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Google百度自谋上市-隐忍李彦宏

1已有 445 次阅读  2010-04-05 19:38   标签Google  百度  李彦宏  自谋  隐忍 

出处:互联网,转载本文只是为了自己阅读方便

 
三十六计之貌合神离

卖个破绽给对手,让他尝到甜头,自认为可安枕无忧,往往就松懈大意。于是,自己蓄力并反击的机会就来了。诱敌就是“貌合”,暗地发力就是“神离”。

其实貌合神离的精髓就是一句话:兵不厌诈。无论从古战场里冲杀出来的古三十六计,还是从现代商战中生发出来的新三十六计,不管其套路有多少变化,都可以这四个字为精髓。

所谓兵不厌诈,就是表面上是一回事,实际上是另一回事。你骗我,我也骗你,你知道我在骗你,我也知道你想骗我。但谁能骗过对手,取决于诈术之高低,也就是“境界”。比如口蜜腹剑、声东击西、君子豹变、偷梁换柱、杀鸡儆猴,等等。都是在以假象迷惑对手之后,出其不意而取胜。

我做出某种表态,或者笑脸相迎,或者歃血为盟。但暗地里有自己的算盘,等时机成熟,当然反目为仇,刀兵相见。如果你出于我的表态而放松警惕,甚至养虎为患,那就是不智。

对于面临强大对手的小企业来讲,能够在对手不重视不打压的情况下快速壮大的“时间窗口”是非常有限的,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这个时候小企业一般都会假意逢迎,但暗地备战。

案例
瞒Google百度自谋上市

在2005年以前,美国网络巨头要打进中国,都尝试同一个套路:联合一家本土公司,而不是单打独斗。雅虎、亚马逊、eBay、Google,四大天王都这么干。

“联合”的方式主要是两个,或者整个收购,或者注资入股。若整个收购,则全部控制,不留余地。而注资入股就不简单。到底谁占多数?谁说了算?是一家人还是两家人?扯不清楚。

所以,老外财雄势大,一上来一般就谈收购。就算入股也只是试探,后来无非两个结果:要么增资,彻底收购;要么退资,反目成仇,战场上再见。

中国的本土公司,比起四大天王小了不止一个量级。要么乖乖被收购,拿笔卖身钱回家养老;要么血拼大鳄,咬紧牙关死扛。没有中间道路可走。而选择被收购的,是常态。

但收购这种常态,从来都是悲剧。雅虎并购3721后,双方风格相悖,整合失败,最后转手卖给阿里巴巴。eBay收易趣后,被淘宝打得无还手之力。亚马逊收卓越后,被当当反超,至今还是老二。并且,3721、易趣、卓越这些曾经响当当的本土品牌,要么被弱化,要么被雪藏、消失。

相比之下,唯一接受美国巨头注资后还能全身而退、独善其身的,仅有李彦宏的百度。2004年6月,Google注资百度,一年之后,百度崛起为市场第一,Google在百度上市后套现退出。这也是中国互联网上第一次先入后退的案例。

百度之所以能不重蹈3721们的悲剧,不外乎四个词:放低身段,拖延时间,暗自发力,悄然崛起。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低眉顺眼

中国的搜索市场在2003年12月一下变得不可捉摸起来。之前有相互独立的四股力量互相混战:Google、雅虎、百度、3721。不过当这个月3721卖给雅虎、二者合二为一之后,形势骤变。并购后的雅虎中国显得从未有过的强大,它有着雅虎的品牌和技术,以及一支周鸿祎领导的本土团队。

当时,周鸿祎眼中真正强大的敌人只有Google,百度已经不被作为主要对手。

这个时候,百度和Google如何应对?合作抗敌,是一个比较自然的想法。

总之,不到半年,2004年6月,在百度新一轮1470万美元的融资中,Google出了正好三分之一,499万美元,成为百度的股东。据称,Google拥有26%的股份。

这在当时是一个大新闻。几乎每个业内人士听到“Google注资百度”这句话时,都会下意识地得出这样的判断:Google收购了百度。

原因无外乎两点:第一,四大天王到中国来,一律会收购,符合历史惯例。第二,雅虎收购3721,为了与这一对选手有势均力敌的对抗,Google与百度整合就自然而然,甚至也是在所难免。

至于Google只占有26%的股份,一般人都会推断这只是前奏,时机一旦成熟,一定会整体收购。换句话说百度是Google的了。百度/Google军团,将和3721/雅虎军团捉对厮杀。这26%的股份,被业内人称为“定海神针”,表示Google的红旗插上了百度的阵地,以后的发展,尽在掌握。

在2003年和2004年,百度收入分别是600万美元和1300万美元,Google则分别超过14亿美元和31亿美元。在中国的搜索市场,Google当时以34%的份额占据第一。所以Google相对于百度的强势毋庸置疑。当时,所有人都认为Google在这一注资中占据着主动,接下来,是否全资收购,Google一举手就能搞定。

体现美国资本市场看法的《华尔街日报》在报道里这样判断:“这项投资意味着,Google可能考虑在增长最快的一些市场中联合或者收购竞争对手。”

而反过来,这26%的股份对百度也意义非凡。这使得百度的血液里流淌着Google的血液。现在百度可以向全世界宣布:Google在中国投资了我,我就是中国的Google。用投资界的专业术语说就是:Google为百度背书。而在此前,百度只是中国的数家搜索引擎“之一”。

如此相得益彰的合作,可以说得上“貌合”。看起来,的确如此。

就是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2004年Google忙于在纳斯达克上市,在中国市场没有新动作。雅虎在2004年就把服务器全部搬到了中国,被视为本土化的一个大举措。但Google并没有跟进。雅虎在周鸿祎带领下,在2004年推出包括独立搜索门户这样的一连串举措,Google没有反应。甚至,Google在中国一直没有正式办事处,更谈不上什么领军人物了。

关注Google的人都认为这很好解释:Google既然有了百度,就不需要这样做了。但在当时很多人都忽略掉这样一个事实,李彦宏在接受Google入股时低声说过一句话:“我们打算保持独立。”

这句话意思很明显:百度不想被Google收购。不过这句话确实没有引起太多人注意。如日中天的Google很强大,而百度弱小而低调,李彦宏的话被当做是一种“政治性”表态。

除了低调的表态,百度正在快马加鞭。而这才是百度“神”之所在。

逆转乾坤

就在2004年初到2005年百度上市这一段时间,发生了两个显著变化。

第一,百度推出了其历史上最成功的产品之一:贴吧。正式拉开“搜索社区化”的大序幕。之后相继提供MP3、图片、视频、地图等服务,并不断丰富着包含贴吧、知道、百科、空间等产品的“搜索社区”。

百度也做出了其历史上最大一次并购,拿下了当时Alexa全球排名第25位的网址之家wwwhao123com 。此后半年,百度即超过新浪,成为中文网站流量第一。

第二,百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开始反超Google,并保持第一。到2005年第一季度,百度把Google远远抛在后面。百度占有45%的份额,第二名Google仅为30%。百度在这一季度取得520万美元的收入,与2003年整年收入持平,同比增长高达147%。

第一件事,象征着百度开始由Google不折不扣的模仿者,转变为一个独立的创新者。之前,网页搜索几乎是百度的唯一产品,其算法与Google大同小异。但贴吧是一个大胆的创新,把百度变成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论坛,并且贡献了仅次于网页搜索之外的最大流量。

第二件事,标志着百度成为中国的Google,确立了遥遥领先的优势。有了这个地位,百度就能从跟随者手里抢到更多客户,其收入就会以比其流量更快的速度上升。事实是,从2005年第二季度开始,百度连续12个季度营业收入同比翻番。


第三件事,2005年8月,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目标发行价27美元,当日收盘于122美元。这成为美国证券历史上IPO首日表现最佳的十大股票之一。

这第三件事,意味着百度彻底独立了!

并且,百度刻意断绝了被Google单方面入股收购的可能。在IPO之前,百度做出一个“牛卡计划”的反收购安排。其招股书披露,为防止可能发生的恶意收购,百度特别将上市后的百度股份分为A类和B类股票,在美国股市新发行股票为A类股票,而所有原始股份为B类股票。每1股B类股票的表决权相当于10股A类股票表决权。

在这一双层股票结构之下,一旦Google或其他机构收购百度的原始股,该股份将立即从B类股转为A类股。这意味着即便Google收购绝大部分原始股,也无法在董事会拥有足够的表决权。

之后,Google卖出了原来持有的26%的百度股份,与百度完全分道扬镳。直到此时,大多数业内人士才如梦初醒:原来这26%的股份并非“定海神针”,而是百度为自己贴的一张假皮。

亡羊补牢

其实早在2004年入股百度之时,Google的CEO施密特就向李彦宏提出过占有百度10%的股份,但遭到拒绝。不过,这次拒绝,看来并没有完全打消Google控制百度的盘算,也许施密特还心存侥幸。

于是接下来的一年发生了上述两件事。第一件事,Google除了注资百度之外并没有采取任何本土化举动,既没有推出针对中国网民的网址,也没有在中国成立独立的研发中心或分公司。一句话,Google对中国的局势并没有足够的清醒和重视。

这给了百度宝贵的空间和时间。由于雅虎在收购3721之后整合不利,陷入泥潭,百度获得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

于是有了第二件事——百度迅猛扩张、开始反超,成为老大、最终独立。

就在百度确立第一的地位,上市成为定局时,Google才开始亡羊补牢。

2005年中,Google在上海成立中国第一个办事处。同年7月,Google宣布将于当年第三季度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而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则将出任Google中国总裁。

紧接着的8月,Google签下它在中国的第一家授权代理商——中企动力。随后,又宣布了另外两家代理。2006年1月,Google专门为中国网民打造的本土站点:wwwgooglecn,悄然上线。

其实,正是在百度上市后才有的如此紧锣密鼓的动作,恰恰证实Google此前所存在的侥幸心理。百度瞒天过海,修成正果。惊慌之下,Google连连出招。

直到今天,百度仍然主宰中国搜索引擎市场。Google在2004这一年的疏忽,之后四年的努力都没能弥补回来。

如需了解更多请购买图书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603888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 lansky 2010-04-05 22:00
    google现在还持有百度的股份吗?
  • shmily56 2010-04-05 22:03
    lansky: google现在还持有百度的股份吗?
    肯定的吧,google不傻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