是来听课的民营企业、高科技企业、国企以及外企的想法,而请他们来无疑能让惠普商学院的学员名单增色不少。周勤解释道:“报价是一回事,有些人不是可以用钱请到的,商业行为绝对不是一刀切的。现在很多的政府官员具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和知识水平,比如留过洋等,这些人越来越在政府机构里充当很重要的角色,而且比较高级的政府官员一般比较开明,他们也比较愿意了解先进的管理经验。”

  爱立信的解释似乎更加简单明了,爱立信中国学院的第一批学员是与信息产业部(当时叫邮电部)合办的,共同推荐了当时信产部的一些干部,中国学院院长马晋红告诉记者:“我们选拔的这些人都是有语言基础和发展潜力的人。”而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有一些公司开始订购课程,授课时间为两年,费用为3万美元。学院大概是每隔六个星期上一个星期的课。一个班大概40个学员左右,每年大概招收两个班。在这80名学员中,订购课程的学员大约占20%左右。校友资源也是爱立信极为看重的,2001年1月5日,爱立信也召集了中国学院的200多名学员在北京举行了世纪大聚会。

  爱立信中国学院的院长马晋红表示:“我们服务的是中高层的管理阶层,因为毕竟是成本比较高的教育,我们也希望最能影响企业发展的人来接受这种形式的教育,所以我们希望他至少有5年以上的管理经验,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的中高层企业管理领导。”她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都曾表示让爱立信给它们专门办一个MBA班,但马晋红认为越是拥有不同的背景、来自不同公司的学员在一起学习越能取长补短。

  具体看来,在爱立信中国学院MBA班学习的学员主要来自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吉通这5个运营商。

  可以看出,受什么样的教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做同学,过去流行在酒桌上拉关系,现在流行在MBA班上建立同学关系。其实,不排除许多攻读MBA的人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希望改善自己的文化结构,但是也有一些人去读MBA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交往结构”。

  一名正准备报考MBA班的先生在接受《青年时讯》记者采访时说:“真关系比真本事更管用,重要的不是受什么样的教育,重要的是和谁做同学。对MBA班而言,今日同学关系明日也许就意味着财富,同桌的你、同班的你都很重要,穷同学、富同学同窗两三年之后都成了朋友,而MBA的开放式教育方式则促进了同学交往的升温。”

  人大工商学院伊志宏老师表示了她的看法:“与国外一样,MBA的校友资源不容忽视。由于MBA是案例教学,所以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比本科生的灌输式教学都会有更多的交流。MBA教学在讨论的过程中能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所以气氛也比较融洽。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而言,MBA有人际关系学的意味在内,这批有着工作经验、在企业中处于中层管理人员以上的学生毕业以后,将来有很多人会保持联系,他们在业务上可以保持联系。”

  原北大光华EMBA主任项兵教授告诉记者说,光华管理学院有6个EMBA班,包括1个券商班,2个公开班,3个电信班。而电信班是诺基亚出资办的,班上有很多电信运营商和政府高级官员。像这个班上就有一个中国电信的副总、一个中国移动的副总以及一个省的副省长,而且每期人员结构差不多。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诺基亚此举有点“项庄舞剑”的意思,因为同学关系不是一般的关系,过去在酒桌上拉关系,那是什么?档次低,还可能被说成是腐败。现在这些在一起学习的同学通过课上的讨论、课后的交往,关系就不一样了,这样就有助于彼此之间工作的开展。要知道,在这里汇集的是中国管理的精英,这将是学员今后与各界联络的宝贵资源。

  面对这么多老总级的学生,课堂纪律是很严格的。该班的学制是20个月,在职学习,每月利用一个周末集中四天学习。每次课前都要点名,超过两天旷课的要重修,课上有练习和讨论,课后的作业要积极完成,结业要通过考试。老总们的自觉性也很高,都会准时上课,尤其有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教授当面讲解,这个机会很难得。

  项教授说:“EMBA面对的是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5年以上管理经验的中高层管理者。目前中国MBA与美国的需求不同,我们很多管理者没有得到管理方面的正规训练,所以应该从上面抓起。EMBA班的学费是19万元,报名条件要求所在单位支付一半以上,这样是为了在公司那儿先进行一次筛选,因为只有单位重视,有潜力的人员才有这样的机会。”

  MBA校友联络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据上海媒体报道,就连体育这样的活动也是MBA网络联谊的好机会。由上海交通大学MBA同学会主办的第二届交大MBA体育节在交大闵行校区举行,来自上海7所院校的200名MBA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不管是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在传递着一个信息,那就是――读MBA时刻准备着参加活动交朋友。

  体育节的参与者中,不仅有正在就读的在校生,还有不少毕业多年的老生,前者是来结识新朋友,后者则为维系多年的同学情谊,尽管他们曾经是或者现在正是公司部门的主管,甚至老总,但互递的名片都印有“××大学MBA同学会会员”,而且互相都是直呼其名,全然没有什么“小姐、先生”和“经理、主任”一类的客套话,这样的亲近感是在生意场上难以找到的。

  在MBA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读MBA的收获,1/3来自于课堂,1/3靠自我领悟体会,剩下的1/3则源于人际交流。其实,很多人认为,从同学身上获得的还远远不止1/3,“同学是最宝贵的”。

  其实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MBA同学重视同学网络的建设,重视在MBA开放式的学习中结下的友情。北大MBA的林元强和他的同学陈龙森认为读MBA是追梦之路。他们说:“在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中,学生时代都是最美好的时光之一,我们从工作岗位回到学校,是来寻求一种净化、充实和提升。身边的同学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心怀共同的理想和对成功的渴望,在这个平等的、没有利益冲突和权力威胁的组织中,每个人都愿意帮助这个集体通过各种情感的纽带、思想的交流、体验的共鸣、机会的共享建立一种相对紧密的网络,不是过渡的、暂时的而是长存的、终身保有的、具有归属感的集体,大家心怀一种使命,充满一种激情,渴望一种创造!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 flame 2011-08-21 01:57
    惠普……   哎!
    曾经是家伟大的公司,如今没落了。希望昨天宣布的拆分能够让它重现辉煌。
  • hsWang 2011-08-21 10:22
    flame: 惠普……   哎!
    曾经是家伟大的公司,如今没落了。希望昨天宣布的拆分能够让它重现辉煌。
    flame还在HP吗 ?
  • flame 2011-08-21 10:34
    hsWang: flame还在HP吗 ?
    是的。刚接到SAP成都的offer。但还是希望能留在hp。
  • flame 2011-08-21 10:34
    hsWang: flame还在HP吗 ?
    我想,亲身经历这么大公司的分拆与转型,也是一次有趣的经历。也许将来读MBA的时候,案例分析能够用到。呵呵。
  • smartfay 2011-08-21 12:34
    今天在微博上搜了下alumni 搜到33个RMS的 1个MBA 做retailing的
  • hsWang 2011-08-21 15:33
    flame: 是的。刚接到SAP成都的offer。但还是希望能留在hp。
    理解你对HP的感情
  • hsWang 2011-08-21 15:34
    flame: 我想,亲身经历这么大公司的分拆与转型,也是一次有趣的经历。也许将来读MBA的时候,案例分析能够用到。呵呵。
    有道理 见证这个历史时刻很有价值
  • hsWang 2011-08-21 15:34
    smartfay: 今天在微博上搜了下alumni 搜到33个RMS的 1个MBA 做retailing的
    晕  微博这个都能搜到阿
  • smartfay 2011-08-21 17:07
    hsWang: 晕  微博这个都能搜到阿
    搜 还是需要点技巧的
  • myice 2011-08-22 10:43
    flame: 是的。刚接到SAP成都的offer。但还是希望能留在hp。
    真是个专一的男人
  • flame 2011-08-22 20:56
    myice: 真是个专一的男人
  • myice 2011-08-22 22:51
    flame: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