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gmat:770分的经验之谈

复习过程中,在这里获益很多,其实参与的讨论不是很多,具体题目的帖子看的也有限。坛子上提供的信息交流,考试资料的分享都非常可贵,更重要的是看到那么多人都在努力的学习,包括一些工作多年的前辈,对自己是一种鞭策。
  毕业三年,在学校时英语底子还不错,四、六级都是优秀,但没考过g/t。工作中用英语的地方不多,词汇量和英语能力比学校时有所下降,只是业余时间有时听听英语广播,偶而看看英文网站。
  我刚开始是在职复习,学的比较辛苦,效率不高,后来下决心全职备考。其实在职考,一方面是时间冲突,更重要的是影响连续状态的形成,很多人都有感觉,中断几天练习,再做题就觉得生疏了。很佩服在职复习还能考出高分的g友。
  关于心经,很有帮助,一是激励自己,二是具体的复习思路和方法。但要注意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我觉得有的心经特别对路,和自己的感受很吻合。有的体会看了好像没感觉,觉得不适合自己。这里可能没有谁对睡错,谁高谁低,适合自己的就好。
  还有就是,无论什么方法,下功夫是关键。哪一项不好,多学多练习,自然就有长进,这是最基本的。高中的老师常讲一句,“没有过人的付出,就没有过人的回报”,给我印象很深。
  下面是一些个人感受和体会,未必正确,供大家参考。复习的历程中,看前辈的帖子,自己形成了个粗浅的公式:
  gmat成绩=英语实力×gmat能力/技巧×考试技巧×临场状态×运气
  提高前面的因素需要花的时间长,后面的相对“立竿见影”。但最好的应对之策是“全面发力”。

  1、英语实力
  好像是钱永强讲过,“gre上2300的人,都不是新东方教出来的,是他们本来英语就好。”我相信英语实力还是各类考试的根本,从这个角度,gmat没有捷径。有的牛人复习一个月,就考出牛分,我觉得是他英语本来就好,考的好只是冰山露出海面上的一部分,他一定以前在某个阶段已经在英语上下了很多功夫。
  从根本上讲,英语实力也是未来在商学院,乃至毕业后职业生涯中,关键的一点。听一个kellogg毕业生讲,英语不好的话,在商学院学习会很痛苦,即使能毕业,找工作时也很吃亏。
  对打算以后(至少半年后)来考g的朋友来说,从长远角度来准备,扎扎实实提高阅读能力、词汇量和写作能力才是秘诀所在;但对正在备考的g友来说,扩大学习范围,希望用提高英语实力的方法来应对gmat是不太经济的。所以就要在后几项上多下功夫。

  2、gmat考试能力/技巧
  复习备考,包括上各种班,主要是在这个因素上努力。熟悉各种题型,练习,揣摩ets的思路,等等。
  a. 我这几部分是分题型突破,参考了前人的经验,先从sc和杨鹏难句入手,那时还没辞职,学习时间也不多。然后开始cr,做完陈向东后,开始rc,最后数学。作文是全程一直没停,但最后一个月最为有效,背了些句型,用小安的软件练习。大致顺序是这样的,这样一段时间之内相对比较有重点,但之前的类型不能放,至少保证每天都要练题,保持感觉。

  b. 我有个看法“og是手段,不是目的”,不一定对,欢迎指教。og很经典,而且是最权威的解释,特别是sc,值得细读。一些前辈很推崇og,我觉得有道理,通过og上的解释能最好的把握出题人的思路,可以校正想法中的偏差。有前辈考前一两周就是反复看og,也考的很好。我也研读了sc部分三遍,包括老og上的94题。
  但我不太喜欢过于仔细的反复研究og,主要是仔细研究解释,很耗精力,效率不高,而且容易陷入细节,更重要的是没有了临场时面对一个生题的感觉。所以我没有仔细研读og上sc之外的答案,只是看看错题的解释,想一想就过去了。最后我og上的阅读还有一些没做(总想留到最后找真题的感觉,没想到考前的时间很有限,最终也没有做完)。
  比较而言,我更喜欢那种十几个题,掐时间做完,然后看答案,揣摩一下错题。比如语法,一个test20题左右,掐时间做完,对答案,逻辑我是以5个题(8分钟)为单位,做1-2个单位,rc连续两篇以上,这样连续做题,再看答案,不要做一题看一题。
  结果是做题时有种成就感,新鲜感,能保证学习的乐趣,到后来,我觉得做一个sc或cr的test都有种享受的感觉,挺兴奋的(不过rc没有培养起来)。大全我没怎么看,因为我练过其他书上的题后,大部分都见了。不过觉得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再做一下。

    c.关于背单词
  个人感觉背单词是个挺辛苦的事,我的词汇量还可以,估计可能有六级水平吧。早期认为考g应该需要更大的词汇量,所以坚持背了一段时间,包括老俞的词频,《gmat词汇精选》,还研究了杨鹏的《17天搞定gre词汇》等。词频大约背了一半,还专门准备了本子和小纸条,做阅读和逻辑时遇到的生词查出来记上,再背。但后来发现,记了忘,忘了记,效果不明显,原因可能是词汇复现率不高。另外,当时还没有辞职,每天学习的时间有限,专门拿出半小时背单词觉得不划算。
  又听了一个考720的mm的介绍,她没有专门背单词。后来,就没有再去背专门的单词书,而是做题时遇到影响理解的比较关键的词,或者是看着面熟不知道意思的词,查一下,记在旁边或书的扉页背几遍。找了一本gre阅读的书,上面有些阅读高频词看了几遍。还有些词反复出现,比如科技文章里的硫磺、小行星、蛋白质等,后来自然也就记住了。
  背单词还是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自己判断一下,看做阅读和逻辑生词是否是主要障碍。如果很多生词,还是应该系统背一下的。

  d.语法
  我个人从刘振民的语法精解收获极大,自己sc的能力65%来自这本书,25%来自og,10%来自其他的资料。
  复习开始前就看到牛人的体会,知道og的重要,就从og的sc下手,做了几十题发现做不进去,因为没有基本的语法概念,看解释也没有感觉,进展很慢。
  于是开始啃lzm,第一遍比较辛苦,给自己定任务,每天向前推进一点,或者是一个test,或者是一章的讲述内容,一点点下来,看完一遍后,发现语法的整个概念都有了。每个test按要求时间做,基本上错在4-7个。做题时不在题目上划,错的题在题号上划圈。然后对照答案和解释看错题的原因,想想在做的时候是什么让自己选择了干扰项。
  一遍下来,前面的章节又生疏了,开始第二遍做题,还是和第一遍一样,整个test计时做。第二遍推进比第一遍要快一些,每个test错的也比第一遍少了。
  g友批评lzm,认为一些公理未必成立,而且有的解释勉强,有误导之嫌疑。我的感觉是不要太抠细节,有想不明白的先放过去,做的题多了就有了感觉,能把握住出题的思路,之后再看og,用og来校准。
  两遍下来,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这时我再做og,发现基本都有了感觉,起码知道考点在哪里了。看解释也比较容易看进去。og过了一遍,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我又开始看白勇的语法精解,看了一小半,感觉一般。觉得白勇的这本书虽然后出版,但没有超越lzm的高度。(不会是我个人接受了lzm的框架,有先入为主的效应吧?)
  离考试还有20多天的时候,我面临一个抉择,sc把精力放在og还是lzm。当时看了许多论述,强调og,不过我的感觉最后占了上风。根据个人兴趣,我还是主要用lzm,保持练题,重点关注几遍都做错了的题(这些题号上已经有好几种符号了,圆圈/三角,我也能知道是第几遍做的时候错了)这往往是薄弱环节。考前我又做了大全上的几套新题,看了几遍石林语法,总结很有条理,也推荐给大家。

  e.逻辑
  我逻辑是从陈向东开始,从头到尾做了一遍,错题前面做了记号,后来又粗粗的复习了一遍错题。复习时觉得没有做第一遍的感觉好,有的题目有印象了。书中lsat的题明显要高一两个层次。
  后来买了lsat黄皮书,不过那本书印刷质量不好,字体又小,看起来比较费劲,做了一两个section后就没再做。我知道有牛人把lsat的逻辑和阅读都做了,考的很好。据说对阅读能力提高很有作用。这个方法我没经验。
  费费135挺经典的,做了两遍。gre里的逻辑也可以做,难度稍低。

  f.阅读
  杨鹏的难句教程很不错,每天看5句10句,也要不了多少时间,对形成看长句的思维方式很有帮助。他的书中的一些论述,比如“最笨的方法,往往是最快的方法”“学习难句贵在坚持,必有收获”“无欲速,无欲小利,欲速则不达,欲小利则大事难成”等等,我也很喜欢。由于担心看了gmat部分难句影响做真题,我主要看了gre部分的长句,最后也没看完gmat部分了。
  杨继gre阅读精解的阅读方法还是很经典的。ets的阅读文章都很精巧,结构严谨,没有废话。我有个感觉,每篇文章都有一根脉络,如果从一开始就把握住了,沿着脉络看下来,细节没有掌握也问题不大。
  gmat阅读精解,我做了两遍,第一遍做的时候,只对答案,知道错了几个就行,不看解释。这样第二遍做的时候,还和新题一样,以便培养自己的“对做题的感觉”。
  吴中东有一本《决胜gre阅读理解》,写的很用心,每个答案都有详细的说明,不是粗制滥造的书,我做了其中的三分之一,收获不小。不过与gmat相比,gre的阅读是文章难,生词多,gmat的阅读是选项区分难度大,需要对原文有比较好的把握。

  g.数学
  我是考前两个月开始看数学的,每天用的时间不多。工科背景,数学不是什么问题,但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ds题,往往是不小心导致了失分。
  我的数学参考资料有钱永强、陈向东、管卫东。先看了钱永强书前面的总结部分,把遗忘的知识点补了一下。然后做了书中的两套题,觉得比较简单,没有再做。然后做管卫东的,这本书比较新,涵盖了许多以往的jj题,归纳到一起,很不错,有些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书中有一部分题是英文题,对熟悉词汇有好处。但这本书有不少低级的印刷错误,所以适合数学基础比较好的朋友,以免被误导。
  og上的数学是从后向前做的(后面的难),做了不到100题。费费数学宝典做了一部分。特别提醒:不要光看机经和中文题,一定要熟悉英文数学词汇,以免出现单词不熟的失分,非常可惜。

  3、考试技巧
  这是针对考试的一些细节,形成针对考试的思维方式,数学版有个帖子“数学满分不得不看的帖子”,就很好

  还可以用模考训练一下考试节奏和考试心态,设想各种情况,比如落后于pace,前五题遇到一道觉得很难的数学题,连着几题没把握等等。

  我考前制定了自己的pace,我数学一直不错,但考试时因为想得满分,所以每题都反复看,争取用不同的方法验算一下,所以做的挺慢,大约提前5分钟完成。考前看到有考友数学后几题没时间了,我自己考前也制定了数学的pace:一题两分钟,再稍微提前一点。
verbal部分我把网上的一个pace加以细化,

  题目 剩余时间

  5   65
  10    55
  15    45
  20    36
  25    27
  30    18
  35    10

  这就形成一个框架,保证自己用比较平稳的速度完成所有的题,sc和cr比较省时间,rc相对费时,可以上下浮动一点,但不能太偏离。否则或者最后没做完,或者是求快导致前面题错误率高,特别是连错,会很不利。

  考试时很顺利,20多题时有一段提前了pace4、5分钟,心态比较轻松。最后几道题并不是很简单,但因为前面有富裕时间,所以很平静的提前1分钟做完。

  但有的朋友可能不适合这种细化的pace,有的牛人也没有pace。在模考中体会,试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就好。
收藏 分享

受益非浅!!!

TOP

谢谢,受益匪浅

TOP

many  thanks !!

TOP

770都跟玩一样

TOP

谢谢分享!!

TOP

谢谢分享

TOP

太牛了,受刺激了

TOP

好文章,牛人,佩服佩服。

TOP

牛人
Your Future, Our Mission. Topway--the world's best business school admission service.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