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
- 3
- 积分
- 6766
- 经验
- 6766 点
- 威望
- 571 点
- 金钱
- 2317 ¥
- 魅力
- 1233
|
上课了,上课了。大概老师每学期面对的都是一堆中国人,所以看见满眼的黑头发黄皮肤并没有丝毫诧异。课的内容很简单但难度很大:虽然是中文中级班,但听说读写都不练(估计老师实在没那个心情逗咳嗽),而是专门练翻译,而且是中翻英。整个学期我们的目标就一个,把张爱玲女士的小说“封锁”翻译成英文,大考小考的题目就是老师从中任意取出几段当场笔译。
很早就听说过张爱玲女士的大名,应该是一个作家,写过很多小说,但从来没有机会能领略一、二。没想到这次在美国上中文课,却给了我一个绝好的机会一览大家的风采。
“封锁”是一部以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为背景的,描写人物心理的短篇小说。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翻译这篇小说的题目。从字面上讲,我所理解的“封锁”应该是日本鬼子封锁新四军,或者国军封锁共军之流的,但因为没有读内容,所以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封锁了谁。第二节课老师一问大家,居然没一个人知道到底该怎么翻。这下老师来劲了,都以为容易吧,两个字就全部拿下。
“封锁”讲的是那个年代日军飞机经常空袭重庆,每次鬼子飞机一来,全城老少就往防空洞里面躲,而街上的所有车辆全部停驶,车上的人愿意躲的就躲,要不就留在车上。而小说的全部内容就是在这段封锁的时间内,车上素不相识的一男一女在意念中完成的一次恋爱过程。就这么短的一段时间,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愣是让张爱玲女士搞成了一个短篇,而且把人物的内心世界描写的淋漓尽致,让我们读了个欲罢不能、神魂颠倒、涕泪滂沱、肝肠寸断。以前光听说过什么“于细微处见精神”,这下真正见识了,高手就是高手,所见所闻都是好故事。从那以后,张爱玲女士在我心中已经不仅仅是个小说家了,每当我想到她,总是幻觉她是一个站在高山之颠或者幽谷之中的武林高手,随便掐朵花,摘片树叶就是致命的武器。这个中文课不白上。
班里那个唯一的白人一直是我好奇的对象,总想知道一个身在美国的白人,为什么要上中文,难道是想去中国发展?还是想挑战一下自己的语言天赋和极限?有一天上课前早去了一会儿,在教室门前的草地上碰见他,就顺便聊了几句。为了照顾一下善良的美国人民,体现一下我泱泱大国之风范,我当然要用英语和他打招呼,没想到人家一开口就是标准的普通话,而且带点我熟悉的儿字音。豁,原来也是练家子,那我也拿纯正北京话招呼吧。人家先问我贵姓,我说我免贵姓H(故意来句拽的),人家到好,回答一句差点噎死我,人家说:那我应该管你叫老H了吧。连这个磕都会唠的老外还真没见过,只听说过美国驻中国北京大使馆有那么几个,难道一不留神没栓住,跑了一个到皇后学院了?佩服佩服。
再往下就更没边了,我问他怎么说话带北京味儿,他告诉我他的汉语是在台湾学的,他的老师是个北京人。又告诉我:他是搞音乐的;为了解释的明白,还加了一句:“就是你们说的音乐家”。我呸,你搞音乐的就是音乐家,那我能写中文字就是作家了?这老外的中文还得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