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一日游的最后一站是大都会博物馆。博物馆位于曼哈顿的中间部分,在中央公园的边上。博物馆的常规门票有两种,一种是普通游人的,一种是学生的半价票。这次就体现出随身携带学生证的好处了,一次就省几个美金。回国后,我也总把那时的学生证放在钱包里,有一次去泰山,记得门票接近一百,但售票亭写着凭学生证减半,我就又把学生证拽出来了。人家翻来覆去看了半天,说你这不是中国的学生证。我说你牌子上也没写必须是中国的呀,外国的学生证也是学生证吗,您看看这个照片,不就是本人的吗,多帅呀。就这么着,又省了一次。当然,这是后话。
  要想详细的把大都会博物馆转一遍,估计没有几天是办不到的。就是快步的走一遍也要多半天。受时间限制,只能捡最主要的看(中国部分就先忽略不计了)。
  在我当时那幼小的心灵中,一直以为博物馆就是把各种展品摆在光天化日下,前面立个大解说牌子就得了(看看我们的国家博物馆、航空博物馆、坦克博物馆,哪一个不是这个奶奶样?)。进入大都会博物馆,才发现博物馆不单应该让参观者看到展品,更重要的是要让游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领略到展品所处的环境和文化,大都会博物馆在这方面应该说是做到了登峰造极。在西方兵器馆,四周不但有陈列古代西方兵器的展柜,墙上还绘制了著名战争的场景,然后在中间摆上一队盔明甲亮的中世纪骑马武士,马和武士都披挂着全套的金属铠甲,栩栩如生,使人宛若回到了骑士纵横的年代。一走进埃及馆陈列木乃伊的部分,一种神秘和恐怖油然而生。这个部分的灯光比较昏暗,屋子中间放木乃伊的棺材是平放的,但墙边的展柜里竖放着大大小小的埃及棺材,灯光的强弱刚好使人能看清介绍以及隐约看见棺材里面的木乃伊。墙上绘满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以及那种狗不狗、狼不狼、袋鼠不袋鼠的东西(就是电影“木乃伊归来”里面那种玩意儿)。我们去的时候馆里游人比较少,这部分就更显得阴森恐怖,总觉得一不小心某个法老就会醒来,披着一身的纱布抬腿跨出棺材外。我过去看过一本关于埃及的考古书,里面说发现埃及图坦卡蒙长老的墓时,墓的大门上赫然写着:任何打扰法老宁静的人都将得到法老的诅咒,好像后来参与挖掘那个墓的人里面还真不明不白的死了不少。一想到这个,我就更不敢弄出动静了,饱含着一颗敬畏之心蹑手蹑脚的穿行于法老们之中。

TOP

  在埃及馆部分,还有一个很大的展厅,里面阳光明媚、池水茵茵、石雕拱立,甬道的尽头是一座埃及的古庙。看过介绍才知道,埃及人要修一个什么工程,必须拆掉一座古庙。让美国的考古学家和其它一大堆什么家知道后不干了,说这个东西太宝贵了,你们不能拆。可埃及人不答应,估计是急着搞政绩工程或者就是人家那里这玩意儿太多了,不当回事儿了,说必须拆。美国人也急了,说老子不差钱,我给买下来总行吧。人家埃及人回答买下来可以,但您的东西不能放在这里碍事儿。要说这帮老美也都是汉子,一点没含糊,把整个庙拆开运回美国,然后在大都会博物馆里面重新按原样给装上了。
  一日游结束的时候,大家都筋疲力尽了,但我还有一个任务,要打工。打工之前说好了,老哥两口回去休息,也不用做饭了,等我搞几个菜回去大家喝酒聊天。那天送外卖完全是在一种半睡半醒之间完成的,也忘了挣了多少小费。离下班还有一个小时,二老板亲自进来送了个单子,上面有几个不错的菜,但没有地址。做好了我提出去问送到哪里,二老板说你今天提前下班,这个菜你拿回去,招待你老哥的。原来是我打工的时候老哥来店里转了转,点了几个菜;老板一听是咱老哥,当时就惊为天人了,先安排在酒吧里坐下,拿瓶啤酒喝着,然后拿出当年拍“北京人在纽约”时候的剧照给老哥欣赏(那个剧就是在这里拍的),介绍哪场戏是在店里哪个位置拍的,阿春和王启明怎么和他合的影。末了老哥点菜的时候又给打了个对折。有时候总感慨,要说中国人讲人情味儿应该比美国人强,可是怎么国内公司从来就没见过老板这么会笼络人呢?别看国外当老板的骂起人来把你祖宗八代都带上,什么刺激骂什么,可人家疼起人来也真有一套,能让你里子面子都有,感觉心口窝一暖、嗓子眼一哽、眼眶热辣辣的。我X他的,这个分寸还真难拿。

TOP

Day 66 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做小菲
有一首歌,名字忘了,但第一句歌词是:“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做小芳”。写这一段的时候,脑子里就不知不觉的涌出那段旋律,只是歌词改了一个字,不是小芳,是小菲。让我们来听听关于一个叫小菲的姑娘的故事。

由于餐馆周末的买卖格外好,所以需要一个带位。带位是个职位的名称,就是在门口迎接客人,然后安排座位。如果需要客人等待的话,还需要给客人登记。看似很简单的一份工作,其实也有大学问。首先当然是面子问题,作为一个餐饮企业,最重要的无过于促进顾客的食欲,大家吃的开心,老板和员工才能挣的开心;退一万步说,即使没本事促进,也不能破坏。因此呢,从客人走进店里的第一时间,就要让客人满眼是漂亮的人、漂亮的事儿,看着就开心,就高兴,就得多吃几口才解气,应了那句中国古话了,秀色可餐。所以,带位的第一要素是要漂亮。

做带位英语要好是不用解释的,但需要加一条,必须伶俐、机灵、善解人意。客人巴巴的来了,饥肠辘辘的(不饿谁去饭馆呀),一看还要等,很多人就会不耐烦,有别别扭扭的,有冷言恶语的,脾气大的干脆换个地方,这时候就能显示出带位的真功夫了。您干等着多没意思呀,等的时间短的话,和你唠唠家常、谈谈天气;时间中等的,让您先坐在休息的地方,端杯冰水、拿本杂志,十分八分的一会儿就过去了;碰到特别忙的时候就比较麻烦了,没人愿意在那儿坐半个小时,或者看二十五分钟杂志,看也是看表,不耐烦的看表,怎么办呢?高水平的要出招了,往酒吧里面让呀。餐馆自己有个小酒吧,就是当年阿春第一次接见王启明同志那个地方。有能耐的带位不但不让您等的心烦,而且能让您等的愿意等,比如说这个时间正有什么比赛正进行呢,或者餐馆酒保能调一种什么特别好的酒等等。这么一来,不但没让您跑了,反而帮餐馆多挣一份酒钱。总结一下吧,能带位的绝对不是等闲的花瓶,必须大方、善于交际、记忆力好、反应快,能够见招拆招,化腐朽为神奇。说白了,这是个技术工种。

TOP

这么分析一下,大家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报纸上的招工广告里每天那么多招带位的广告,而且薪水都不低了。因为真正的好带位没有几个,很多中国女孩到了都想找份收入多、不太辛苦的活,带位就是个不错的,但要看你有没有那个本事。

说是难找,但还真让二老板给餐馆找到一个。新来的带位叫小菲,是个中国女孩,漂漂亮亮、文文静静的。刚开始没怎么注意,后来由于总到前台去交钱,看见她一口流利的英语,把那么多顾客都安排的妥妥当当的,才心生敬佩。

心生敬佩了又怎么样呢?按照琼瑶小说的路子,“才子”碰到佳人(这个才子有点山寨,加个引号吧),后面好戏就该开始了。一般应该是先追求个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然后开始情投意合、花前月下,这个时候一定不能让据情顺利发展,如果能发生几场误会,闹个命悬一线,那读者就觉得过瘾了;顶不济也要来个两人家庭、身份、背景悬殊巨大,女方和家里搞得一哭二闹三上吊,然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如果嫌这个俗了,怕搞不好会挨读者的骂,也可以安排一个两人的上辈是不共戴天之仇,现在有机会了,都想用子女搞个无间道什么的,以完成当年未了的心愿。反正琼瑶小说应该是这样的,如果是日本小说,非得在后半晌查出两个人是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妹,不让妹妹必须用哥哥的血才能活下去是不能善罢甘休的。小日本小日本吗,我们敢搞成通俗,他们就敢给弄成庸俗。

刚才有点走神,好像扯远了,还是说我的故事啊。心生敬佩了,接下来吗,接下来就没了。我到纽约是来读书的,到餐观是来打工的,打工是为了支持读书的,不用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百转千回的心路历程,当时的逻辑很简单,就这么简单。

TOP

要是没有二老板从中间多了一句嘴,故事可能就这么简单了,根本不值得一写。但偏偏二老板某天晃悠晃悠的,看见我们都在厨房里,来了一句:哎,知道吗,你们两个是同学,都在Queens College读书。就这一句话,引出来的故事起码可以让我多写一个星期。

既然是同学,当然免不了聊几句。小菲和我的入学时间是一样的,但这个一样又是不一样的:我是从中国来的留学生,人家是移民后代,拿美国护照的;我交的是外州学费,人家纳的是本州学费(二者相差近乎一倍,注:是我的贵);人家能和老美侃得天花乱坠、宝雨缤纷,我也就能大概齐的把自己介绍明白了。总之吧,我们是同时入学的同学,差距不大:人家在天上,我在地下。

小菲的很早就和长辈一起移民美国了,听 餐馆里面的Waiter讲,人家家里是做医生的,家境很是殷实。之所以出来打工,是想在上学期间多接触一些社会,同时自己挣几个零花钱。后来也接触过不少打工的美国人(有中国人,也有白人,都是绿卡或者公民),家里都不差钱,问他们为什么还要出来很辛苦的挣几个小钱,回答是千篇一律的,自己有两只手,干嘛不出来做点什么挣点钱,将来总有一天是要全靠自己的。这么一个条件好的漂亮姑娘,自然是大家注意的焦点。很明显的能看出来,餐馆里面很多Waiter都想追小菲。胆子小的打个招呼,胆子大的没话找话,还有胆子大的没边儿再加上穷凶极恶的,除了盯着多看几眼,有时候还故意往人家身上撞。Wu大哥把他们定义为赖蛤蟆想吃天鹅肉,我给加了个注释:在地上待着的不一定都是赖蛤蟆,但在地上待着想吃天鹅肉的,多半是赖蛤蟆。

平时和小菲的接触并不多,也就是打工的时候照个面,彼此打个招呼而已。有一天在学校餐厅吃午饭,听见有人用中国话叫我的名字,一回头,正是小菲,碰巧也到餐厅吃饭,旁边还有另外一个中国男生。小菲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巧了,我和那个男生同姓,他的名字叫KW。

TOP

KW也是随父母到的美国,是北京人,也正在Queens College读书。KW的书读的比较有个性,人家好像是读一段时间休息一阵子。按他的说法,心情好了就上几个学期,读累了就休息一下,潇洒的很。那段时间经常看见KW和小菲一起到餐厅吃饭,还以外他们是男女朋友呢。后来看出来了,KW也是地上的,追人家呢。

要说KW追人家小菲可是下了点功夫。有那么几个学期,KW一直坚持上学,后来小菲转学走了,KW就又恢复到了老状态,学学停停的了。知道我和小菲在同一家餐馆打工以后,KW也经常在晚上来餐馆,明面说是来看看朋友,其实他的动机是人都明白。后来嫌这样不过瘾了,托我问店里还需不需要Waiter,说他也想来打工挣钱。正好那阵店里不缺人,他就叫我帮他盯着点。小菲在店里做了一阵带位就走了,KW后来也从未再提来店里打工的事儿。

  

很遗憾,KW后来没追上小菲,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但由于小菲的缘故,我认识了KW,而且交情越来越深厚,KW成了我在美国几个比较好的朋友之一,还有很多我和KW的故事。很多时候,当我想到KW的时候,我会隐约看到他身旁:(此时应该音乐渐强)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做小菲。她是个,很好的带位,我和她,根本没有一腿……….(音乐渐弱)。

TOP

Day 67 美国近代人文课

本来说好了要按时间的顺序写的,可是这个课可以说是我军以弱胜强的经典得意之作,只有不超过三个人知道,不说出来显摆显摆呢,憋在心里实在难受,就先写了吧。本来这门课是在后面几个学期学的,所以,这个时间顺序上的错误算是故意犯的,请大家谅解。

按照Queens College的大纲要求,本科生要选修很多人文方面的课。课的选择范围是很广的,西方各国的历史人文都有,但唯独没有中国的,否则对我就要容易多了。好赖都是很难的,选谁都一样,但既然是在美国,不妨多了解一下美国的事儿,最后,选了一堂美国近代人文课,三个学分。

教这门课的是个白人教授,男性,大概50多岁的样子,长的特别的慈眉善目,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和蔼可亲的。但愿他老人家的心肠和他的外表一样。

上课不久,我就发现老师其实还是很严厉的。班上有几个十八、九的男孩,一看就是坏小那种,平时上课总坐在后面,也不听课记笔记,就那么无所事事的瞎聊天。通常,美国老师上课不大管你听不听课,反正有考试在那里等着呢。但这几个坏小实在是太过分了,聊天不说,还时不时的大声笑出来,好像在自家的后院里面开Party一样。老教授提醒了几次都没管什么大用,终于爆发了,让那几个坏小站起来,警告他们如果不想修这门课,可以马上离开;如果要修这门课,而且再这样下去,成绩肯定不会及格。几个坏小这才消停下来。

TOP

这门课主要是介绍从白人发现美洲起,美洲大陆上自然景观和习惯风俗的演变,其实还是满有意思的。在课上,老师用幻灯放了很多早期美洲的图片,基本都是一些素描和油画,展示美洲的近代风情。我还记得老师特别详细介绍过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发现过程,以及展示的那些从杳无人迹的密林中的某个角度所画下的大瀑布的作品。

课的内容是相当有意思的,但有一个大麻烦,就是课上有很多讨论,课下的作业基本都是写文章,这个是最要留学生的命的。没办法,课是必须修的,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课上的讨论咱是说什么也不是美国学生的对手的,刚大概听明白讨论内容,还有几个词的意思没搞清楚呢,人家美国学生那儿都争论的吵起来了(有本事咱们谈谈微积分!),这个仗十分的不好打。可总不发言也不是个办法,因为上课讨论的参与程度也是要记分的,一句话不说就只能意味着零分。四周看看,怎么那么巧呢,四周的学生不是白的就是黑的,只有我这么一个黄的。难呐,我这个弱势群体

发愁是发不出好成绩的,我决定找老师谈谈。下课后,我特意最后一个走,向老师说明了我的困难。老师也明白我的困境,说他早看出来了,我一个外国学生,看着挺聪明的一个人,应该有想法呀;总那么一声不吭的,肯定是语言问题。老师说要不这么办吧,碰上你能参与的话题你就举手,他让别的同学停下来,大家专门慢慢听听我的见解。嗯….这个方法吗….,行不通。就那帮小东西们,能有耐心听我一个字一个字的吭吃?还不够他们笑我的发音呢。老师有点为难了,课题的标准是统一的,不能因为我是外国学生就来个双重标准。他建议要实在不行呢,我就放弃课题发言这部分分,好好的写作,期末拿个C通过应该不成问题。这个主意也不怎么样,一是我还惦记着最少拿个B呢,二是写作也不是我的强项,万一那个再搞砸了就彻底完了。老师没办法了,说要不咱们这么的,要不咱们那么的,你都说不行,那你说咱们怎么的?我心里想的当然是不用开口也能白拿这部分分数,但明显的不能说出来,怎么办呀?最后,我抱着试试的态度提了一个建议,我说我口语肯定是不行啦,但我对您提的那些讨论还是蛮有看法的,干脆吧,我上课认真听,下课后把我的看法写下来,下课后的时间多一些,我还可以查字典,这样的话,我就可以辩证的、历史的、唯物的分析您的那些讨论题,这样行吗?老爷子略微沉吟一下,行啊,就这么着吧。

TOP

搞定了上课的发言,下面就是课后的正常作业。按照老爷子的节奏,我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篇大的写作,就关于美国近代的种种人文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比如说,比较一下美国十八世纪和现在的生活品质。这个也不好办,咱的词汇量和美国人比,有点差的太远了。形容个事情,基本也就能说这个事儿是好、是坏、或者不好不坏。形容这个生活品质有难度,不是小难度,是大难度。所以,这个文章不能从用词上着手,而应该从立意上,从一个新的角度看问题,先让老师眼前一亮,觉得这个观点很新颖,琢磨琢磨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也许就忘了我那可怜的词汇了。

按照常理来讲,二十世纪的生活品质当然是比十八世纪的好。比如说你想去看你住在山里的外婆,在十八世纪你得走三天三夜,还都是山路,二十世纪呢,你一天就可以打一个来回;再比如,二十世纪的一个盛夏,热了可以在空调房里吃冷饮,十八世纪呢,除了在树荫下吐吐舌头冲个凉水澡以外,恐怕没什么别的好办法了。道理是这么讲,可是文章如果这么写那就死定了,原因只有一个,用英文我写不出那么多弯弯绕来。这个观点的文章,老师肯定见多了。按照孙子兵法上讲的,要想打赢,一定要攻其所不守,守其所不攻。所以呢,我偏偏要搞个反其道而行之,来个险中取胜。

主意打定了,开始行文。首先是开宗明义,二十世纪的生活品质没有十八世纪好,为了保险一点,加上一点砸碎,从某些方面看,二十世纪美国的生活品质不见得有十八世纪好。

开弓没有回头箭,已经站到人民的对立面了(我肯定班上其它学生都是按另一个态度说的),就一条路走到黑吧,让咱们看看二十世纪美国什么没有十八世纪好。

TOP

美国十八世纪什么比二十世纪好呢?你问我,我问谁呀。现在我们一起想想想,想想想。十八世纪环保应该不错,山清水秀的和解放区一样。可这个要和生活品质连起来,需要绕一个大弯,不堵车的话,起码三天能绕过来。再换一个吧,可是换了半天也没什么太好的点子,看来农民起义不是随便就能干的,您跑到一个山头上喊句反动口号就算造反了,可手里没家伙怎么行啊。我就陷入了这个困境,刚来美国不长时间,对美国二十世纪什么好什么坏还不明白呢,让我和十八世纪比,我知道什么呀?大家知道狗咬刺猬是什么意思了吧,就是没处下嘴。

咱们理清一下思路,从头理一下啊。要想比较两件事情的好坏,就要对两件事情都有深入的了解。影响生活品质的有什么呢?政治制度肯定有,可是民主党和共和党的英文是什么呀?通讯怎么样,这个不错。十八世纪有什么呢,十八世纪的通讯靠吼,治安靠狗;话费是省了,可传输距离不行。

还是从老百姓身边的入手吧。老百姓过日子嘛,无非衣食住行。交通肯定不能写,我总不能闭着眼说瞎话,楞告诉老师说牛车比凯迪拉克的空调足,速度快吧;住呢,这个要写也得写二十世纪好呀,总不能说干干净净的抽水马桶比过去的半露天大茅坑差吧。写吃的,咱们中国人对吃的都形成文化了。查了查资料,好像美国人十八世纪就是煮和烤,到二十世纪还那样,连拿葱姜蒜炝个锅子都没学会,两个世纪打了个平手。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