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五、我的套磁心得

说到套磁,我想说的东西有点多。这儿就拣几条重要的说吧。先说说套磁的最佳时节。个人认为,7,8,9,10这几个月是套磁的好时候。教授回信率比较高。楼主今年拿了4个offer(包括一个口头的,正式的信还没发来就被楼主拒了),三个是套磁套来的,一个是没陶瓷自己找上门来的。其中这三个套来的,都是当初在这个时间段和教授取得首次联系的。11月份回复率也还可以。但是进入12月份之后,教授的回信率就会骤然降低。这个时候,除非之前就保持联系的教授,其他教授就很少回信了。因此套磁要趁早。

第二,要懂得体谅教授。在申请者等待自己理想的学校同时,教授也在抓紧时间寻找自己中意的学生。请理解这一点,不要无故浪费对方的时间。比如说,如果你有了一个top 50的offer,就不要再纠缠同一个档次的甚至更差的学校的教授们,这时候你应该去重点套那些top 30甚至top 20的学校。而且最好明确告诉那些教授你不会去他们学校了。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拒绝别人,早点拒比拖到最后再拒要好得多。

第三,千万不要随便做出承诺,免得害人害己。套磁时掌握好分寸。拿到offer之前,对教授表达你对他的研究的强烈兴趣,向他请教学术上的问题,向他推销你自己的长处,告诉他你愿意加入他们的课题组,这些都是可以的。但是千万不要乱表忠心,千万不要说“你们学校是我的第一选择”或者“您给了我offer我一定去”之类的话(如果你真的是这么想的,另当别论)。拿到offer以后,你有两个选择,即接受或者拒掉。在你有更好的学校没有结果之前,不要急于承诺接受比较差的学校的offer,否则后面来了更好的offer,你后悔就晚了。楼主个人的经验表明,3月末甚至4月的好offer也是很多的。楼主2月拿到了一个,3月又拿到一个,4月还拿到一个,最好一个的反而是来得最晚的一个。当然还要说句题外话,就今年的情况看,4月的拒信也相当多。很多学校先发offer,把拒信攒到最后才发。楼主在4.12-4.15这几天,接连收了5封拒信,惨不忍睹。

TOP

第四,套磁的时候不要太多心。有同学总是猜测教授的某一封回信有没有暗示什么?有没有弦外之音?您拉倒吧,如果你是教授,你会没事跟一个文化背景不同的陌生人搞什么暗示吗?有事直说多方便。我的意思是说,跟教授写信就有话直说(当然这并不是说不用讲说话的技巧),别让人家猜你的意思;教授的回信也按字面意思理解即可。( x8 G) A5 T. _

第五,不要因为教授不回信就轻易认为自己没戏。还是说说我套过的教授吧。A教授,问我要简历,我发过去就没有回音了。按照某些帖子里的说法,教授不是看不上我就是把我当备胎了。我自己当时也以为基本没戏了。其实根本不是。过了几天,我又给教授发了封信,他立马回了,而且从他的回信能看出他根本没有忘了我。最后这个教授真的给了我offer。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真是太神经过敏了。你说你就给人家发个简历,人家有什么好回的?非得让人家回一封很长很假的信夸你的条件多牛多牛?有的教授即使回,也就回个收到,谢谢之类的,有的教授则根本没这习惯。再举个亲身经历的事例。B教授,我曾经给他发了3封信都没动静。有一天实在忍不住了,给老先生挂了个电话。我说完自己的名字,他马上说,啊,你就那谁谁谁啊,我记得你,你给我发的信我看了,blablabla。当然这个教授后来也给了good news。有的教授就是不爱回信,这个就是他的个人风格,没办法。当然,还要说明一点,很多时候教授不会信,就真的是不想理你。这个时候当断则断吧,别再纠缠了。至于这两种情况怎么判断,你问楼主,对不起,楼主也没啥妙招。

第六,关于策略:诚实乃最佳策略。很多同学申请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纠结:教授问的这个问题,我是否应该如实相告?楼主也被问过多次这种"纠结"问题,楼主的个人经验就是:do not lie。比如,某教授给Offer前,问:你现在有没有offer?楼主答曰:有。教授又问:能不能告诉我是那个学校的?楼主答曰:是XXX学校,但比起这个学校,我更喜欢你们学校,所以如果你给我这个offer,我会感到很高兴(楼主当时也真的是这么想的)。其实教授都明白每个学生都申N个学校,而且不乏有申请者会拿到多个Offer。对现有的offers如实相告,不会影响你get one more offer。

TOP

六、对录取过程的浅陋见解

1. 关于面试

没有面试,是不是就没有希望拿Offer了呢?绝对不是。就楼主所申的ME和MSE这两个专业来看,多数Offer都是不经过面试直接发的。楼主申了十多个学校,面试的次数却寥寥无几。这些面试多数都还是那种比较随便的,唯一的一次正儿八经的interview反倒是悲剧。楼主的个人经验表明,interview和offer没有任何必然联系。所以,等到2月份甚至3月份还没有被interview过的同学,千万不要自暴自弃。; B0 m5 K# I9 t- `( q! g' D

按理说,interview是教授了解申请者的一种重要手段。可是为什么很多教授不面试直接发offer呢?请允许楼主在此大胆猜测一下。第一种可能:教授已经和申请者有过数次邮件交流(包括讨论学术问题),再加上看申请材料,已经能够判断出每个学生有几斤几两了,因此教授认为没必要再搞一个面试。第二种可能:教授嫌面试麻烦(看申请材料多省事)。第三种可能,教授英语口语不好,或者出于自卑,或者为了避免对方听不懂自己说话的尴尬,一般不愿意给申请者打电话。(楼主想到这一点是受某位来自欧洲某非英语国家的教授的启发。教授的英语表达确实很fluent,可是发音实在不敢过多恭维,楼主表示很难听懂他说话。)再次声明,以上三点纯属猜测。

如何应对面试?要分情况来对待。面试可以大致分为两种:(1)以刷人为目的的和(2)基本不刷人的。前一种不多说了,相关的面经不少,用到的时候就找出来看一看吧。重点说一下第二种。在这种情况下,教授已经基本确定要给你offer了,但是在给之前,还想和你交流一下。楼主曾经接到过一个这种面试。楼主出于好奇,斗胆问了教授:这次通话的目的是什么?教授答曰:第一,看看你的口语表达能力;第二,了解一下你对我们学校是什么态度,来的可能性大不大;第三,你有什么问题,可以借这个机会问我。果然不出所料,这次面试相当轻松愉快,没有问任何艰深的专业问题,更没有问诸如“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之类的弱智问题。

TOP

2. 关于Waiting List

个人认为,WL是最让人揪心的状态。Offer让人欣喜,Rej让人沮丧,而WL却让人陷入一场看不到尽头的纠结。如果说Offer是一只活猫,Rej是一只死猫,那么WL则就像一只薛定谔的猫,一只既死且活的猫,直到盒子打开的那一刻,你永远无法知道这会是一个Offer还是一个Rej。更何况,我们无法知晓盒子何时才会打开。

WL和AD,Offer,Rej不同,一般是不会单独通知的。如果你所申的program已经爆出了比较多的Offer和Rej,而你却没有消息,那有可能你就被放在WL上了。这种情况可以问一问小米或者主管录取的教授你是不是WL了(如果是,就顺便问一下你再WL上排名第几)。如果你套磁了的话,问一问你所套的教授也可以。

上了WL之后拿offer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个问题不可一概而论。很多学校的WL是有排名的。如果排名很靠前,WL就是准offer,转正就是只时间问题。而如果排名靠后的话,即使有几个人拒了offer,也很难轮到你;这时候WL就是an euphemism for late rejection。楼主曾经被3个学校WL,其中有一个据说排名“near the top of the list”,结果5天后就转成了offer。而其余两个确是彻头彻尾的悲剧,直到415也没有等到消息。有些学校的WL是不排名的,这种情况更加复杂。

TOP

3. 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性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乃至不同的个人的录取进度都是不同的,因此,在等待的初期,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已经有了有了面试,有了AD/Rej甚至有了Offer,而你却一无所有(俗称“三无”)。这种情况是非常正常的,早期没有offer并不代表后面没有。

PhD的录取归根结底是教授说了算。对于教授出钱的RA,教授个人权力当然很大;即使是不指定导师的TA和fellowship,也要有录取委员会(也就是几个教授)决定。不同的教授有不同的偏好,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学校的录取标准各不相同。比如说,有的教授偏重理论研究,他可能就会喜欢数学,物理,力学基础好的学生;有的教授偏重实验研究,他可能就会倾向于实验室经验丰富的学生。

正因为录取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被牛校录了,被烂校拒了”是很常见的现象。因此心态一定要放平,被烂校拒了不要自暴自弃,被牛校录了也不用得意忘形。

TOP

七、等待过程中的心情变化轨迹

当完成网申,寄出申请材料之后,漫长的等待就开始了。一周过去了,两周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我仍然没有收到任何学校的消息。眼看论坛上开始爆出各种Offer/AD/Rej,甚至我身边的不少背景很水的同学也拿到了AD,我的心情开始变得焦急。关于“金融危机”的种种流言,更让人的心情雪上加霜。心情不好,现实生活中又没有可倾诉的对象,我只能每天上太傻发帖灌水以缓解焦虑,“佩林”的名字也正是这样被人记住的,“水母”的雅号也正是这么来的。

每次我发这种帖子,都会有好心的网友如此安慰我:面包会有的,offer也会有的,后面会下offer雨的。话虽这么说,没有消息的日子总是不好受的,因为谁也不知道未来到底会发生什么(正如某哲学家所说,“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是人类的本能”)。像其他三无人员一样,我也渐渐变得desperate。Desperate的人的一个表现就是试图去抓住任何能给予自己哪怕一丁点安全感的东西。我不仅加申了两所烂校保底,还给某烂校的烂教授发邮件套磁(但教授没回,不知何故)。在这个时候,申请者的心理状态就是:随便哪个学校给个Offer,都会喜极而泣,谢天谢地,以至于感谢国家,感谢某TV。

可是,当拿到第一个Offer之后,申请者的心理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拿到这个offer之前,你会想“要是给偶个offer,偶立马淡定”。可是等真的给了你一个offer,你高兴了没几天,就又重新开始不淡定了。

TOP

还是说说楼主自己的经历吧。拿到第一个offer,高兴得辗转反侧,彻夜未眠,脑子里浮现的全是那儿优美的风景,欧洲古堡般的校园,和蔼可亲又可爱的导师...总之全是这个学校的Pros。高兴了几天之后,楼主的大脑也渐渐冷却到了正常温度,开始静下来思考这个Offer的方方面面,包括它的各种Cons。冷静的分析之后,才意识到这个学校,这个专业方向不见得是很适合自己的,更不是自己的first choice。

这正是第一个offer的意义所在。它促使你冷静的思考:到底什么才是适合你的,什么才是你真正想要的。每个申PhD人都是unique的(包括研究经历和兴趣,对导师和学校位置的偏好,等等),并不是随便哪个top XXX的学校的一个offer都会适合你自己。在意识到第一个offer并不是自己最想要的之后,我开始为更喜欢的offer奋斗,努力查资料,看paper,套磁... 同时,我也不再仅仅是一个被选择的对象,而是有了选择对方的资本:凡是比第一个offer的学校还差的去处,一概不再理他,集中精力去争取自己的dream schools。

然而,新的追求总会带来新的焦虑。从此以后,苦苦等待了1个多月,除了几个Unfortunately(就是Rej的别称)和Congratulations, you are rejected(就是无奖或少奖的AD),什么也没有。难道后面的学校都要“全聚德”?难道我在“缘”里就注定要去这所学校?我不敢继续想象下去。那段时间,我总是不住地祷告:上帝啊,我的第一个offer,就真的是最后一个offer吗?

很多时候,上帝不会即时回答我们的疑问,他也很少会用听的见得言语回应我们;但这并不意味这他没有听见我们的急切的求告,也不意味着他会对我们声嘶力竭的呼喊充耳不闻。终于有一天,我等来了答复。那是一个早晨,教授打来电话:我要给你offer,20个小时之内,你就会收到电子邮件!天哪,这真的是offer,我的第二个offer!

TOP

所有Offer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给我们带来快乐;但不同的offer却有不同的副产品。如果说第一个offer的by-product是“思考”,那么第二个offer的by-product就是“比较”。看着手里的两个offer,真是各有长短,难以取舍。两个学校的排名相差无几,其他的因素就成了选择的依据。而这些因素,恰恰都是无法量化的,这让楼主这个习惯了定量比较的理工科学生为难不已。南方的温暖阳光vs北方的浪漫雪景,轻车熟路的研究方向vs新鲜又充满挑战的科研项目,大型的公立学校vs小型的私立学校,奋发向上的年轻导师vs功成名就的professor......到底哪个才是更好的呢?

如果将申请过程分为几个时期,那么这就是“纠结期”的开始。从3月拿到第二个offer直到4月的某一天,艰难的2选1始终纠缠着我。独自**冥想时,脑海里总是同时浮现出电话里男导师那充满磁性的“I hope you could come here”的声音和女导师玉照里那蒙娜丽莎般的微笑。而我的心思就在这两股无法摆脱的磁力的吸引下,忽左忽右,犹疑不定。

就在这段时间,我的申请过程中出现了几个小插曲。某日,突然收到一个教授的反套。无论是学校还是研究方向都不太喜欢,遂拒之。不久之后,失去联系很久的一个教授发来邮件:“我们系开始审材料了,我要找个RA,觉得你挺不错的,想问问你现在还对我们学校还感不感兴趣?”虽然申请之前骚扰过这个教授,不过后来有了别家的offer就没再继续骚扰,原以为就不了了之了,没想到教授比我更执着,我不禁感到一阵温暖。但是感动归感动,该拒绝的还是要拒绝的。原以为拒信发出,与此校就彻底byebye了。不想没过几天,此校的另一教授又来反套,再次狠狠心,拒之。

和很多受过Rej之苦的同学一样,楼主原以为拒绝别人的感觉会比较好。可是我彻底错了,这接连发出的几封拒绝信使我陷入了悲观之中。向我伸出橄榄枝的学校被我拒了,而我最想去的学校要么杳无音讯(这时已经4月初了),要么把我放进了Waiting list,前途未卜。手里虽然有两个Offer,可都是那种不上不下,不好不坏的学校。我不禁感叹:爱我的人我不爱,我爱的人不爱我。我不禁回想起四年前,为高考拼死拼活,最后却只能上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国内三流大学。再看看如今,为出国奋斗了两年,最后却还是要去一个不怎么喜欢的学校。当时我心想,难道这一切都是注定的?梦想到底还有什么用?算了,我就凑合着出去吧,毕业后找个不喜欢的工作挣点钱,再随便找个不喜欢的女人娶了,马马虎虎过完这辈子算了。

TOP

这阵悲观并没有冲淡我“2选1”的纠结。deadline近了,近了,更近了... 教授发来邮件,表达了急切的心情。我必须结束纠结,在这两个选项之间做一个决断了。经过最后的考虑,我终于做出了艰难的选择:拒掉女教授的offer。原以为接连拒绝了几个教授,我已经学会了对别人say no。可这一次,这个no到了嘴边,我却怎么也说不出口。曾经,在我套磁最失败的那段时间,她是唯一一个还搭理我的教授;也曾经,在我最焦急的时候,她的回信是我的唯一盼望;而且通过多次的交流,我能感受到她人真的很好...这样的教授,拒起来怎能没有感情障碍?开始写拒信了,却下笔艰难,似乎I regret to, sorry, unfortunately...都不足以表达此刻的复杂心情。我甚至后悔,当初为什么要跟她套磁?写了删,删了写,终于写好了。我没有立即点“发送”,而是先停下来整理一下思绪,试图让自己冷静一下。我下意识地打开了她的照片,再看一眼那蒙娜丽莎般的微笑。当我注视她的嘴时,那淡淡的微笑仿佛对我说:你来吧,我期待你,欢迎你。而当我将目光移向她的眼睛时,那微笑消失了,她盯着我,那眼神似乎在说:你以后会为失去我后悔吗?... ....我关上图片,打开邮箱,牙一咬,眼一闭,按下了“发送”。让这些结束吧。

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拒绝别人有时候远比被别人拒绝更痛苦。而痛苦过后,既然她已经成为过去式,我也就随之释然了。申请的路还没有走完,我必须继续前行。

今年的录取结果出的出奇的慢。申请的学校还有一半没有结果,我却无能为力。发邮件问小蜜,收到的尽是模板回复;打电话过去,也都是敷衍之词。Dream school的Waiting list也依然没有转正的迹象,我无奈只能自嘲“乡愁像一张短短的list,我在这头,offer在那头”。虽然对剩下的学校还有那么几丝盼望,我的心里已经做好了接受手里的这个唯一的offer的准备。无聊的时候,经常去搜一搜这所学校的图片,看一看学校的简介,或者上bing map看一看校园风景。显然,我在潜意识里已经认为自己是他家的人了。

TOP

415更近了。offer雨是个流传了很久的传说,可是在这个大灾之年,我等待数月,却并没有见到传说中的大雨,更没有见识到传说中往年“版上报offer如刷屏”的壮观景象。如果说今年还会有什么大风大浪,在这415前夕的这几天,也该来了吧?

果然,雨来了。不是Offers,而是Rejs。当我被雪片般飞来的Rejs砸的焦头烂额,心灰意冷的时候,我万万没有想到,Rej雨中也会夹杂着一个offer!在无数rej构成的灰暗背景的衬托下,一个突兀耀眼的offer反而让人感到不真实。但这是真的,这的确是真的!虽然不是dream校之一,但也是仅次于dream了。我已经满足了,这个offer,我要接受!

这时,415到了,我接受了这个迟来的offer。那些让人焦虑,让人激动,让人发疯发狂的日子终于结束了,我们也该回归正常人的生活了。那些整天刷邮箱的日子仍然历历在目,仿佛无限遥远,又仿佛近在眼前。那时候,我们每10分钟就忍不住刷一次邮箱,还经常守着邮箱到深夜;每当看到“收件箱(1)”,我们的心会立即提到嗓子眼,握着鼠标的手也会不禁发抖。这些紧张的日子总算有了一个美好的结尾,我们不用再做邮箱的奴隶,offer的奴隶。这时,我们所有怀着一个共同梦想的人们,都可以同唱那首古老的黑人灵歌:“终于自由了!终于自由了!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了!”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