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7月GMAT阅读新题(共36题)

人文科学类... 1

*1.1.1网上虚拟方式... 1

*1.1.2妇女外出工作... 3

1.1.3 女性自由... 7

背景知识... 7

*1.1.4 负债国... 7

1.1.5 产品集中... 10

*1.1.6 换工作... 10

背景文... 11

*1.1.7 零售商... 14

背景文... 15

*1.1.8 marketing approach. 17

*1.1.9 钻石... 20

背景文... 22

*1.2.0 黑人... 22

背景文... 25

1.2.1 贸易政策... 26

*1.2.2 Marketing strategy. 28

1.2.3 新产品策略... 29

1.2.4 市场调查... 29

1.2.5 音乐... 29

1.2.6 生态圈经济... 30

GWD原题... 30

1.2.7 资本化受阻... 34

类似Prep... 34

1.2.8 做菜和政策的关系... 35

1.2.9 女生组织... 35

自然科学类... 36

*2.1.1 超新星爆炸... 36

*2.1.2 地震... 37

背景文... 43

*2.1.3 有害植物... 43

背景文... 45

*2.1.4 冷血动物... 48

背景文... 50

*2.1.5 月球岩石... 52

背景文... 55

*2.1.6 引进消失动物... 59

2.1.7 自然保护区... 62

2.1.8 动物药材和谷物关系... 62

*2.1.9 空气中CO2含量... 62

2.2.0 生物燃料... 64

*2.2.1 恐龙灭绝... 64

*2.2.2建房材料... 69

90%相似度原文... 72

2.2.3 杀虫剂... 73

*2.2.4 宇宙常数... 73

*2.2.5 乌龟... 75

*2.2.6 压力和免疫系统... 79

*2.2.7 光谱... 81

收藏 分享

人文科学类
*1.1.1网上虚拟方式
By chenr523

是一个商家marketing strategy的测试吧  用一种网上的虚拟的什么方式来测试营销策略  第一段说有一个主要的partner不愿意实行这个 原因忘记了 第二段应该是描述这个方法了 第三段进一步说这个方法 ,虽然有产品不适合这么做,但是这样能让测试更容易实行还有effective吧  
最后一段有说出 apparel和 food不适合用这种方法 有题目 问这些不适合用的产品的共同点是什么  选项记得比较深的有这些服务需要更多销售员的互动 还有就是这些产品需要sense 光通过visual方面不易判断什么的 大概这样 我选的后面这个。。。不确定答案。。。楼主分低。。。

考古
【已确认】
(chenr523说“原始来源来啦~~~~非常非常相近几乎是一样的了!stimulation啊改packing也没用啊什么的是一样的!!!! V2最相似,最后一段有提到这个网上的方式可以消除bias”)
V1
先说了一下在实体店中retail的销售有什么弊端,
第二段写到销售商和制造商想出了一个方法,我觉得和网上购物差不多吧。说了一下这个是怎么运作的。
第三段先说了一下这个方法还是有不足,however在转折一下还是在说这个方式不错吧,lz的理解哈~
问题:
貌似问了一个说第三段的作用
问了一个从文章中可以infer出有关这个新的购物形式的有啥作用不之类的.....

V2 Manufacturer网上开店
注:通篇都有个stimulation这个词可能是jj没看扎实咋一看以为自己一上来就掉低分了呢...碰见了个jj里没有的...
第一段:貌似说了一下对manufacturer来说店铺的retailer不好什么的好象是说它们没办法吸引客人啦什么的前半段没细看后半段后面有一句话高亮问作用
第二段:manufacturer发现了可以网上销售然后说了一下网上销售好发现客人开始在上面花钱了然后给了个数据还是支持网上销售的
第三段:虽然说有个东西没法销售比如说吃的之类的实体和网上的图片会有偏差但是尽管这样网上销售还是好给了几个理由支持第一消除bias 第二不用投很多钱便宜第三忘了
出题:
第三段在文中的作用当时有两个比较纠结...1. 对网上销售给了一个limit 2. 虽然说网上销售有不好的但是还是支持第二段的(应该选第二个吧....答案仅供参考)
其他的忘记了.....抱歉....

古中古:
V1
第一段说一些公司有一些推出市场很久的老产品,卖的不好,不像那些新推出的产品。不论怎么改packaging啊之类的都不怎么好卖。公司就想知道用什么样的marketing strategy才能对这种商品有效。想用一些pioneering的什么什么方法,但是有困难。因为这些公司的key retailers 不会花那么长时间来搞这个东西。另外,这么搞法很容易就让其他同行competitor学去了你的strategy.
第二段于是有些公司就想到了好办法,来弄online store。说online之后呢,消费者可以interactive的选择,还可以比较很多产品,怎样怎样。还讲了用了这个online store的方法之后,发现那些网上购物的人帮助公司从什么20个category缩小到了7个有用的category。(具体啥忘了,好像没题目)
第三段那online也不是对所有产品都有效,比如apparel 和food就不管用。但是,转折了说了三点好处。1,说这种方法可以消除salesman 卖东西时候的bias。 2.不需要多少投入,不用太多钱,还不会影响正常的sale。 3,用了之后competitor还不会知道你的strategy是啥。

TOP

*1.1.2妇女外出工作
V1 By chenr523
再补充一篇阅读是美国1970s女性外出工作的问题,感觉老遇到这种啊,记得很模糊了,有分1970-1975和1976-1979两个部分 女性出来做赚钱的工作的比率大幅上升吧 寻求原因
第一段有列出一些历史学家的观点,也列了一些原因,但是这些原因不包括 social attitude change   最后一段总结说会是更多应该是因为women自身或者家庭blahblah

V2
女性re-enter labor market, 1970-1974, 1975-1979, women of their forties 云云……分析各种原因;貌似在哪里出现过

V3 by viridian
妇女外出工作的因素, 总共一段,第一句话是说的SOCIALIST的观点。 之后引用一个STUDY, 认为SOCIALIST说的因素不能完全说明外出工作大幅增加的原因。

V4 by cobra44 740
妇女工作的那篇,说1970年代出现了妇女回归工作的潮流,一些研究学者试图用种种理由来解释,就是忽略了社会对妇女的态度转变,然后举了一个研究作为例子blablabla,但是最终作者认为这些解释都不能完全自圆其说,认为社会对妇女的态度转变还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这篇文章长度中等但细节题较多,对不起我失忆了,考了主旨题

V5 by yanjunyi
有那个women reenter workforce during 1970-1974 and 1975-1980什么的。我这个年代可能写错。但是JJ里也提到过的。大概意思就是说虽然这两个时期,women employees 都有激增,但是1975-1980比前一段时间的激增更为激烈。(这里又出考点,问为什么)。还有考点是问两个时间段women labor激增的共同点。也有inference的提,说作者关于这段women labor人数增加的结束赞成什么,我选的是higher educaiton degree。这是唯一一个可选项。(细节题。你们碰到了仔细看,因为题目可能不一样,但是还蛮好定位的。不难。)

V6 by yink218
讲美国1970s女性外出工作的。分为了两个时间段去对比。整篇都在探究就业率上升的原因。
层次十分清晰: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是什么什么,但是作者认为这些观点都不能完全解释这个现象,应该还要考虑一个神马神马因素。
不难而且不长

考古
【已确认】
妇女出去工作(附考古)
V1by   zxm1988
说的是一开始认为woman出来工作的原因有:以前的工作经验,家庭生活压力,m……,还有些别的原因忘了…… 。不是因为社会对她们出来工作的态度改变了(前面那个m……我做题的时候一开始把他和这个态度有点混,请注意)。然后说研究了70年代的两个时间段,说这时候woman出来工作的多了,但是(又列了上面的一些原因,好像不全一样,注意)这些原因不能够完全解释这种woman出来工作的增长。然后又说了一个别的原因来……忘了,举了个例子,说为什么一些45岁出来干活的,以前40岁的时候不出来干活,把这个原因也否定了。最后说社会态度还是影响到她们出来工作。题目主要就是这几个原因绕来绕去

V2by  budai (770 V44)  (结合以往机经)
70年代,妇女开始出来工作的越来越多了.sociologist认为是由于工作机会,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原因造成的.但是不是社会上对妇女出外工作的态度改变造成的.作者承认了70年代,妇女的工作机会,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确实发生了很多改变,比如说是over secondary school教育的妇女越来越多了。但这些改变还不足以完全解释妇女外出工作的比例为什么会大比例增加(好象是增长了3倍,不影响做题)。然后作者举了个例子来证明他的看法。有数据显示,75-80年,45岁左右的妇女比70-75年40岁左右的妇女更倾向于外出工作(这里我的理解是,前后其实是同一批人,变老了5岁嘛,这些人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因素应该是不变的,那唯一可以解释的变量就是社会因素了)。最后作者申明自己的观点,即社会接受度,包括家庭成员的接受,妇女自己的接受等才是重要因素。
题目1:主题题,问这片文章主要是讲什么。答案忘了,但错误选项很好排除。
题目2: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作者所提到的妇女进入社会工作的原因:
A、过去工作经历;
B、教育程度;
C、婚姻地位的改变;
D、经济条件的影响;
E、当时经济增长的速度(social acceptance)。我也选E。
题目3:sociologist的说法怎么了? 我选不能解释例子中的现象。

V3by  RBY(690 V35)
1、那道主旨题,有一个选项说是讲了影响一个妇女出去工作的a factor 的重要性。还有一个选项说是讲了 findings in two studies concerning 妇女出去工作。我有扫了一遍全文,发现好像只有一个study,所以就把这个排除了。
2、还有一题很烦人,好像是highlight了文章开头的study,还是researcher,问文章暗示了下面哪个关于旧观点的assumption.(当时时间很紧了,没仔细看题目)。我选了不能够证明1750到1790年回去工作的人多。好像是B 选项。

V4by 菀菀筱汐(710)
1970s,40多岁女人出来工作那个,我觉得except那题应该选the attitude,因为那个是作者的新观点,不是原来的因素。
Cder提问:钩钩题: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作者所提到的妇女进入社会工作的原因:
A、过去工作经历;
B、教育程度;
C、婚姻地位的改变;
D、经济条件的影响;
E、当时经济增长的速度(social acceptance)。我也选E。
菀菀筱汐回答:5个选项让你选哪个不是原来的专家认为的,那当然就是文章的作者认为的啦,显然文章的作者的认为是attitude,而且文中在描述以前专家的想法时很明 显的有一句,but not attitude...所以只有是attitude就肯定对啦,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在文中没专门写出来,但也应该算在社会变化,经济条件变化里面吧,而且和 明显错误的attitude比,就又弱了呀

考古by  XYXB[考友已确认考古]
V1
几十年代,妇女开始出来工作的越来越多了.一些sociologist认为是由于工作机会,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原因造成的.但是不是人们对妇女的态度造成的.具体说明了这些原因如何改变.比如说是over secondary school教育的妇女越来越多了.....但是这些说明不了为什么40岁的妇女在70年比75 年不容易找到工作,而45岁的妇女在70年比75 年更容易找到工作.所以还是人们对妇女态度改变这个解释比较合理.(有什么关系吗)
题1:社会学家认为除了那个原因造成妇女就业的越来越多?
题2:雇主对妇女的态度

V2
妇女在70年代的时候为什么进入社会工作的比较多。主流观点认为妇女进入职场的人数增加得很快是因为婚姻地位的改变,以前有工作的经历,经济条件,教育程度等因素——但是没有提到社会接受度。然后说一个对于当时妇女的研究的确是反映了比如教育程度、婚姻地位等因素的改变。但是作者认为这些因素不能很好的解释妇女进入职场的人数增加得很快。他的观点就是社会接受度:包括家庭成员的接受妇女自己的接受等才是重要因素。
题目1: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作者所提到的妇女进入社会工作的原因:
A、过去工作经历;
B、教育程度;
C、婚姻地位的改变;
D、经济条件的影响;
E、当时经济增长的速度(social acceptance。我选了E。
补充以下题目1,E选项中说是social acceptance. 呵呵,还是选E。
题目2:主题题,问这片文章主要是讲什么。
题目3:问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也就是我引号里面的话)“然后说一个对于当时妇女的研究的确是反映了比如教育程度、婚姻地位等因素的改变”

V3
说女人在1750年到1790年为什么为什么回去工作,先说老观念可是他不能解释为什么女人1750年回去那么多  然后又说了一个新一点的
最后说两个都不对,应该是什么什么的原因 好像有女人的地位家庭和社会观念 根据最后一句话出了个exception  选经济那个没提到

V4
第一段先讲某学者assumes that 某个年代某地方妇女重新成为社会劳动力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educational,等等,但是唯独不是因为。。。(忘了),第二段只记得讲第一段的解释不能解释某一段时间关于妇女成为劳动力的原因。

V5
主流观点认为妇女进入职场的人数增加得很快是因为婚姻地位的改变,教育程度等因素而不是社会接受度,然后说一个study研究了一些因素,比如教育程度,婚姻么的(但没有包括社会接受度) 作者认为这些因素不能解释妇女进入职场的人数增加得很快,他的观点就是社会接受度,包括家庭成员的接受,妇女自己的接受等才是重要因素

TOP

1.1.3 女性自由
V1 By luckyxmx
阅读有一个写某年(忘了哪年)的industrialization对女性的影响的,两段,第一段写一个人有一个观点,墨迹了半天,最后结论是女性变得更自由了因为神马。。。第二段写什么historian反驳她的观点,因为industrialization对女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云云。。。这个看来只能作为题频统计了,期待后面的童鞋补充啊。。。

V2 by patiess
大致内容是讲妇女地位在欧洲的变化和队历史的影响,有人认为妇女地位有很大改善,比如他们有工资了,可以选择了。。。但是有人认为这种改变只是周期化,片面化,妇女的地位并没有完全改变,这里举了写例子证明他们的地位没得到明显提升
背景知识
美国的两次女权运动:
第一次:http://en.wikipedia.org/wiki/First-wave_feminism  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妇女要求选举权
第二次:http://en.wikipedia.org/wiki/Second-wave_feminism  20世纪60年代,女权运动和民权运动(就是马丁路德金搞的那个)结合

TOP

*1.1.4 负债国
V1 By 某贝
美国是个负债国。2个观点,一个说美国情况还行,不是靠摘东墙补西墙过活,另一个是说美国什么decline了,大概意思就是说确实是靠举借外债吧。 最后说2个观点都不能完全反应美国状况、
题目记起来一道了!说是portfolio投资和direct 投资的区别!

V2 By 出方告
寂静里的美国像一个rising/declining公司的那篇,蛮清晰的。

V3 by pizzahutgg
语文的阅读有考到那个美国是负债国,有个经济学家说这是好事,因为很多国家来投资嘛。但是也不一定是好事,因为投资是portfolio,所以不是直接投资。最后说globalization才是原因。

考古
【某贝说,貌似是版本2~】
关于美国债权债务的。acrophobia
说美国以前是放贷的~现在变成了借钱的~很是依赖外国资本。给出两种解释。。不记得了。第三段说,以上两种解释都忽视了globalization~~~我只能想起这么多了..

V1
第一篇是对美国究竟是债务国还是债权国的研究.
第一段,一种观点认为美国目前是债权国,作者说尽管这是个好的appeal,但从目前事实来讲,某具体事例(想起来,这里有个考点,具体事例是如果美国是债权国,某个事实就应该是,但实际上事实不是这样的.问举该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我选的是:是为了反对某个观点的提法)说明美国还没达到债权国的水平.另一种观点认为美国现在负债太多如何如何.
第二段,作者有点赞同第二种说法,但他说这两种说法都忽略了一个事实,即美国公司的globalization的重要性(该处有考点,即同义替换)

V2
美国从creditor变成debtor到底是好是坏。两种理论,第一种说是好,将其比喻成rising corporation,但这种没有考虑到美国的投资者都是用portfolio(有一题)。第二种说是不好,比成falling ones。第二种更有说服力。但两者都没有考虑美国的跨国公司所起到的作用(有题,意思是问两种说法的共同点)。

V3
说 美国是世界上负债最多的国家,一个学家说1这是经济强劲的表现,说这是2跨国公司在美国进行直接投资的结果,作者说美国现在大部分的外国公司是间接投资 (出题:是in order to 的题,答案我选:反驳第一个人的观点) 另一个学家说这是美国经济萧条的表现……,最后作者说两个理论都没考虑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出题)

V4
第一段:大体讲美国从原来的放贷大国变成现在的欠债大国。然后有两种观点。一种说这样好,说美国现在就想像是个有潜力的公司,外国就像来投资的股东。外国通过美国的经济增长可以获得利润。然后作者说出了这个观点的不足,说外国其实和公司的股东不同,因为他们没有实质的股权,无法拥有控制公司的权利。(意思是没法控制美国)有高亮,问作者提到这种股权的形式是为了什么?我选为了削弱第一种观点。 第二种观点说这样欠一屁股债不好。因为会导致贸易逆差,美国以后就完了。
第二段:作者说这两种观点都没有考虑到美国这样作为欠债大国对世界自由贸易的积极影响(干!都是华尔街搞出金融危机,还积极影响)

V5
两段第一段关于美国的关于利用外资的一个经济现象,有两种解释,一种说美国公司的运行的好,导致国外投资进来,获取收益,但是作者又给否定了这个获取收益(一道细节题),第二种说美国的公司运行的不好,导致美国必须向国外借钱,引起的外资流入。第二段说这两种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又都忽略了美国公司在全球化时代所处的情况。总之比较简单,题也不难。有道主题题:对一个现象给出2个解释,及其不足。

问题:
Q1:
第一种说是好,将其比喻成rising corporation,但这种没有考虑到美国的投资者都是用portfolio(有一题)
Q2:两种说法的共同点:两者都没有考虑美国的跨国公司(globalization)所起到的作用
Q3:in order to题:作者说美国现在大部分的外国公司是间接投资的目的:我选:反驳第一个人的观点(跨国公司在美国进行直接投资的结果)
Q4: 有道题同意机经说法:具体事例是如果美国是债权国,某个事实就应该是,但实际上事实不是这样的.问举该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我选的是:是为了反对某个观点的提法。
Q5: 还有问这两种观点在争什么? 选欠一屁股债是否会影响美国经济
-- by 会员 sevenmiles (2011/7/5 19:21:07)

TOP

1.1.5 产品集中
V1 By 某贝
geography concentration。我不知道怎么翻译,就是说差不多的产品都集中在一个地区。 然后说这样有intrinsic好处和另一个好处。但是后面是说2个学者反驳的。还有一个study支持这2个学者。说现在的这种结构不行,需要改进

TOP

*1.1.6 换工作
By 出方告
说的是一直以来大家都研究全职工作情况下换工作的原因,这里有出题,说一直以来大家关于换工作有什么特点:我选的是研究都无视了兼职工作。之后列了几条,有一条是说学历高的人对工作期望越高越容易换。中间转折,但是最近有人研究了兼职工作换工作的原因。因为兼职工作没那么重要,所以人们期望不高,即便待遇环境不好也不太容易换。但是和全职工作一样的是:如果这个人是家里的顶梁柱,那他不太会换工作。有一道题说这文章是干嘛的,我选的是用以前研究的问题来对照现在的问题的那个。不确定。

考古
【未确认】
工作紧密性与跳槽**
V1 kirnamilk 710
P1:通常学者认为是...(原因,实在不记得了,两个很普通的原因,不重要哈)导致了人们换工作,但是最近有学者提出一个"embedment (嵌入)"的理论,大概是说个人与工作的联系,这种联系越紧,工作就会更稳定,工作就更不容易变动。有3个特点:1)与周围人的联系。2)与community的联系。3)与生活方式的联系。(大家注意我这三条记得不是完全准确啊)。
P2: 但是,有两种极端情况,这种联系太紧,也会导致人换工作,一种是这个人的network太强,认识太多人。还有一种是太投入工作忽视了家庭…

文言文vitalia (Golden自行确认)
V1
P1:先让步,一般认为:satisfactory(员工满意度)还有一个什么因素是员工离职与否的决定因素.然后,转折说embedment是另一个决定因素,然后就列举了embedment的三个因素
P2:转折,但是embedment不仅能够促进员工留住,而且也有可能促进员工离职.然后是列举了两种情况: 1)connection使得员工有更多机会去了解新的工作机会,从而离职; 2)embedment可能会使得员工在公司和家庭之间产生矛盾.
1 主题题注意作者TS的语气,有无强转折,强对比等
2 in order to 题
3 except细节(参考:有可能是背景里的第三四两段的小列举/第5段首句):Employee considers company as a community’s big part
背景文
(据说提供者叫)巴神
According to Mitchell et al. (2001), job embeddedness represents a broad cluster of ideas that influence an employee's choice to remain in a job, operating like a net or a web in which an individual becomes enmeshed. A person who is highly embedded has many connections within a perceptual life space (Lewin, 1951). Moreover, a person can become enmeshed or embedded in a variety of ways (both on and off the job). The critical aspects of job embeddedness are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job is similar to or fits with the other aspects in their life space,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person has links to other people or activities, and the ease with which links can be broken--what they would give up if they left. These dimensions are called fit, links and sacrifice. Less concerned with the influence of any one specific connection, job embeddedness focuses on the overall level of connectedness (Mitchell et al., 2001).
介绍工作嵌入度的三个方面:fit (适合), links(联系) and sacrifice(损失)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job embeddedness (Mitchell, Holtom and Lee, 2001), an employee's personal values, career goals and plans for the future must fit with the larger corporate culture and the demands of his or her immediate job (e.g., job knowledge, skills and abilities). In addition, a person will consider how well he or she fits the community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Job embeddedness assumes that the better the fit, the higher the likelihood that an employee will feel professionally and personally tied to the organization.
讲第一方面----fit(适合),员工的个人价值,职业目标和未来计划必须与公司文化以及他/她个人的工作相一致,也就是fit。员工自己也会考虑自己是否fit其所属团体与环境。越fit,员工越有归属感,越不会跳槽。

Job embeddedness theory suggests that a number of threads link an employee and his or her family in a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financial web that includes work and non-work friends, groups, the community, and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where they are located. The greater the number of links between the person and the web, the more likely an employee will stay in a job (Mitchell et al., 2001).
讲第二方面----Link(联系)。与方方面面联系越紧密,员工越愿意留在公司。注意这段的小列举

The concept of sacrifice represents the perceived cost of material or psychological benefits that are forfeited by organizational departure. For example, leaving an organization may induce personal losses (e.g., losing contact with friends, personally relevant projects, or perks). The more an employee will have to give up when leaving, the more difficult it will be to sever employment with the organization (Shaw et al., 1998). Examples include non-portable benefits, like stock options or defined benefit pensions, as well as potential sacrifices incurred through leaving an organization like job stability and opportunities for advancement (Shaw et al., 1998). Similarly, leaving a community where they are highly involved in local organizations can be difficult for employees.
讲第三方面----sacrifice(损失)。员工在各方面损失越大,越不愿跳槽。注意这段的小列举
【未确认】
V1 by pipopipo0939
有篇阅读是说雇佣overeducatedemployees 的事情。
第一段:说了一下基本情况,说overeducatedemployees做同样的工作,赚的钱却比别人的多(有一个高亮)
第二段:解释(考点)First,Second,Finally
第三段:But…好像是想说这些员工在别的方面比较有优势,比如应变能力之类的。
好像跟另外的几篇文章记串了,所以还是别误导大家,确定的是,有一道题忘了问什么了,但确定是选first…的那个选项好像是C选项
V2 by wxwgogo
overeducated worker
第一段讲overeducated的两个现象 一个好像是可以找更好工作(这个不重要)第二个是他们可以比做相同工作的人(这些人也可以胜任这些工作)拿钱多
第二段overeducated出现的原因,文中出现四个(此处出题)有:他们老是找不到好的,降低了自己标准;有些人把暂时的差工作当career path的跳板;
有些人的好character没被发现(这个不是选项,容易和选项:他们不知道他们是overeducated混淆);还有一个记不得了
第三段讲 第一个现象好解释第二个现象是为什么呢 给出一个解释是公司想保证一些运转不出问题而高学历的人能在关键时刻解决问题
举了银行中信息系统招员工的例子 因为银行的信息系统一旦垮会影响很大 所以找高学历的人保证紧急情况下能解决问题
(1) high light the second factvereducated worker are paid more than workers( adequqte for the job) doing thesame job
the aim is to  ( contracting with the first fact which isnatural to understand)
(2) the passage suggest that ( overeducatedare paid more doing hte same job)
(3) why are there so many overeducated? thereason are following except
(there are 4 in the text, 5 chioces, choosethey do not know they are overeducated and can be offered better jobs)
V3 by jinjinfeizei (740)
还有一篇:overeducated工人和企业雇佣:讨论为什么企业喜欢雇佣overeducated工人的问题。文中提出两种原因,先提出一种,但是有科学家(欧洲人)认为不能解释现象,就又提出一种,认为overeducated工人可以帮公司解决临时发生的大困难。

考古by somervill
版本1
" 第一段, 提出了两个现象:1)thereis some overeducated people who is doing the job that does not require suchhigh education 2) companies are likely to pay more to those overeducated peoplefor doing the same job than those non-overeducated.
第二段, 针对第一个现象,提出了一些解释,大概包括:是因为有的人太久找不到工作,所以就屈就了,还有的人是拿这些容易的Job做跳板。(不太重要,基本没考)
第 三段, 针对第二种现象,有两个鸟人蹦出来提出了一种解释:公司之所以给那些做简单工作的高学历者高工资是因为相当于上了一种保险:当他们工作中出现某些比本职工 作棘手的情况时,他们也能应付。现代社会的特点是这些公司怕出现意外时员工处理不好,会导致整个公司完蛋!最后还举了银行雇佣大学生做datatypist的例子证明上述观点。(呵呵,看来不光是咱中国人力资源过剩阿)
"
版本2
有 一道是关于overeducatedworkers 这种现象,第一段先写了两个关于这种现象的generalfact ,一种就是overeducated workers 比与他们相同的水平的但是是做与之水平相当的工作的人的待遇少,另一种就是overeducatedworkers比与他们做同样工作的,但是学历没他们高的人的待遇要好。 第二段就是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然后就是说现有的解释都无法来说明第二种general fact,然后又用了两个人关于银行的调查来说明为什么会有第二种generalfact

TOP

*1.1.7 零售商
V1 By flow123flow
还有一篇是关于厂商阻止零售商机会主义行为的,主要是discounting 方面。

V2 by pizzahutgg
第一篇是那个超市销售的题,说是manufacturer对retailer的管理不够,不如后来自己做广告。

考古        制造商策略
【已确认】
(flow123flow同学说他碰到是V3)
V1还有篇阅读是说什么制造商战略的,说商店的促销战略好像会对制造商不利吧,然后说制造商自己出招干嘛干嘛;说是因为制造商好像了解顾客的想法这类似的东西吧;

V2(v28) Trade promotion
(1)manufacture做广告的目的是什么? 我选的是提醒customer有降价活动
(2)作者同意以下哪个观点?我选的是customer总是认为降价活动和零售商的关系要大于和manufacture的关系
(3)那家尿布(diaper) 生产商又转回了原来的促销方式说明了什么?我选diaper生厂商意识到行业内如果有很多竞争者都采用降价的活动的话自己其实是不盈利的(选A)
V3 3.制造商策略,题目不太一样:
  1)制造商“天天低价”政策是假设顾客怎样的?我选:顾客EXPECT可以找到打折信息。
  2)尿布厂家为什么退出“天天低价”了?我选顾客都知道总能买到打折的东西,所以每次购物都买很少
PS: 未确认的考古不是这个阅读的原文。这个阅读没有RETURN, MARKDOWN什么的。

考古(未确认)
越来越多的生产商开始抱怨渠道促销(trade promotion).生产商应零售商要求提供低价促销产品,但零售商往往利用两边信息不对称赚取利润.消费者虽然知道大致哪些产品在促销,但不是很清楚具体的开始和结束日期.部分生产商开始采取天天低价(everyday low price)的措施,但至少有一家尿布(diaper) 生产商又转回了原来的促销方式.(后面有一道题是考这句话).还有些生产商转而自己做广告,告诉消费者什么时段有促销.manufacturer发现他们打折处理货物时retailer并没有打折销售,于是manufacturer自己打出一个活动,活动叫什么忘了….原谅我吧(这里有个题,问举行这个活动是为了?选manufacturer为了让消费者知道有打折).

V(by天山怪路子 V38)第三篇长,有关供应链,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微妙的关系.大致就是讲制造商有时候对于零售商的opportunism举动无可奈何.制造商有时候为了促销会做 discount promotion,但是零售商抱着机会主义的想法,由于信息不对称(有考题),他们以折扣价进货按原价售卖,扩大利润.这样就让零售商的营销策略的效果打了折扣.中间的内容记不太清了,好像是分析了inventory,比较零售商和制造商他们在不同商品有不同库存的情况下通常会怎么做,提及 inventory surplus.后来最后一段介绍零售商为了制止零售商opportunism,他们有时候也会自己打广告,让顾客知道.(有考题问当顾客了解制造商打的广告之后他们probably会如何如何)
背景文
Trade promotions are temporary price cuts that manufacturers offer retailers to encourage them to reduce retail prices. While trade promotion spending as a percentage of marketing budget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the inefficiency of trade promotion represents the "number-one concern" among manufacturers, as indicated by recent trade surveys. At the heart of this dissatisfaction lies manufacturers' concern regarding widespread retailer opportunism with low retail pass through.
Our objective is to develop a simple game-theoretic framework to examine the strategic considerations that underlie a retailer's decision to pass through a trade deal. In particular, we are interested in answering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and how do product-market characteristics impact the extent of retail opportunism?

How can the manufacturer alleviate the retail pass-through problem by strategically supplementing trade promotions with advertisingtrade deals directly to consumer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we consider a stylized channel with a single manufacturer who serves two customer segments through a single (focal) retailer. We implicitly capture the essence of retail competition by allowing customers to have an outside option: other retailers that customers might search if they deem the price at the focal retailers to be "too high." Customers differ in their valuation for the manufacturer's product and in the costs they incur when searching for a better price at other retailers. While customers are unaware of the existence of a trade deal in any particular time period, through prior experience they know the frequency of such deals and, furthermore, they update their beliefs about the occurrence of a deal by observing the posted retail price. The retailer decides whether to pass through a deal or not, recognizing the impact of his pass-through policy on customers' search propensity, and hence, their willingness to pay.

(重点部分)  The main message of the paper is that in an environment where manufacturer offers trade promotions, a retailer may not have the incentive to pass a low wholesale price onto consumers because consumers do not have perfect information about ongoing trade promotions. When consumers observe a high price at the focal retailer and yet are not sure if a trade promotion is on, they may not look around for a low price. Therefore, the retailer can price opportunistically to gain a higher margin by not passing a low price to consumers. However, if the retailer never passes savings on, consumers can infer opportunistic pricing based on prior knowledge of trade promotion frequency and have a higher tendency to shop elsewhere, thus reducing sales volume. The retailer resolves the conflicting incentives by occasionally charging a low price when a trade promotion is on, while posting a high price on other occasions. We find that the extent of retail opportunism depends on product-market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retailer's clientele and the heterogeneity in consumer search costs, as well a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nufacturer's trade promotion policy, such as the frequency of trade promotion and the depth of discount offered. When the low-valuation consumers have search costs that make them exit the market when the focal retailer posts a high price, the manufacturer will intervene by advertising his trade promotion directly to consumers, thus performing a channel coordination function.

TOP

*1.1.8 marketing approach
V1 By dawnie
讲的marketing approach。现在大部分人都相信公司应该顺应市场而不是改变市场,但是作者又说公司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改变市场。说一个product life cycle的概念,举了两个例子。有一个公司,制作相机的吧,在市场对某种相机有需求的时候就开始制作这种相机,符合PLC,但是作者认为这样的做法限制了公司(后面有考这个)。另一个公司(其他行业),在市场没有需求的时候加大广告宣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个就和PLC不一样。

V2 By sisiosisi
第三篇很长,说传统marketing strategy是外部environment决定的。举了product life cycle这理论。说这理论说产品不同阶段决定marketing策略。这理论给manager提供一定的指引,但是局限了manager的决策,因为好像会把manager的思维限制在product life stage的阶段里。之后又说,其实还有一种策略更主动,不用决定于外部因素,举了个公司成功的例子。这篇文章长,题不难。

V3 by xulizhe
产品周期的那道题
第一段: 对于市场,有两类人,一类曰市场决定论者,主张市场不可预测,企业应该迎合市场.另外一类曰市场战略者,主张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改变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获利.
第二段:产品周期是个什么东西,有四个阶段,内在逻辑就是if then,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之下确实很好用(此处有考点). 比如某一次性相机厂商,在发现消费者喜欢用持续的相机之后,也慢慢转向这个领域了.但是这个理论的缺点在于对于商家会有局限作用.为了说明这一点,换而言之,也是为了支持市场战略者的例子,就拿了一个麦片厂商的例子,人家通过种种手段,人为地创造出了一个成人的麦片市场,从而大获其利.

考古
【未确认】
引入新市场
V1 by罗马金匠(690)
讲一种marketing策略,是三个字母缩写,记不得了
第一段是说老观点认为市场是不可控制的,比如海外竞争等等
第二段介绍了新观点,大概就是鼓励企业进入之前认为不会成功的市场,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做立可拍的公司打入了之前很鄙视立可拍的客户群,最后还有一个例子,但性质都差不多
这篇有一屏半

V2 by dcountess (730)
其中引入新市场,
第一段是介绍了2个理论(同几经)
第二段讲 product life cycle (PLC),先介绍了这个概念,再说了这个的优点,还举了一个例子支持(立可拍)。又举了一个例子反驳PLC,说他有局限性(谷物早餐的例子)

V3 by aommgaby
关于新市场的,其实是讲两种marketing 的策略(具体名称忘了),分别有两类人支持这两种策略,支持第一种的人认为Marketing的方式不能人为控制,因为产品有PLC Product Line Cycle),然后举了一个例子,貌似是camera的,说的是某公司因为人们偏好的carera的特性发生了变化,所以投入了一定的资金研发适合大众品味的camera.  接下来就是反驳了,说PLC理论只在某些条件下适用,marketing实际上是可控的。为了支持这个观点,又举了一个例子,貌似是麦片,目的是为了说明消费者是可以被教育
的,所以marketiing的环境是可控的。 (我觉得不熟悉PLC的童鞋可以搜一下关于这个概念的定义,能帮助理解整篇文章)

V4 by ivyfeng (740)
mc那篇有一个题目是说那些market determiner 会做的还是conventional 的人不做的,反正是选lobby政府的人
还有那个camera company的人如果不遵循pcl什么的导致的后果是可能没发现顾客的需求改变失掉潜在机会之类的
pcl是什么,是一种传统市场上的guideline之类的

考古 by XYXB
关于引入新市场(plc)找到了一篇考古,应该就是这篇,讲到了camera和cereal
传统理论prefer什么practice
Foreign competition
****有关市场学中“产品生命周期”(PLC)。这篇真的有点长
两屏三段
第一段:传统的观点认为industry 会受到 business enviroment的 limited, 包括Foreign competition等等(这个外国竞争后来考到了细节) 所以manager们要根据环境来制定战略尽可能地利用环境的优势 规避劣势 来实现收益camera
第二段:这种传统的观点就衍生出一种理论—PLC-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有开发 发展 繁荣 下降 四个周期,在传统市场学领域中,这个理论还是比较可靠的。举了一个camera行业的竞争案例—它发现customers shift away 就转向其他的film了 这儿关于这个公司出了一道题哦 应该选 这个公司规避了有可能出现的危害cereal例子不用看
第三段:可是PLC不是在所有行业都是有效的。举了第二个例子是食品行业的cereal company,刚性需求导致了市场理论工具的无效。(这个例子蛮长的,不用看!没有出题目!)
有一个问题是问:下面那种practice最符合传统理论支持者的思路-
我选游说国会提高标准还是改变什么的以应付marketing environment change
(文章开头对传统理论支持者prefer什么样的practice有描述。
还有一题:谈到un-conventional marketing strategy supporters的时候,举了一家传动影像公司引入新产品的例子,那家Carama公司如果不采取文中所说的practice,会怎样?
题目3:那个camera行业的举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选:不是所有industries都可以用PLC model
主旨题选:presents a model then shows discussion
有一个主旨题 选:presents a model then shows discussion
有个题是让选择符合plc理论的例子,反正选那个根据市场变化而调整了公司策略的就对了。

考古 by somervill
[版本1]
最后一篇:首先讲两种市场营销观点学派:一种认为市场营销策略应该适应市场营销环境,另一种认为市场营销策略应该去改变市场营销环境,如说服立法,改变消 费者的口味等。【有题】PLC(产品生命周期)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然后就开始讲述PLC方法了。然后举了例子说明这种方法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然后又有 一很长的例子讲这种方法可能带来的不利结果。这是我的最后一个阅读,当时只剩十分钟这篇文章又很长,是有点慌了。(我当时没注意看机经,后来才发现有这篇 阅读。)还是硬着头皮先大略扫了一下,知道个大概,具体细节都没看就去做题了,实际也没考到什么细节。

[版本2]
有一篇新的,但是我记不太清了。写出来为大家做一个参考:第一段:两类学者支持不同的市场分析的方法:1.环境决定:产品的市场将由它所处的环境决定它的 前途,例如:产品的设计等;2.策略决定:这些学者认为可以通过影响政府的政策来改变该产品的命运。第二段:主要是环境支持论者的观点。讲了经典的产品生 命周期。并举了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讲两个公司如何如何。(这里有题:问如果该公司使用产品生命周期论将会使该公司如何获利或受损失)第三段:记不清了

TOP

*1.1.9 钻石
V1 by tinadz
我的第一篇,又短又简单。第一段说南非盛产钻石但是基本上不会打磨加工,都是外包给中国等一些国家的。政府为了增加就业和提高效益,决定培养本国人进行打磨加工。第二段钻石的Miners跳出来说政府这种做法有害无益,首先因为中国等国人力成本低,找本国人做反而增加了成本。其次是假设打磨加工的人增加1000,那么可能开采的人会减少2000,blablabla.问题:有问第二段的作用,明显。

V2 by patiess
非洲产钻,但是都是没有cutting的rough,他们把这些钻石运到China India Asia哪些地方加工因为廉价劳动力。
政府说应该让自己人来做这些事提高下就业率什么的希望这样有效,但是有人说这并没有advantage反而可能会有disadvantage,于是又举了例子证明。

考古
【未确认】
非洲钻石
P1 非洲钻石生产占到世界的很大比重,但是他只是出口一些rough diamond。以某国为例,该国的diamondcutting and polishing切割和洗矿业总共才有2000个empolyees因而Gov决定对钻石进行出口限制,对出口征收高税负,这样来促进就业发展本国钻石业。
P2 industry觉得这不是个好招。因为出口限制后do little good to the downstream industry(高亮)同时副业每5%的就业增长就会造成15%的mining业的失业,同时不像china india有很廉价的劳动力,因而这个招不成。
Q1 主旨:有两个很像1.讲一个政策的后果 2,对比两种观点(本人当场叫了声crap!然后被警告了)
Q2 高亮:能infer啥?选那个polishing andcutting那个
Q3 细节:那个为真?该国大量出口毛矿
(说到钻石了,有个电影叫blooddiamond,Leo主演73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值得一看)
V2 bytsznzsdm  3/15/2011
阅读我碰到的都是JJ里面的。第一篇是南非钻石,JJ里都有,但是是有三段还是四段的。有个推断题,是在与中国印度比较的那段里,高亮,说什么vanish来着,忘了,反正是那段的第一句话。

【未确认】
V1
南非钻石产业 观点对比,三段,中等长度,接近满一屏
第一段讲南非钻石产业以出口未加工的原钻为主,因为当地加工条件差,而中国印度等地加工便宜
第二段讲南非政府为了制造就业机会,准备推进立法来刺激当地加工业发展,其中一个措施是建立统一的market exchange center
第三段讲反对者,他们认为必须要推进tax break等措施而不是推进当地加工业来推动南非的钻石工业,政府的措施可能会制造1000个就业然而却使得采矿业损失10000个岗位等等

V2
非洲开采钻石。讲非洲富含钻石,但是cut和polish的工业非常少,所以大部分都是在亚洲其它国家加工。第二段讲所以政府想鼓励一下cut和 polish行业,引进一些什么技术的,其中还牵扯到什么税。但是有许多人不同意,说因为什么什么不好。第三段好象有个名人也出来讲话说政府这个政策不 好。有一题就是问如果政府做什么那个人会同意。

V3 by kakakids
说的是非洲地区采集钻石的..但是当地都是出口ROUGH的钻石..然后到劳动力比较低廉的国家加工
政府提议要加大国内钻石的加工..
但是有些人不同意..说这样做没有效果.而且国外低廉的劳动力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
问的只记得有问主旨题了..

考古 by XYXB
V1
第一段说南非的钻石主要是mining(采掘),没有加工和切割就出口了,而加工很多都在中国、比利时等等,政府想加工后再出口
第二段讲什么有点记不清了,南非政府怎么样增添什么机构,专门管加工的
第三段说diamond industry argue说南非这个机构不仅对加工本身没什么帮助,反而Downstream Industry有负面影响,这里有一个细节题,为这里Downstream Industry(下游产业)指得是什么。。。。: 有一个主题题
V2
南非钻石产业观点对比,三段,中等长度,接近满一屏
第一段讲南非钻石产业以出口未加工的原钻为主,因为当地加工条件差,而中国印度等地加工便宜
第二段讲南非政府为了制造就业机会,准备推进立法来刺激当地加工业发展,其中一个措施是建立统一的market exchange center
第三段讲反对者,他们认为必须要推进tax break等措施而不是推进当地加工业来推动南非的钻石工业,政府的措施可能会制造1000个就业然而却使得采矿业损失10000个岗位等等
V3
讲非洲富含钻石,但是cut和polish(抛光)的工业非常少,所以大部分都是在亚洲其它国家加工。
第二段讲所以政府想鼓励一下cut和 polish行业,引进一些什么技术的,其中还牵扯到什么税。但是有许多人不同意,说因为什么什么不好。
第三段好象有个名人也出来讲话说政府这个政策不好。有一题就是问如果政府做什么那个人会同意:要推进tax break(税收优惠)
1 主题题:讨论一个问题的政府解决方法
2 Downstream Industry指得是什么:推进当地加工业来推动南非的钻石工业
3问如果政府做什么那个人会同意: tax break背景文

http://www.fm.co.za/Article.aspx?id=111552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