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我并不是很明确,当时只是想到我要走出那一步,才能决定以后做什么。当时间一天天过去,直到暑假结束,我才不得不面对现实,是选择留下还是回去。并没有多少时间可以考虑,我开始去找工作。那时的我,虽然已经取得自学考试本科学历,但在应聘的时候,依然面临些困难。上海这个一个城市,让我很快不由自主地喜欢上它,同时又折射出自己的渺小和无助。 那段日子过得异常艰难。时常困扰我的并不只是经济问题,而是如何在这个城市立足。半年之后,我决定离开上海回到安庆,继续我的小学教师生涯。那个时候,我丢掉了对于生活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开始反思:我究竟可以做什么?怎样才可以真正走出去、真正掌握自己的生活?几年之前关于考研的一些朦胧的想法再次浮上心头。对于我来说,这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出路。我从来就不害怕尝试,即使尝试会让我头破血流,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会去争取。» 那是2003年初夏,我买了一些考研的教材开始复习。在学校和专业选择问题上,頗费了些心思。因为自学考试考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于理科也不擅长,所以我考虑的是上海的文科类高校。经过比较,我选择了华东师大的中文系,尽管我对它一无所知。后来事实证明,在专业课上确实是占尽劣势了。非常感谢当时所在小学的校长,他支持我的备考,并准许我在考前最后两个月请假在家复习。» 虽然没有熟人在考研上给我指点,但网络为我提供了很多信息,不至于太闭塞。就这样一个人在家复习、做題,直到春节前十天参加考试。在考试前,我的心态通常比较好,不会很紧张,真正的紧张在2月份,我的成绩出来后。虽然单科都过线了,但由于专业课成绩不是很好,所以总分只有338分。这是一个有点尴尬的分数,比我预想的要低得多。就这样在忐忑中又过了一个星期,全国分数线下来了,文学专业居然是335分,比前一年高10分。再一查华师大现当代文学的情况,当年特别热门,分数线居然划到了350多。那一刻,我的心情糟糕透了,只是在想:怎么办?怎么办?» 那个时候,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欲哭无泪。当时,一个好朋友对我说,你呆在家里干着急也不是办法,还是去上海一趟吧,去学校看看。于是,我又一次只身来到上海,找到华师大的研究生院去咨询。研究生院一位老师查了成绩之后,告诉我以我的成绩,根本无法进入中文系的复试,但可以试着调剂去别的院系,比如GJS。虽然对GJS没有概念,但听了那个老师的建议,还是匆忙赶到了GJS的办公室。 在那里,有位老师問我知不知道这里的研究方向,读过哪些书目。我如实地回答说不太清楚,读的书也不多,但以后会努力学习的。老师犹豫了一下,说要和其它老师商量,才会决定是否接受我进入复试。接下来的几天,我住在华师大简陋的学生宿舍里,每天都去古籍所問問情况,其实我并不擅长与人套近乎,有时不知道说什么,只是默默地站一会,这是我那时唯一可以做的。一个星期以后,我跌跌撞撞地进入了复试。2004年9月份,我正式进入GJS成了一名硕士研究生。» 终于再次来到了上海。这一路走得太辛苦,早就没有了当初预想的欣喜,倒是异常地平静。我的导师W是一位很有个性的同时带着些许学究气的学者,虽然在复试时他就向我提过问题,但我早已没有了印象,开学后,才算是第一次见面。记得当时他問我们有誰想要继续读博,我回答说我要走一步看一看,如果适合做学问就继续读下去。这是真实的想法,要知道,在那时,我对于做研究基本上没有概念,在这之前也没有写过真正的学术论文。我只想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即使那时还没有方向。» 在校园之外閑散了七年,再次回到校园,开始还有些不适应,尤其对于上课。在同学们之中,我属于偏大龄,他们大多是应届生,生活中充满着梦幻的色彩,而我,则显得有点不同。第一年,上课,应付地交作业,收获并不大,也没有写出论文。二年级上学期结束,我开始考虑下一步的打算了,那时看来,似乎并不适合做学问,所以和朋友合计,打算筹备开办一个家政公司,开始市场调研和撰写计划。但接下来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计划。» 那年寒假,W导师回家途中路过安庆,找我谈了一次话。他说希望我考他的博士。那是我第一次严肃地面对考博这件事,以前只是想想而已。我后来考虑了一个星期,开学的时候决定要去考博。那次筹备公司的计划,也就搁下不提了。 寒假的时候,写了第一篇论文的初稿,后经导师的修改,成了一篇看上去不錯的论文。那篇论文的完成,增长了我继续读书的信心。» 我以为接下去会读W老师的博士了,虽然他的研究方向我并不是很感兴趣,但我想,只要花时间,还是可以做好的。可是,由于另一个同师门的同学也提出考W老师的博士,所以W老师提出让我们两人各交一份未来五年的研究计划,然后组织考核小组来选择。那时,我的心情有些复杂,但还是去写研究计划。中间的过程不论,最后的结果是选择了另一位同学。我一点没有难过和遗憾,我知道W老师放弃了我,他的心情会比我难过。通常来说,做选择的时候会比较难过,我已经做过选择了,所以不会遗憾。后来听到别的同学告诉我,W老师曾说,我不跟他读博,会有更好的发展。» 后来我在想,其实我是个运气不错的人,能进入华师读硕士,很大程度上取得的是同情分,无论从知识功底还是科研能力上来看,在同届的同学中我都排在末位,老师们同意接收我,是因为觉得我有诚意。接下来,我也并不是异常努力地去学习,时常会迷茫和不知所措,有着很多想法,并容易被那些想法干扰,但在硕士三年级时,我获得了全国古典文献学奖学金硕士生二等奖。不知道为什么,并没有特别欣喜,我是不容易特别欣喜和特别悲伤的,可能与我骨子里一直都比较骄傲,以及一直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有关。这两种矛盾的品质结合在我的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