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专家指导美国高考:出奇成就与平凡经验

最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美国的高考指挥棒是如何转动的,颇感新鲜。作者是生活在美国的一位华籍教授。文章开头说:“夏季到了,在美国到超级市场买东西,到处可以看到十几岁的小孩子彬彬有礼地为你服务——这是又到了孩子们暑期打工的季节。”他说,从中国初来乍到时,很难理解美国很富裕的家庭,为什么让这么小的孩子出来打工。难道不怕这些孩子耽误功课吗?

 

原来,美国的青少年申请读大学,不是像我们中国这样,就是参加高考。考试成绩好,就能进入大学继续深造;考试成绩出类拔萃,得了个“文科状元”或者“理科状元”,那么清华、北大一类的重点大学就会主动向你伸出橄榄枝,预先把你招进去,还会给你奖学金之类的优待。而在美国,大学申请不仅仅要看考试成绩,还要看你的生活经验、课外活动、社会成就。如果社会成就缺乏,没有生活经验,课本考试成绩再好可能也进不了名校。

 

应当说,对考生社会成就、生活经验的考察,实际上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察,避免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课堂书”的“书呆子”型学生的产生,是一件好事。可是,在入学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势下,一度也出现了新的不公平。一些上流家庭,借助钱财的优势,提前包装孩子。他们将孩子送到第三世界去当义工。一个美国男孩,到贫困的非洲地区去帮助建了许多水井,救了不少人的命,在当地受到英雄般的欢迎;一个十四五岁的富家女孩,跑到非洲艾滋病救济站义务服务或到中国孤儿院当志愿者。开始,录取官员们无不为这些孩子小小年纪对社会的付出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所感动,一些媒体也相继报道这些孩子的事迹。于是,这些孩子就很容易地被名校录取了。应当说,这些孩子本身的经历,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帮助。但是,要单身一人到国外做义工、志愿者,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财力的支撑。这种独特的经历和社会成就,对于那些家庭不富裕的孩子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都不敢想的事。因为,这种出奇的人生经验,是需要父母大把的钱来支撑的。

 

收藏 分享

因此,在出奇的社会经验吃香了几年后,一批有识之士就开始反思。他们认为,一个孩子每周投入大量的时间,到当地的商店旅馆、夏令营打工,干那些最枯燥乏味、最琐碎重复、工资最低的工作,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学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这种平凡的人生经验,比那些出奇的人生经验更宝贵。因为,在平凡的打工中,孩子能学会守时准点、接受低起点、忍受琐碎工作等,更能培养孩子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的精神。所以,如果考试录取官在材料中看到一个孩子在超级市场每周工作20个小时,录取官员就会眼睛一亮。有这种社会成就和生活经验的孩子,就容易被名校录取。这也是目前美国社会中孩子们平凡打工回潮的原因。

从注重出奇社会成就转向重视平凡生活经验,美国高考指挥棒的转向,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一位名人说:“一百年以后的今天,你现在开什么车、住什么房、赚多少钱,都变得无关紧要。而有关紧要的,是你如何养育孩子。”但是,怎样才能使孩子成为灵魂、品格和能力都健康发展的人呢?这是令许多家长和学校都困惑的事。

 

邓肯说:“我相信,不论孩子将来从事哪一种事业,都应当从小做起。”窃以为,从小做起,就是注重培养孩子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会从小能体谅父母,能忍受枯燥乏味的工作,能耐心地履行职责,能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能在平凡中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而这些品格,是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东西,也就是一种“成功的品格”。

 

想想我们国内,不时听到这种事,为了孩子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父母省吃俭用,甚至辞掉工作到学校旁边租房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不要说是让孩子暑期打工了,就是在家里也不让他(她)们干一点家务活。除了读书,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虽然,有些孩子很争气,学习成绩很不错,甚至高分考取了名牌大学。可是,这些高分考进大学,高分大学毕业的孩子,走上社会后却适应不了社会的需要。除了读书,这些人什么都不会干;或者好高骛远,大事干不好,小事不愿干;或者碰到一点挫折,就沮丧绝望。我想,从这点上来讲,美国的高考指挥棒讲究对考生社会成就、生活经验的考察,并将注重点从出奇的社会成就转向平凡的人生经验,实在是值得我们效仿的。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