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Lucky的采访录

被采访人:Lucky 
采访地点:淮海路上的一家咖啡屋 
GMAT score:680 
TOEFL score:630 
GPA:around 2.5 
行业/职位:广告业 
工作经验: 7年 
毕业院校/专业:同济大学/工业管理工程(市场行销) 
申请学校:Duke/UNC/Penn State 
获得学校的offer:UNC/Penn State 

Lucky 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孩子,外表打扮得非常精干,very talkative。她说话时思路非常清晰,做事相信非常果断。整个 申请过程她提到了有几个特点:一是时间紧迫,由于工作的关系,很多都是在最后一刻完成的,因此从完成GMAT、TOEFL考试到得到学校的offer中间用的时间比较短; 二是Lucky有着非常丰富和特殊的工作经历,虽然毕业只有七年时间,她已经兼职为IMD在亚洲地区的考察活动(具体来讲就是上海地区)作组织者有了六年的时间;三是Lu cky在申请前期和中间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所以她对每一个申请的学校都了若指掌,有时连admission officer都对她的了解表示吃惊;三是认为自 己比较懒,整个申请她还是感到蛮轻松的,原本Lucky要申请六所,最后只申请了三所,两所给了offer,这可能是她比较smart的一种表现吧,所谓大智若愚。&nb sp;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她各方面的情况和见解,请各位批评指正。 
1)职业背景 
Lucky是比较注重实际的能力的那类人,自我感觉不属于那种academic的。她在上大学时的暑假期间就喜欢在外边打打工,以便增长见识,接触社会。97年 同济大学工业管理工程专业毕业后先在上海一家大型超市的toy department做assistant buyer(采购助理)一年,她的经理是 泰国人,感觉学到了不少东西。在一次IMD的市场考察活动中,她听到了Pepsi的介绍人讲的Pepsi如何通过市场推广工作打败了原来非常流行的Coca C ola这个故事,觉得广告的力量太大了,广告业在中国一定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就转入广告业中的marketing services这一行,具体来讲就是做br and communication的。经过6年的努力,Lucky目前的职位已经是客户总监(assistant account di rector)了。在工作之外,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兼职协助组织欧洲顶级商学院IMD(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n bsp;Management Development,所在地为瑞士,2003年Businessweek排名第三)在上海的社会考察活动达6年时间。99年 的时候,当时全球的EMBA program才刚刚起步,IMD选择上海作为其EMBA program在亚洲的考察实践地点(因为上海是亚洲地区的 经济中心)。Lucky当时认识了IMD的校长,便担当起了组织协调重任。IMD感兴趣的就是参观上海各种各样的公司、企业,有乡镇企业(township)、国有企业( state owned enterprise)、合资企业(joint venture)等等,Lucky就组织IMD来参观。她说通过 认识IMD校长从而得到这个机会真是太难得了。她自己非常的幸运,说这个机会改变了她的人生一点也不过分。从在大学期间到刚毕业时,她从来没有考虑过要考GMAT、上b- school这条路,而且是美国Top20的商学院。并且她目前就职的广告公司就是通过在这些活动的启发下进入的。 
回头看她职业道路的衔接是蛮紧的,而且每一个转换、每上一个台阶都有质的飞跃。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广泛的人际关系帮她走上了成功快捷方式。 

2)申请经验 
1、考试 
她认为gmat和toefl分数是一个申请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虽然这些都不能完全决定申请的成败,但有些学校对gmat时非常看重的。像申请Duke被据就是因 为它一般要求gmat要在700分以上的原因(personal opinion),虽然Lucky觉得她申请Duke的essay写的是最好的。Lucky在 2003年9月这两个一块儿考的,由于工作很忙,10月份又在忙IMD的推广工作,第一轮都没有赶上,到12月初完成申请。两周后penn state就给了o ffer;UNC给了waitlist,在3月份她通过努力get off the waitlist,实在是大牛。Lucky的建议是g mat和toefl一定要早考,申请中任合事都要尽早准备,越早越主动。 
从考gmat到申请学校,到签证,开始认为gmat很难,但现在看这第一步最简单,因为它是你唯一能control的。 
2、选校 
计画申请6所学校,实际申请3所,Duke、UNC,Penn State保底。12月8日全部申请完毕。2周后就拿到Penn Stat e的offer;Duke被拒,论文没有问题,认为主要原因是gmat太低。 
因为读mba是一项很大的investment,要着重考虑毕业时能不能找到工作,像wall street journal、busin ess week等上的排名就是比较着重从recruiter的角度考虑,所以比较重视这两个;不太注意financial times的排名(pe rsonal opinion)。 
因为她是做branding的,认识一个学校ranking的价值。选校时比较从ranking考虑,对于其它方面考虑的相对少一点。 
选校主要考虑public school,因为他们学费相对较低。在这中间要选学费低的,奖学金机会高的。Top20 的学校获得奖学金的 机会应该是很少的,所以要看这个MBA program能不能提供不需要co-signer的loan。对于学校的Location也有考虑,要选生活费低的, 还要看以后的工作机会好不好找。还要挑选一个small program,因为有big program无法比拟的networking的优势。Lu cky是学marketing的,她要看marketing方向的bschool学生毕业找工作好不好找。 
Lucky的经典一句是:选学校就想谈恋爱一样,对有些学校就是一见钟情。比如UNC就是这样一个很合适的学校,被Duke拒了也不觉得有多么难过。  ;
Lucky在选校时注意了梯次性,Top 10要选2所,top10~20 要选1到2所,还有backup school作保 底用的。MSU/Darden/Michigan这三所学校Lucky后来就没有申请了,虽然他们都很优秀。也许是Lucky对UNC的一见钟情吧。 
对于信息的来源问题,luckforever是依靠朋友的介绍和互联网。她向国内外的朋友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包括bschool的faculty、已经毕业的 mba、current students等。如果不认识current students的话就直接写信给admission offi cer, 说对他们的program感兴趣,介绍自己的背景以及今后的目标是什么,请她介绍几个同背景的current students。运气好的 话有的学校的current students还从美国打电话主动找你聊。Lucky就碰到不少这样的机会,有的还给她做了仿真面试。 
互联网上主要是从学校的网站、还有discussion board上搜集信息,认为论坛上有的帖子非常有价值,通过互动的交流,不但可以更深入的了 解学校的相关信息,还可以作为日后essay或是面试的素材。在一次UNC面试时回答why this program这个问题时Lucky说了该p rogram有一个team assessment program的制度(就是每一年的结束,每一个人都会收到一个team asses sment的问卷,去给team里头的其它成员打分,别人给你打的分是占你的credit的!)。这样的回答令面试者对Lucky对UNC的了解之深非常惊讶。这样的回答 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是从她的朋友也是current students听来的。 
UNC比较强调teamwork, 是team-oriented,它的recriuter认为UNC的毕业生team skills非常 的强。 
Lucky同current students、以前在那里的一个professor聊了一聊,又看了看它的ranking,综合起来认为UNC是T OP OF CHOICE。唯一不满是今年又涨学费了,像私立学校一样了,所以Ranking又跌了。需要提高的是UNC在国内的reputatio n和中国校友的network。不像Chicago的中国校友的network就比较强,听说有一年招了80个,Anyway, she likes  UNC。 
Lucky likes this style:Play hard, study hard,  work hard。 
对于其它因素,比如对中国学生的友好程度,中国学生的比例等等,Lucky倒没有怎么在意。 
3、论文/推荐信 
推荐信找了两个人来写,一个是以前的老板;另外一个是imd的EMBA program manager,完全是他自己写的,非常强的一个 人。推荐信也相信起了一些作用。 
论文一定要早准备,论文看了看essay edge的sample和其它的一些书,知道了essay该怎么写。找了一个老外来polish用词,让中 国的朋友帮忙看内容。多一点的人看看你的论文,每个人的观点都不同,这样使你论文考虑的角度更加全面。用词一定要多样,内容千万不要空洞,要写出speciality,多 举例子。有时候写不下去了就放一放,但每天都要看一看,最后就写出了很好的论文。 
Why mba and long term goal short term&nb sp;goal这样的论文题目每所学校几乎都会问道,所以都可以提前早做准备,打腹稿,这样可以腾出时间来考虑特殊的论文题目。 
* *写论文一定要well prepared,不要急于下笔和copy & paste。尤其是why  this school这样的题目,她写的每一所都不一样。多查资料,不要光看网上的,多看看论坛上的,要写一写独到的东西。给他们一个surprise,收效 很好。面试的时候也一样,他谈到UNC面试的时候,Lucky说你们develop了一个team assessment ,她很感兴趣,面试者就很 惊奇。 
*写why this school时她还提到了公立学校的学费比较便宜,她还问了朋友用不用把这个写进去,结果是要的,美国人和中国人的 思维不一样。“我写我宁愿吧这分钱投资在以后的business中。” 
有些学校比较强调leadership, 她就在Career path把她在广告公司的Teamwork 和 le adership这方面highlight了一下。Teamwork 和 leadership 是有一个balance的,就看怎么合二 为一了。 
Her short term goal : 目前国内还没有比较强的广告公司,而且品质和发展速度是不相 适应的,缺少local knowledge和local style。外资公司中管理者多是imported personnel。&n bsp;
her long term goal:建立本土的公司。 
修改essay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觉得都是不能删减的,精简出来的都是精华。我的essay也请人修改过。建议最想去的学校最后写。我是同时考虑写三所学校 的essay,这三个学校的essay题目也都相近。 
什么事对你影响最大,使你脱颖而出?文革时父母到了四川,我是在上海出生的,但户口不在上海,我到四川后什么都不习惯,觉得是天塌下来了,这是父亲就给我说,你 要是像回到上海,只有靠自己努力了,那就是考进上海。我经过自己的努力,成功的实现了愿望。 
4、面试 
Lucky的经典一句是:一个好的面试可以使你的申请成功希望更大,但一个差的面试马上就能毁了你的申请。 
在面试一定要充分准备,要对你的resume和essay非常熟,在面试时可以准备一些网上没有的东西,收到的效果会非常的好。 
5、get off the waitlist of UNC 
Lucky是在第二轮Waitlist下来的,9月份考的gmat and toefl,由于托福考试的成绩知道的比较晚,10月份,申请 的比较晚,在PART ONE 提交后,request面试已经过期了,是by invitation only了。可能他们觉 得我的GMAT比较低,并且一直没有得到面试的邀请,当时估计没戏了。Part two完成后在2月份知道被waitlist了。当时要确认是不是愿意要放到第 3轮再进行评估,我当时选了愿意。然后学校就给了一些建议:提供补充的推荐信、论文或者是请求面试。当时就提出请求面试。又问了imd的faculty要不要提供补充的材 料,他们建议把面试做好,再提供材料也没有什么意义。 
按imd朋友的建议赶快schedule an interview。同时还请current student 向s herry请教办法。面试也没有怎么准备,因为论文写的都已经很清楚了。面是都是一些很general的问题,比如why UNC、career g oal、what can you contribute之类的,还有愿不愿意参加international exchang e program之类的。Interview后按朋友建议第二天就写给sherry an e-mail,说明这所学校为什么适合你,还 有你的热情,你能贡献什么的一些内容,差不多就是论文的内容。结果两周后通知下来,我就get off the waitlist了。我写 了一封信给同学,写了there must be god somewhere。认为是比较lucky的,好事多磨吧。&nbs p;

几点建议:B-school 就像是工厂,你就是他们要包装的产品;干任何事都要well prepared;gmat尽量考好;scho ol research要做透彻,不要只相信ranking。

TOP

Lemontree的采访录

第一次注意到Lemontree,是她就选校事宜询问大家的意见,当时的第一感觉是“很有诗意,淡雅的名字”,感觉上这应该是个书卷气而文静内向的女孩子。后来 有幸在聚会上见到,印象稍微有点改变,发现她其实也蛮活泼的,尤其勤奋好问,不过总体上理性严谨,重视细节,还很有计划性,这和她财务顾问的背景倒很是吻合。

果然没多久,在很多人还沉浸在庆祝申请成功的喜悦中时,Lemontree牵头组织了上海签证小组,大家得以凑到一起展开讨论和仿真面试,为走好这申请途中的最 后一步做准备。这中间她更多地显露出了MBA的主动性和领导能力,但始终还是保持着自己特有的低调与谦和,但这更让了解她所取得成绩的人好奇――一个工作刚刚三年的女孩子 ,来自并非名气冲天的国有企业,申请的是金融背景方面竞争最为激烈的名校,却仿佛一路信步走来,轻松被三所顶尖商学院录取,她一定有什么诀窍吧。

GMAT 760
TOEFL 653
毕业学校/学位  复旦大学
所学专业  世界经济
GPA(本科/硕士)  3.6/3.9
工作时间  3年(截至入学时)
工作背景  国有企业财务顾问(Financial Advisor)
申请次数  首次申请
申请学校  6 所:Chicago, Duke, Virginia (Darden), LBS, Columb ia, Joseph
申请结果  录取:Chicago, Duke, LBSWaitlist: Columbia
选择学校  Chicago

策略篇:5 Ws
职业背景 (Where do you come from?) 
和她大多数同学们不同,Lemontree没有选择硕士毕业后继续出国深造或直升博士,而是先为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做了规划,既承认了国外学位的必要性,更看到 国内工作经验的价值,特别是变革中的国有企业所提供的机会。因此她放弃了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大型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职位,而是加入了刚刚成立的-------公司,去帮助国 内大型基建项目进行财务规划,由此深入接触到国企所独有的管理运做方式,取得了独特的经验和体会。这一点也把她和大部分来自外企的MBA申请者区别开来。

个人定位 (What are you?)
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条清晰的职业发展道路,Lemontree在申请中的自我定位非常简单直接却有效――对所申请的每一所学校,“财务顾问” 和“来 自中国”就是代表她的两个关键词。她很自信,学校一定会珍视自己所带来的对中国的国企和政府的了解,以及处理其与国外投资者矛盾的经验,而申请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Why MBA? 
首先是大多数人都会认可的原因:从职业发展道路上看,无论是纵向取得职位提升,还是横向取得职能拓展(如向一般管理发展),MBA都是必须的。但Lemontr ee另一个读MBA的理由则比较独特:趁着年轻,给自己一个两年的break,换一种生活方式,看看除了在目前的单位和环境之外,还有哪些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总之,她是属 于career enhancer而非 career changer,是在既定的职业大方向下面,寻找一些没做过的来尝试。 

学校选择(Where are you heading to?) 
Lemontree原来的选校策略是前10名、10-15名和15-20名里各选两所,标准的“合理搭配、风险分散、层次选校”法,但和MBA在读的朋友讨论后 ,去掉了15-20名的学校(因为觉得申请动力不是很够),而芝加哥是最后加上的,考虑到中部的学校比起东部和加州的,学生间竞争不会太激烈。最后选定的六所学校,又都有 各自的优势领域,分别为金融(Chicago, LBS, Columbia)和一般管理(Duke, Virginia-Darden,  Joseph)。

而到了收获的季节,在“甜蜜而头痛的选择”这一过程中,Lemontree也着实是充分发挥了调查研究的精神,因为自己将来会回国发展,就着重考虑了学校在国际 上(特别是在中国)的声誉,校友网络情况,特别是与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的关系。由于对Chicago由来已久的倾慕(还在学校读经济时就如雷贯耳的“芝加哥学派”),加上综 合考虑的结果,她最后还是把票投给了它。


两条给后来者的建议:
1)  一定要尝试好的学校,不要被一些所谓“硬件”如毕业学校,考试分数等所限制,因为MBA申请是一个公平竞争的过程,可以通过你的整 套package来展现你的优秀之处。“如果我再申请一次,一定会申请更好的学校。”她说。
2) 不要选back-up学校,因为一旦这样,必然降低心理动力,分散有限精力和资源,这也就是她为什么会去掉原先的那两所学校的原因。  ;

全面展示 (How do you look?) 
除了体现工作中的自己,Lemontree也会充分利用学校特别设计的短文题目(如兴趣爱好等)以及附加题目(additional essay)来 取得一个全面立体的效果,以争取将个人的闪光点都展露出来。她尤其强调了后者的重要性,认为学校既然给了一个机会让你展现自我,那就不要把它浪费在仅用于解释GPA低这样 的缺陷上。所有短文完成后应该通读一遍,而不要单独看待。


战术篇:It’s all about communications!
短文写作 (WriChristopheren Communication)
8月考G,10月考T,12月初递交第一轮的两个申请,1月初将其余四个发出。。。果然是有条不紊!这期间在短文写作上面花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Lemontr ee认为最基本的短文其实最花工夫去思考,并且还要加上各个学校的特色。

在“特型”短文中,Lemontree印象最深的是芝加哥的第三、四篇,即“If you could be pre sent at any event in time, what would it  be and why?”和“You've been given $1 million&n bsp;to set up a philanthropic organization. What&n bsp;would it support and why?”她认为这两篇文章给了申请者发挥的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可以与众不 同。

例如在前一题中,她就选择了一个情节非常简单,但很少人知道的故事,以此体现她所推崇的价值观,如“勇气”和“毅力”,并把它们和自己的努力方向和MBA在其中 的作用联系起来。在后一篇中,她写的是自己一直很关注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救助,而这个主题不仅东西方都有共鸣,也和社会、经济等紧密相关,让人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

Lemontree回忆说,当时写这两篇文章的时候其实根本没有刻意思考和设计,很自然流畅地就写出来了,无论是自己还是朋友看来,都是她在申请中写的最满意的 短文。除此之外,她还觉得这样的文章题目可以让自己去想一些从来没有想象过的可能性,也许这也算得上是MBA申请的一个意外收获吧。

至于短文是否要请人修改,甚至请英语国家人士润色的问题,Lemontree的观点是坚定的“没有必要”,最多是让朋友看看内容是否可以,因为只有自己写才能反 映真正的自己。

关于面试 (Oral Communication)
在说到如何和面试官交流的时候,Lemontree是一贯的淡定语气:“最重要的是‘自然’和‘交谈’,(相互给予信息),你问我问题是为了了解我,我跟你谈话 也是为了让你了解我。”她认为不必紧张,也不需要太卖力地想去留下好印象,平等自然就可以了。

笔者感言 
恬淡,踏实,暂且用这两个词来概括我对Lemontree的认识吧。在盛极必衰的“MBA热”和“出国潮”这一片纷乱浮躁中,我们真的应该和她一样,静下心来, 观察、思考、行动。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