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开始今年的申请之前,很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申请提交之后到你收到学校决定之间,都发生了什么。
一般来说,这个过程包括五步:
1,系统初审:材料是否齐全 申请DDL一过,你的所有材料会被系统,或初审成员先过一遍,确保材料齐全,然后才会移交给AO团队。有任何材料缺失,你的package就会被放在一边,直到你补全材料,才会移交给AO。
需要补交材料很可能会影响到你的申请轮次(被放到下一轮考虑)。即使不影响,你的材料也会比你的竞争者更晚到达AO手里,而且会给AO造成非常不好的第一印象。
所以,早点办你们的成绩单,GT成绩一出来就安排送分,确保你的推荐人按时提交,千万别在这第一关就出差错。
2,AO初审:给不给面试这一轮审查到底会经过多少个AO,每个学校都可能不同。大的学校比如Wharton,AO团队大,这一关会交给两个AO来做审查,两个人都过,就给面试;两个人都不过,会交给第三个AO再做review;一个人过一个人不过,则会移交给另外两个更senior的AO来review再做决定。小的学校比如Anderson,在这一关可能就直接交由一位AO决定。
虽然没有官方认可,但我猜测在这一关,AO们会先根据GT成绩和GPA做一个筛选。成绩太差的未必就完全不看,但可能会看的更晚一些。成绩离学校要求真的很远的,也许就真的没有机会得到AO对你材料认真全面的review(比如HBS“建议”托福成绩到109以上再做申请,如果连100都没到,估计AO会比较容易作出ding的决定)。在过往的学员中,GMAT成绩较低的,也确实都相对比较晚收到面试邀请。
一般面试后的录取率为50%左右,因此在这一关,能获得面试邀请的比率大概就是学校录取率的两倍。比如Stanford GSB的录取率只有6%多一点,意味着他们只会邀请13-14%的人进行面试;HBS的录取率是12%,那就意味着大约每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得到面试。
面试比率不一定就代表你在这一关面临的竞争程度。哥大AO曾经在面试中提到过一个10-7-3-1原则,意思是10个申请人中,有七个人的背景都是满足他们要求的,但他们只会邀请其中的三个人进行面试,最后只会发一个offer。
如果你符合学校的基本要求,你已经从10进阶到7,你的机率比录取率x2其实要大一些。但如果你并不符合学校的要求,你获得面试的机率并不是录取率x2,而是约等于零。
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很多申请人有名校情节,决定申请一所学校并不是基于自己条件和准备程度的科学分析,而仅仅是基于对所谓“dream school”的执念。我不希望大家看到录取率x2这个计算,就盲目乐观,加强自我暗示,想着“既然面试机率这么高,说不定我有机会呢”。并不是这样的。你首先要完成10进7,才有机会用到录取率x2这个公式。
所以,先大约评估一下自己能否做到10进7这一步,再去决定申请什么学校,才是最明智的做法。你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资源,纯粹为了“圆梦”而申请,并不像“总要向男/女神表白一下啊万一人家答应了呢”这么简单,你要付出昂贵的机会成本,牺牲其他更适合你的学校。尤其要理解,越难申请的学校,你必须投入的时间精力越多(否则连试都不用试了),这就好比你一定要走一条更长更远的路,等你发现这条路不通的时候,再折回来走其他路,体力和时间都不会那么多了,且不一定能赶上先在这条路上出发的人啊。
达成10进7,7如何进3呢?总的来说,申请人虽然来自不同行业,领域,文化,工作经验也各不相同,但有三点是所有行业的申请人都必须具备的:Leadership,Teamwork,Interpersonal Skills。一定要确保在你的材料中体现出这三项能力,才可能闯过7进3这一关。
AO也会综合考虑你的GT分数,GPA,Essay故事,推荐信,以及你的工作经验(简历)。
最后一个WE,这个因素可以通过讲故事来作出弥补。总的来说,太年轻会减分(不够工作经验,对班级贡献小),太老会减分(MBA雇主们不喜欢太老的学生),但只要你们能在故事中针对这些concerns作出很好的解释和证明——年轻的证明自己其实经验丰富/能对学校作出很好的贡献,稍微年长一点的证明自己有很清晰的目标,而MBA确实就是实现这个目标最好的途径——年龄就不会成为太大的问题。
其实,WE最重要的,在于体现你的职业发展逻辑性和progress。只要你有一个清晰的career path,能把你过去的所有职业选择都合理连接起来,并展示出在每个阶段都有新的,更高阶的成长,这一关就过了。
3,面试 AO发出面试会根据浏览材料的时间,有个先后顺序。再者,就如前面所说,各项指标一看就都符合标准的,一轮review就过了,那些可能有concern的,还需要经过更多AO审核,需要更长时间。所以别人拿到面试邀请了你还没拿到,也不要焦躁。从提交后两周开始,到决定日前两周,学校都可能还在陆续发出面试邀请。只要没到学校的Decision Day,没收到拒信,就不要放弃希望。还是要好好准备。
大多数学校的面试由校友完成,少数由在校学生和AO亲自完成。校友/学生面试基本都是盲面,意思是你的面试官除了你发给他们的简历之外,对你一无所知,他们没有读过你的essay,推荐信,或网申(所以essay和RL故事可以循环使用)。AO亲自面的,则对你所有材料都已经了然于胸。两者的准备要有所不同。
无论是谁面,最后填写的面试报告都是一样的。总的来说,各校面试报告都很类似,主要考量以下几个方面:
报告最后会有“不推荐,推荐,强力推荐”三个选项让面试官选。
一般在面试结束一周内,面试官就必须把面试报告提交给学校。当然,越早提交越好,这样不但填写时记忆更新鲜,学校也能尽早开始进行你材料的再次筛选。
4,AO二/三审:给不给Offer 收到你的面试报告后,你的申请材料才真正完整。AO会根据这个完整的package,做第二轮或第三轮筛选(Wharton是提交给两位更senior的AO做review)。
有面试的申请人,约一半都会收到offer,但我要纠正一个迷思:你有面试,并不代表你之前的材料已经过关,只剩下面试报告的角逐了。这一轮审核,AO还是会重新review你所有的材料,综合考虑。
在这一步,diveristy matters。如果班里已经录取了几位出色的consultant,也许AO会考虑多录取其他背景的学员;如果已经录取了很多优秀的中国申请人,AO就会对剩下的中国申请人提高要求。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奇怪,为什么我同事拿到了offer我却没有?为什么感觉比我背景差的都拿到了offer我却没有?也许人家的故事里,有更多元化的东西,而你没有。
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强调,前期的准备最重要,尤其是在体现你的性格,who you are,你独特的一面上。面试表现只能锦上添花,无法扭转局势。你前期的故事,简历,推荐信,才是成败的关键。
5,AO终审:最后决定 上一步筛选决定要给offer的,最后会让AO大boss做终审。到了这一步,不出意外的话,offer应该就没什么问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