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会后提问
     会后提问的方式也是很独特的,分散的长江学生和大家坐在一起,很平等很随和地象拉家常似的谈话,给人以一个家庭聊天的感觉。
     也看到当时参加中欧面试的PL MM,她提了一个关于如何成为一个好的销售的问题,因为分散讨论没有细听;我提了一个具体的长江选择教授和学生的Criteria的问题(后来面试时被Angelar评价为典型的理工科思维的问题,我知道 典型的理工科思维=转牛角尖和机械思考=书呆子,呵呵)。

    记得当时Angela回答是:教授选择的标准是华裔的,博士毕业于国外Top商学院,并且在国外Top商学院担任教授或助理教授两年以上的才有资格;而选择学生的标准是看学生的人和商学院的发展是否契合,长江商学院的目的是培养能够创造职业和工作岗位的人,也就是长江的商业领袖概念;其中长江最大的特点是给学生一个家一样的感受。

    我觉得,从总体来看,华裔的教授应该能够比一般的外国教授了解中国人的心态,又在国外求过学教过学,这和中欧强调的潜台词是一样的,我们的教授是了解中国的;不过,潜台词中,华裔的教授能够更理解中国人的心态和文化,可以更多地帮助MBA学生,而且在Info Session中我看到具体的表现形式了;这一点可能是一些外国教授很难做到的,和中欧的“我们外籍教授住在上海”相比,长江稍稍占优势一些。

   至于长江者名的郑教授也被不时提到,这里我就不介绍了,大家自己去看相关CD的介绍,避免有替长江做广告的嫌疑。

     会后找了Shoghi谈话,当我自我介绍名字时,Shoghi抬着头说“哦,是你呀!"作久仰状,从他的眼神感觉他还没想起来我是谁。 招生的人面对的申请人和潜在申请人很多,这也是正常现象。然后我介绍了自己的情况,问SHOGHI要了他的名片,请他推荐几位长江的MBA便于我了解一些情况,不过我知道最佳了解情况是当面了解,后来的圆桌会议对我帮助挺大的。        
-散会
     散会后,拿着印有长江商学院的布袋回了家,长江考虑得也真周到,知道不久国家要禁止塑料马夹袋,所以送给与会者一个环保袋;当时的感觉是实惠。。。。呵呵(又要被人鄙视了)    
    
     长江的Info Session的感觉是很独特的,不象中欧那样可以按程式化的会议按部就班地罗列,是一种很亲和的感觉或一种氛围,虽然可能有不太正式的感觉,建议感兴趣的有空能够亲自感受一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八)---长江的圆桌会议和面试准备

  过了不久,长江在建国路的某一茶馆举行圆桌会议,原先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玩艺儿,报了名去看看。
   为了避免给人年长的感觉,特地换了一件花哨的T恤去参加,装一把嫩,呵呵。
-圆桌会议  
   圆桌会议让提供校方、在校学生和申请人的一个自由交谈的环境,可以边喝茶,边吃东西,边聊天,气氛非常惬意。我去得比较晚,已经到了很多人。校方的代表是SHOGHI,在校学生代表暂用Y代替吧,还有很多年轻的申请人面孔。
   当时去的时候,已经开聊、开吃、开喝了,气氛很融洽;当然也很得意地看到装嫩的方式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与会的一些人不太相信我的年龄。
   当时我向Y问了一些面试的内容,需要做哪些准备时,他和我说了一下他当时的准备方法,因为长期不说英语,舌头也不利索了(我在中欧就是这个情况),于是他找了一本TOFEL听力书。连续朗读了一个月,面试时就顺利通过口语问题了,这点对我后面准备长江的面试帮助很大。
   另外SHOGHI也告诉我们分成案例分析和面试两部分,案例分析就是要和其他申请者一起对某个案例进行讨论,而后给出自己的观点,长江的老师观察每个人来评价每个申请人的情况,面试就是直接面对教授的提问。
   在圆桌会议上,认识了很多后来成为同学的,如查理、老梁和小姚等。和老梁、小姚相互介绍后发现我们原先的业务正好构成一个上下游的关系,挺有趣的。
   此外,我也把自己的情况介绍给SHOGHI听了,SHOGHI也根据我的情况给了一些准备的要点,比方说有特点的内容可以强调一些等等,可以适当自己组织一些应试模拟等等。  
   我觉得长江的圆桌会议也是长江了解申请人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也是长江重视“人”,了解人的一个方法;一些在Essay中没提的、我只在圆桌会议上谈到的个人信息,如参加相约星期六节目等等,到了面试的时候,考官Angela也非常了解。所以说,观察每个申请人的情况,可能从圆桌会议上就开始了;这一点也是体现长江对人的考察不是仅仅表现在面试的那一天,这和长江宣传关注“人”的宣传是一致的;而且也可以逐步帮助申请者树立信心,减少因为失误造成的遗憾。


-材料准备
   由于申请中欧时准备过一些材料,直接拿过来用就行了。不过由于中欧的面试教训,对于长江的申请就仔细很多,Essay写了很多遍;博物馆那个义工PL MM因为是外语系的,请她替我看了也改了一些内容;请LP的那个沃顿PL MM替我在内容组织上把了一下关。另外自己也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听力材料,跟着模仿复习和背诵。
   当自己的Essay定稿以后,自己按沃顿PL MM的提示,反复朗读,并进行背诵,这些工作也做了一些。  
   当时公司因为有项目在北京,所以不时需要去北京,再来回的飞机上抓紧时间也背诵了一些。

  在去北京之前,带着材料和报名费到长江找到了Shoghi,材料他收了,报名费却没法收,因为长江的财务处在北京,只能通过汇款方式办理。我请LP代办一下,结果我一时失误搞错了金额,多汇了400元;结果反复折腾了几下,给长江的Wendy和Shoghi带来了一些麻烦后,把多余的款项退了回来。真是不好意思。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九)---长江面试和结果

 

在北京出差了不久,就获得了长江的面试机会;运气也是比较好的,正巧安排在我回上海后的第二个工作日下午,下一次去北京的前一天。
 -案例分析
    不巧的是面试当天上午,公司里有一个重要会议,会议时间意外拉长;从浦东赶到浦西的路程比较长,堵车情况比较严重。有一点我感觉到非常的好,在预定时间前五分钟收到了Wendy的电话询问我目前是否已经到了,我告诉她,在路上马上到了。过了一会儿,她又打电话来问我是不是认得路,需不需要帮助,她可以帮助指一下路;这点让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紧赶慢赶终于到了长江,还是迟到了15分钟。
     遇到Wendy时,她和我说另外一些申请者已经开始进入案例分析了,第一部分是阅读案例30分钟,因为我迟到了只能给我20分钟了;我想这没有问题,抓紧看吧。
    这个案例是关于国内某著名企业实际遇到的问题,这点让我感到很兴奋。进入案例分析室后,另三位申请人已经就位阅读了,其中查理我是认识的,后简称为CL。另两位中,一位是看来比我更年长的GG(后简称为GG),一位是年轻的PL MM(后简称为MM)。
      阅读时,根据习惯,我迅速列了一个内容摘要提纲,然后把一些重要的数据和提纲关联起来,大致知道了问题情况后,开始看细节。开始讨论时,因为看起来GG比较年长,所以我首先跳出来来建议GG做我们的组长,GG也非常高兴(一般在中国企业中这种做法是常见的)。大家讨论了一会儿,然后各自总结说明,很快就完了。具体的案例内容我觉得在这里不太合适说明。
    后来依次分批进行面试及和CMC的交谈。
-面试
    面试我的是Angela和者名的郑教授,由于事先做过准备,所以没有原先在中欧心理上的胆怯了。
    Angela请我自己谈论一下自己,也询问了我所在的公司情况,也问了一些比较细节的问题。比如当我谈到自己是公司副总,Angela就紧接着问我们现在的经营状况,这些问题是随着我的话题追身问下去的,一点一点地细节下去
比方说你们的公司是劳动密集型的还是技术密集型的;当我谈到年合同额大概有多少多少之类,就紧接着问利润等;
由于当时小公司的利润情况非常复杂,而且具体数字只有总经理掌握;所以我只能说不太清楚,不过我接着说我可以大概估计得出来,然后估算了了一个极低的数值。(我知道因为税赋的原因,在实际操作中像我们这种小企业需要通过避税的方式把利润做的比较低,而且这部分工作只归总经理负责,我的确也不清楚,所以只能报一个比较保守的自己估算数字,但是这些内容是上不了台面的)。
     在表述时,一些数字用词有些问题,脑子里老是在英语表述的三位一隔的"million,thousand"与中文表述的四位一隔的"百万、千万"之间转来转去,犯了一些错误。不过郑教授还是很温和地安慰我和鼓励我。
   Angela提了很多问题,其中以下问题序列是我印象最深的。
  
  
   A-告诉我一些你有趣的事情吧?
   我-Er?什么是有趣的事情呢?
   A-你不是参加过“相约星期六”吗?
   我-Er?(心里想,这你也知道?Essay中我只写了参加过一些电视节目呀?什么时候谈到过相约星期六啦?肯定是SHOGHI把茶馆我们说的都做了汇报)
   (郑教授头转向Angela,Angela把我Essay中找LP的经历读给郑教授听)
   A-你看,典型的理工科思路。。。
   我(赶紧辩解)-那是我以前的情况,在最近的三年可有进步了...
   A-那你说说吧
   我-以前我理工科做事习惯和思路是充分调研,按部就班设计好了再行动;到了小公司后发觉根本没有时间让我做好充分调研和设计再行动,往往需要在信息不足够的情况下做决定的。。。。
   郑-对于“信息不足够”,我们有个专有名词叫......如果能够参加MBA学习的话,你会学到的。。。。
   我-哦,对不起,我这是Chinglish.....(这是不是我通过了的暗示呢?)
  
   A-你有申请中欧了?
   我-是呀?
   A-结果怎样?
   我-被拒了!
   (Angela 疑惑的表情)-被拒了?
   我-是的。
   A-被拒的原因知道吗?
   我-我想我是准备得不充分,没有能够把自己表现出来;而且自己的年龄也是太大了。。。
   A-那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
   我-能说说你觉得长江和中欧的差异吗?
   A-长江商学院的目的是希望培养那些能够创造职位和工作的人,这点和其他的MBA学院是不同的。


-CMC  
  后面是CMC面试,被告知可以不用英文的时候,而且不做为评价内容的时候,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
  和CMC MM谈了很多自己的想法,CMC MM也告诉了很多有关长江的情况,
  其中有一点令我挺振奋的,原先光注意长江的师资内容和其他信息了,当CMC MM强调因为长江学时只有12个月,后5个月可以在职写论文时, 突然灵光一闪意识到,对我来说,考虑到时间成本,其实读长江成本低于中欧,因为如果自己进了长江,当自己毕业时,同年进中欧的还有一年的学习时间,而自己已经开始有收入了,这还是在不考虑奖学金的条件下的。
   
-结束
   因为长江附近的交通也不是很方便,所以我想也等其他申请者结束后,自己可以帮着带几个到最近的地铁站。
   结果查理不让我带,GG自己也准备独自行动,把PL MM放在离她家比较近的路上后回了家。
 

-算账
   回家算了一笔账,如果根据长江12个月,中欧18个月的学习周期同时开学,到中欧18个月结束来算,不考虑奖学金,其中长江是没有假期的,假设中欧也没有假期(以下红字是为了帮助解答长江的学费怎么比CEIBS高这么多呀? 而设)

   假设长江毕业后年薪是12万,住宿费1000元/月+饭费 600元/月+杂费400元/月=2000元/月。
   18个月末长江开销 240000+2000*12-6*10000=204000元
   18个月末中欧开销 186000+2000*18=222000元
   长江的费用要比中欧少18000元;因为工作以后6个月回家住,杂费等打在家庭费用中,比较低,所以在长江中就没有列入。而且长江毕业后的年薪平均应该不会低于12万,年薪越高或者CPI指数越高,长江比中欧节约的开销越多。
  
  
-录取
   不久后就收到长江的Offer,高兴啊。。。。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现在正在pre-term。建议多多参加长江商学院和中欧商学院的Info Session,选准自己和商学院的定位很重要。

有以下的选择可供参考,但是只是我的一些感觉,未必完全正确:

中欧对学生比较冷一些,职业一些,公事公办一些;而长江对学生更关心一些,更人性化一些(我仅从招生方面看得出的结论,估计风格应该和学校风格一致)。

如果要将来创业,长江可能会比中欧的MBA更适合一些;如果要进外企求高薪,中欧的目前名气大一些。

师资力量从一些渠道来分析,长江的要强上一些;由于招生人数比较少,长江学生的人均资源会比较多一些;

另外,长江的MBA和EMBA结合更紧密一些;而中欧的MBA和EMBA相对疏远一些。

中欧的外籍学生数量较多,背景较好,练习口语和听力机会要优于长江商学院。

长江毕业的学生和学校还会经常保持联系,而中欧的毕业学生和学校相对疏远一些。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我觉得其实关键不是是博士,还是硕士,还是本科读MBA;不管是交大的还是复旦的,也不管是高职位还是低职位;

关键在于MBA学校关心的重点是什么,和申请人想从MBA中获得什么,以及申请人在面试中表现出来的是否和MBA学校能够提供的相契合。

不可否认,在中国这个环境,博士由于入学前起薪往往会很高,毕业后提薪的幅度有可能达不到一般本科或硕士的提薪幅度,甚至存在毕业后薪资水平下降的风险,存在将参与排名的商学院的某些指标拉下的危险。

同时也可能由于博士本身经历的培训和经验有可能会超出对商学院的某些教授或教师的可掌控的范围,造成博士学生对学校教育的不满或者对某些教师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到学校的声誉。

此外,博士生年龄较大,在排名上也是会对商学院一些统计指标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另外从我们这代人看,外语水平可能比年轻普遍要差一些,有可能因为交流问题,会有跟不上课程节奏的问题。

另外,本身博士在社会上给人的一般印象是比较矜持和保守,有可能无法融入年轻人的集体,达不到有效的提高。

这些风险都是存在的,但是这些风险更多的是商学院需要承担的,也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规避的,不过如果要采取一些手段来规避,就涉及到商学院愿不愿意为这些情况多花一些心血、经历或成本的问题。

海外博士因为能够在Diversity和国际多样性上对提高商学院的排名有贡献,所以还竞争力上会比土博士占优,有一些竞争优势。

从中欧的Feedback猜想(未必正确),可能招生细化了影响排名的几个指标,当符合一些指标的学生满了就不再考虑类似的学生了,所以申请人尽量参加中欧前几轮的面试会更有利。

因为商学院也是需要通过排名提高自己的影响,所以这是一个商学院愿意更多考虑自身利益,还是愿意更多考虑学生利益的权衡,也是很现实,也是很正常的。

申请者在申请前需要仔细考量的因素归于一句话:“不要只考虑自己希望得到什么,而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这个商学院是否愿意并且能够让你向那个自己想要的方向努力”。

简言之,自己的定位和商学院的风格要契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谢谢分享

TOP

谢谢分享 !!!!!!!!!!!!!!!!!!!

TOP

谢谢分享  !!!!!!!!!!!!!!

TOP

谢谢分享 !!!!!

TOP

 

非常感谢!!!!!!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