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montree的采访录
第一次注意到Lemontree,是她就选校事宜询问大家的意见,当时的第一感觉是“很有诗意,淡雅的名字”,感觉上这应该是个书卷气而文静内向的女孩子。后来 有幸在聚会上见到,印象稍微有点改变,发现她其实也蛮活泼的,尤其勤奋好问,不过总体上理性严谨,重视细节,还很有计划性,这和她财务顾问的背景倒很是吻合。
果然没多久,在很多人还沉浸在庆祝申请成功的喜悦中时,Lemontree牵头组织了上海签证小组,大家得以凑到一起展开讨论和仿真面试,为走好这申请途中的最 后一步做准备。这中间她更多地显露出了MBA的主动性和领导能力,但始终还是保持着自己特有的低调与谦和,但这更让了解她所取得成绩的人好奇――一个工作刚刚三年的女孩子 ,来自并非名气冲天的国有企业,申请的是金融背景方面竞争最为激烈的名校,却仿佛一路信步走来,轻松被三所顶尖商学院录取,她一定有什么诀窍吧。
GMAT 760 TOEFL 653 毕业学校/学位 复旦大学 所学专业 世界经济 GPA(本科/硕士) 3.6/3.9 工作时间 3年(截至入学时) 工作背景 国有企业财务顾问(Financial Advisor) 申请次数 首次申请 申请学校 6 所:Chicago, Duke, Virginia (Darden), LBS, Columb ia, Joseph 申请结果 录取:Chicago, Duke, LBSWaitlist: Columbia 选择学校 Chicago
策略篇:5 Ws 职业背景 (Where do you come from?) 和她大多数同学们不同,Lemontree没有选择硕士毕业后继续出国深造或直升博士,而是先为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做了规划,既承认了国外学位的必要性,更看到 国内工作经验的价值,特别是变革中的国有企业所提供的机会。因此她放弃了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大型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职位,而是加入了刚刚成立的-------公司,去帮助国 内大型基建项目进行财务规划,由此深入接触到国企所独有的管理运做方式,取得了独特的经验和体会。这一点也把她和大部分来自外企的MBA申请者区别开来。
个人定位 (What are you?) 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条清晰的职业发展道路,Lemontree在申请中的自我定位非常简单直接却有效――对所申请的每一所学校,“财务顾问” 和“来 自中国”就是代表她的两个关键词。她很自信,学校一定会珍视自己所带来的对中国的国企和政府的了解,以及处理其与国外投资者矛盾的经验,而申请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Why MBA? 首先是大多数人都会认可的原因:从职业发展道路上看,无论是纵向取得职位提升,还是横向取得职能拓展(如向一般管理发展),MBA都是必须的。但Lemontr ee另一个读MBA的理由则比较独特:趁着年轻,给自己一个两年的break,换一种生活方式,看看除了在目前的单位和环境之外,还有哪些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总之,她是属 于career enhancer而非 career changer,是在既定的职业大方向下面,寻找一些没做过的来尝试。
学校选择(Where are you heading to?) Lemontree原来的选校策略是前10名、10-15名和15-20名里各选两所,标准的“合理搭配、风险分散、层次选校”法,但和MBA在读的朋友讨论后 ,去掉了15-20名的学校(因为觉得申请动力不是很够),而芝加哥是最后加上的,考虑到中部的学校比起东部和加州的,学生间竞争不会太激烈。最后选定的六所学校,又都有 各自的优势领域,分别为金融(Chicago, LBS, Columbia)和一般管理(Duke, Virginia-Darden, Joseph)。
而到了收获的季节,在“甜蜜而头痛的选择”这一过程中,Lemontree也着实是充分发挥了调查研究的精神,因为自己将来会回国发展,就着重考虑了学校在国际 上(特别是在中国)的声誉,校友网络情况,特别是与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的关系。由于对Chicago由来已久的倾慕(还在学校读经济时就如雷贯耳的“芝加哥学派”),加上综 合考虑的结果,她最后还是把票投给了它。 两条给后来者的建议: 1) 一定要尝试好的学校,不要被一些所谓“硬件”如毕业学校,考试分数等所限制,因为MBA申请是一个公平竞争的过程,可以通过你的整 套package来展现你的优秀之处。“如果我再申请一次,一定会申请更好的学校。”她说。 2) 不要选back-up学校,因为一旦这样,必然降低心理动力,分散有限精力和资源,这也就是她为什么会去掉原先的那两所学校的原因。 ;
全面展示 (How do you look?) 除了体现工作中的自己,Lemontree也会充分利用学校特别设计的短文题目(如兴趣爱好等)以及附加题目(additional essay)来 取得一个全面立体的效果,以争取将个人的闪光点都展露出来。她尤其强调了后者的重要性,认为学校既然给了一个机会让你展现自我,那就不要把它浪费在仅用于解释GPA低这样 的缺陷上。所有短文完成后应该通读一遍,而不要单独看待。
战术篇:It’s all about communications! 短文写作 (WriChristopheren Communication) 8月考G,10月考T,12月初递交第一轮的两个申请,1月初将其余四个发出。。。果然是有条不紊!这期间在短文写作上面花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Lemontr ee认为最基本的短文其实最花工夫去思考,并且还要加上各个学校的特色。
在“特型”短文中,Lemontree印象最深的是芝加哥的第三、四篇,即“If you could be pre sent at any event in time, what would it be and why?”和“You've been given $1 million&n bsp;to set up a philanthropic organization. What&n bsp;would it support and why?”她认为这两篇文章给了申请者发挥的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可以与众不 同。
例如在前一题中,她就选择了一个情节非常简单,但很少人知道的故事,以此体现她所推崇的价值观,如“勇气”和“毅力”,并把它们和自己的努力方向和MBA在其中 的作用联系起来。在后一篇中,她写的是自己一直很关注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救助,而这个主题不仅东西方都有共鸣,也和社会、经济等紧密相关,让人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
Lemontree回忆说,当时写这两篇文章的时候其实根本没有刻意思考和设计,很自然流畅地就写出来了,无论是自己还是朋友看来,都是她在申请中写的最满意的 短文。除此之外,她还觉得这样的文章题目可以让自己去想一些从来没有想象过的可能性,也许这也算得上是MBA申请的一个意外收获吧。
至于短文是否要请人修改,甚至请英语国家人士润色的问题,Lemontree的观点是坚定的“没有必要”,最多是让朋友看看内容是否可以,因为只有自己写才能反 映真正的自己。
关于面试 (Oral Communication) 在说到如何和面试官交流的时候,Lemontree是一贯的淡定语气:“最重要的是‘自然’和‘交谈’,(相互给予信息),你问我问题是为了了解我,我跟你谈话 也是为了让你了解我。”她认为不必紧张,也不需要太卖力地想去留下好印象,平等自然就可以了。
笔者感言 恬淡,踏实,暂且用这两个词来概括我对Lemontree的认识吧。在盛极必衰的“MBA热”和“出国潮”这一片纷乱浮躁中,我们真的应该和她一样,静下心来, 观察、思考、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