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美国商学院申请系列之三:你最可能死在short term goal上【转载】

说到写申请的essay,大家第一个头痛的问题就是career goal。这个也是长期困扰我的问题,或者说把我折磨得死去活来的问题。搞得我连续申请了好多好多次~~~


我从2009年初开始准备考TOEFL,到2012年底拿到OFFER,整个商学院的申请总共经历了四年、六轮、共20次。当时拿到OFFER时还写了一篇小有名气的文章叫《第20次的尝试》,一直到现在还时不时会有人看。而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思想方面能够有所提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持续不断地对career goal的思考。


在2011年的时候申请了3所,走的最近的是CBS,被waitlist了,面试后感觉挺好,跟interviewer聊的也确实不错,不过过了快一个月ad-com又来信说还要再补面一次,由他们亲自来面,当时主要就是纠缠short term goal里我说想留在北美这一点反复challenge,我解释了半天,他们还是不大相信,就先defer然后2个月后才ding。我当时也觉得很无奈,一个破career goal至于么。


不过一个正在CBS读书的同事跟我说如果你在essay里没把自己的未来规划清楚,到时候很可能找工作时就无法专注,学校也不知道该怎么帮你。这话倒是让我对career goal这种我历来看不上的东西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其实学生某种意义上是学校的产品,让你找到好工作是他们的责任,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和排名。既然这是个很现实的社会,商学院又更是如此,那重视这种看似无聊的话题也就情有可缘了。


我之前之所以一直没把这个问题想透,其实并不是没有足够的智力去理解,而是没有足够的胸怀去包容。我历来心中总有一种轻言误国式的清高,打心眼儿里看不上只重功名和回报但却缺乏深刻和情怀的商业社会。在申请上之所以一败再败是由于总是有一种“虽败犹荣”的情绪,总觉得是对方浅薄因而不能理解我,总觉得是怀才不遇,所以内心还反而因此而得意,而且一再地坚持用并不切实际、并不拥有实在的商业模式、并不以我现在的经验就能立即上手做的事情作为career goal(当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确实想借这个机会把这些问题想清楚,至今我也依然认为从此角度讲我这样做是正确的)。


但随着思考和学习的不断深入,我才逐渐意识到我之前的思想状态其实是陷入了只注重高谈阔论而没有知行合一的“道学”窠臼之中,仅仅是“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而已,而历史无数次地证明这种人是没什么实际用处的。正是这种认识的加深才让我开始悔改之前的傲慢,能够平心静气地反思过往的得失。


在职业方面,做过几年管理咨询,但我一直对文化传播非常感兴趣,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人们的价值理念、思维模式和生活品质。我至今也是这么想的,这也指导了我商学院几乎全部的学习生活以及之后的择业,这点我后面会再详细写。但我后来慢慢地对“文化传播”的理解也在加深,所谓文化传播无非是要通过各种渠道与方式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以此来对社会产生影响力,而这可以体现在任何一个行业之中,其本身并不必然是一种商业模式,也不必然是一项具体的职业目标,因此我之前所想的虽然至今仍是我要做的,但如果把这些写成essay的主题,这却是答非所问。


我一直说我要做culture spreading(这个翻译本身就比较搞,老外根本看不懂),然后要怎么去传播一些积极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最后发现这些东西根本没有商业模式,没办法赚钱,同时更要命的是,跟我之前的管理咨询经验并不相关。当然为了尽量往之前的经历上贴,我也尝试写过CSR(企业社会责任)咨询以及SocialEnterprise(社会化企业)等,但都不解决问题。因为有两个问题我始终无法解释:(1)这其中很多还不成型(尤其是在中国),前景也很难说明朗,那么如何才能一个靠谱的商业模式?(2)就算有这样的模式,比如拍电影,那跟你的经历完全不相关,凭什么你能干成?


这里要稍微补充说明一点的是,在那个时候,虽然仅仅只是几年前,文化产业还是个不怎么被待见的方向,跟今天风生水起的地位是完全不能比的,其被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在2011年10月底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那时候我前19次申请都已经结束了。


其实这些道理和这样的问题3年前就早有人跟我提过了,而且不止一次,但“知道”和“理解”是两码事,我没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算是天分有限,悟性不足吧。但只有在承受了这么久的折磨与痛苦之后,我才知道这个道理我终于懂了。“知”是离不开“行”的,道理不是空谈就能理解的,理想也不是空想就能实现的。现在回顾那四年的历程,我不觉得有失败,不认为曾经ding掉我的那些学校做错了什么,心里也没有任何抱怨,这段经历留给我的唯一的东西就是成长。


那么,话说回来,怎么写一个靠谱的careergoal呢?要我说,首先需要做到8个字:找准痛点,长短结合。“痛点”这个词现在是创业圈里特别流行的,但其实你在规划着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像是一次创业一样。所以必须要给出足够充分的理由,告诉对方(创业者之于投资人,申请者之于商学院),为什么投资于你是值得的,包括


1.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痛点

2.  你设计了怎样的方案/模式来提供解决方案

3.  为何你能把这样的方案/模式实施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思考你的career goal,也许会有一些新的思路产生。把前2个问题想清楚了,long term goal就有了。这个可以写得稍微虚一点,但同时毕竟要有一些宏观战略,描绘出长远的场景。比如文化传播,我可以说中国人现在从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是个大趋势,而需求增长和变化的速度远远超过现有商业生态能够立即提供的,这就是问题和痛点,当然最好根据你所在的具体行业说得细致一些;那相应的方案至少可以是整出一个中国的迪斯尼之类的,吹的大一点倒没关系,反正是long term。


同时从问题2过渡到问题3,还要把short term goal想清楚,因为这个算是方案的第一步,即你毕业后马上打算要怎么做,必须要非常务实,而且让对方确信你100%可以实现。这种确信一方面来自于你过去经历为你所做的背书,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你表述的逻辑性。


所以这也就体现了长短结合,即两个职业目标需要一实一虚,一宏伟一务实,long term goal能成功的关键在于痛点足够准,饼吹的足够大,而shortterm goal能成功的关键在于高度可执行--即基于你之前的经历和你现在的分析,ad-com可以充分相信你按照这个计划是可以找到那样的工作的。


我甚至听说,一个top 5的顶级商学院的ad-com在读你的short term goal时,如果不能确信你毕业后能够按照这样的规划找到合适的工作,那就会把你的essay转给career management center,请就业中心的老师帮忙做判断,如果负责就业的老师也觉得你说的不靠谱的话,你的essay就会被毙掉。Rumor而已,不知真假,但如果是真的,我一点也不奇怪。事实很可能如此。


还记得我说的2011年申请CBS那次被补加一个电话二面的事么?当时半个小时全在问我short term goal,就是想确信我能在北美做投行。如果是在07年,也许还略有说服力,但在那个时候的金融业环境下,我那么说会很不着调的。你可别觉得那无非就是随口一说,大不了我找工作时见风使舵不就行了,何必这么认真?但事实上,人家可认真呢,有一点破绽都不行。


那为啥呢?因为人家真的不放心啊,就怕你真的是那么想的,结果到时候真的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合适的好工作,最终会影响到商学院的排名。这里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Empathy。可以叫移情,或者简单地讲,就是心理换位。我在申请时就一直总是太以自我为中心,却从来都忽略了商业社会最本质的规则:交换。你要去商学院听诺奖大师讲课,你要结交中东石油大亨的儿子和欧洲的王子,你要享受资本主义腐朽糜烂的生活,凭什么?人家为什么要给你这个机会呢?


唯一的回答就是You deserve it. 对方需要认为你有足够的价值能够至少值回票价,甚至在未来带来更多的回报,他们才会把这张入场券给你。一切都是基于交换而已,或者说是一场投资,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商学院的投资角色,不是Angel,也不是PE,而是VC。


除了极少数会直接招收大学毕业生外,商学院基本上都会要求申请人有至少1-2年的工作经验,而学生的平均工作时间应该是在3-5年左右,也就是说他们不会像天使投资一样在你还是几乎一张白纸的情况下就愿意给你个机会试试,当然一般MBA的招生一般也不大会在你都已经成熟到快要上市的时候才来凑热闹,甚至LBO。


他们希望找到有了一段时间的工作经验、表现还不错、稍有些想法的年青人,给你个成长环境,再把你包装一下,打上自己的LOGO,2年后卖个好价钱。当然,依然还会说,我们在为未来的世界培养领袖级别的人物,也会希望你在20年后功成名就给学校捐几个亿美金之类的,但大家毕竟不可能不看眼前,而眼前对于商学院来讲,最重要的评判依据就是排名。所以你能为对方做的贡献,就是别在排名上拖后腿。


关于商学院排名,最权威的应该是US News每年所发布的Best Business Schools排名,2016年排名的前十名是长这样的:


202450ynict7bgp30ccnh0.jpg
2015-5-18 15:57



根据网站自己的解释,这个排名结果是根据以下规则得出的


l  Quality assessment 学校质量评估 (40%)

n  Peer assessment score 学校互评 (25%)

n  Recruiterassessment score 雇主评分 (15%)

l  Placement success 就业情况 (35%)

n  Meanstarting salary and bonus 平均起薪与奖金 (14%)

n  Employmentrates 就业率 (21%)

l  Student selectivity 学生选择性 (25%)

n  Mean GMAT and GRE scoresGMAT/GRE平均分 (16.25%)

n  Mean undergraduate GPA 本科时期平均成绩(7.5%)

n  Acceptance rate 发OFFER后学生的接受率 (1.25%)


关于排名方法的全文,请见以下网址:

http://www.usnews.com/education/best-graduate-schools/articles/business-schools-methodology?int=aa6b09


可能不仔细看这个评价体系,都未必知道原来你之前的成绩(GPA& GMAT)已经占了几乎1/4的权重了,那也从侧面说明成绩在录取时还是会有一定重要性的。


当然,更重要的肯定还是你的职业情况,就是我上面标注的那几点,包括你之前所做的工作、现在对未来所做的思考等,这些都会影响到你就业时的情况—请注意,有35%的权重在这里,既包括你要找到工作(就业率是21%),也包括你的薪水要高(起薪与奖金是14%)。这里的starting salary就是short term goal能为你带来的收入啦。所以,你如果写一个不大靠谱的,让ad-com觉得你可能找不到工作,那他们就会很惆怅,你让他不爽,他就会整死你。


同时,职业目标写的不靠谱,就算能按此找到工作,也可能会发觉这不是你想要的,于是做不久就走了,或者心猿意马因而表现不好,总之最后还可能会间接影响到雇主对学校毕业生的评分,而这也占15%呢。加上之前就业的那两点,占了商学院排名权重的半壁江山。另外还有25%是学校之间互评,跟你关系又不大,那如果你成绩上也不傲骄,最后就只能跟学校说“你要了我,我一定去”了,而就算对方能相信,这也就占1.25%。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啊,同志们~~~


所以你知道我为什么题目里说你最可能就是会死在shortterm goal上了吧?你的短期目标写不好,ad-com的心也在滴血啊,如果学校的排名降了,他们也要卷铺盖走人的,人家也是工人阶级啊…


所以,话说到这里,你可能也会对商学院如此势利的嘴脸有一点点鄙视,就如同我当年一样。其实我至今也挺鄙视,当然也更多了几分同情。不过,如果我们把事情倒过来看,可能还会有新的发现:其实只有那些相对少一点重视career goal而更强调长远发展的学校才是真正一流的学校,至少不要第一题就问careergoal嘛。所以对我而言,一个真正的top tier business school需要满足以下两点:


1.  在各主流排行榜中基本都能进前10名

2.  申请essay中最重要的一题(即字数最长的一题,无论出现的顺序)不问careergoal


最近2、3年有个趋势就是很多学校都有弱化career goal的趋势,这是个好事,但还是会拐弯抹角地问一下诸如what do you hope to gain professionally之类的,也有一些排名比较高的学校就完全不问career goal,不过这也就是最近2、3年的事,这个题历来还是各校最爱。因此能够长年做到以上两点的,我认为只有三个学校


1.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2.  Stanford Graduate School ofBusiness

3.  MIT Sloan School ofManagement


这就是我心中的Top Tier School,也许会有人觉得有的学校似乎不大会进前三啊,我只能说我有自己的价值观,我按照我的价值观形成判断力,并做出决策,该校是一流,这在我心里是确定的,如果现在还不是,那说明就是潜力股啰。你可以价值投资呀。如果它是一支股票,我一定重仓,因为我知道30年后它能让我发大财。我们虽也是M7,但确实不符合我的准则,因此也不在这个列表中,sigh,儿不嫌娘妞啦~~~

收藏 分享
[img][/img]

kankan......

TOP

看看。。。。。

TOP

ddddddddddddddd

TOP

看看。。。

TOP

ddddddddddddd

TOP

看看

TOP

short-term goal的确很重要,毕竟涉及到就业

TOP

这个是要好好考虑的....

TOP

Mark....Mark...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