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问题:ADmission 是如何选出candidate

想问一个细节的问题,希望过来人能够回答。

申请人的材料包括:G/T 成绩,大学成绩,Essay,简历和推荐信等等。申请人的所有材料是被其中一位admission officer看呢?还是材料会拆开(个人感觉应该不会被拆开,不然就看不到申请人的全貌了不是)。我碰到的困惑是写Essays的时候,往往有3~4篇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讲故事。比如讲short/long term goal, 一般会涉及工作背景,如果假设材料是拆开看的(读者可能不会refer到我的简历),我可能在工作背景方面有小篇幅强调自己的achievement;而假设材料是综合看(读者会参照简历),则背景方面简略,留出更多的篇幅介绍为什么这是我的short/long term goal。
同时也引出另外一个问题,admission officer选出candidate的流程是如何的呢?把申请人材料分发给不同的officers,然后每个人从他们那堆申请材料中,挑出1. 直接进入面试 (不需要其他人过目),2. 犹豫不绝,需要各个officers复议的;3. 直接拒掉(拒掉的情况,单个officer就可以决定)?
在论坛转了这么久,发行自己对游戏规则还不清楚,请高手指点。
收藏 分享

You can find interviews with top MBA programs' admissions directors on clearadmit.com. Below is Booth admissions director's explanation of their review process. Hope it helps.

CA: Walk us through the life of an application in your office from an operational standpoint. What happens between the time an applicant clicks ‘submit’ and the time the committee offers a final decision (e.g. how many “reads” does it get, how long is each “read,” who reads it, does the committee convene to discuss it as a group, etc.).

RM: First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Chicago GSB’s full-time program office does not start reading applications until the application deadline, and although we do not encourage you to wait until the last second to submit your application, we do encourage you to take your time to prepare the best application you possibly can.

Once you have submitted your application our operations team makes sure it is complete, prints the entire application and then passes your file to one of our admissions fellows (hired, second-year students) who reads your application. Admissions fellows make a recommendation to the committee to either invite you to an interview or not. The application is then passed on to an admissions director who goes through the exact same process. If decisions match and both members of the committee agree, a mid-decision is released to the applicant. If they do not agree, the dean of admissions reviews the files and makes a tie-breaking decision.

At mid-decision, an applicant is either invited to interview or denied admission. If you are invited to interview you are given an opportunity to sign up for an interview with an alumnus in your area or come to campus to meet with one of our admissions fellows. Interviews are standardized, and all are weighted the same regardless of who you interview with.

Once the interview is complete and the interview feedback is submitted, the complete file is given to an admissions director who has not previously reviewed the application. She or he makes a decision to admit, committee or deny the candidate.

Similar to the first phase of the process, if all decisions match a final decision is made. If there is disagreement, a file goes to committee, where a group of admissions directors debate the file and make a final recommendation to the dean to either admit, waitlist or deny the applicant.

TOP

已经有童鞋们回答的很详细了 帮顶一下!

TOP

一般来说,好一点的商学院底线都是100,但是不同档次学校实际的录取线差异很大。有的学校其实95以上就可以接受了,能够进入审理材料的pool,这个时候T的差异基本上就很小了,审理人考虑的是除了GT之外的东西了。有的学校在100以上都会进入一个pool,但是我的感觉是,越是背景好的申请人申请名校,越是很重视,在意自己的成绩,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背景是有信心的,不希望为了GT而卡在门外,这类申请人,一般不会仅仅满足于T100,有很多人还会重考,把目标设置在110左右。还有更多的人,背景好,也同时是因为外企、500强、投行、咨询,这类人一般英文普遍不错,他们认真准备语言考试的话,一般T都是高分。

实际上也有一些少数学校,如果申请人太多太多的话,也可能会实际把数字定在105左右;还有的根据不同国家的pool来衡量成绩,比如中国人,真的冲击好学校,还是要尽量G720,T110,你要说不够怎么办,当然什么情况都有录取的,但是实际上要想在那么多一点不比你差的申请人中脱颖而出的话,你看看录取的人,基本上中国护照的很少分数差得太远。

我觉得,如果一个申请人,在没有成绩的情况下,衡量自己的工作背景和行业背景,如果能够定位在top30,那么,GT都值得好好拼一把,冲击好学校。如果自己的背景一般,其实71族对于绝大多数商学院来说都够用了,这时的竞争策略就是没有硬伤加上差异化竞争。

不过,申请时候我们所说的背景,和很多大众眼中的背景,有很多时候,不是完全同样的。太典型的申请人,反而竞争往往十分激烈。所以金融、咨询这类的申请人,我觉得更应该把精力认真放在申请材料上。因为你的故事,和别人的故事真的不会有那么大的差别;你的道路,是一条典型的道路,那么,如何记住你呢?如何是你,而不是你的同行们呢?而特殊背景的申请人,完全不用气馁,很多时候这种路线其实在申请中是有优势的,因为特别,容易让人有印象。因为要平衡要多样化,所以写出你的故事,就是很好的卖点。

TOP

收获极大!!我注意到很多MBA项目给的T分底线都不是太高(比如100) 但录取朋友报背景的时候很多都是110左右或者110+ 是不是意味着那个底线参考价值有限呢?

TOP

回到你的具体问题,一般情况下,一个招生委员对若干申请人的整体材料,你的全部信息都在一个文件档案里面,一般一个人会用20分钟左右时间来看你的材料,有的还会写下批注和评语,这可能供面试官参考。因为不是所有申请人都会遇到审理材料者和面试官是同一个人的情况。

所以,你的全部材料,都会在同一个文件夹里面,当你的面试官确定之后,他也会拿到你的全部资料,至于他怎么准备对你的面试,是常规性的,还是完全针对你这个人的,那就因面试官不同而各有差异了。

因此我建议在你准备申请材料的时候,一定要当作一个整体来准备,下笔之前想好了每一份单独的材料要说什么内容,突出什么东西。而有些时候,你想突出的,未必能突出的好。你不经意间提到的,也许对方很感兴趣,在面试的时候深入问下去。

每个学校的essay都不同,但是商学院MBA招生核心就一个,他就是想知道,你怎么回答“为什么你要在这个时间来读这个学校的MBA,这个项目怎样才能帮助你完成你的职业目标”,就是三个why,基本上其他很多问题,都是这个核心问题派生出来的。参加过一个MBA招生圆桌会议,曾经问到为什么这个问题如此重要,一个学校的招生副主任回答我:因为MBA要培养的是未来的商业领袖,最重要的特质就是头脑清醒,知道如何定位,知道如何推销,看得到未来的发展。这三个Why,就是针对这些潜在领袖们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问题和考量。他首先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头脑清醒,懂得定位和推销,看得到未来的发展,才有可能今后领导一个企业走上正确的轨道。而实际上,人都是在慢慢成熟的,他今天的答案,不一定明天就要实行。但是,他脑中要有概念。概念,对一个企业领袖来说非常重要。

这段话也供你参考。

TOP

其实招生的过程哪个学校都不太一样。说说我熟悉的学校的一般做法。

比如,9月开始接受申请,11月1号截止第一轮。那么,在11月1号这天,秘书(或招生助理)会把所有这段时间收到的材料整理汇总出来一个表格。当然,这些都是有系统软件帮助完成,当一个学生提交了一份材料,系统中就会自动更新。在截止日期这一天,招生助理会将全部完整提交的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做成一个一个file,系统打包起来。还有各种统计表格供招生教授参考。

然后,招生主任发送邮件至每一个招生委员,约定时间地点大家集中起来开个会。这个委员会一般会在十人左右。在会上,招生主任会根据收到的这一轮次的申请人整体情况作一个报告和分析,然后大家集中起来可能先会根据名额多寡(每年申请人基本稳定在一个范围和数值,因此往年的各项数据都很有参考价值)确定一下硬性指标。比如,G不到650的,就先剔除出来。T不到100的,也放在一边等等。

这样,剩下的材料当中,大家会整体看看工作情况,比如时间、行业、具体工作内容等等,在这个时段有可能会有突出的申请人冒出来,选在一边。剩下的绝大多数材料,一般会根据行业背景来分发给不同的招生委员看,这个任务基本上是会后的。此外,一些学校还会在这个阶段引入外脑(就是和学校联系紧密的一些企业的中层,或者校友等等)来帮助看一些特殊行业的申请材料。在这个阶段,每个审理人角度和立场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口味和偏好,但是一般来说,审理你的材料的人一般都是内行,比如金融教授看金融背景的材料;MKT经理看MKT相关的申请人材料等等。

这个过程结束之后,一般审理者都会写一些评语,在这类评语中,获得“推荐”类别的,会直接发面试;获得“可以考虑”类别的,也可能根据名额来发面试进一步确定;获得“不推荐”类别的,集中在一起,有可能是WL或者直接被据。

接下来可能还会有一次会议,集中一下结果,大家说说各自有印象的人,或者整体今年的感觉等等,然后招生主任就会让招生委员签字自己接下来的时间空档,好安排面试等等。

以上仅仅是我熟悉的某校情况,供你参考。各校都会有差异。但是基本原则据我所知一般是:首先会有成绩或者某项其他条件的底线,这个底线一般来说可能是T,很多学校对T在首次会一票否决。当然,这个完全看名额。一票否决的,往往都是每年申请人非常多,肯定不会招不够人这种学校。其次,会将材料分发给不同的行内人士审看,运气成分就在这个阶段,因为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有人喜欢平实,有人喜欢激动人心的故事,有人喜欢深刻的思考等等。但是一般这些审看人都是有丰富经验的,因此他们会被要求尽量放弃自己的喜好来公平对待每一个申请人。实际上大家都在努力这么做,但是真的这个阶段做到公平很困难很困难。(这是我的心里话,别拍我。当你审看了很多份故事,你的感受一定和申请人只写他这一份是不同的,而根本没有完美的申请材料,这个阶段我最大的建议就是,好好做你自己,千万不要为了迎合某种风格就去搞成某种风格,中介写出来的东西,真的是太容易看出来的。)

面试的时候,基本上不太会特别关注你的申请材料,基本上很多常规问题,大部分根据简历来。不过认真准备三个why,这是来自一手的好几个学校招生主任的建议。

我的个人经验,供你参考。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