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实力与分数

今天我考了770,但是有个以前和我讨论过问题的G友靠得却不理想,其实我觉得她的实力并不比我差多少,可能只临场发挥不好和运气欠佳。

GMAT与我以前考过所有的考试相比最大的区别有两个:

1,用电脑

2,不知道自己的水平到底是多少分,简而言之就是心里没底。

复习时我想每个人都想知道自己的水平到底是多少?700?650?还是750?

事实证明,模考成绩并不能代表我的水平,Priceton 580,630(这两次没复习数学,结果都错了9个)690,PP3 780,Kaplan 630。

那么,我们每个人的实力到底是多少怎么检验呢?我觉得:

1,并不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实力,等考试去检验吧。考试前,我一直以为我的水平在700左右,没想到能靠770,现在觉得正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水平是多少所以一直不敢怠慢,每天早上我起来都要告诉自己今天我要变得更强!

2,但一定要有个大概的水平,上XDF时坐我左边的JJ才看了OG以便就上战场,结果可想而知,虽然它只要求650,但GMAT不是上完XDF再随便看上1个月就可以的。

3,根据我的情况,我给出一个我心目中的700分标准:逻辑阅读时加上都是考阅读,只要基本的做题技巧会了(比如阅读抓结构和定位),LSAT逻辑1套题45分钟错6个(主要是GMAT不考的类型),阅读关就算过了。语法主要靠你对这个考试的熟悉程度,987大全做完了,觉得每道都知道选这个选项补选那个选项的原因,那就差不多了,做语法题时新题15错4就差不多了。我做旧题的水平是:考试前3月做987的正确率是50题8个左右(OG和XDF补充材料很多题都作过了),时间在50分钟内(在这之前先做一套LSAT逻辑和GRE3篇阅读)。

4,如果你达到了3提出的要求,那么你要做的便是把你的实力在考试中表现出来,这就要熟悉机考环境。我的莫考软件做得不多但我做的GWD却做得很多,加上从其它地方买来的题一共模考了20次以上。其次便是最后一天要睡好觉,第二天喝红牛(我喝了两罐)吃巧克力。

TOP

GMAT 770 的考试教训

M 50 V 45 Total 770

上来作文, 没问题, 行云流水, argument 写了500多, issue 讲innovation and change, 写了估计600多, 引用了自己公司, Microsoft和Jack Welch三个案例讲了三方面, 比较满意. 作文不是6分我跟ETS急. 关于作文, Top 10来做road show的时候我当面问过几个associate directors, 他们讲作文的确没有总分重要, 但是, 任何总分和作文间过大的差异, 作文与essey间过大的差异都会被他们注意. 比如一个人考了740, 但作文只有4.5, 他们就会wonder : 这个人复习时分配时间的能力可能有问题, 或者make hasty judgment认为作文不重要. 如果你application的essey写的很好, 即使他们相信完全是你自己的作品, 也会觉得你可能不是个efficient writer ---- 你能花一周时间写出完美的presentation, 可老板或者教授明天就要怎么办? 你说你能把这项重要能力在b-school里练好, 人家说, come on, 活了20多岁了基本写作或者打字还没学好? 所以大家要花适当时间在作文上, 小投入高回报, 何乐不为?

接下来做数学, 数学比较郁闷. 做到第12道时候选B, 但是 mouse 滑到了 A 上面, 与此同时, 运用高中时候打星际争霸的微操作, 1秒内连点了NEXT and CONFIRM. 点CONFIRM的一刹那发现涂的是第一个圈, 狂晕! 希望大家一定要避免低级失误, 这也是一种能力. 接下去的2个多小时里, 虽然考前反复告诫自己不要去想以前的题目, 但还是做不到, 时不时地暗暗懊悔, 要不是看到后来出来的都是全划线, 成绩肯定不要了. 覆水难收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 但是要真正做到心无杂念却不很容易.

带着伤痛进入verbal. SC除了2,3道, 其他画线部分都在2行以上, 但是同时, 就象我在语法区说过, 划线部分越长, 选项错误也就越多, 经常是很夸张的错误. 所以只要冷静看懂意思, 抓住关键迅速排除, SC绝对是省时间的部分. CR不难, 我出现3道BF, 都是暴长然后选项很简单的那种. 对BF这种新题型的一定担心是正常的, 但是也应该意识到这种题型的新本身就意味着难度的下降, 如果一道题让90%人做错, 那么对ETS来讲其实也是一道失败的题.RC 2长2短, 本来觉得时间够, 结果最后又跳出来一篇暴长的, 虽然不慌, 但是多支出了一分半钟, 不爽. 我verbal的教训是 pace 不好, 前面一半时间用多了, 好几道题目看了N久结果还是没改答案, 导致最后匆忙, 倒数第二道CR基本错了, 最后一道SC还有30秒, 虽然对了, 但比较惊险. 感觉如果考第二次的话就会好很多了, 因为PP3 都是做过的题目, 让你熟悉了interface, 但并没有真正训练高难度高压力下的pace,而kaplan什么并不很对路. 关于预测分数, 我想说 BF少, SC短都不说明分数不好, 但是其他情况相同的话, 后面出来的SC长的话, 好分数的概率应该是要大一些. 最难的题目应该都在前20到出现了, 那么面对前面做的好的人, ETS只能加强题干和选项的长度来做更进一步的顽抗.

说些题外话, 如果申请MBA的话, GMAT是相当重要的, 也应该尽全力准备, 但是它只是一个factor, 如果一定要说哪个最重要的话, 我说是 WE (最好配上业界大牛的recommendation), 因为WE本身就是其他各种能力很好的proxy, 有很强的signaling effect. GMAT排第二或者第三. 所以建议大家在准备GMAT的时候, 学生不要过于影响学习, 有工作的不要上班效率下降太多, 让老板和同事不爽, 辞职的人有LP的话要照顾好LP, 没工作不学习无LP的可以把身体养好. 我还是喜欢某猛犸的那句话:

I am in awe of anyone who can juggle as many balls as she seems to have aloft.

最后想说, 准备的时候因为觉得GMAT语法家规较多, 语法比较弱, 所以参加了语法区的讨论, 偶尔尝试回答一些贴子, 颇有收获. ^_^

TOP

二战gmat, 710-->770

一个月前,同样是27日,我第一次和gmat考试亲密接触。710的分数是一个寻常不过的成绩,让我放松了一个星期。旁人看来风光无限,然而我内心却隐隐有着不甘。最了解我的一个朋友问我是不是打算重考,我也开始扪心自问。最后,Worton BBS上的一段话打动了我。“对于像印度那样竞争激烈,考分相对较高的地区的申请者来说,710的成绩是值得考虑重考的……”中国和印度背景非常相似,所以这样的建议对我而言也是有借鉴价值的。

仔细分析了一下,觉得自己仍有上升的潜力。一方面是四月事情多,没有能够密集复习;一方面是盲目地在考试休息时学喝红牛,结果胃疼以致语文部分一塌糊涂。于是鼓起勇气,下定决心准备重考。

一个月后的今天,770的成绩让我看到了努力的回报。一时间,过去三个月里的复习种种涌上心头,有一种融会贯通的感觉。赶紧记录下来这些感想,可以给还在准备gmat的同学作参考。

数学部分

我高中是学理科的,数学基础比较好,两次的数学分数都不差(第一次50,第二次51)。主要是依靠机经。四月的那次考试前,我把二月开始的所有机经题都做了一遍(不是光光看啦~~),然后去考试发现基本所有的难题不是已经做过了,就是换汤不换药的。这里还要提一点,机经里的答案(特别是一些难题的答案),往往要讨论一段时间才能达成一致。所以如果和自己算出来结果不一致,要仔细看解题思路而不是去背答案(或者即使去背答案也要看完全部讨论,前后相同类型参照后再背下比较公认的解)。

第二次考试虽然数学知识进步了一分,但是质量是远远提高了。秘诀在于一个“笨”字。高考数学147分的我原本觉得gmat的数学题不值一提,模考里面总是四十分钟就做好了,第一次考试也只这样,结果就从来没有全对过。唯一的两次全对,一次是昨天的模考,一次就是今天的考试。究其原因我想就是因为我把每一个ps的题都读了两遍以上,求出答案再验算一遍,而每一道ds的题,排除每一个选项我必给出反例。这样的“笨算”虽然速度下降,但是两次的结果都说明了其有效性。

当然,如果数学基础不好的同学,还有做题速度还比较慢的同学(就是拼命也不能四十分钟完成的)最好还是先把数学基础和阅读能力提高(这方面的内容CD上都有的)

语文部分

rc

我认为阅读能力是语文部分的核心。特别是第二次的考试,绝对是阅读制胜。

4月那次考试的时候,我阅读的能力比较一般啦,做题目的正确率在85%左右,复习的材料主要是og还有新东方发的gre阅读,og做了两遍,gre做了一遍。当时的问题主要是偏科,碰到管理类、自然科学类的文章十有八九是全对的;而碰到人文、历史的文章就大好不妙了。不过当时的阅读速度还是很快的,这从kaplan的阅读练习我可以在规定时间里完成,由此可见一斑。(25分钟18题三篇长文章)

5月份的复习,我用了将近一半的时间来做阅读。做了lsat的二十八套题目,然后把og里的题做了一遍,把gre阅读又做了40篇左右。而且我规定自己不去看中文,也不去写中文(我是到了复习的后期才看机经的)。每天的阅读练习时间都在四个小时以上,中间累了就去看电子版的business week(zinio.com上面有下载的,是个好东东哦)。 一个月下来,我觉得自己的阅读能力突飞猛进,具体表现在

1。看到英文句子,就觉得句子中的重要部分凸现出来,意思就明白了。有些时候句子中有错字、漏字也不大会影响理解(我在地摊上买的lsat的那本阅读书真是印得有够烂,缺标点,缺字,缺行,什么样的错误都有,结果我好像反而因祸得福)

2。不需要理解单词、词组是什么意思也能理解文章。其实这个跟我们中国人读中文的科普文章一样,中文的《时间简史》难道我就能懂得每一个字的确切含义吗?

3。定位的速度更快,结果就直接导致不需要定位了。基本上文章看一遍,全部的内容都记住了,除非是特别细节的题,不然不需定位。

4。扫两眼文章,直接猜答案的正确率大大提高。

CR

四月的考试前把og和补充材料上的cr题做了一遍,正确率90%,所以就没有怎么复习。结果考试的时候发现cr题挺长的,而且那次考试我遇到了3到bf题,结果一紧张就读不懂了

五月的复习,还是没有怎么去看cr。就是临考前三天为了适应机考屏幕,把highgmat中的cr12套联系做了一遍。结果发现随着阅读水平上升,逻辑就越来越简单。

SC

四月的那次考试前,把og和补充材料各做了一遍,觉得SC是我的弱项。

改错还是蛮重要的,而且对于我的复习来说,感觉语文部分中的阅读和逻辑是差不多的,都是拼命练习阅读,然后就发现题目简单了;可是偏偏改错相反,在五月上旬的复习中,我就发现随着阅读的训练,我越来越不习惯把句子翻来覆去仔细看了。当时我在做LZM中省略的有关章节,痛苦不堪。但是等我做完LZM,又把og做了两遍以后,终于体会到“句意是改错精髓”的道理。发现除了那些固定搭配要背一下,其他的改错原则大多和阅读是相互印证的。一个句子能读出两个意思来,就不是一个effective的句子;而一个句子读着不像句子,那就更不是一个correct的句子了。最终我发现SC的反复练习,对于我的阅读能力也应有很大的帮助的。

总结语文部分,我的经验就是要把阅读搞定——用我一个gre2380的同学的话说“如果你觉得看到那些文章都像儿歌那么简单,考试还有什么问题呢?”

AWA

awa我第一次是5.5,这次应该也差不多吧。偶以为awa本来就是gmat中的鸡肋。经验么,一句话,搞定模板再开始练习

模考

我觉得模考主要是用来体会考试时的时间控制。模考的分数么,我个人不大在意的,kaplon做过610、620、630、680、710、740;priceton做过 690、710、720、730、750(感觉这应该是princeton的最高分);pp3, 750+

我四月份的考试前没有好好做模考,觉得上场以后就有点慌,没有控制好时间;这次的复习中,我最后两个星期每天做模考(结果几乎模考软件的所有题目我都能背出来了,所以分数自然不准了),个人经验觉得这样还是有帮助的

TOP

我的GMAT成果鉴定

概况

成绩:

Math: 5X

Verbal:4X

Total: 7XX

这个成绩是我奋斗的目标,但是还是有那么一点点遗憾。当然,没有考出进退两难的730已经是大幸了。对分数的看法是: 想上750的 同学,语文一定要40分以上。我这样的已经是比较悬了。数学51还是50估计影响不大。我估计语文可能错了6-8个。Kaplan测试时曾经数学50,语文38 (错12-14个)个总分690, 所以考虑上700分的同学得再研究一下大家的得分之间的关系。

作文

人大考试的人不多,当天只有5-6个,计有PP MM一名。(同是当天人大的考友看见了出来打个招呼哦J)

考试先出的Argument,再出的Issue,便于逐渐进入状态。不过我模考的时候都是先写Issue,习惯了困难的就好了。

由于签了协议不能透题,我就说说我昨天晚上复习的两道AWA的写作提纲。

Argument 新增题中的A8. The following appeared in a memorandum from the marketing department of Reel magazine.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cause of the recent decline in sales of our magazine, we sent a survey to customers who have canceled their subscription during the last nine months. Results indicate that 80 percent of the 450 respondents feel that Reel contains too many ads. In order to retain current customers and win back customers who have canceled their subscriptions, we should reduce the number of ads. This solution will not only improve customer satisfaction but also increase our revenue by boosting magazine sales.”

这个题算是难一点的,因为只有一个evidence。不过可以话分两头:

1.调查的内容太Vague,比如如果有10000人被调查,450人回应的话观点不一定有代表性。

2.调查的内容没有给完全,只给了一种意见。一个调查通常有好几个问题或选项。比如,没有关于杂志文章质量的信息。很可能是文章质量差导致的读者流失。

3.作者没有考虑减少广告引起的收入下降问题。

对于argument,我主要是看了800 score AWA, 从中可以提炼七宗罪。(过些时候把我的模板放在写作专区)。另外,从中知道有些高分词汇,比如 For example, consequently, correspondingly, 和一些连接词。我在作文中有意识插入一些。实在写不进去,可以写废话,比如: Consequently, the evidence cited by the author can not lend strong support to the conclusion. 另外,Therefore, Consequently 和 Thus 换着用。E-rater 认词不认具体表达的好坏。另外,Correspondingly 我写的是 The author fails to consider that as the ads are cut, the revenue from the ads will fall consequently.

另一类Issue是国际合作:

2. “It is unrealistic to expect individual nations to make, independently, the sacrifices necessary to conserve energy. 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and worldwide cooperation are essential if we expect to protect the world’s energy resources for future generations.”

Discuss the extent to which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opinion stated above. Support your views with reasons and/or examples from your own experience, observations, or reading.

遇到国际合作:

1.国际合作是必要的,应为单个国家的目标是发展本国经济,不顾环境、能源等因素。国际合作使大家处在平等地位:各自牺牲一点利益换取世界的利益。

2.国际合作实际上早就实行了,而且很有效。然后举例。可以据什么协定,公约什么的对XX问题的促进。甚至国际组织本身,比如WTO,UN,IMF等等就代表国际合作,对XX都有促进。

3.当然,国家也有职责。毕竟,国际协作要靠单一国家来执行。各国要自觉啦,议会要监督了等等。

因为俺是学英语的,也学过国际政治,外交什么的,对国际问题就一个字:吹!

过两天闲下来准备写一篇关于“Of all the manifestations of power, restraint in the use of that power impresses people most.”这个题目的文章。因为对这个问题思考了很久,自认为能写一篇比其他Issue都好的文章,发到写作专区给大家参考。

数学

考完作文休息五分钟,时间不长,只够喝水和上厕所。

顺便介绍一下人大的环境。地点在人大附中校门南侧的第一栋楼里。只有两个考场,比鼎均小,人少给人的压力也小。上次在鼎均三个班一块开始,里面一定很乱。

有考友介绍耳机压一压就可以附在耳朵上面完全隔离噪声。但是我压了好几次,没有吸在头上。不过效果还是可以。不过还要靠资金精力集中。我做题的间隙才听到人大附中做操的声音,做开题根本听不到。还有考友讲隔壁干扰。事实上我都感觉不到隔壁的存在,要一心扑在自己的题上才能有好的效果。

数学机经很有用,因为把大家印象最深――对中国学生来讲一般是难题记录下来。我做了五月机经,碰上5-7道。不在于背答案,而是熟悉ETS的难点和混淆点,锻炼自己的思维(看数学讨论稿)。做的时候每题都看好几遍,答案很简单还是要验算一遍。提醒大家要认真读题,比如这种就很混:A占全体的25%,B占剩下的40%,问余下的C占全体多少?实战时很容易忽视剩下两字。实际上大多数混淆点都是这样,只要多想就没问题。

做题感觉很顺。10题以后ETS就开始江朗才尽了,一道PS,一道DS,感觉像是难不倒我只能一样一个的抽了。数学剩19分钟。

语文

数学完了又休息五分钟。可以提醒大家的是,做完数学可以不点confirm 一直再里面歇着,知道最后点。也可以点一下Proceed, 系统提示你可以选休息,直接开始或不选。不选的话一分钟后自动开始休息。也就是说点一下后不点休息可以休息6分钟。不过建议大家不要冒险试,万一我看错了呢?而且个人觉得休息太长不利于精力集中。

我的语文Pace 自定的是

完成10题——55分

完成20题——35分

完成30题——15分

完成40题——2分

不过在用Kaplan模考的时候,往往最后三题剩三分钟,慌。我不愿意放题,因此导致本次考试前20题完成后剩40分钟。实践证明,ETS题量没有Kaplan大。Kaplan模考每次四篇65行长文章,BT,不过对于练习速度有好处。顺便说一下,我觉得Princeton模考不如Kaplan好。数学太弱,Kaplan数学像ETS,而且阅读量还大。语文Kaplan除阅读多偏外没太大缺点,Princeton的出题思路就太散了。做Kaplan第一次很打击,才590, 不过我一共做了六次(每个做两遍),后来三次就稳定在650-690之间了。实践证明做好Kaplan,做ETS不慌。

开头两个语法,第一个就有点拿不准。选了一个语感好的,而且是A选项,估计对了。第二个语法。第三个逻辑竟然来了个Bold Face!拿下,第四个小文章,40行。前十题控制在56分,但10-20题做的太快了,主要是阅读不敢太花时间,怕做不完,赶了一点,不过估计错就错在10-20题里的阅读了。到了30题开外,难度没有上升了,又是一样一道,又来一道boldface题。不过一度出现4-5道连着的语法,但我自觉选对了,而且难度有提升,估计问题不大。35开始最后一篇文章。到30题,我都开始刻意多花时间琢磨选项了,因为后来的题平均2分钟一道,与前20题搞反了。提前一分半完成。

具体题目我只能比照OG给大家说说了。

语法:平行、结构、主谓一致占了80%,跟OG难度一样,吃透OG就没有问题。包括类似OG里 Using a Doplar detector, the physician can…这样用逻辑主语与句子主语一致等一招治敌的题就有4-5个。只有一两个难在句子复杂,要分清主干和修饰部分,多花3-4分钟都值得。

阅读:GMAT阅读明显偏文。现在科技类文章少,而且是类似OG(或是补充教材)中科学家观察海豹在实验室中下潜时的体内呼吸模式和自然界中不一样那篇,着重用语言描述一个现象,而且有新老观点对比等。OG中第一篇咖啡因,以及补充教材中Messenger RNA(我压根就是看了跟没看一样),甚至GRE中著名的海底某螺的形状是左旋还是右旋是由哪几个因素决定的,这种纯理论文章应该考的概率很小了。人文文章,比如妇女问题,黑人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等是重中之重,每次考试必然有一两篇。时间有富余的同学可以看看美国人文科学的简介。比如妇女问题,看看工业革命,一次大战,二战以后几个时间的理论;黑人问题看看南北战争和60年代民权运动时期的介绍;少数民族看看印第安人对土地所有权问题(美国人真虚伪,明明赶走了别人,还在法庭上判印第安人有这权那权)。多看看可以知道美国主流思想对这些问题是怎么看的。另外爱考的有考古,经济等等。

从题型上看,选项中混淆地方不是用文章中其他地方出现的词组――张冠李戴,就是用看着类似,其实说的不是一回事的词组代替。所以读选项一定要认真仔细,正确选项基本都能回文中定位相同的或意义类似的词组。

逻辑:基本也不难,和OG一样。阅读是多了一点,但基本比狒狒宝典中的阅读量偏少一句左右,并非不可逾越。远远达不到短文章的字数。逻辑清晰,还没有OG中的几个偏题,怪题那样的。

注意这样一种逻辑:某地汽车在最近五年中逐渐减少了,所以车船税近几年少了。问下面那个正确:

1 近几年来车船税在税收收入中的比例下降了。

2 今年的车船税收入比五年前少了。

注意,1 是绝对的错误!!!!因为税收总量可能下降更快,正确选项应该是2,尽管好像是原文的重复。不要让你的常识干扰你!

另外,boldface题最重要的是分清楚黑体是evidence还是conclusion(狒狒语)。因为正确选项都是在说黑体最做为evidence支持或反对conclusion,或是conclusion怎样怎样。BF题一定要读完每个选项再比较最好的。

选学校和要分数

前面没讲选学校,实际上是在写作文前。学校在GMAT报名的介绍中有,你需要记住准确的名字,不需要记代号。一共可以选五个。注意两点:1 校名一定要记准。因为选学校时是字母顺序,从A开始,你没时间去找。另外有不要光记简称,比如有Boston University 和Boston College,Northwest 还是Northeast ,还有好多加一个state university 就不一样。2 选中学校还要选专业,有MBA 有PHD有EMBA,最好先研究一下那个合适。

最后说要分数

做完语文,先做一个背景调查,我老实完成,然后让你选要不要成绩。不要慌,看清楚再点,点完以后还有一个界面让你再确认一次。

复习回顾和教训

数学:做做狒狒宝典,做几个机经讨论就可以了。

作文:看看800 AWA, 用模拟器写十几篇,就能有感觉。模板一定要做自己的,才能记住。Issue 看看黄金80篇是怎么写的。要再保险就按分类写写Issue,建筑,广告,道德这几个最难写,我没来得及准备。

语法:OG是经典,至少做三遍看三遍解释(从第一遍看懂开始算)。据说现在OG新增了90题,不是原来的280多道,不过我没找到。刘振民的语法经解可以在前半段看,做的时候要小心,里面我发现有好几道答案错了。刘振民的好处是分类,分类练习可以强化对一类题的感觉,不过要有一点怀疑的态度做,不要拘泥于里面的解释,因为只有OG解释才是正统和最有用的。有时间拿885练手,没时间宁可多看一遍OG。

阅读:我在阅读上没花什么功夫,主要是分析套路,掌握结构。CD上阅读元老是小安,多找他的帖子看看。不过我都没时间按照小安法总结。做到一篇错一道的水平就差不多上700没问题。

逻辑:主要是做题,分析错题,研究。其实我对大多数逻辑没有方法,想呗。常理可推。公共元素和无关词排除法基本没可以用,有时候自然感到说这个无关的没用。不过有用的assumption题中加not 后weaken 结论的方法。另外infer的题也较难。逻辑的元老是Mindfree(新秀们就对不住了,太多了不一一点名),多找他的帖子看看。20个一个section 半小时完成错一两个差不多。

时间安排:一定要充分利用时间(我就浪费了不少)。最后10天(全天)基本上拿来总结和保持水平,新题要安排在2-3月前做。一个人学不下去的时候找考友聊聊打气。GMAT是个硬活,投机取巧是不行的,得用够时间才有成果。持续一段时间得专项突破后做综合性的真题, 我做过8套真题,CD上可以下载,很锻炼水平。另外天山真题据说现在还有再考的,值得一做。不过有三道题答案有错,不知有没有人纠正。(提醒天山真题最后一道语法选E没错,有一个帖子给出了解释)。

关于机经:数学最有用,做懂了保证50以上。语文机经阅读较有用,起码遇上了知道结构怎样,语法和逻辑还靠平时感觉和实力。不要盲目依赖,比如我遇上一个题开头类似一个逻辑机经,我就开始预期下一句讲什么,结果不对,原来是记串了,还得从头读,浪费时间。

关于休息:我这次考试前一个晚上又整晚没睡着。

插叙:去年冬天我约过一次考试,也是晚上睡不着,就是想要睡好,但是心理暗示作用太强了,反而不困了,虽然不想什么也睡不着,一直到五点才勉强睡了两个小时。到考场赶上电脑坏了,老师说要等修好的等,不等的给个voucher号下次约。我正好要一个号约了这次。心想这次有经验了不会还睡不着吧,没想到比上次还糟,整晚勉强睡了不到一个小时。

起来洗澡,还是一样不清醒,出门坐电梯不按一楼,按我们家的楼层!到了考场狂嚼西洋参片(没敢用红牛,听说太强以至于有人手抖或心跳加剧)。做题的时候狂集中精神,也不困。

启示: 年轻人熬一夜顶得住。当然我有经验(主要是熬夜打游戏而不是工作)。熬夜到早上一般精神尚好,一般是到中午饿了不得不吃点东西。所以睡不着觉以后不要慌,早上吃饱,一样可以集中精神考试。如果真的睡不好,要想办法。比如听一盘托福听力磁带。两个人说话,中间还有空隙。我大学练听力的时候晚上听不到30分钟就睡着了。或者VOA新闻,有背景噪音的更佳。如果睡到两点还无法入睡,要用非常手段了。我的经验是到了两点还没睡着就开始焦虑,想本来可以睡8小时,结果现在只有4个小时了,越来越急。实在不行,起来连续看科技类阅读文章试试。不过最好还是看看有没有什么从心理上减压的办法能使自己安心入睡。欢迎大家的建议。

关于小吃:

考前吃了吃补脑促睡眠的口服液,事实证明在压力巨大的那天不顶事。考试时带两瓶水,喝了一瓶。中间吃巧克力,嚼西洋参。也可以用超醒的薄荷糖什么的。

其他:

个人觉得春夏天考试会比秋冬好。自然规律决定春夏天生物更活跃,人也不例外。冬天顶着寒风跑老远考试的滋味不好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19 22:12:53编辑过]

TOP

1个半星期,从660到730 直到5月初,还有20天就考试了,我才不得不又拿起看到都令我恶心的复习资料。不过我根本无法看得进去,每天就是在烦。直到我看到了一篇令我非常鼓舞的机经《与在失败中仍然坚持的战友共勉(2个星期,从660到760)》,一切才有了改变。作者的话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第一,我也是660;第二,我也很绝望,觉得GMAT是我人生中过不去的一个坎,但是真的很不甘心,也报名了5月的考试,决心重考,甚至不管考多少次,誓与ETS抗争到底。第三,我的周围也是很多GMAT的高手。

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我重新振奋了起来,吸取了别人的经验,调整了自己的策略,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除了做了1套Princeton,根本没做任何的新题。重新看起了OG的语法,好好理清自己的思路,尽量明白每道题的考点,尝试将自己看每道题的思路与其解释接近。

2)看了OG前11篇阅读,每篇都是先做一遍,然后看解释。看解释的最大目的在于明白各种题型的解决办法。虽然只做了11篇,但我觉得我对阅读更有信心了,阅读时该多留意些什么,看到问题如何定位,如何排除错误选项都有了一些感觉。如果大家尝试按这种方法做完OG的阅读,那一定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越。

3)看了4月和5月的数学机经,还有5月的RC和CR机经。

除了以上的复习经验,我还想告诉大家一些我的心得:

1)提醒大家,要正确面对机经。我在考试中除了遇到2道非常简单的数学机经,Verbal遇到了1道CR之外就没了。但数学机经的最大好处是让你调整思路,看看最近都兴考那些方面的题目,查缺补漏。CR和RC的机经能给你心里的一些安慰,如果你运气好,撞到一些CD上写的很详细的,那自然是好。机经肯定对考试有帮助的,尤其数学,但你也必需抛弃任何的侥幸心里,要想到万一没遇到呢?

2)好好利用OG的解释部分,它对你找到解题的思路和培养解题的感觉很重要,很重要!

3)千万别陷入题海里。我也曾经觉得没做完所有的题,就会没底的感觉。但这绝对是错误的,做题不总结,几乎等于白做。而总结的工具,我推荐从OG的各部分解释开始。

4)考Verbal时,除非你是拥有750以上的水平,其他的请务必提高前20~30题的准确率,把主力时间放在这部分,这点在我的身上还有很多他人的经验中已经得到证明。但我不认同什么只作20几题的策略,那只是一些人的好运导致他们能在后面的题中猜对一些题目才可能拿到不错的成绩。如果不信,大家自己体会体会,想一想。

5)我虽考了多次,但每次都是在考前十几二十天才能看得进去,所以希望很多与我一样毅力差点的不要灰心,注意方法一样可以事半功倍。但我承认,GMAT最好在短时间内解决,那样容易出成绩,而且节省人力和财力,可不要像我这样考多次,导致大量的银子通过ETS流入米国,支援他们的国家建设。

先写这么多吧,如果有其他的体会,再与大家分享。很抱歉我的记忆力一般,没能记下什么机经,尤其因为在数学当中,由于误选了一道非常简单的算销售税的题,搞得我整个后面的考试都挺郁闷的。

TOP

GMAT启示录

如果说在一年多GMAT的漫漫征程中, 我获得些什么? 很多: 是许多志同道合的战友们的鼓励, 是前辈们高屋建瓴的提点, 是毅力与惰性的较量, 是凝听自己心灵深处声音的绝妙机会, 是对自己以及对人性的重新认知. 如果说最深刻的认识是什么? 我想是平衡--- 这个被我们的古圣先贤推崇备至的绝佳状态. 我从这里感到了深邃的力量,我才触及皮毛就已经受益无穷了. 所以借此与所有战友探讨一二.

GMAT是一种平衡: 心态的平衡,自我与外界的平衡,战略与战术的平衡。

一、心态的平衡

1.我想这是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无论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心态使分数上下一百分都不足为奇,这是我纵览CD上很多帖子以及同很多战友切磋得出的一点看法. 我自己也是深有体会:我一共考了三次550(2003/4/25), 690(2003/12/29), 760(2004/5/12)。 第一次最紧张,第二次心态最好,第三次还是有点紧张。 第一次,认为GMAT简单,半职复习了四个多月,以为能得个700以上的分数,可一到正式上场,发现题目比预期难得多,顿时六神无主,结果应该发挥的水平都未能发挥,分数就可想而知了。第二次复习从去年9月份开始,持续了三个多月,每天四五个小时。有了第一次的分数,这一次我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心里反而轻松,考前的一晚睡得也不错,最后的成绩也是我意料之中的事情。但看到结果的那一刻,我就已经决定要再考第三次了。第三次从今年2月开始,历时三个月,结果尚可,但我对我临场的表现不是很满意。这一次备考过程中我的心态很轻松,没受到患得患失的困扰。我告诉自己:我一定能靠着自己的实力上750,即便是遇上4篇110行的阅读,我也决不放弃这个想法。同时我设想:即便这一次又失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这不过是真正成功的前奏,它只会让胜利更加灿烂。乔丹在上初中时想加入校篮球队,可是被认为水平太差,因而被主教练拒绝了。可乔丹并没有退却,他说:哪怕命运让我趴下100次,我也会在101次抗争中爬起来。每每想到这句话,我更坚定了走自己的路。这是一对矛盾的心理,但只要能够把他们和谐地统一起来,你就达到了平衡。平衡就是这样一种临界的状态。这种平衡的心态让我平时复习效率较高,也帮助我从容地应对了考前及考试中的一些小意外。因为天气太热,我家里又没有空调,所以考前一晚睡得不是很好,只睡了5个小时,早上五点就醒了,之后一直处于迷糊状态。当我真正醒来时,脑袋有点疼,不过我丝毫不介意,我想没有什么能拦得住我。不过我出发前还是决定吃了一片头疼药,尽管我知道它有些催眠作用,我想临场我会比较兴奋,应该不会犯困。不过考数学时还是犯困了,考完数学时,出考场晕乎乎,一不小心被花坛突出的边角在大腿上刮了很长一条口子,裤子也破了,上面满是血迹,我一下疼得清醒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以无论考场上发生什么,都不要太在意,只要坚持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VERBAL我前二十的状态很好,有种享受做题的感觉,除了个别语法要通过固定搭配解决外,其他的题我都很有把握,几乎每一个题我都做了两遍(其实考完后想想,觉得没有必要做两遍),我感觉到我已经把ETS看透了。此时内心掩饰不住的激动,有种想得790的冲动。我想这也许是我犯下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错误,而且历来我就有这种贪多的心态。当我做完前二十题时只剩下30分钟了,我的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心态便开始有些失衡了,于是拿出了我平时做KAPLAN的速度。但不幸的是我还想把后面每一题都做对。心态的变化让我的速度明显降了下来,特别是语法总让我有种举棋不定的感觉。做到最后10题时只剩下11分钟,我的心态进一步失衡,导致这后面的语法怎么也读不懂意思了。所以不要总想着最后结果,请把注意力放在手头上的工作,这样结果可能会更好。当结果出来时,有些遗憾,不是因为分数,是因为自己不成熟的表现,我知道我能做得更好。

2.仔细思索了自己这三次的心路历程,身旁战友们的得失,我想大致把准备过程以及考试中的心态分为以下四大类:Ⅰ.专注而不焦虑,Ⅱ.专注但焦虑,Ⅲ. 不专注但不焦虑,Ⅳ. 不专注而焦虑。

其中第一类心态最好。无论是在考试的准备过程中还是考试中仅仅关注题目的本身。这是一种最佳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复习效率会比焦虑状态下高10倍(结论源自《十倍速学习法》,作者:著名学习方法专家,瑞士 薇蕾娜·施坦娜博士,南海出版社),而且临场往往能超常发挥。这种状态不是一朝之功,可它又是任何成功必备因素之一。许多纵横古今的人物都是凭着这种心态达到人生的颠峰,如邱吉尔每次在演讲前会把演讲内容对着镜子练习数遍,练习时根本不想结果会如何。到真正演讲时,他只是专注于把自己练习的成果最好地展示出来,但每一次演讲结束后都是掌声雷动。世界顶级高尔夫选手泰格·伍兹1997年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时打出了一个一百多年来别人从未打出来的成绩,当记者采访他时,问他问什么能打出如此出色的成绩,他的回答让人吃惊。他说他只是把脑海中的动作重复一下罢了,没有考虑任何的结果。要想练就这种心态的确需要花些功夫,看似浪费时间,但从整个考试过程或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来,实质上它的产能产出比更经济。有一个比较流行的锻炼心境的的方法--瑜珈里的“冥想法”。大致上就是每天学习前花几分钟,闭上眼睛,坐端正,然后深呼吸,想想自己生活中高兴的事,或是去过的美丽的地方, 然后带着一种愉快的心情开始复习,效率会有较大提高。我和一些战友都做了尝试,效果很不错。

第二类心态稍次。在考试准备过程中,这种心态可能影响还不太大,但在考场上容易带来令人意外的结果. 在备考过程中专注是必须的,但如果太焦虑,就会产生负面结果。 其一,他会影响你的脑电波,降低效率;其二,当你焦虑时各种负面的想法不断在你脑海里重现,会占有相当比例的时间(结论源自《把一天变成26个小时》,作者:美国前海军军官,温斯·帕奈特,团结出版社)。在考场上过多焦虑会极大影响你的思维过程,基本无法发挥平时应有水平,程度因人而异。导致焦虑的因素是什么呢?就我观察,大概可分这两类:一、恐惧失败,二、恐惧批评。第一类心态主要是被自己以前各种失败的记录所困扰,总在脑海中不断模拟自己GMAT各种失败的可能。第二类心态,主要是源自周围的人,特别是亲密的的人的看法或评价。在这种心态中,脑海里会出现当自己考不好时,领导上司,父母或伴侣各色的打击或负面评价。我也曾被这些东西困扰过,但我走了出来。我运用了一个“放大镜”(自己暂定,受到启发《如何把一天变成26个小时》)原理。第二次考试备考过程中,起初隔三差五这种焦虑会袭上心头,我每周固定抽一个时间运用了这个原理,数次后就控制了这种情绪,到第三次准备时已基本消除了焦虑情绪。具体说来就是花上一个小时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最差结果全部想一遍,能想多差就想多差,然后想想自己可能的对策。当我想像完之后,我发现,其实这些结果根本不会对我的生活带来本质的影响。之后我又想想最好的结果,能想多好就想多好,之后这一天甚至这一周都会轻松愉快的学习。CD上也有许多高手克服了心里的这种焦虑情绪后,随后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如Magen_shine,Bryony,Inspire,kid.

第三类心态更次。备考过程中基本进入不了状态,效率不高,每天被一些其他杂事干扰,心里总为自己找各种借口,不重视。考场上这种心态比过度焦虑稍好,至少能保证基本发挥。这种心态根源主要是太过自信,第一次考试容易失败。我第一次备考过程中就犯了这种错误,可到了考场上反而过度焦虑,发挥完全失常,否则成绩也不会让人如此之沮丧。对于这种心态,我建议早些开始做模考,清楚自己的水平,这样不至于盲目自信

第四类心态最差。备考过程中不但没有效率,而且容易神经衰弱,导致心烦,失眠等。考场上简直是一场噩梦,对于本来很少的信心更是雪上加霜,考完后要很长一段时间,心态才能恢复平衡。对于这种心态,“放大镜”原理就更显得重要了。冥想时不但要想最差的结果,更要多想最好的结果,同时要不断找找自己的优势。可能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优势,其实只是没有人发现你的优势而已,所以你要自己来发现。我认为任何人都有他的过人之处,我对此坚信不移。我想大家都知道爱迪生,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有巴恩斯―爱迪生的一个同事。当爱迪生已是大发明家并且已经拥有自己的试验时,巴恩斯还只是一个流浪汉。他每天生活在饥饿,自卑中,可当看到爱迪生的各类发明时,他的内心燃起了兴趣的烈火,一个惊人的想法闯进了他的心灵:一定要成为爱迪生的同事。他来到爱迪生的实验室,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爱迪生,所有爱迪生的雇员都嘲笑他,爱迪生看着他坚定的眼神有些被打动了,于是开口说:“我们这儿暂时缺个扫地打水的杂工,你愿意试试吗?”“当然”,于是巴恩斯便留了下来,这一干就是两个多月,没有任何变化。要是换成别人早就辞职了,可他从没怀疑过自己的目标。终于机会来了,爱迪生发明了一个样子古怪的口述机,他的雇员及合作伙伴都不愿帮他推销,他们认为根本不会有人买这种希奇古怪的东西。可巴恩斯提出让他试试,没过几个月他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成为全美范围内这种机器的总代理商。我们GMATER拥有同样强烈的愿望,难道我们会不如一个流浪汉,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我也是凭借着强烈的愿望最终获得了理想的成绩。我刚开始复习GMAT时,英语基础不好(大学四级六十多分),我也曾怀疑过我能否到达自己的目标。可当我听到了这个故事时,我摒除了所有的疑虑,只是每天完成自己设定的任务。我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我可以,你们一定也可以。其实只要你放下焦虑,疑惑,坚定去行动,成功一定是你的。

3.还有两种心态一定要摒除:一是侥幸心态,一是负面心理(心理与心态稍有不同,前者比较隐秘,难以察觉,表现形式不固定)。侥幸心态是任何成功的大忌,这一点我想大家都有共识了。另一个我想大部分人都会有,只是它不容易察觉,但它确实影响很大。大部分人在各个不同方面,都会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通常这种影响表现为把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同负面信息中对应的部分对比,之后或多或少的改变自己对某事物的评价及观点。特别是当自己在做一件自己没把握,或是曾经失败过的事情时,对类似的负面信息特别敏感。随后会不期然的把这两者做比较,进而诱发各种负面心态,害怕批评,失败等。我们就拿GMAT为例,如果你从未在各种考试中获得优秀成绩或是你曾经失败过,此时你读到了很多与你有些类似经历的人遭受失败时,不管你有没有明显的把他和你对比,你的心里已经受到了些影响。如果你意志非常坚定,这种信息就会是一种借鉴。如果不是,那么它会在随后的过程中,诱发你最薄弱的心态。请从现在开始就锻炼你的意志吧,它会在未来的挑战中让你立于不败之地。时间无疑是最稀缺的资源之一,所以很多人认为,干一件事情时,不能心有旁骛,所以要等到考完后再锻炼。可正是因为时间的宝贵,我们要有一石数鸟的理念。我们把镜头一路拉到我们生命的终点吧:还有多少挑战等着我们?签证,面试,论文答辩,工作面试或创业,工作职位调整,公司亏损,公司被兼并或破产,再加上婚姻、家庭,及各种人际关系的各类危机。一件比一件重要,一件比一件更难处理,一件比一件更需要平衡的心态。难道你认为在简单的情形你处理不善,在复杂情形时你能得心应手?那时再锻炼自己岂不是难上加难?

最后,我想以司马迁《史记》中的一句话结束这一论题的探讨,同时算是共勉吧:不欲速,不欲小利;欲速则不达,欲小利则大事不成

二.自我与外界互动的平衡

我很喜欢研究各类成功人士的传记,通读了很多传记后,我有一种这样的感觉,任何个人的成功都是一个对外部世界及内心自我不断的加深认识的结果。战胜GMAT的过程也是如此,你不但要了解GMAT的特点及本质,你还要了解你自己,这个过程是一个INTERACTION。我们很多人太注重前一方面,往往轻视或忽视后一方面。如果你没有很好地了解自己,那么你对GMAT的认识不会太全面或太深刻。这里我主要想同大家探讨后一方面。我想主要就学习习惯及记忆力这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同样是两个月的全职或半职准备,同样的英语基础,同样的复习时间,同样的教材,结果却大相径庭,我们禁不住疑惑万分。这里面的因素很多,但我认为学习习惯是其中一个主导因素。某些方面的习惯通常是这样形成的:首先是自己想做某些事,经过一些数据或信息的收集及初步处理后,在自己意念中形成做这件事的程序及技巧,随后就是每天按照自己的意念行动,再之后根据反馈信息做或多或少的调整,接着根据自己的价值体系及才智体系判断这些实践的程序及技巧,最后经过一些过滤,一些行为模式及技巧在思维中沉淀了下来。以后一旦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会自动从思维库中调用相应的行为模式及技巧,它在实践中就以我们日常所说的“习惯”表现了出来。CD上很多高手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就征服了GMAT,并非夸大事实,他们已经有一套如何在短时间内战胜高难度考试的模式及技巧,其实就是学习习惯。这些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中国人历经考试无数,有心人会不断总结自己的实践,有效的实践模式及技巧会保留在记忆中,多少及有效程度会因人而异。我历来不是一个这样的有心人,我想很多战友同我一样。因为以前的我对学习兴趣不大,对于学习及考试基本不总结,考前都是临时报佛脚,甚至连抱佛脚也没有固定模式,只是随心所欲。但现在我要面对一个高难度的考试,毫无学习习惯的我怎么可能马上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复习策略,我必须经历一个过程。打个比方, 就好像武侠小说里面练武功一样,这些学习习惯就是练内功。内功一旦炉火纯青,再来练其他功夫,不管是刀剑还是拳掌,怎么练都能成绝顶高手。如果没有雄浑的内功,即时你得到再厉害的刀剑或拳脚秘籍也不可能成为绝顶高手(《笑傲江湖》里风清扬的独孤九剑除外)。高手们用数年练就的内功不是你我一下能到达的境界,但只要练成,便能无招胜有招。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有效的学习习惯才是决定GMAT的根本,所谓的做题技巧,不过是锦上添花。不要同别人比,要同自己的昨天比,甚至同自己的前一刻比。改进自己的学习习惯,才能避免各种主观因素,让GMAT的成功变成大概率事件。

到底怎样在短时间内培养适合自己的GMAT学习习惯?我建议初学者开始做一到两个PP3的模考,感受一下GMAT的各个部分。再把CD上牛人心经里各个相应的部分,花一到两天,集中看一到两遍。之后一定要仔细阅读OG关于各部分的复习准备指导和考试技巧,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初拟一个复习进度计划。这个计划一定要有各部分的做题复习总结程序及方法:之后先按照这个计划执行三十天左右(半职复习每天约4-5小时)或二十天左右(全职),每天花半个小时检查自己是否按照计划所列程序及方法做题。如果没有做到,记住把自己没有执行的原因写出来。第二天做题或总结前把昨天的记录看一遍,保证今天少犯或不犯相同的错误。这个阶段后做一个KAPLAN或PRINCETON的模考,之后再看看自己的错误根源是否已经在计划中有相应的对策。如果没有对策,再花一天时间看反复看看牛人心经中关于自己的薄弱环节的探讨,同时再仔细阅读OG。如果有对策,看看是否有效,想想能否再进一步改善。之后做一些调整,然后就是不折不扣的执行。每天同样做记录,复习昨天的记录。这样又执行二十天,你会发现你的一些做题过程的拙劣习惯会越来越少,而一些好的方法及技巧渐渐植根于你的意识中了。不过这个过程有长有短,我的三次复习时大概花了二十天左右形成了一些好习惯:如看语法时附加逻辑及意思理解,做阅读时注意每个选项的关键词的差别,做逻辑时辨认每个选项的逻辑推理过程,做题时把每个选项都看完,定期复习两三天内的错误。有一点想提醒大家,计划不要做得太苛刻,要有张力,每天设定的任务不要超过自己承载能力的80%-90%。我第二次考试时计划太严格,几乎没有几天完成过,所以很沮丧,导致后期根本就不按计划行动。(这是我们5、15广州聚会时一位高手的心得,她说复习前、中期要有一定张力,不能用全力,否则到冲刺时就冲不起来了,我也深有同感。)

2. 记忆力可以说是任何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记忆力大致分为暂时记忆力(working memory),认知记忆力(recognition memory),和长久记忆力(recall memory)。在这里我想谈谈一些关于怎么运用他们为GMAT备考服务的问题。

一定要锻炼暂时记忆力,他对于各部分做题时都很有用,对于阅读的作用就勿庸置疑了,对于逻辑它能帮你建立清晰的逻辑主体,对于语法它能帮你理清句子的架构,对于数学它能帮你迅速解题。可是怎样锻炼暂时记忆力呢?方法很多,而且效果因人而异,我试过两种,在这里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一个是图像法―把关键性文字转化成图像,保留在大脑中。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同感,自己对一些电影的经典场面总是记忆犹新,但对一些描述这些镜头的文字过不了多久就忘了,所以图像更容易记住。当我在读文章时,一边读一边把可能的出题点(通常是观点或对比点)想象成一些图画,读完一段,马上回忆一下这段主要有那些画面。整个文章读完了,在脑海中就如同放电影一样过一遍。如一篇文章讲了某些植物圈灭决的三种理论,第一种讲了冰河的影响,在我脑海中就出现了冰天雪地。之后作者提出依据,因为化石中的植物是同一时代,这样大面积的灭绝只能是气候的巨变所导致。那么我脑海中马上出现一块巨大冰块把地面上所有的植物压在下面(代表植物圈被冰河气候灭绝)。这就是我的思维及记忆过程。这样有两个好处;第一,有连贯性而且条理清晰;第二,由于以一些出题点为依据进行加工回忆,所以答题时速度会比较快。但也有两个局限:第一对于一些陌生的主题没有办法进行加工处理,第二由于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上,有时会忽略一些关键词。另一个预期法―读文章时对文章进行预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中文框架,当文中内容有某些与自己的预期不符时,就容易把他们记住。这样读有三个优点,第一比较符合中国人习惯,中国大部分人是以文字处理信息的。第二对一些关键词敏感度提高,解题精确度提高。第三即便遇上陌生的主题影响也不大。我一般是两者结合起来用。

认知记忆力主要是用来扫除文章中生词的障碍。文中一些非关键词虽然对理解影响不大,但对阅读速度及心态有影响。这些词越少,对心态的稳定及阅读速度就越会有正面影响,反之亦然。所以我建议单词量少于一万的战友,熟悉一下新东方出的《GMAT的词汇》,但不要花太多时间。刚开始准备时,每天花40-60分钟用最快的速度扫一遍,不要试图穷尽脑汁把它记住,只是看看就行了。第二天再用10分钟把昨天看的复习一遍,没记住的把它划出来。第三天同样花10分钟看第二天的内容,但同时还要花5分钟复习第一天没记住的单词。以后以此类推,每周六或周天再抽40-60分钟把每周的内容复习一遍。这样滚两三遍后就基本可以了。

长久记忆力主要是用于一些关键词句,及出题点的记忆。譬如主题题中一些动词,每段主题句的态度词,以及能影响对比的程度词,这些词的精确含义要长久记忆。这些词最好先查查英文释义(推荐使用WEBSTER英文电子词典),再结合文中具体意思,把他们的英文意思中文化,但同时最好记住英文释义,这样你记住的不仅仅是意思,还有语境。这些词要在做完题后经常复习,让他们进入你的长久记忆

有时记忆力不但帮不上忙,反而产生负面效应。我主要想谈谈两点,一个是关于机经的记忆,另一个是关于老题答案的记忆。可以说机经的记忆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帮你预先熟悉考试内容,但又会影响到现场阅读。我是5、12号考的,由于是月初,所以数学机经一道没遇上,阅读仅遇上三月机经中的一篇。不过我倒觉得这样反而好些,我没有受到太多记忆的干扰。通常来说机经的记忆主要有两种干扰:错认,偏颇(概念源自《记忆的七宗罪》,作者:哈佛大学心理系主任丹尼尔·夏科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考场上当你看到类似文章时会去回忆机经中的内容,然后把记忆中的内容认为是你文章中读到的,这就是错认。如果机经本身就存在问题,那么就会对你形成误导,使得你对文章内容掌握不全面甚至相反。有时当你回忆机经内容受到你自己知识体系的干扰,你会自动加上或删掉原来机经中的内容,加上自己的描述,这就是偏颇。因为记忆内容不是文章本身,它同样会误导你。还有一些战友声称新题已经做完了,老题的答案基本上都记住了,做老题时总是不期然的回忆出正确答案,感觉做老题没有太大提高。的确如果真是这种情况,做老题意义不大。我也有同感,如果做完一遍后马上又重新开始做,的确一看到选项就知道答案了,解题思维根本得不到锻炼,一做新题还是错。后来我受到《十倍速学习法》一书的启发,想到了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之所以我们一看到题就会去回忆答案是基于以下两个前提:首先,我们清楚只要找到正确答案即可,其次我们回忆比仔细看选项来得轻松。这两个思维弱点主要源自人的本性:人总喜欢避免失败,回忆答案使得错选的可能性减小。同时人喜欢简单易得的东西,尽量避免复杂艰难,谁来得轻松就会选择谁。于是我告诉自己记忆不可靠,要根据选项本身来判断对错。同时我重做时,看选项找不同的判断点,我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个新的判断点上,这样就尽量避免了回忆。举个例子,比如一个主题题,我第一次做对时是用动词作为判断点的,我选了开头是evaluate的选项, 其他四个分别是,compare, contrast, criticize, chronicle.那么我在第二次做时不以这个为判断点,我看看后面还有什么不同,我发现后部分也有不同,如reason, approaches, theory, questions, history. 再做第三遍时,我把注意力同时集中在这两个判断点上,这样也就尽量避免了回忆第二次的判断点。语法也可以如此。逻辑稍有不同,逻辑主要是把注意力放到选项的Line of Reasoning上,这样选项是不容易记住的。下次再做时告诉自己上回的理解不一定到位,同样把注意力最大的集中在Line of Reasoning上,这样你就能尽量避免回忆了。

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GMAT高分,仅仅是我们这一阶段成功的一个层面。无论是从当前还是长远看来,通过GMAT来认识我们自己,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样才能把我们的时间最大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战略与战术的平衡

我非常崇拜毛泽东,别的先不谈,仅他对战略及战术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就已经是独树一帜,叹为观止了。如果说GMAT是一场个人的战争,那么我们就必须有战略及战术观,这两项能够左右战争的局势及最终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如果你是一个花卉生产商,你有四块地分别种了玫瑰,百合,郁金香,及康乃馨。你决定今年要获得最大利润。哪段时间采什么花,哪个先采哪个后采,或不采,这就是战略。用何种肥料施肥,用何种工具来采,雇什么人来采,就是战术。即使我们拥有最先进的机器,雇最熟练的采摘工也不能保证我们能获得最大利润。为什么呢?因为你没考虑市场行情,明明这段时间最畅销的是百合,你却采摘玫瑰去卖。这些年康乃馨的市场一直在萎缩,而水竹市场却很有前景。你却舍不得你在康乃馨的原始投资,坚持一定要种下去,不换成种水竹。你觉得这样你能得到丰厚利润吗?同样,没有精良的设备,没有熟练的劳工,会损坏花的品质,同样也卖不了好价钱。GMAT亦是如此,我们要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好的成绩,战略与战术结合才能保证我们赢的机率最大化:先复习什么,后复习什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哪一部分、哪些复习材料,这些就是战略;用什么样的方法复习,多少时间复习,这些就是战术。以下我想就这两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1. GMAT的战略观

很多高手用了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复习材料,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他们有个共同特点,他们的阅读能力很强,所以阅读是一个战略问题。因为他涉及到其他各部分的做题质量,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中前期要重点突破的方面。即便是你要临考了,剩下一周到十天左右的时间,我也建议至少把一半的时间用在阅读上。逻辑比较好突破可以放在中期加强,而语法前期可以稍花一些功夫,把基本概念建立起来,后面只需要保持状态。冲刺阶段主要是模考及总结以前所有的错误,不要再做新题了。数学只要中期熟悉一下概念,再做些难题,冲刺阶段模考,及做数学机经,就行了。如果感觉数学基础不好,中期就要相对加强一些。

复习材料的选择也是一个战略问题。不同的材料会使得复习时间,及效果不同。我们Verbal的复习教材主要有:1.OG, 2.新东方补充教材,3.LSAT阅读,4.LSAT逻辑5.GRE阅读,6.杨鹏难句教程,7杨继阅读精解8.刘振民语法精解9.陈向东逻辑。一定要吃透一套教材,我觉得OG是首选。由于我是半职复习,四月底加上有广交会,非常的忙。刚开始计划最后三十天再把OG及LSAT再复习一遍,但我有种感觉:这样效果不如把其中一种多复习一遍好,于是我决定只看OG. 最后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们考GMAT是为了以后成为卓越的职业经理人或企业家,这两种人一定要有冒险精神,否则只能成为二流角色。这些情商中的因素是一步一步培养起来的,不要以为是一蹴而就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么请从现在开始培养这些品质吧。

数学主要有以下教材1.新东方数学难题精解,2.陈向东数学高分突破,3.管卫东数学高分手册,4.费费数学宝典。选择其中一本就行了,再把上个月的数学机经,做一遍,不懂的弄懂即可。

作文主要还是总结一个模板,如果感觉平时写作水平可以,那么可以在冲刺阶段写几篇,借此熟悉一下模板。如果感觉写不出来,最好中期多练习一下。

2. GMAT的战术组合

我想先谈谈几个纲领性的战术,他们适用于每个部分。首先,要设定一个稍高于自己能力的目标。论语有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后,你的动力才会被激发出来。第二,每个阶段要列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通常一个月一个,但计划要列的有张力。第三,在执行计划时,不要找任何借口。时间就是在“假如”中被浪费掉(这是人性中一个比较普遍的劣势)。也不要轻易更换计划。第四,如果出现焦虑情绪,做题前最好也通过“冥想法”放轻松,这样才能保证效率。第五,每天每个部分做新题前,要复习昨天甚至是前两三天的错误,可以用“冥想法”在脑海中复习,也可以翻翻前几天的笔记。复习错误特别有用,我拿自己做了一个试验,大概20次左右。其中10次我开始做新题前复习以前错误,另外10题我开始做新题前不复习以前错误,我发现在前一种情况下比在后一种情况下,正确率要高10-20%。第六,每次做题一定要读完所有的选项,哪怕你对某个选项有绝对把握。读完选项是一个好习惯,习惯就是千百次反复实践的结果。所有下面我想就各部分的特点分别谈谈具体技巧。

阅读:我想把准备阅读这个完整的过程分为,洗菜,切菜及配料,烹调。洗菜:如果你的基础不是很好,读得很慢或基本看不懂,这个过程必不可少。我建议大概花60个小时(每天两小时),每天就看杨鹏的难句,再做GRE阅读8篇。建议不要在乎GRE的对错。因为我把他说成“洗菜”,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不会太影响最后菜的品质,但却是必不可少。切菜及配料:这个过程很关键,因为它对最后菜的味道有较大影响,不同的配料及切法,会影响到菜的色,香,味,形。所以你要刀工得法,而且你还要选对料,即合适的教材。既可以是LSAT阅读,可以是新东方的63篇,也可以是OG。我建议最好选OG及新东方63篇。按照anchoret的方法把他们理三遍。烹调:这个阶段也会决定菜的品质。它就是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我在最后二十天中做了9个模考,把阅读的错误结合我在OG中的错误仔细体会了一下,发现错的类型很相似。最后四天,我每天大概做20多篇阅读,就做OG及新东方63篇 ,把我有可能错误的类型通过做题加深印象。但想提醒两点,做错的题最好要看看OG后面的解释。我最后三十天把后面的解释看了一遍,感觉收获很大。另外一定要特别注意比较选项中关键词,现在考试中文章越来越简单,可选项之间差别越来越小,比较难排除。举个例子,比如一个主题题,经过排除法,最后剩两选项。(A) assess the way to achieve a goal (C) evaluate the approaches of practising a plan. 可以说你通过assess和evaluate己经无法判断。我们关注点应该放在way和approaches,一个是单数,一个是复数。还有后面achieve a goal 和practise a plan。 平时要加强对于这些细节的把握,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这些习惯完全可以通过做老题获得。因为做老题节省时间,能加快我们的进度,所以不要轻视做老题的意义。至于做老题的技巧前面我已经介绍了。

语法: 我的二次考试(2003、12、19)时OG看了三遍,觉得最有把握的就是语法,感觉同OG很相似。可第三次我最没把握的却是语法,OG又看了4遍。考场上我感觉真题已经同OG有些出入了。真题对于意思,逻辑及语境要求更高了,将近一半的题通过OG中的的时态,主谓一致,代词指代,或是简单的平行等语法点只能排除三个选项,最后二选一时涉及到固定搭配,语序,动词及形容词的优劣级别等(不要以为动词一定比形容词好)。即便是时态的判断,也没有明显的标志词,只能通过意思来把握。所以平时做题时,要加快纯语法点的判断,同时加强逻辑及语义的把握。做完题后,要对所有的语法点进行横向及纵向的比较。纵向比较:把整个句子中的各个语言点要挑出来,进行比较归纳总结,不明白的地方要查查语法书(推荐使用《张到真英语语法》)。横向比较:归纳总结完之后,又要把语法点还原到句子中,去感觉各个语法点在整个句子中的Consistent, and Coherent. For example, OG SC42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on, being worried over some foreign trade barriers being removed and our exports failing to increase as a result of deep cuts in the value of the dollar, has formed a group to study ways to sharpen our competitiveness.(A) being worried over some foreign trade barriers being removed and exports failing (B) worrying over some foreign trade barriers being removed, also over the failure of our exports (C) worried about the removal of some trade barriers and the failure of our sports (D) in that they were worried about the removal of some foreign trade barriers and also about the failure of our exports (E) because of its worry concerning the removal of some foreign trade barriers, also concerning the failure of our exports. 答案很容易选出来C. 如果仅仅把答案选出来,再把后面的解释看一看,这样的复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机考的要求了。这个题中向我们展示了许多语法点,如worry about 和worry over的区别, in that和 because的区别,to increase as a result of deep cuts in the value of the dollar中的介词in,以及as a result of 的用法, has formed a group to study ways to sharpen our competitiveness中连用两个to. 横向比较:cuts 后接的介词是in,我们应该想想是否还有其他名词后面也习惯接in? OG里面还有其他题目中change, increase ,drop 也是用这个介词。那么是不是这些单词后面也可以接on或其他呢? as a result of在这里可不可以换成because of 或是resulting from?(我在OG SC 263中找到了答案。)这个句中后半部连用两个to,但OG SC 140题的解释中说:两个to是 awkwardly juxtaposes two infinitives.其实42题中并非将两个不定式并列,后面to sharpen our competitiveness是用来修饰 ways. 这里用了现在完成时,但文中没有明显的提示词如since, in the first quarter等等。OG中还有很多没有明显提示词,都用了完成时。比较比较他们的异同。纵向比较:主语与谓语之间加了很长一个修饰成份,想想这个成份加在哪个位置不会造成歧义,也不会让句子读起来别扭。想想这里是哪些词产生的逻辑意思使得这个句子用现在完成时。还要注意介词短语的位置。经过这样纵向横向的比较你的语感会得到较大提高。由于我没有太多时间,我只对OG做了上述工作。我想如果把新东方上部分题也做做这些工作,效果可能会更好。

逻辑:感觉这一年多真题变化甚微,文章和选项很长,很多答案非充分非必要。前两次,我感觉逻辑是最难的部分,一到考场上,很多题目的答案初一看都是无关选项。即使使用排除法,最后的二选一,也没有把握。这一次感觉最容易的就是逻辑,每一题都很有把握,平均解题时间应该在1分30秒左右,快的就一分钟。我觉得我在逻辑上的提高主要在两方面:首先,阅读速度加快了,暂时记忆加强了,第二,理解了GMAT的逻辑解题过程。我到考前二十天时,逻辑正确率一直都没有突破70%。前面我已经提到了,我做了一个稍有点冒险的决定(实际上我是分析了很多高手的心经才做决定的)――只看OG。于是我把OG上所有的逻辑题做了两遍,把后面所有的解释看了两遍,发现我平时的解题过程与ETS的要求不一致。第一遍后,我就用KAPLAN及PRINCETON来检验一下成果,正确率马上上升到85%。之后我又开始看OG后面的解释,用这里面的逻辑思维来校正在KAPLAN及PRINCETON中我做错的题。这样看了第二遍后,我再来做逻辑,发现正确率已经在90%以上了。最后三四套模考题,几乎一个没错。OG后面的解释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解除了我的逻辑危机。即使你做对了也要看后面的解释,要看所有的解释。大家千万不要轻视这些解释,他们暗藏玄机。For example, OG CR 68 A drug that is highly effective in treating many types of infection can, at present, be obtained only from the bark of the ibora, a tree that is quite rare in the wild. It takes the bark of 5,000 trees to make one kilogram of the drug. It follows, therefore, that continued production of the drug must inevitably lead to the ibora’s extinction.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f true, most seriously weakens the argument above? (A) The drug made from ibora is dispensed to doctors from a central authority. (B) The drug made from ibora bark is expensive to produce. (C) The leaves of the ibora are used in a number of medical products. (D) The ibora can be propagated from cuttings and grown under cultivation. (E) The ibora generally grows in largely inaccessible places. 我做题时认为A,B,C是无关选项,很快排除了这三个.最后二选一时有点犹豫,最终选了D,但觉得E也对.哪知一看解释,发现我对C,E的理解都有偏差.答案的解释是C是加强,E是无关选项. C我马上就理解了,可E为什么是无关选项呢? E不正是说这种植物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因而就不会导致灭绝. 当我仔细看完解释时,我才明白它为什么是一个无关选项.解释原文 Finally, if the ibora is largely inaccessible(choice E), this bears on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production of the drug could continue, not on what would happen if it did continue. 意思是这个选项与文中最后结论的逻辑过程无关,这个逻辑过程即continued production of the drug 导致了the ibora’s extinction. 这个(E)选项与OG CR82题的C选项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加强、削弱或是假设都要对某个逻辑过程入手。当我看完所有的解释后就对此深信不疑了。这次考试时真题的逻辑过程与OG完全一致,只不过对阅读要求提高了。我认为只要你掌握以下三点,现在真题里所有的逻辑就会迎刃而解:其一,找到并记住文章中的逻辑主体,以及哪个主体与哪个主体发生了关系,另外多注意最后结论中的逻辑主体。其二,选项的逻辑主体之间的关系与文章中的逻辑关系有点类似就行,第三,更正这样一个观念:并不是名词,动词或是系动词才能产生逻辑关系的变化,有时修饰语也能产生逻辑关系变化。至于BOLDFACE,OG中只有一题,但已经足够。OG中讲清楚怎样去做这一类题。程序如下:首先一定要找到main conclusion,之后再看BOLDFACE的作用。

数学:我的技巧就是做以前错的题,从错题出发更正思维过程,复习知识点。通过反复做错题,我培养了较好的做题习惯――全面省题,小心解题。最后我考试的MATH是 99%。

在整个备考及考试过程中,各位战友需好好融会战略与战术,此二者相辅相成。

天圆地方,星月轮回,万物皆求平衡之法。你我皆为万物,自当系于其法。

TOP

4月下旬只考了660,几近绝望,但是真的很不甘心,马上又报名了5月最早的考试,下定决心重考。

我先总结了这次4月失败的原因:

(1) 考场心态很不好。4月考试时非常紧张,尤其是Verbal开始的5题每一道都需要定神一下才能看下去,第一篇阅读不难但总读不下去,反复重读。在考试中间还走神了好几次。

(2) 没有正确地对待机经。因为是月底考试,所以有很多机经,包括数学和语文, 数学机经尤其多,但反而影响了我的速度,碰到机经时总是想ETS有没有新的变化,有些机经可能只有些印象,或者记得某句大牛的标注,导致迟迟不能确定自己的选项。在语文里面,有不少阅读和逻辑的机经,虽然略熟悉了题材,但反而影响了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去细读。结果感觉做语文的时候一直在猜答案,没有好好理解题目的意思。

(3) 没有把重点放在前面20道。因为数学的前面部分被机经干扰导致速度放缓,后面的题目非常赶,所以做Verbal前决定适当加快前面题目的速度。结果导致前十题有几道没有细读题目但一看时间来不及就随便点了个选项。考完出来就知道第二道改错题错误,而且第一篇阅读(4~6题)中的两道题没有找到原文定位,估计了答案。

因此,在重新备战的两周时间里,我采取了三个应对策略:

(1) 重点调整心态。尤其那篇“2个星期,从650到740”的作者的经验对我非常有帮助。按照她的经验,我也练习集中思想来排除杂念。每天晚上练习半小时瑜珈,感觉对于缓解紧绷了一天的神经很有帮助。

(2) 没有再看机经,当然反正每月初也没有什么机经。我想对于不同的人,机经的作用应该不一样,重要的是要正确地对待机经,数学机经还是有帮助的。

(3) 两周时间重点看了OG的语法和阅读。详细看了语法解释和CD上的各种OG总结。对OG的每一篇阅读都详细的进行了结构和出题点的分析。感觉很有帮助。详细分析了几十篇阅读之后,终于对于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在阅读的时候就要思考,同时注意一些关键词,读完后就知道大概的结构和主要提到的内容。以前看了很多阅读方法,但都是别人的总结,没有自己总结过的东西总是不能深刻领会。我现在深有感触,总结真的比做题更重要。做题只是练习速度和熟悉考试感觉。

我觉得重大的改变还是考试现场策略,我重点保证了前十题乃至前二十几题的准确率。我努力确保前面的大部分题目答案都要有把握,大约做到二十二或二十三题(正好第三篇阅读做完)我差不多只剩下25分钟左右。因为只剩下一篇阅读,我觉得还是可以赶一赶的。后面的题目就做得比较快,基本上比较明显后面的题目尤其30题以后的题目变得相对简单,最后一篇阅读出现在36题,我基本只花了几分钟时间大概看一下,好在文章和题目不难。最后两道题目(逻辑和语法)基本是猜题的,但不难。30题以后的不少题目答案都没有把握,但我想其中有不少是测试题,所以后面准确率不高并不会很大地影响成绩。数学虽然机经不多,但我感觉比4月底简单,我拿了满分,估计对总分有显著的帮助。

TOP

51天备考GMAT-780

----------------------------------------

拿到托福成绩的时候我很沮丧,只有610分。但由于新的工作要求我尽快去报到,我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来准备GMAT。根据托福的分数,朋友们判断以我的TOEFL英语水平GMAT充其量也就能考到700。另外我没有报GMAT辅导班、这一胆大妄为的决定又被打击了一番。我是在低落的情绪中开始51天在家复习的。

However,51天后,当我在上海考完GMAT之后,成绩大大出乎我和我朋友的意料之外:780 其中 Verbal 47 99%; Quantitative 51,99%。

下面是我对GMAT备考的认识,希望能对G友有所帮助。

1. 关于复习资料---资料在精不在多 根据我的经验有下面几套资料就够了。 GMAT全真题一套 刘振民的《GMAT语法改错精解》 管卫东的《GMAT/GRE数学提高---机考应试》 陈向东的《GRE GMAT LSAT逻辑推理》 杨继的《GRE阅读精》

实际上我当初在朋友的建议下准备了很多资料(相信很多G友有类似的经历),但是最后只用了以上几本资料。我的经验是把以上几本资料做3-4遍,把每一道不会的题都弄懂,这比把大类的复习资料匆匆的做一遍两遍要好—所谓的贪多勿烂。我感觉每完成一遍都有一次飞跃,于是信心更足,能满怀希望的开始下一轮的复习。做到第4遍时基本没有不会的题更是觉得心情舒畅,这也许就是辩证法----从量变到质变吧。而根据我后来了解我周围的朋友备考的状况,基本都只做过两遍,有的做了很多资料,但只做过一遍,有很多东西都没有弄懂。我想这可能是我G考能在短时间内获得高分的原因之一,毕竟我的英语基础并不算好,如果按照ETS的percentage来算,以托福的情况充其量也就是below 70%。

2. 关于心态 我把上面的几本资料做完第一遍以后,做了一套模考,结果只有650分,非常的苦闷,而这时候已经过去了1/3强的时间。但是我咬牙开始了第二遍,然后再做模考,发现也不过680-700的水平。这时候离考试已经不远了。这时候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狂做模考题来证明自己,找到一些信心。但是我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毕竟考试的表现还是源于实力的积累,而不是做模考题的多少。我决定把有限的时间花在进一步查漏补缺、而不是滥做模考。于是我开始第三遍。这一轮结束后我再次模了两套题,结果让我喜出望外,princeton模拟730,马上就有信心了。这个时候我充分的认识到了反复做题的重要性,于是我开始第四轮,做了一遍以前错过的所有题目,然后做了一套princeton模拟。但是这一回出现了一个意外的打击,才考了610,给我打击很大。但我实在不甘心,又作了一套,呵呵,750。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水平波动是很正常的。另外,我做610的原因之一是急于看到第四轮的复习效果。那么我总结出,平常心对于考试的发挥非常重要。

3. 复习计划和复习伙伴 我觉得自己考试成绩比较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复习计划比较合理,并且基本按照计划在执行。所以一直到考试,心态基本平稳。据我的了解,周围的朋友相当一部分人把时间浪费在和备考无关的事情上,焦躁、郁闷等。心情不佳往往会导致整晚整晚的浪费宝贵时间。另外要注意安排合理的休息时间,疲劳战术是万万要不得的。

另外我觉得找一个复习伙伴很重要。没有复习的伙伴,没有一种复习迎考的紧迫感。不断的了解到对方的进展,对自己是很大的激励。另外,复习毕竟是比较枯燥的,在情绪低潮的时候复习伙伴相互的鼓励对保持积极的复习心态非常重要。

但是我个人不建议成立超过5人的复习小组。复习小组的人太多,交流起来不太方便。过多的把时间放在相互联系上有时候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另外,我们都难免有一种从众心理,在一个貌似繁荣的群体里容易有虚假的安全感。而G考实实在在是个人的苦功夫。

关于选择复习伙伴,我个人认为最好找起始英语水平相近的、目标分数相近的,但最重要的是心态积极,能够坚持的人。一个坚持不懈的人往往能在关键时刻(你心态最糟糕的时刻往往是你要获得质变的时候)帮助你度过黎明前黑暗的那几小时。并不一定要同城,通过电话相互鼓励和讨论就够了。即使在同城也没有必要把时间多花在见面上面。千万记住,找复习伙伴是为了共同创造一个积极上进的学习氛围,而不是为了获得虚假的安全感。

4. 关于单词

如果托福词汇没有问题的话,可以不背单词。我的词汇在一万左右,在复习过程中我甚至没有准备一本单词书。有限的备考时间也不允许我把时间放在背单词上。但是我觉得单词量15000会更好点。如果没有时间就不要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单词上,因为GMAT的词汇都是一些常用的基础单词。

5. 关于模拟

做一道题要把一道题搞清楚,不要做太多模拟。模拟是为了检测复习效果,而不是为了提分。

6. 关于作文;

我认为还是应该好好准备一下。

7. 关于新东方门口的光盘

我觉得比较有用的是模考题。不必到新东方门口买全了,到相关网站的GMAT资料下载大全上有选择性的下载就可以了。

8. 关于机经

我个人认为有一定帮助,但不要看太多的机经。机经的难题看看就行了。我个人认为机经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但也有考过的朋友认为机经很有帮助的,大家可能出发角度不一样。

9. 关于阅读 并不需要全部读懂

我一向喜欢避重就轻,不愿意花时间阅读,后来作模拟题发现吃大亏了。阅读里面的常见单词一定要把意思搞懂。

阅读我感觉比平时的真题要简单些,最后一篇也没有特别的难,建议时间够的话不要轻易放弃;我碰到的都是很短的文章,最长的好像是55行左右,一遍是什么陨石在星球上砸处窟窿,比重什么的,一篇是美国妇女性别歧视和职业的什么关系,其他的不记得了;具体题,推理题各占1/3;我感觉没有一篇是全部一句句话都看懂的,但是作题大都作对了,因此大家不要追求全部读懂,了解大概内容就可以答题了;

考试前一天想放松放松,才发现很多内容都还没有看,只好有跑到交大教室里看了6个小时左右的语法和数学,把刘振民的《GMAT语法改错精解》和管卫东的《GMAT/GRE数学提高---机考应试》平时做好记号的内容匆匆忙忙看了一遍。晚上9:00,虽然还想再看看作文, 但实在看不动了,于是打开电脑,考了4集网上下载的《射雕英雄传》,12:00上床。晚上半夜1:00,我们宿舍发生一件持刀行凶事件,炒醒了还没完全睡着的我,110警察来折腾了1个多小时,我直到天亮也没有好好的睡上几分钟,直到早上7:30,我才从床上爬起来,到食堂吃了碗稀饭加一根玉米棒子,喝了一罐红牛,又看了25分钟作文,8:05才从宿舍出发,叫了一部出租车,因为是早上上班高峰,平时10分的路程用了27分钟,8:32才到考场。我是最后一个到考场的。

考试经验: 1、考试时间确认我认为不需要太早,最好用电话确认。我两次打电话到北京考试中心,都可以定到之后7---15天内的考场,不知道是不是改变考试时间的人很多还是我的运气好,建议大家不妨到复习得差不多的时间在订考位。提前一个多月订考试时间很不利,谁知道一个月之后会怎么样,也许心情不好也许身体不好;(如果大家都这样确认时间的话就不灵了)

2、我是属于“压力下出成绩”的一类,因此我早早就把钱汇到北京,给自己压力,汇完钱复习效率立马上升不少,还是钱的魔力大啊;

3、考试的心态很重要,考前我给自己订的考试目标是700,觉得够申请就可以了,因此没有什么很大的负担,能以平常心去准备考试;

4、到考场的时间自己掌握,不一定非按照ETS要求在8:00之前到,我是8:30之后到的;这点我觉得大家不到万不得已不必要试,不然碰到哪个考场工作人员认真计较起来会影响考试的心情,建议大家提前一个月调整作息时间。

5、 作文大家可以总结一些常用的万能通用的句子, 如Maslow的需求理论,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商业全球化的等,这对作文考试会有很大帮助的,另外就是要练习打字,在30分钟考试时间内完成400字的作文对打字的要求很高;

6、考试时候题目越做越容易,心里很虚,当最后考完答完一大堆结果分数出来时,我还怀疑780是分数报告的样本,ETS也是的,也不人性化一些,写上些“Congratulations!”什么的,不管如何,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大家不要被考试时题目的难易程度影响考试的心情,尽管一直做下去就好了;题目的难易程度因人而异;ETS可能还没有把这套考试系统作的理论上那么完善;

7、中间休息的时间好像也不是只有5分钟,我考完作文在外面休息了8分钟,回去看时间,还是停留在确认,看来每个section考试都要等你确认后才会进行下去,而不是只有5分钟时间休息,当然这点还需要后面考友确认一下,这点在更多网友确认之前请大家不要在verbal上去试:);

8、我每个section(除数学外)都是提前5秒钟结束,不知道这是不是增加了我的考试分数;

9、数学很容易,不过有一些简单的陷阱,大家一定要看清楚题目;

10、考试时间一定要注意节奏,我数学只花了35分钟,我也建议大家在数学部分节省点时间和体力给Verbal,毕竟连续近四个小时的高度紧张需要不少的体力和耐力;

我Verbal考试时间分配是这样的:前11题 21分钟 剩54分钟

12-21题 18分钟 剩36分钟 22-31题 18分钟 剩18分钟 32-41题 18分钟 剩5秒

考试之前我就将这个时间表写在每一页草稿纸上,考试时我作题速度曾经几度落后于时间表,但我都很快赶上来了,所以心理一点也不慌,我觉得这是我考试成功的关键之一。到最后一道语法题时我还剩下5分多钟,但此时脑袋已经不听使唤了,最好只好猜了一个答案,估计是错了,如果这道题也对了也许就是满分了。

TOP

关于GMAT的真心话 560~730 上个月考完最后一次GMAT, 730 51, 36. 告别GMAT! 本来写了一篇感想, 可是却传丢了, 懊恼不已, 由于忙于申请, 所以至今才补上一篇, 多包涵! 首先声明, 这里没有机经, 马上要考的xdjm 不必浪费时间。 本人的考G经历可以说很普通也很平淡的一类。本人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比较大。考G考T 前后两年多时间,起点是Toefl 580, GMAT 560,雅思6分。最后结果 Toefl 270,GMAT 730。考T 4次,考G 7次。 本人背景,十多年前理工毕业,上学时只要求学校四级。尽管后来自学了一些英文,但因为没有压力,始终属于半瓶醋。两年前移民加拿大,开始考G之路。 由于本人是一路连滚带爬地学过来,最大的体会就是“坚持就是胜利!” 两年多的复习经历,感悟颇多。

语言学习: 积累最重要。真正达到英语的高水平,非一年半载之功。本人对俞敏红的说法深表赞同,学习的过程“精深强与博大”。对于学习中的问题,搞透和总结非常重要。不要想一夜之间解决所有的问题。 所有应试的考友,都希望速战速决,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目标。个人觉得,如果英文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比方说搞过GRE,托福630 以上,这个策略可能适用。对于托福600 左右或以下水平的考友,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时限和目标。否则,欲速则不达,反而容易丧失信心。网上有一些故弄玄虚的说法,什么“复习两周大捷”,“两个月解决战斗”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作者对考试前的基础忽略不提。因为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寻找参照系一定要和自己相符。我身边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有朋友打电话说他的同事考G复习了一周,上去就是730。后来仔细打听,才知道该牛人系出中科大少年班,在美拿到学位并已工作六年。咳、、、、、 ! 总之一句话,和自己比,专心做自己的事! 备考

坛子上已经有很多大牛总结的经验,非常有参考价值。比如小安的阅读,gemj的语法,mindfree的逻辑,均可谓经典之作。看看前人的总结,对正确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多看一些,就会多一些思路和启发。归根到底,别人的经验再好,也只能作参考。方法只能是自己总结,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坚持做下去。

考试技巧

以本人多次考试的经历,个人认为,与其研究考试的技巧,不如踏踏实实地提高水平,水平到了,其他都不在话下。700分是一个绝对凭实力可以拿下的分数。当然,考试也有偶然性,多试两次一定可以反映真实水平。一家之言。

机考难度

数学部分感觉难度加大,反映在难题的数量增加,题目要求的演算加长。本人曾经有两次数学部分未做完,部分原因是轻敌造成的。最后一次数学仅提前了5分钟。语文部分感觉变化不大。 对待失败

GMAT,MBA毕竟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考G的失败绝对不代表人的失败。我认识很多优秀的人考试可能都是差生,但在他们在各自得事业当中都很成功。相反,我也认识几个小女生非常擅考,尽管实际的水平一般(有一位听说都很有问题), 考试却能得720,750。因此,即使最完美的考试,也只能反映部分的真实。不必为考试的失败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我本人之所以坚持这条路有几个原因:1,移民就是为了上学,必需走下去; 2, 本人在国内一所名校已经读过一个MBA,国内目前的教育水平与国外尚有距离;3,我想做完这件事,不能半途而废。 其他的 xdjm 各自有不同的目标和机遇,不一定非要走这条路。 关于申请

本人去年以刚过及格线的分数申请了四所学校,结果全部失败。以本人和周围认识知道的情况看,中国学生(包括移民)申请学校,考试的成绩几乎是决定性的(大多数情况)! 因此, 想进名校,好成绩是必须的。 在国内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差距都不大,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以本人的底子和年龄(30好几的考生)都可以做到,相信xdjm们一定可以做到!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祝大家好运!

TOP

分享我的760 AWA6之经验
昨天刚考完托福,G是8月底考的,数学5*,VERBAL4*,total 760;AWA6。对于这个分数,有意外又在意料之中。在意料之中是因为对自己的英语水平还是有信心的,四级97,六级92,托福640(6年前)。说意外,是因为考试时候数学感觉很不好。

数学机考经验:
     千万别太慢,还要检查什么的,不要在一道题上花太多时间。
     我当时前10题都还可以,到大约13道时,遇到了一题花了大约四五分钟仍然不能肯定,选了E。之后,发觉节奏似乎太慢,来不及,立刻加紧进度,基本上看一遍算一下就过,因为比较紧张有的题目看第一遍几乎没有任何印象。如此这番,大约有三道题左右没有什么把握吧,最可气有的题目以前做过当时也忘了,随便选的(还好对了)。仓促之下,竟然提前8分钟结束了数学。中间休息,估计大约只有48、49了。

数学复习经验:
    机井还是有用的,我考试的时候也遇上了几个。难度吗,不要想象的太难,但是也并非如og那么简单。我复习的时候把OG和新东方补充材料做了,后来就是做机井。

VERBAL sc

考试之前看机井说sc难度提高。个人觉得其实现在的题目不见得比og难很多,最重要的是阅读和理解能力,只要能看懂题目一般选项迷惑性不是很大。切记,一定一定要理解题目,不要老是想着用什么技巧,如xdf的等。

Cr: 逻辑实在不能说难,大部分题目第一遍即可确定。其实,逻辑是有感觉的,考试的时候有些题目第一眼看到某些选项就觉得顺眼,细看果然是。因此,建议多培养逻辑题目的感觉。

Rc:阅读以前复习时感觉不错,og基本上至多一篇错一题吧。考试前做了一些high-gre-reading,可能不太适应电脑,感觉差些。还好,机考不难。

verbal的复习我使用的OG和新东方补充材料

AWA:
考试前大约两星期开始看作文,ARGUE还有时间把题目过一遍,ISSUE没来的及看所有的题目,只看了机井的。推荐看机井,很准的。模版要事先准备好。
我只写了大概十篇左右。要多谢以往的朋友写下的机井。我碰到的两道题都是机井,考前一天还看过,虽然没有写,至少感觉上好很多。字数写的中等,issue大约400,argu多些。不过,说实在的,还没想到能拿6分,因为毕竟花的时间很少。

我的复习经历大约是这样的:全职工作,晚上看书2-3小时(非每天)。从5月中下旬开始看;但6、7月较忙,只能坚持做到不断地看,哪怕一天只有一点时间,否则没感觉就坏了。8月本应该是冲刺的时候,没想到有两个周末都加班,把我给气的!!感觉真的痛苦,但只要坚持下来了,就是胜利。希望大家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一定要坚持到底。

复习材料:去年夏天上过新东方(说实话,作用不太明显,基础稍差的可以做辅助,可能有用)。新东方的补充材料做过一遍。og做过,其中sc做了两遍,看了一遍,经常错的看了两遍;og的cr一遍,错题多看一遍;数学阅读一遍。Last做了大约十来个逻辑的section;high-gre大约做了40篇。

模考:做了pp3,Princeton,kaplan。感觉都还比较准,kaplan做了620、650和680,这么算大概是平均分加上100分吧;pp3和princeton模考都是700多。做模考还是需要的,主要是掌握节奏和熟悉上机的感觉。我在考试前1~2个星期主要都在模考.

考试的时候,建议中间都要休息,调整心态.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