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帖 选择中欧还是长江

坛子里关于中欧和长江的帖子已经很多了。我由于历经了这样一个艰苦的抉择,从对于中欧和长江这两个学校完全没有概念,从而非常迷茫,到通过向中欧,长江的校友咨询,到处搜集两个学校的资料,从办学理念到师资力量,学员背景,校友网络各方面做了诸多比较之后,逐渐理清了思想,找到了方向。现在我已经决定选择长江商学院。我并不是说长江比中欧更好,而是说长江比中欧更适合我。在此仅把我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我真的觉得,选择商学院真的就象找女朋友,之间真的是有一种缘分的。其实我当时匆匆考玩G后就申请了中欧,都没有报长江,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在一篇名为”透过网站看风格:中欧VS长江“里谈到的。 我当时也觉得长江给人有点做秀的感觉。而中欧又刚刚在FT里排了亚太第一,全球53。接下来参加了中欧的面试,结果事情开始有了转变。 我在一家知名外企里工作多年,读MBA就是想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希望能对自己将来创业有帮助。当然创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退一步讲,将来的一个MBA的文凭也能使我在择业上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但说心里话,我是非常不愿意再在一家大型外企里工作了。可是中欧的面试官却总是在培养职业经理人这个话题上”拷问“我。当时问了我为什么不立足目前的岗位,争取继续在本公司里往上爬,还有什么将来毕业后,成为企业的中层管理,最重要的是什么。由于这些都不是我想的,而我又担心自已关于创业的想法会让面试官觉得我浮夸。所以整个面试真是答得牛头不对马嘴。面试回来后,我就开始准备长江的报名工作。 这里我想提醒一下以后要参加面试的同学。 对于面试的问题回答一定要说你真实的想法,只有这样,无形之中你才能表现出你的自信,才能讲出你的道理来。 结果长江的报名准备从ESSAY 到面试都非常成功。我向长江的招生经理坦言了我想创业的想法。ESSAY 写的洋洋洒洒,豪气盖天。面试问题也是对答如流。 几乎是面试的当天我就得到确定能被长江录取,并有至少5W的GMAT奖学金。 不久中欧的offer也到了,因为我的G和背景都不错,只是面试不是很好,所以中欧的招生委员会的一个老外又打了个电话给我,问了些问题,这次电话里倒是谈的不错,弥补了第一次面试的失败。不过中欧的offer不带奖学金。 接下来的两周我开始仔细了解两家学校。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对将来的申请者有所帮助。 1. 校友网问题: 有人认为校友网非常重要,也有人觉得校友网并不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是这样想的。首先,读MBA能进入到这样一个圈子里,对于自己将来的发展肯定是有作用的。但这个圈子并不限于你所读的学校。所以从数量上单纯的比较两个学校的校友网络是没有意义的。最近认识的一个香港中文大学的MBA就是通过中欧的校友在上海找到了好工作。其次,我同意几个中欧的朋友在坛子里讲的,对自己,最重要的还是一个朋友网。长江虽然人数少,但是学员的年龄较大些,工作经历要更丰富些,我相信和年龄,经历相仿的人更易于沟通。 2. 教授问题。 长江和中欧都有许多牛人。 但也都有水平一般的。 我问过长江和中欧的学长。一致的答案是,他们教的课无疑会对你有所启发,但别指望每个教授都能让你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另外,自己的专业背景也很有关。某教授讲的关于经济学的非常粗浅的内容,会让一个本科学经济学的觉得非常BORING, 但一个IT背景的学生会觉得学到不少。另外,我认为至少目前,中欧的师资要比长江强些,因为长江有许多是访问教授。可能下课后能和学员沟通的机会较少。 3 名气问题 中欧今年排得很好,虽然关于其毕业生年收入的数据让人看不懂,据从中欧在读MBA那里了解,前一年毕业生月薪是15K左右。在欧美企业里,中欧知名度肯定要高些。 所以如果将来想去欧美企业,中欧可能会好些。 长江目前还没有参加排名。 由于长江的学员的PRE-MBA背景不错,将来就业的状况应该不会差。长江现在声势很大,不可否认长江的起点要比中欧高许多。但也不排除长江将来排名赶不上中欧的可能,但我觉得如果两家学校都是在全球50之后,谁更靠前些真的不怎么重要。 4,办学理念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长江的的理念更契合于我。长江的口号是培养大中华地区杰出的商界领袖。我们姑且不讨论这句口号是不是太大了。 但我的确同意长江立足于中国本土的办学方针。其实在外企干了这么多年,是看到了国外管理方式的先进性。但实在觉得这真的只是一个先进的方法问题,也就是一个“术”。而目前中国企业的状况是,有许多缺乏这种“术”,管理处于一个混沌或者混乱的状态,也有不少合资企业采用了这种“术”,却丢失了更重要的“道”。不少合资企业成了替外国人赚钱的工具。 中国现在崛起了这么多出色的民营企业。如何才能使这些民营企业,作为国家的主要力量,健康地发展,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在此中做出贡献,其价值会远远大于就职于外企。 在决定是去中欧还是长江的过程中,我还考虑了许多其他因素,包括奖学金,与EMBA的互动,教学设施,地理位置,两所学校的资金状况,甚至对于李嘉诚本人的崇敬也影响了我的决定。本想仔细写点东西为大家提供些参考,写到这里却发现各种因素真是太多了,不能一一列举。 以上想法都是一己之见,仅供参考。再次与个位学友共勉,祝大家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好学校。前程似锦。 选择中欧还是长江 坛子里关于中欧和长江的帖子已经很多了。我由于历经了这样一个艰苦的抉择,从对于中欧和长江这两个学校完全没有概念,从而非常迷茫,到通过向中欧,长江的校友咨询,到处搜集两个学校的资料,从办学理念到师资力量,学员背景,校友网络各方面做了诸多比较之后,逐渐理清了思想,找到了方向。现在我已经决定选择长江商学院。我并不是说长江比中欧更好,而是说长江比中欧更适合我。在此仅把我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我真的觉得,选择商学院真的就象找女朋友,之间真的是有一种缘分的。其实我当时匆匆考玩G后就申请了中欧,都没有报长江,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在一篇名为”透过网站看风格:中欧VS长江“里谈到的。 我当时也觉得长江给人有点做秀的感觉。而中欧又刚刚在FT里排了亚太第一,全球53。接下来参加了中欧的面试,结果事情开始有了转变。 我在一家知名外企里工作多年,读MBA就是想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希望能对自己将来创业有帮助。当然创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退一步讲,将来的一个MBA的文凭也能使我在择业上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但说心里话,我是非常不愿意再在一家大型外企里工作了。可是中欧的面试官却总是在培养职业经理人这个话题上”拷问“我。当时问了我为什么不立足目前的岗位,争取继续在本公司里往上爬,还有什么将来毕业后,成为企业的中层管理,最重要的是什么。由于这些都不是我想的,而我又担心自已关于创业的想法会让面试官觉得我浮夸。所以整个面试真是答得牛头不对马嘴。面试回来后,我就开始准备长江的报名工作。 这里我想提醒一下以后要参加面试的同学。 对于面试的问题回答一定要说你真实的想法,只有这样,无形之中你才能表现出你的自信,才能讲出你的道理来。 结果长江的报名准备从ESSAY 到面试都非常成功。我向长江的招生经理坦言了我想创业的想法。ESSAY 写的洋洋洒洒,豪气盖天。面试问题也是对答如流。 几乎是面试的当天我就得到确定能被长江录取,并有至少5W的GMAT奖学金。 不久中欧的offer也到了,因为我的G和背景都不错,只是面试不是很好,所以中欧的招生委员会的一个老外又打了个电话给我,问了些问题,这次电话里倒是谈的不错,弥补了第一次面试的失败。不过中欧的offer不带奖学金。 接下来的两周我开始仔细了解两家学校。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对将来的申请者有所帮助。 1. 校友网问题: 有人认为校友网非常重要,也有人觉得校友网并不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是这样想的。首先,读MBA能进入到这样一个圈子里,对于自己将来的发展肯定是有作用的。但这个圈子并不限于你所读的学校。所以从数量上单纯的比较两个学校的校友网络是没有意义的。最近认识的一个香港中文大学的MBA就是通过中欧的校友在上海找到了好工作。其次,我同意几个中欧的朋友在坛子里讲的,对自己,最重要的还是一个朋友网。长江虽然人数少,但是学员的年龄较大些,工作经历要更丰富些,我相信和年龄,经历相仿的人更易于沟通。 2. 教授问题。 长江和中欧都有许多牛人。 但也都有水平一般的。 我问过长江和中欧的学长。一致的答案是,他们教的课无疑会对你有所启发,但别指望每个教授都能让你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另外,自己的专业背景也很有关。某教授讲的关于经济学的非常粗浅的内容,会让一个本科学经济学的觉得非常BORING, 但一个IT背景的学生会觉得学到不少。另外,我认为至少目前,中欧的师资要比长江强些,因为长江有许多是访问教授。可能下课后能和学员沟通的机会较少。 3 名气问题 中欧今年排得很好,虽然关于其毕业生年收入的数据让人看不懂,据从中欧在读MBA那里了解,前一年毕业生月薪是15K左右。在欧美企业里,中欧知名度肯定要高些。 所以如果将来想去欧美企业,中欧可能会好些。 长江目前还没有参加排名。 由于长江的学员的PRE-MBA背景不错,将来就业的状况应该不会差。长江现在声势很大,不可否认长江的起点要比中欧高许多。但也不排除长江将来排名赶不上中欧的可能,但我觉得如果两家学校都是在全球50之后,谁更靠前些真的不怎么重要。 4,办学理念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长江的的理念更契合于我。长江的口号是培养大中华地区杰出的商界领袖。我们姑且不讨论这句口号是不是太大了。 但我的确同意长江立足于中国本土的办学方针。其实在外企干了这么多年,是看到了国外管理方式的先进性。但实在觉得这真的只是一个先进的方法问题,也就是一个“术”。而目前中国企业的状况是,有许多缺乏这种“术”,管理处于一个混沌或者混乱的状态,也有不少合资企业采用了这种“术”,却丢失了更重要的“道”。不少合资企业成了替外国人赚钱的工具。 中国现在崛起了这么多出色的民营企业。如何才能使这些民营企业,作为国家的主要力量,健康地发展,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在此中做出贡献,其价值会远远大于就职于外企。 在决定是去中欧还是长江的过程中,我还考虑了许多其他因素,包括奖学金,与EMBA的互动,教学设施,地理位置,两所学校的资金状况,甚至对于李嘉诚本人的崇敬也影响了我的决定。本想仔细写点东西为大家提供些参考,写到这里却发现各种因素真是太多了,不能一一列举。 以上想法都是一己之见,仅供参考。再次与个位学友共勉,祝大家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好学校。前程似锦。
收藏 分享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