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Day 45 我的朋友们
  要想真正融入美国社会,最好能多接触一些美国家庭,交一些美国朋友。很多家长在考虑孩子留学上哪所学校的时候,经常查查学校的中国学生有多少,如果其它条件相同,一定要找一个中国学生多的去。我曾经仔细询问过几个家长这样做的动机,无非是学校里面有中国人,万一孩子到那边一时半会儿适应不了,或者有什么语言障碍,也能有人帮个忙。这么想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总的说来,奔中国人扎堆儿的地方走也未必是件好事儿。抛去其它原因,主要是对语言的长进没什么好处。几个中国学生在一起,不天天说中国话才怪呢。
  我有很多要好的美国朋友,教给我很多关于美国的事儿。虽然刻意多和美国人接触,但身为一个中国人,有几个中国朋友也是在所难免的,我要好的中国朋友绝大多数都是学校里面的同学。
  好朋友里面第一个认识的是Sam,一个上海人。提到上海人,就又要多说几句。我对上海人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复杂到现在我也说不清究竟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出国前第一次接触上海人是出差。有一次春天到上海提货,工厂在郊区,由厂子里的一个年轻人带路。春天的上海郊外开满了黄色的油菜花,一大片金黄的很是好看,禁不住夸了几句。谁知道那个年轻人一听这个来劲了,马上来了一句:“你们哪儿没有吧,北方什么都没有”。我靠,头一句没什么,咱北京本身就不产这个,第二句就有点挤兑人了,颇有点目空一切的感觉。虽然说你“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但咱塞北也是“一天一地一圣人”呀。任你千山千水也都在我这一天一地里面,再怎么千才子不也是读咱这一圣人的书吗。马上回了一句:“是没有,可你们这儿有怪哉这种虫吗?”,那哥们儿当时就熄火了。跟咱斗嘴,你还得多看几年书,怪哉这种虫只有东方朔见过,呵呵。

TOP

  Sam是我在语言课上的同学,第一学期因为写作考试没过,我们俩都需要补上,碰巧分在一个班里了。Sam同学的特点是上课总迟到,而且不太注意听讲,有一次来晚了坐在我身边,问我前面讲的什么,就这么认识了。中国学生碰见中国学生,讲中国话自然难免,讨论写作的时候也自动聚在一起,中文加英文的。老师也看出来了,有一次告诉我们,最好是能上课讨论的时候分开,多和美国学生交流,这样从语言和思维方式上才能有改进。没想到Sam告诉人家,虽然我们都是中国人,但他讲的是上海话,我讲的是普通话,彼此唯一的沟通方式是英文,真是穷嚼情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根据老师的要求严格训练,所以期末一考就过了,Sam因为是移民过去的,有绿卡,对什么都有点不在乎,练的西松二五眼的,考了2次才过。对别人,Sam具有很多上海人的特点,唯独对我例外,有什么好烟好酒好大片的,都要和我一起分享;由于到美国比我早,对美国社会情况知道的也比我多,所以在各方面经常指导我;后来又带我步入了卖电脑这行,共同成为Tri-State 一带Computer Show上的杀手。所以,喜欢和不喜欢一个人,是绝对不能仅仅由地域来决定的。还得套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二个认识的朋友就是前面提到的小C。因为小C也是北京人,所以打一开始骨子里就透着谈的来。小C刚到的时候手里还稍微有点银子,有时候晚上打电话的时候就告诉我今天又尝了几种口味的哈根答斯冰淇淋,然后极力向我推荐其中的几款。 我说我这儿正忙着给下学期的学费找赞助呢,谁顾得上那些啊。小C马上就来精神了,说你到美国几个月了,来哈格达斯的冰淇淋都没尝过,您干什么来了啊?一副没心没肺,饱汉子不知道饿汉子饥的样子。没过几天,人家又告诉我了,说卖了台VCR,就是放磁带的录放相机。我说你撑得,作业做的完吗?人家说看见价格太便宜了,才国内的几分之几,不买一个玩玩儿有点在感情上说服不了自己。第二天又说了,把前一天那台退了,加了几十美金换了一个更好的,说这台暂停的时候画面纹丝不动。我真服了这哥们儿了。

TOP

  小C是个非常有闯劲的人,对周围环境的适应速度比我快得多。别看比我晚到美国几个月,可人家驾照比我早拿到,车比我早卖的。最让我 佩服的就是小C做事的认真态度。比如说,约好了去哪里玩儿,定的早晨6点到我住的地方集合,人家肯定是5点55到,绝对没有迟到的时候。本科毕业后我去了佐治亚读硕士,小C在纽约上州找了一份工作。第一个寒假的时候我会纽约找他,因为他搬家了,所以事先在电话里面告诉我怎么走。从纽约到小C住的地方有几十英里,要拐很多弯儿。他告诉我的路线洋洋洒洒也写了一张纸,那才真叫个详细。从哪个出口出来,走几百米拐弯,然后再怎么怎么走。他住的那个地方我以前从来没去过,就按他告诉我的,愣是一步冤枉路也没走,直接就到了他门口。和小C共事的感觉就是踏实,只要他答应办的,让你心里踏踏实实的一万个放心。
  再一个朋友也是Queens College的同学,姑且叫他小H吧。我们的是通过一个叫小菲的美丽姑娘认识的。而小菲呢,是我后面要介绍的一份工作的同事。

TOP

  Day 44 学校变成了游乐场
  开学不久后的一个日子里,发现学校里面忽然忙碌了起来。很多大大小小的集装箱车开进了校园中间的草坪,工人们忙忙碌碌在搭建各种台子和帐篷,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谜底在两三天后就揭晓了,原来是Queens College的一种校园活动,很多大公司,例如丰田、通用、松下、SONY等等,都来参加,提供不同的竞赛活动和很多奖品,同时展示他们的产品。
  一开始并没有太留意,因为刚开学,各门功课都在适应中,时间是相当的紧。即使课间有点空闲时间,也都用在在图书馆补上一会儿睡眠了。但半天下来感觉不对了,每节课都有同学捧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奖品走进来,互相炫耀又拿到了什么好东西。用半生不熟的英语大概问了一下,人家告诉全部都是免费的,只要参加活动就有,有些小奖品在展台上直接拿都行。这下心里有点痒痒了,原来天上有时候真能掉下馅饼来,我要是都不知道接几个真有点对不起自己了。

TOP

  找了一个大课间,一头扎进了校园。随便走了几个小摊儿,一看奖品桌子上都摆着圆珠笔、记号笔、小尺子一类的东西,有同学感兴趣了就随便拿,也没人管。那时候胆子小,看别人拿听过瘾,但自己有点不敢上去。顾了半天勇气,终于走上前想拿一根很好看的圆珠笔,没想到别人拿工作人员不管,我刚要拿人家就过来了,问我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吗?我说当然是了,人家说那你先到注册的台子去搞个Stamp。Stamp这个词咱懂呀,就是邮票。难道玩儿游戏、拿奖品还要先买邮票?莫非你们丫的都是替邮局搞促销的?带着一百二十个不明白来的了注册中心,也就是草地中间的一个帐篷。注册中心的工作人员一看就都是学生,个个都很热情友好,我结结巴巴的告诉一个学生那边的游戏管我要Stamp,说让我到这儿来。那个学生看了一下我的学生证,然后拿一个小印章在我手背上盖了一个章,说行了。我赶紧问,那Stamp在哪里呢?人家指指我手背说,这不给你了吗?哦,原来Stamp还当邮戳讲,这英语不好是害人。
  盖到了Stamp,事情就简单了。先各处转了转,拿了几杆好看的圆珠笔,又搞了几个记号笔,顺便吃了几块巧克力(带果仁的那种,味道很地道),还捎带脚喝了几杯冷饮,感觉还是相当的好。由于是大课间,所以很多学生都参加活动,有的有点好奖品的台子很难排上队。发现了这点以后,我就专门找上课时间去玩儿,我是说我没有课的上课时间。这下奖品有点一发不可收了,一是人少,二是胆子越来越大,碰见喜欢的奖品隔一会儿就绕回去一次,半天下来书包就满了,一大把各种各样的笔,一大堆糖,T恤衫几件,其它杂七杂八若干。大概算了算,按照正常市场价,打工一天的收入买不下来。

TOP

  第二天活动还有,我也照参加不误。有个活动的奖品是很好看的T恤衫,活动的内容是2个人各站在一个相距大概2米的摇摇晃晃的柱子上,一人拎一个长柄大锤,谁把对方打下去谁就赢,补充一下啊,锤头是海绵的。这个活动参加的人比较多,所以需要排队。正排着队呢,对面走过来个学生跟我打招呼,原来是个亚洲年轻人。人家用英语向我问好,然后说是新来的,想问一下Queens College注册的情况。我的英语哪够解释这么复杂的问题啊,看看对方象中国人,就直接拿中文回了一句招呼,这下好了,人家也是北京来的,叫C,以后我一直称他小C。虽然以前不认识,但在异国他乡的学校里碰见个北京哥们儿也算难得了,两人都挺高兴,马上就神侃起来。刚说的高兴,游戏轮到我了,我这儿侃的正高兴呢,打算不玩儿了,小C说好不容易排上了,让我先玩儿,他今天没什么事儿,可以在下面等着我。我也有点舍不得那件衣服,拎着锤就上去了,因为心里惦记着和小C聊天,有点心不在焉的。对方是个高高大大的白人,上来也不通名报姓,直接一个泰山压顶,斗大的锤头挂动风声就奔我来了,我也没含糊,一个举火烧天给扛硬回去了;没等我还手,人家又来了一个白鹤亮翅奔我腰间扫来,我见对方来势凶猛不敢硬挡,使个巧劲一个顺水推舟给送走了。2招下来有点得意,想回头拿眼找找小C,显买一下。没成想大老美是急着去上课还是什么的,手下一点没停,一锤走空以后阳把变阴把,反手一个苏秦背剑正擂在我背上。我重心已失,再想使个千斤坠什么的拿桩站稳已然晚了,身体和地面之间的角度还剩30度。乘着身在半空还没有落地,一个燕子三抄水接一个细腰巧翻云稳稳的用后背向下落在垫子上,赢了一个满堂彩。虽然输了,但奖品照拿,领了件T恤高高兴兴的继续和小C聊天去了。
  小C是刚从国内拿B签证过来的,过来时候就打算留下来读书,正在考虑是先上Community College还是直接上4年制的学校。我把我所知道的Queens College的情况介绍了一下,主要是录取方面的。最后小C选择了先上社区大学,2年后转到Queens College和我做了同学,并且同一天毕业。当天分手的时候,我们两个互留了电话,后来成了好朋友,并一起演绎出很多传奇故事。
   学校的活动持续了3天,我拿到了足够2年用的笔以及T恤,外加各种小玩意儿。一直有个问题在心里,组织这么大个活动肯定需要费用,是那些公司愿意用这种形式大做广告呢,还是学校有这笔经费让大家高兴一下?希望有机会能得到答案。

TOP

  Day 46 换工作
  在开学一个月以后,生活逐渐变得有节奏了,打工、上学,每天按部就班的就那几件事。对于学习,虽然语言始终是一个难题,但只要课后用心复习,跟上课应该是没问题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问题会越来越小。唯一有点困扰我的是打工问题,当时有手上有三份工,周末是到曼哈顿当Bus Boy,平时每天晚上到洗衣店做夜班,隔三差五的到莫妮卡的诊所去帮忙搞搞卫生。虽然打的工不少,但时间有点冲突,每小时的工资不高,而且同时打几种工也很零碎。既然学习生活都步入正轨了,自然就动了找份新工作的年头,辛苦不辛苦的放一边,起码含金量高一点是真的。
  找工作还是从报纸上找起。打了一堆电话也没什么收获。不是人家要求太高,咱做不了,就是工资太低,或者要求全职打工。反正没什么合适的。有一天终于获得了一个面试的机会,是在斯塔腾岛上的一家日本餐馆。人家需要一个兼职的Waiter,每周干几个晚上就行了。我对做Waiter是向往已久了,主要是听说收入高。美国的Waiter主要是靠小费赚钱的,一般给小费的规矩是Double tax,也就是说是销售税的2倍。纽约的税率是8.25%,所以小费一般是帐单的15%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人家点了100美金的吃的,大概齐的应该给个15块钱的小费。当然,上面提到的百分数只是个指导价格,具体能拿到手多少小费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比如说服务态度、饭菜的口味、客人的慷慨程度和心情等等。我打Bus Boy的餐馆里面,Waiter们的小费还是相当可观的,周末每天大概也能拿个一、二百块。每次看他们数钱,我心里就会涌起一种打Waiter的冲动。

TOP

  我虽然没打过Waiter,但想想每天看也看了多少次了,不就是点菜、上菜,抽空和客人臭贫几句吗。所以在电话里面就谎称自己做过几个月的Waiter。再说了, 日语咱也略知一二呀,不就是吃饭是“米西米西”,见面打招呼就说“八个牙路”吗。描写抗战的电影里没少看见。
  找了一个下午,咱坐上地铁就奔斯塔腾岛了。斯塔腾岛在纽约的南边,是纽约的一个区,也是独立的一个岛子,从Queens坐地铁到曼哈顿,然后倒一次车就能到。按照对方给的地址,从地图上看了看,日本餐馆应该就在某个地铁站的附近。
  出了地铁站,还真没走多远就找到了。日本餐馆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不是一般的干净,而是那种晶莹剔透的干净,让你一进去就觉得放心;日本人的礼貌也很地道,别管他们心里憋着什么坏,也不因为我是去找工作的,反正人家见面就先给我鞠躬,然后非常热情的打招呼。
  因为是下午,店里没有客人,经理就在靠窗的一个座位上面试了我一下。先让我介绍介绍自己,咱就用英语侃侃而谈一番。然后就是专业部分,问我在什么餐馆干过,具体的责任是什么,干了多长时间。这部分就得瞎编一点了,于是我就把Bus Boy的经历分成前后2个部分,开始是打Bus Boy,后来因为干的好,人又机灵,就转到Waiter了。一直编到这里也没出什么事儿,而且那天对语言的感觉良好,说的又流利又连贯。

TOP

  等人家再提问就出问题了。人家说你们的店里有什么招牌菜啊?这回有点坏了,光知道那些菜好吃,但也只勉强记住了几个菜名,结结巴巴的讲了讲大概的。日本人还真较真儿,又问每个菜是怎么配的,里面有什么主料什么辅料。这下彻底完蛋了,别说没注意过,就是留神了,也不可能用英语把那么多东西说出来呀。
  面试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不过这次面试也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教训,那就是如果你对某一个职位真很看中,想拿到它,面试之前一定要做足Homework。后来还听到关于日本餐厅的另一个故事。是说如果一个日本学生到日本餐厅面试,餐厅老板很可能会尽量录用这个日本学生,即使是新来的、或者没什么经验的;如果有几个候选人,老板也会优先考虑日本学生,尽管他的条件不是最好的,原因好像是因为日本人,尤其是在海外的日本人比较团结什么的。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总让我想起另外一个故事,是说抗战期间,有的地方几个鬼子就能控制一个县。都是故事,都是听说的,但愿都是假的,或者最少将来有类似的关于中国人的故事。

TOP

  面试出来我就知道没什么戏了。失败并没什么大了不起的,早让各种老板拒绝过多少次了,关键是可惜了来回的车费了。坐地铁回到Queens,在Queens Blvd.那站下了车要步行一段才到家。反正是出来了,回去也是回去,不如顺便看看街上有没有机会。抱着撞大运的态度,每经过一家餐馆就都进去问问人家要不要请Waiter。问了几家都没机会,前面是一家大馆子了,带一个玻璃的阳光房,显得很气派。我平时下学也经过过这家餐馆的门口,看见里面的Waiter们一个个穿着红上衣,都很神气的样子。平时经过的感觉就是羡慕,也知道自己没有那种能在大馆子里面打工的身手。今天有点可惜那几块钱路费,反正死马当活马医了,医不好拉球倒。也不知道哪儿来的勇气,直接就开门走进去了。
  餐馆门里面是一个接待区,刚进去就迎上来一位穿黑西服的,礼貌的用中国话问:“您几位?”我说我是来找工作的,想问问您这儿请不请Waiter?穿黑西服让我稍等一下就奔里面去了。时间不长出来另一个黑西服,有点矮胖,也没问我干过什么,就态度干脆的告诉我他们这儿不缺Waiter。我刚要走,他又叫住我,问我对送外卖有没有兴趣?我说没送过,需要什么条件,一天干多长时间,能挣多少钱啊?黑西服告诉我只要会骑车就能送,每天5点到9点半,低薪15块,剩下的靠小费,平均一天能挣35到40块左右吧。按一天40块算,我一个月就是1200块,一年就是14400块,一百年就是…….,我发了!这份工的收入足够我每个月的开销和学费了,当然要干。黑西服告诉明天就可以上班,下午4点50左右到。
  以前有人告诉我美国遍地是机会,我总不信。现在信了,从里到外,从头发稍到脚后跟都信。我在街上撞,第一次撞上了莫妮卡,第二次撞到了这份工作。干上这份工以后才知道,这家餐馆原来大有来头,而我那天实在是太幸运了。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