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1.2.23          Solar energy
关于Solar energy,不难,共两段三题,约3/4屏
第一段 说solar energy比conventional energy好, 但是有条件限制,如日照长短,云层厚度。(考题1)
第二段 说solar energy station要靠近工业区,因为太阳能不像传统的(燃煤的)可以很好的保存起来,距离太长中间就被电线自己消耗掉了
1.这里有出题,问为什么高纬度(high latitude)没有 equator好。
答: 选 高纬度冬天太漫长,日照不行)
2.有一题问关于solar energy station suggest 了什么,
答:我选了要在赤道附近且靠近工业区建,应该没错

TOP

1.2.        Analysis & Research
1.2.1反应实验P1:一个科学家做了一个人的反应的实验, 用EEG测人的反应:
具体内容:让一组志愿者去扭动他们的手指。被测试者盯着个表clock(好像是看见一个什么dot的时候就得report),
实验结果:现象1测出从他意念决定动作到真正手动作是250毫秒。
但是现象2科学仪器检测到在他意念决定之前300毫秒有一股脉冲,说明在他意识到自己做决定之前潜意识已经在反应。
P2:解释两个现象的原因,现象1可以解释,说是人有一个预判,brain感应到刺激再传输到muscle需要一些时间
但是现象2就非常的难以理解了。
尽一步推测现象2的原因,因为人的awareness然后awareness(意识,感悟)有考题。但是voluntary reaction是应该不经过人的反应的
结论好象是说人的脑子会在人们下定决心做某件事情从而有一个预判的之前就会有一个initiate之类的东西
1.        钢琴家是如何证明这个反应的,
答:我选的是最后一个,好像是他们在移动手之前就决定移动了还是啥子的。。。不确定是不是对
是implification的解释,题目有个原理解释题目不肯定,但是问第二段的目的是进行解释
2.        第二段的目的
答:是进行解释

TOP

1.2.2        Bilingual(双语) & cognitive(认知的, 认识能力的)
underlying含蓄的, 潜在的,metric公制的 , Transaction处理, 办理, 执行
P1:美国有讲Spanish的人口增加,引致学者开始研究Bilingual的cognitive (双语学习的认知能力)- (考题1), ----得出2个观点。
观点1(两种语言会互相影响)SUP: (不同语言在大脑里会分区,互不干涉,但是这种模型有问题,因为它没法解释为何两种语言都比较强)研究会讲Spanish 的人又同时会讲English的比例,然后得出结论说会多语言的人会更多语言。因为大脑的容量有限,所以语言多也对学习有影响,有时反而会互相损妨害学习。
观点2(两种语言相互促进)CUP : (不分区,在一个区储存)认为不同的语言之间是相通的,两种语言关于同一样东西,比如数学,都储存在一个地方。语言学习有些方面是共通的,也就是说透过第一种语言习得的技能可以在学第二种语言的时候用上,而且会帮助第二种语言的学习,因此同时学两种语言比较好。
P2:experiment:(考题4)在一个学校里面找了一堆学生,80%说西班牙语,20%说英语,只用英语学习的人的performance & 用英语和西班牙语学习的人的performance。分成三个阶段去研究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双语学习能力。后来发现双语对数学之类的课程没有影响,结果大概是用2种语言学习的人学(语文,类似历史,编的)好。如果学了2种语言的人让他们去第3种,他们比那些完全不会Bilingual的人学得较差。(考题5)
最后的结果就是支持前面说的观点2: 发现用西语、英语同一科目学生成绩的相关性很高,因此证实透过第一种语言习得的技能可以应用在第二种语言的技能上(说用西班牙语做数学好的学生用英语做数学也好,用西班牙语朗读好的学生用英语朗读也好)(考题3)后来发现双语对数学之类的课程没有影响
P3 总结,发现双语对人学习能力还是有影响的,语言对理科的影响比对文科小。(考题2)与学科有关:语言上面transaction比较少(比如数学)的课程不怎么受影响,但是转换较多的会有影响。 (考题6)
1.        有题问经济学家为什么想作这个研究,
答:我选学生的组成改变了,因为学校里population的变化
2.        什么可以从文章中类比出来。
答:我选了学习物理比学习历史要容易。
3.问跟被实验的学校有关的事情,
答:我选了学校的双语课程基本上是依据第二种学习理论设计的。)
4. Experiment infer 了什么 :
答: 选项有 选怎样的学生进行试验 etc.(和math有关)
5.问以下哪个可以描述第2个观点——
A让会Billingual的人学第3种语言,他们学的比不会Bilingual的人慢;
B 让有受过Bilingual教学的学生和没有受过Bilingual教学的学生比,Bilingual的更快
答:B
6. 问题: 哪个选项最能支持此段说法。
答:我选某间双语教学的学校的学生,两种语言物理科成绩的相关性很高,历史课的相关性很低)
7. infer题,
答:我选的“都是双语教学,用西班牙语物理好的人用英语物理也好的概率比用西班牙语历史好的人用英语历史也好的人大”
8. 第一段倒数第2句有个metric (高亮)that ... ,问选项哪个 least likely to 说明还是符合metric
答:无

TOP

1.2.3        测Mount Everest 的高度

测珠峰(Mount Everest)高度(两段):
P1 :某年,中国重新测了珠峰,用的是传统的目测法(Visibal….).
评价此方法(负)是目测什么海拔仪,但是目测时是透过光线的折射读数,(大概是像温度计一样读数的)因为空气状况会随温度和压力变化,此读数不精确。
解决缺点:为了减小误差,测量队尽量来到离峰顶只有几迈到十几迈的地方。(考题5)
P2 :测量中在三点上改进了此传统方法。第一,。。。;第二,。。。;第三,用红旗子标记了以前测量点,下次确定还在这点测量(很好懂,第一段有关于仪器的描述有点晕,但是不需要看懂)
GWD-26-Q32-Q35 中国人改进了英国人测量珠峰高度的方法
   In 1975 Chinese survey teams          1975年中国人量度珠峰,使用的
remeasured Mount Everest, the highest      技术和1852年英国人的相同。
of the Himalayan mountains. Like the       他们从海岸线开始行进,每隔几
Line  British in 1852, they used the age-old     步量度一次上升高度。
(5) technique of “carrying in” sea level:
   surveyors marched inland from the
   coast for thousands of miles, stopping
   at increments of as little as a few feet
   to measure their elevation, and mark-
(10) ing each increment with two poles.
To measure the difference in elevation      使用工具:置于两根杆中间的望
between poles, surveyors used an          远镜。
optical level—a telescope on a level
base—placed halfway between the
(15) poles. They sighted each pole, read-
ing off measurements that were then
used to calculate the change in eleva-
tion over each increment. In sight of        看到峰顶时,他们使用经纬仪
the peaks they used theodolites—          探定顶点的上升。
(20) telescopes for measuring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angles—to determine the
   elevation of the summit.
The Chinese, however, made            但中国人努力改正英国人的误
efforts to correct for the errors that         差。
(25) had plagued the British. One source        误差1:由于不同温度压力造成
of error is refraction, the bending of        的光折射。这会产生峰顶幻象。
light beams as they pass through air
layer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Because light traveling.
(30) down from a summit passes through
many such layers, a surveyor could
sight a mirage rather than the peak
itself. To reduce refraction errors, the       解决:1,减少通过经纬仪的光,
Chinese team carried in sea level to         2,使用天气气球测量温度压力。
(35) within five to twelve miles of Everest’s
    summit, decreasing the amount of air
that light passed through on its way to
their theodolites. The Chinese also
launched weather balloons near their
(40) theodolites to measure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hanges
to better estimate refraction errors.
Another hurdle is the peak’s shape.        误差2:测量者们的测量点不同。
When surveyors sight the summit.
(45) there is a risk they might not all
measure the same point. In 1975
the Chinese installed the first survey       解决:安装一个红色灯塔。
beacon on Everest, a red reflector
visible through a theodolite for ten
(50) miles, as a reference point. One           误差3:海平面不平。
more source of error is the uneven-
ness of sea level. The British
assumed that carrying in sea level
would extend an imaginary line from
(55) the shore along Earth’s curve to a
point beneath the Himalaya. In
reality, sea level varies according
to the irregular interior of the planet.
The Chinese used a gravity meter to        解决:用重力计改正误差。
correct for local deviations in sea level.
-------------------------------------------------------------
Q32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refraction would be most likely to cause
errors in measurements of a mountain’s
elevation under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A.        When there are local variations in sea
level
B.        When light passes through humid air
C.        When theodolites are used relatively far
from the mountain peak.
D.        When weather balloons indicate low air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E.        When sea level has been carried in to
Within five to twelve miles of the summit.

-------------------------------------------------------------
Q3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the
purpose of the sentence in lines 23-25
(“The Chinese…the British”)?
A.        Introduce a definition
B.        Signal a transition in focus
C.        Summarize the preceding paragraph
D.        Draw a contrast between two different
theories.
E.        Present information that contradicts the
Preceding paragraph.

----------------------------------------------------
Q3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as a
possible source of error in surveying mountain
elevation?
A.        Mirages (幻景)
B.        Refraction(折射度)
C.        Inaccurate instruments
D.        Variations in sea level (海平面不平)
E.        Uncertainty about the exact point to be
Measured

---------------------------------------------------
Q35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e passage is to
A.        provide details about improvements to a
process
B.        challenge the assumptions underlying a
new method
C.        criticize the way in which a failed project
was carried out
D.        call for new methods to solve an existing
problem
E.        explain the theory behind a new technique
5.为了减小误差,测量队尽量来到离峰顶只有几迈到十几迈的地方。此处有题:
答:答案就是离峰顶更近。

TOP

1.2.4        测鱼群数量 & mortality
测鱼群数量,死亡率(三段,属于中等长度文章):
首段:测鱼群自然繁殖率。等到鱼长到商业捕捞网能够捕捞到的尺寸,捕捞鱼群。比如测cod(鳕鱼)身上的环纹确定年龄(就好像年轮)。
二段:测鱼的死亡率mortality, 只要看看每年剩下的一岁鱼,两岁鱼等各有多少(大概是这个意思)
三段:还想测在海里活着的鱼的数量,又想了个办法
1.观点题
答:将了什么什么东西的development
2.Infer题:the accuracy of SPV depends on what? 定位第三段,
答:应该是technique of 什么什么的hatch。
3..根据目测得出的Morality的数据怎么样?
答:inaccurate.

TOP

1.2.5        太阳能的应用限制
说太阳能有两个应用限制,一是地域上的,高纬度地区冬天日晒时间短blabla所以应用在赤道周围比较好,能充分利用;二是传输转换上由于技术上的限制造成很大的损失blabla
1.主旨题
答:无



1.2.6        娃娃实验
P1 实验(不能辨识):把一个娃娃藏在沙发下面,然后给小孩看一个微缩模型,告诉他们沙发后面有娃娃,然后让小孩去房间里找,小孩找不到
实验结果:试验证明幼儿不能根据示意图找到某房间沙发后面的doll。
P2解释(不能辨认实物和模型):因为幼儿(太小,2岁以下)能够分别识别实物和微缩模型,但是不能够辨别两者之间的联系。
P3另外一个实验(告知原物缩小可以辨识),让小朋友们先看到沙发后的娃娃,然后把他们带出这间房子,并告诉他们试验人员可以用什么东东把房子缩小,希望他们在缩小后的房子里再找到玩具。接着研究人员把房子的微缩模型拿来了,小朋友们很轻松的就找到了微缩玩具娃娃
如果科学家将两者人为的替幼儿联系起来(通过告诉他们是有某种魔法机器将原物缩小了),幼儿就能够识别了。
1.        第二段的作用是什么(function),
答:选E,給予第一段描述的實驗一个理论化说明。
2. 第二题:实验说明2岁的小孩子不能做什麽?
A說幼兒不能从照片中认出缩小版模型玩具,
B說幼兒不能從照片中認出沙发后有藏真实版玩具,
C說幼兒不能從畫中辨認房間的相對應物品,
D可排除所以我已忘了,
E說幼兒無法將真實玩具和縮小版如何如何。
答:我最终选了E,根据我的分数来看,应该是选错了。

TOP

1.2.7        睡眠 & 大脑神经是否兴奋
*神经元neuron/ nerve cell  *抑制restrain/curb/ repress   分泌excrete  
短波short wave
好像是三段,每段都不长
睡眠和大脑神经元的各部分是否兴奋和抑制
大意就是说大脑的某部分不能一直兴奋,兴奋时很消耗能量,睡觉了之后,某部分好像就抑制了,似乎分泌了某物质就较多了(总之好像是那种此消彼涨的感觉,有一个题目考到了这里)
大部分都提到了SHORT-WAVE和P 但是我觉得应该还是讲睡眠的作用,考场上我选的是最后一句话的改写 也是我纠结的另外一个原因
1.主旨题
答:选回答文章第一句话的那个选项 好像有“PURPOSE”这个词。
2.怎样让大脑恢复:
答:选 SLEEP,就一个单词,
3.细节题:
答:直接定位同意替换。

1.2.8 K.M 在政治经济文学方面的意义
有一道阅读关于一个K. M的文章,讨论关于政治,经济和文学上的意义。

TOP

1.3.        Human (Woman) Revolution & Historical stuff   
1.3.1.        women employment与二战*
manufacturing industry制造业,white collar白领,serve industry服务业,unmarried未婚fiction虚构的或想像出的事, 并非完全真实的事,Fulfillment履行,实行
公众的说法:二战促进美国女性就业  但是专家oppose: 关系没那么大。作者让步承认虽然二战对妇女参加工作特别是制造业有作用。
研究: 重点分析了1940之前1940到1945以及到1945年之后的女性就业的状况:二战妇女就业增长了多少,战后又下降了(注意到底是怎样引用了战后50年代女劳工的比例统计,发现多于50%的女劳工是战前参加工作的;其余不到50%的女劳工中,又有超过一半是在战后参加工作的。
1940-1945年:both male and female的就业都有所增加,尤其是在manufacture industry 1945-1950年:一半以上的在之前就业,剩下的又有一半在战后就业。
    1900年开始就有这样一个倾向:女性有更多的机会可以接受更多的教育,因此其 职业选择也从以工业生产为主转到服务性行业。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雇主以前总是雇佣未婚女性,但随着立法等因素,已婚女性也受到雇主的青睐! "白领。

3。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就选有education的那一项
1. 主题题,
答:选重新解释了二战妇女就业现象 (new interpretation)
2.        :问1940-1945的妇女就业与其他时间相比有什么特点:(二战对妇女参加工作的影响)
答:我选的是manufacture的妇女就业增加)
3. 问题:为什么在50年代女劳工增加明显呢?
答:2个long-term因素:education 和 clerical(文秘或行政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加

TOP

1.3.2        18世纪家庭手工业者
Craft工艺,手艺(craftsman 工匠; 手艺人)
Kin 亲戚, 家族(kinship=relationship亲属关系)
Connection连接, 联结
worldview全世界的, 世界范围的
18世纪的家庭手工业者:artisanship
P1:观点craft是由kin来connection的。18世纪到19世纪家庭式的经济方式概论。
P2:有一个历史学家(假设为A)提出的观点是,手工艺人主要是代代相传的,叙述这么做的好处,但是也有一些疑问
P3  历史学家B提出其实在19世纪后半期手工艺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家庭式的传承方式了,他们也收外面的学徒
家庭手工业就衰败的原因:后来有趋势是没有这样特别family的了。是因为father有了worldview的眼光
1.        主旨题:
答:(注意看到底谁反对谁)
2.        历史学家A的疑问是什么意思?
答:(回到第二段最后一句话定位)
3. weaken A 观点:好像这家伙的观点是手工艺家族的手艺是不外传的,
答:正确选项为,有研究发现,一个家传手艺雇佣了一个新移民 而不是家族成员
4. 下面哪一个说法能加强历史学家B的观点?
答:无

TOP

1.3.3        M作家关于妇女的A小说
Fiction 小说, comment/critique/remark评论, Literacy识字, 有文化, 会读写
political sense政治性/政治常识
Narrative  n.叙述部分, 记叙文; 故事  a. 叙述的; 叙事体的
subvert颠覆, 破坏(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
distort歪曲, 曲解,      character品质, 特性, 特色

P1:对一部作品Anagan(一印巴女作家的著名作品)的pointed的观点是从政治角度考虑。但是,作者认为仅仅从政治方面看这部作品是不对的,它的literature的意义也很重大。
P2: 讨论了该作品的背景和内容,Set in British India and moving in to post independence Pakistan, Aangan is the story of dystopic home where the battles of the world are played out…它所描述的政治都只是为它的故事做背景,它的作者并没有偏向哪一方、没有明显政治目的。
P3: 讨论了该女作家的写法:说女作家appropriates and subverts采用了两种写作手法,一种是traditional的写法,还有种是narrative的独特手法。作者从一个带有anger的女子的角度出发来叙述她身边的人和事情,从而透露出那个时代的特点之类
P4: 这部作品的作者和Emily Bronte她们这些著名的女权作家比较。到底是这些女作家影响了anagan这部作品的作家而写出了跟《简爱》类似的作品、还是她们的作品只是一个巧合,这是一个moot question(无实际意义的问题).

1问了一个subvert的含义:推翻,颠覆,改变.Appropriate有占据,占有的意思,让你推测approaches and XXX这个词的含义,
答:根据上下文应该推断是改良一类的意思吧,答案选的是那个adapt 什么的,
2.问infer了作者对该女作家的何种态度:
答:author认为这部作品的作者从一个带有anger的女子的角度出发来叙述她身边的人和事情,从而透露出那个时代的特点之类的。
3.问infer了作者对该作品的何种看法:
答:作者认为仅仅从政治方面看这部作品是不对的,它的literature文学价值也很高。
4.还有一题好像也infer大概是问写作手法 :
答:采用了两种写作手法,一种是traditional的写法,还有种是narrative的独特手法。义也很重大
5.基本都是作者对以下的看法哪个赞同?
答:无
6.小说的作者主要观点是?
答:无
7.问你小说中写到了family有什么作用。
答:我选了从family反应当时的社会大背景。
8. 第二段写小家庭是为了什么,
答:浓缩反映了社会背景。
9. 问的是作者认为不能去研究下列哪一项
答:选的是“whether 这个印度女作家的作品和Bronte她们的作品相似只是偶然。”文章中最后一句话说到了对她们之间的研究是moot的,只要知道moot是无实际意义的意思即可
10.问作者对什么问题不sure?定位在最后一段最后几句的评价之类的。
答:是那个作者不确定这个author和England 的author写作风格相似是因为有意的借鉴还是coincidence。
11. 第二,书中讲家庭背景是干嘛来着的。
答:选一个选项带micro***的一个词,就是以小见大的意思,来看整个当时社会的政治,社会生态。
KG-What do the author think about the politics setting in Anagan? -What do the author think about the narration used in Anagan?-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similar to the Anagan? (这里问的就是从什么角度去描述故事的,注意描述人的心情-原文中是带有anger的女子)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