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其实关键不是是博士,还是硕士,还是本科读MBA;不管是交大的还是复旦的,也不管是高职位还是低职位;
关键在于MBA学校关心的重点是什么,和申请人想从MBA中获得什么,以及申请人在面试中表现出来的是否和MBA学校能够提供的相契合。
不可否认,在中国这个环境,博士由于入学前起薪往往会很高,毕业后提薪的幅度有可能达不到一般本科或硕士的提薪幅度,甚至存在毕业后薪资水平下降的风险,存在将参与排名的商学院的某些指标拉下的危险。
同时也可能由于博士本身经历的培训和经验有可能会超出对商学院的某些教授或教师的可掌控的范围,造成博士学生对学校教育的不满或者对某些教师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到学校的声誉。
此外,博士生年龄较大,在排名上也是会对商学院一些统计指标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另外从我们这代人看,外语水平可能比年轻普遍要差一些,有可能因为交流问题,会有跟不上课程节奏的问题。
另外,本身博士在社会上给人的一般印象是比较矜持和保守,有可能无法融入年轻人的集体,达不到有效的提高。
这些风险都是存在的,但是这些风险更多的是商学院需要承担的,也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规避的,不过如果要采取一些手段来规避,就涉及到商学院愿不愿意为这些情况多花一些心血、经历或成本的问题。
海外博士因为能够在Diversity和国际多样性上对提高商学院的排名有贡献,所以还竞争力上会比土博士占优,有一些竞争优势。
从中欧的Feedback猜想(未必正确),可能招生细化了影响排名的几个指标,当符合一些指标的学生满了就不再考虑类似的学生了,所以申请人尽量参加中欧前几轮的面试会更有利。
因为商学院也是需要通过排名提高自己的影响,所以这是一个商学院愿意更多考虑自身利益,还是愿意更多考虑学生利益的权衡,也是很现实,也是很正常的。
申请者在申请前需要仔细考量的因素归于一句话:“不要只考虑自己希望得到什么,而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这个商学院是否愿意并且能够让你向那个自己想要的方向努力”。
简言之,自己的定位和商学院的风格要契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