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一个台湾学生写的<活过了Stanford MBA 的第一周>

本帖最后由 stream 于 2010-12-1 10:16 编辑

我的老天爷!记忆中,我从来没有这么努力读书过。来到Stanford MBA的第一个礼拜,每天读的书,真是很夸张的多,多到一种让大脑麻痺的多,加上睡眠不足,每天觉得好像行尸走肉。但是,我也已经好久没有上课上的这么过瘾了;这里的师资跟同学真的不是盖的。

这礼拜主要上的课,是基础会计、以及组织心理学。上课的时候,老师都假设你已经预习过了,所以他随时问的问题,都是很有深度的。在课堂上,由于我们提问、发言,都是有算在我们的成绩里面,很多同学都抢著回答。老师一停下来,大家就把手举起来,在这里,这叫做抢Airtime(这个字通常用来形容电视台播放的时间)。同学很多都是菁英中的菁英(除了我这个假装的以外),所以每个人都讲的头头是道。

说实在的,这一周下来,我很庆幸我选了Stanford,而不是去了Harvard。这一周,我听到了很多两间学校不同之处。

首先,在课程上,Stanford在两三年前,重新设计了他们的课程。现在的一年级生,先上的课是宏观的管理学,接著才上比较细节的经济学、资讯分析等课。几乎所有基础的课程,都被分成基础、加速、深度的三个等级。像我这个会计白痴,就被分到会计的基础班。听说在Harvard,所有的人都一起上同样的班。我这周读会计课本已经读到快挂了,所以我很庆幸Stanford有能力分班,要是我到Harvard,跟一堆会计师一起上基础会计,根本是在找死。

另外,我最近得知,我们这学期还要上两门很特别的课。第一,叫做CAT(Critical Analytical Thinking) 的课,教你如何思考。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辩论特定话题,每周也还得写一篇八百字的辩论文。这门课的每一班都是由很有名的教授来教的,我们的教授也刚好是我们经济学课本的作者,他很好客的请我们这一班在周三去他们家烤肉聊天。由于一班只有16人,而且除了教授外,我们还有一位专业作文教练,所以据说这门课对学校来讲非常的昂贵。但是,由于学校认为,在两年的MBA中,学生学到的知识,可能没有比学到思考的方式还来的实用,所以还是让所有的学生都上这门课。

第二,我们从这周开始,就已经开始上一些领导的课。这一周下来,我们上了好几堂组织、商业心理学的课。课堂上,教授没在教什么理论,都在跟我们玩游戏(有空我再形容一些很有趣的游戏跟大家分享),让我们在这些团体的游戏中,学习团队的特性,以及领导的方法。下周开始,我们会继续做各式各样的情境模拟,而且会一边被录影起来,模拟完后再被慢慢分析。学期末,为了这堂课的考试,大学会把各方目前在担任高阶主管的校友招回,跟我们进行一整天的模拟。能这样玩、敢这样玩的大学,全世界大概没有几间。

Stanford也有几个很妙的传统,学生进来时,都要答应遵守一套叫做荣誉宣言的原则。这套原则声明我们绝不作弊,而教授们也答应不会太管我们。所以,考试的时候,老师不会在场;很多考试甚至都是拿回家自己写的。世界上其他的大学,大概教授都是担心我们会作弊,所以考试的时候大概都会管的很严吧。

另外,学生们也互相答应,我们的成绩绝不对外宣布。这有什么意义呢?这代表著,Stanford出来的学生,有品质保证,不用看成绩就知道是训练有素,能力很强的。而且,因为有这种原则,我们可以在学校内挑战自己,选有难度的课程,然后既使成绩没有很好,但是还是有学到有用的知识。换言之,这个制度让读书的目的设定为学习,而不是为了拿好的成绩。

我最近还注意到另一件事,让我很庆幸选了这里。我们的同学,注重的是合作,个个都开朗外向,而且大部分都还是非常的友善。听说在Harvard,学生间非常竞争,也都非常的现实。而且,据说,我们同学间,有三十几个百分比的人,想要毕业后自己创业。听到这件事,让我就觉得很兴奋。Stanford旁边的一条叫做Sand Hill的马路上,就有超过100家的创头公司,在等著我们创业。我觉得,如果不在这里搞个什么名堂,好像算是浪费了一个大好的机会。

最后,我的同学们真是卧虎藏龙。有人在巴西已经开了两家专门给穷人看的诊所,有人是前NBA球员,是Kobe Bryant跟Shaquille O’Neal的队友。这里最不稀奇的是麦肯锡顾问。能跟这些人做朋友,还满荣幸的。

原文请见:H.S.Wang的博客:http://forum.topway.org/sns/spac ... do=blog&id=1643
收藏 分享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无限向往阿

TOP

good

TOP

太牛了,恭喜楼主

TOP

Your Future, Our Mission. Topway--the world's best business school admission service.

TOP

Stanford MBA生活: 考完期中考后,人生才真正开始

君子动口不动手;所以君子很难赚大钱。

先跟大家抱歉,好久没写文章了。考完期中考后,所有的课外活动突然全部出现。我们得做的事情包括:开始考虑并申请暑假要去哪间公司实习,选择加入哪个学生活动会(有一百多个),在家里煮牛肉面请台湾朋友吃(很多人吃了很想家;我老婆实在太强了),协办了一个大型国际园游会(老婆煮了鲁肉饭跟烤了香肠,法国人超欣赏台湾美食)。还有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我们班在上周末还跑去跳弹簧垫,整个场地里面只有我们这些是成年人,其他的小朋友都只有我们一半高。不知道是我们太幼稚还是什么,这个周末居然有群朋友结伴去迪斯奈乐园玩。

关于选课,这里有几堂课我觉得很有趣。首先,由于商学院里面想创业的人实在太多了,他们干脆办了一堂课,教你如何创业。这是门两学期的课,如果你要申请,你得先找个团队,然后他们会教你如何筛选点子,如何执行,如何募款等等;你就在课堂上完成自己想要上市的产品。史丹佛这里的设计系很有名,叫做d.school,是由世界出名的设计公司IDEO创办人协助成立的。他们也有办很多堂有关于设计的课程,教学生如何利用IDEO设计理念来进行点子的实施,例如教大家如何发明在第三世界国家可以方便使用的便宜产品。d.school有一堂课,叫做Launch Pad(发射台),让大家将在课堂上发明的产品,推出上市。我报名了另一个课程,叫做Biodesign。在这堂课,一个MBA学生会跟一位医生及一位工程师搭配,分析目前在医疗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并生产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医疗用品。这几堂课,都是非常实际的,据说有很多位同学,都是利用这几堂课,将产品设计出来,并真正创业上市。

课外的活动也是很多。我在最近又开始写软体了,想要把一个以前的点子社群化。我还有其他的点子,现在也开始找团队帮忙了。每个周五下午,我们商学院都会办一场派对,叫做LPF (Liquidity Preference Function)(流动性偏好会),说穿了,就是饮酒作乐。我在上周五,跑去参加电脑系的TGIF,也就是与我们LPF相等的活动。本来是想要认识几位工程师,结果他们的派对很冷清(难怪大家都说商学院的太会玩了),我也没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倒是我还是认识了三位很有趣的日本交换学生。

史丹佛学校里面有个育成中心,叫做SSE Labs。虽然我们MBA学生被我们系警告不要参加这个活动(原因我也不大清楚,好像是叫我们要努力读书吧,或是使用自己系的育成服务),但是我还是很好奇。由于SSE Labs是任何学生都可以参加的,所有有很多电脑系、工程系的高手,都有加入。我在最近几次课外会议中,牵上了线,在下周三要过去拜访。我最近跟很多同学聊天,发现好像我离很多具有影响力的创投家,都只有两三个人的距离;以后假如要募资,不知道有没有办法动用到这些关系。

说到我们系上的育成服务,这也还是满强的。在我们教室三楼,有两间服务单位。一边是育成服务中心,提供电脑及会议室供我们使用,也认识很多矽谷里面很重要的人,如果我们有需要,可以去找他们帮忙。另一边是就业服务中心,帮我们看履历表写的好不好,协助我们想清楚将来想走的路,还有帮我们透过关系牵线找到未来的工作。
我在进来MBA前,有很多人都说学这书本上的知识是没有什么用的,但是我发现Stanford商学院在书本外提供的机会及服务,对我们来讲也是非常受用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Stanford MBA生活: 活过了三周--现实生活与MBA的距离

我们开始读case了。一个接著一个的case,一个比一个长。我在看case时,都会抱持著怀疑的心态,尤其看到他们在歌颂某公司的丰功伟业的时候。我们上周的策略课程中,分析完了两个case,一个是JetBlue航空公司,一个是Cypress半导体。

这两家公司,最大的差别在于公司文化。JetBlue航空公司的文化是非常开朗的;这间公司从创业开始,他们就采取与传统不同的营业方式,鼓励一种从工作上得到娱乐的文化。Cypress的文化刚好是相反的:非常军事化的管理,事事以竞争为目标,人与人竞争,公司与产业竞争。Cypress不培育人才,而是像蝗虫一般,降落在各大城市中,猎取优秀的人头。

看起来都还满强的吧?我很习惯的,在读case时,都先上网去看看,这两家公司目前的状况怎么样。你们可以点进去看,JetBlue跟Cypress目前都不怎么样。最近JetBlue还发生很有趣的事件,某航班刚降落,还在滑行中,就有旅客站起来拿行李,空服员Steven Slater连忙赶来制止,然后这位旅客不但没有停止,还导致落下的行李打到Slater。当Slater要求对方道歉时,对方还骂他。于是,他就到广播上,用F字来骂这位乘客,然后拿了两罐啤酒,打开紧急逃生滑梯,然后跳出滑下。一家以快乐工作为出发点的航空公司,局然以这样出名,也是够讽刺了。Cypress这间公司,我跟同学讨论后,大家一致的看法都是,他们太过于自大。他们竞争的人资策略,不适合进行研发行为;这公司一些很不入流的手段,似乎是老板个性的延伸。

更有趣的是,上课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把这些歌颂各公司的case当真,也随著歌颂起来这些公司。我觉得他们不是critical分析能力不够,不然就是工作经验不足。今天晚上吃晚饭时,我跟一位之前当顾问的中国同学聊天,他的看法跟我一样,根本没有什么公司,是书面上说的那么好的。

今天上国际管理的课程,主要是在讨论贿赂。美国法律居然允许公司进行小额的「加速用」付款(facilitating payment);这种贿赂行为,只能用在加速官员处理事情的效率而已,不能用在影响官员做决定,很微妙吧。现实生活是,在很多开发中国家,不贿赂根本没有办法做生意。那美国这里的大公司在国际上怎么来面对这种事情呢?听说P&G在埃及就干脆给政府一大笔钱,然后遇到问题时,再叫高官来压;我以前合作过的某间美国大公司,把贿赂这件事外包给当地的「顾问」,然后他们可以睁一支眼,闭一支眼的,合法跟这间顾问公司进行交易。

我今天晚上看到一篇文章,是由最近过劳死的徐绍斌的姊姊所写。绍斌才29岁而已,就似因为南亚科技工作太操,过劳而死。虽然我边看边觉得我们MBA课程再这样下去我也风险很大,我觉得他的死很可惜,也为他的家人难过。我也曾经从可以报加班,被升为不能报加班的责任制(代表著上班要准时,下班要加班),我也遇到过认为加班很值得鼓励的主管。很多人都觉得某某公司名气很大,所以一定很有制度,所以想进去公司;但是都没有考虑过他们自己是否适合这间公司。反之,很多公司都以为某种管理模式一定是正确的,所以就以铁的纪律去执行;他们是否有考虑这样子是否正确?

我们有一堂课,叫做Critical Analytical Thinking,简称CAT(猫?!),专门教我们怎么思考,我看起来就像是小型辩论赛(呼,还好我以前是辩论教练)。上一次,我们就从讨论Google在大陆面对百度及中国政府的策略中,谈到一间公司最终的目的为何。我认为,一间公司的目的应该不是为股东谋取最大的利益,而是为所有的参与者谋取最大的利益。所以,他们不应该为了某种武断决定的原则,把公司的规范订定成某种模式,而是要随时为所有的参与者谋取最大的利益做考量,而且随时修正。

有时候,我不知道在这里上的课、得到的知识,是否在离开这先进西方国家后,可适用在开发中的亚洲国家。但是,我深信著,全世界的公司,目标都应该是一样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