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学同学写的有关他读书的感触。引用了给没看过的人参考
他读的是英国的FINANCE的MASTER
不过很多东西,其实都是相通的。
----------------------------------------BY KEVINAO-----------------------------------------------------------------
10个月的项目,没有实习机会,意味着刚入学就要开始找工作。紧张的学习生活,也意味着找工作的时间有限。而对于寻求CAREER CHANGE,
且只盯着热门的投行,投资等领域的大龄人来讲,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找工作主要有几个途径:来学校开宣讲会的MILK ROUND, 在学校PORTAL上贴广告的招聘,及靠个人NETWORKING或在外面招聘广告得知的机会。
开学第一周,CAREER SERVICES就开始为我们介绍未来工作情况,如何面试,如何写CV和COVER LETTER。因两周后每天就有2-3个金融机构或咨询公司来学校招聘,也意味着在对专业知识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开始了应聘流程。记得第一天来的公司是Morgan Stanley, Lehman Brothers and Mckinsey. 为了取得有限的面试机会,大家各尽所能与招聘公司人员交谈,试图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能取得面试机会。对于没有相关经验,英文也不够好的亚洲男人(美女还有点优势),同大摩的员工交谈几分钟似乎也非易事
– 不只是握手HELLO,
要谈出深度。几天下来,大家发现得到面试机会的人大概总是那几十个人:有3-6年相关经验经验,英文好或懂第二欧洲语言,或美女。当然也有通过个人魅力,如登门拜访HR,与公司内部人联络,或靠CAREER SERVICES给公司压力来取得面试机会的。我投IBD的CV全军覆没,也不奇怪。与那些有投行或MCKINSEY/BCG经验,30以下,懂欧洲市场和语言,长得也帅的几个德国人相比,伦敦业务部实在没有理由选择我这样的人面试。我的面试机会主要集中在与经验相关或投行的另类部门,如:
l Barclays Capital HK的 Sales planning, 可惜伦敦面试通过但香港分行不希望继续面试我
l Credit Swiss的 Holt (与valuation软件有关), 我的回答太不专业,甚至没谈清什么样的企业有投资价值
l American Express Finance program: 糊里糊涂地没进入第二轮
l Accenture strategic consulting: 我对咨询的理解还停留在IT/Business consulting阶段
最有趣的是Citigroup与Standard Charted Finance program, 没给我面试机会,我想到的唯一理由是我相关经验太多,不适合从头培养的associate program.
Milk round过后,班里至少20-30%的同学拿到投行的offer。其他人则开始各显神通,与校友联系,与老朋友联系,cold email,看报纸网站的广告等。
与很多同学相比,我算是一直没想清自己要什么的人,这与我当初入学的动机不纯也有关。因此选课时没有focus, 象吃大拌菜一样。平时读书,做research也无焦点,仍然把每天看Financial Times当成学校给我的负担。找工作也一样,从IBD, capital market, equity research, 到咨询公司,PE/VC, Hedge Fund,到工商企业商业银行,都在不停的尝试。通过各种途径,得到很多面试机会,从Mckinsey/BAH等咨询公司, 到Morgan Stanley/Merrill Lynch/ Lazard等投行,,BGI/HSBC等mutual fund/Hedge Fund, 到大小PEVC,永远在忙碌的状态中。但都有共同的特点,没有拿到OFFER。我相信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对各自领域做深入研究,似乎做什么都有点优势和经验,但所以都无法谈到要点。相反,一些没有相关经验但很专注的同学往往都找到不错的工作。如在LG做INVESTOR RELATIONSHIP的韩国同学,专注化工行业的EQUITY RESEARCH(与他之前经验稍许相关),通过之前IR的关系,清楚的知道哪个投行需要化工业的EQUITY RESEARCHER,最后进入高盛. 没有相关经验,专注structured finance, 选修financial engineering, futures and options等超难课程的同学,也拿到几个投行的OFFER。也有IT背景,专注股票投资的中国同学,经过近50轮面试,拿到国际顶级MUTUAL FUND OFFER的。
其实可以理解。大多数机构都不愿意招一个30几岁且没有热情的新手。我一个前同事说的很好,你愿意找一个35岁,却没有相关经验的人在你手下,从底层做起?如果不愿意,你也不能期望别人愿意。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香港投行会面试只有两年经验,且无金融背景的同学,而不是选择我的原因。对我兴趣最大的,永远是那些与我经验相关的职位,如SAP咨询,金融机构(如花旗渣打财务的VP职位)和企业(如Google, 微软)的财务。但对我来讲,CAREER CHANGE是必须的,不管这份工作的收入有多高,毕竟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尝试改变。因此我义无反顾的回绝了所有银行或企业财务的OFFER,即使这份OFFER的BASE收入比投行还要高。 而必要的勇气也是必须的,当LAZARD的人直接告诉你年龄太大不适合任何一个银行,但MCKINSEY面试做CASE INTERVIEW时你发现自己已经不适合做CONSULTANT时,你唯一要做的事仍然充满信息,面带微笑。
职业选择与学校的关系太密切了。在商学院,多数人都向往投行,所以剩下的人也跟着向往投行。这与铺天盖地的投行招聘,投行PRESENTATION及HOT的选修课不无关系。据一个交换到KELLOG的MBA说,本校的MARKETING教授不比KELLOG差,但MARKETING的氛围差得多。所以,有时我们在追寻个人梦想的时候,可能一不留神,变成了追寻别人的梦想。
现在的工作,把过去财务,银行,审计和咨询的经验结合在一起,再加上全新的极具未来增长潜力的行业,也算从各角度看最优的机会之一了。
回顾我走过的1年读书生涯,如果非要我用一个字概括,就是
‘值‘。最重要的是你的眼界得到了拓宽,看到了以前不曾想过的机会(所以现在算回报率可能没有意义,因为你看不清未来的CASH FLOW),在金融知识得到提高之外,思维方式也变得更加逻辑条理。你可以再一次发现梦想,追寻梦想,不论最后梦想是否实现。总结一下,我们将有两个回报:
- 财务上:如果读书前我们是个百元的债券(zero coupon),则读书后我们可能变成3张百元债券(即工作起薪得到提高),最重要的是,我们还有了options, 即未来职业发展的平台,这份option的价值因人而异,且与外部环境有关,如果把握好,可能是几十张百元债券。至少,这份option的价值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可以自己决定它的价值。
- 非财务上:你可以选择全新的生活方式,如选择你喜欢的城市,从欧美,到香港新加坡和大陆,地域不再受限制。除热门的金融和咨询机构外,公司也不再受限制,所以具有了重新选择地点和行业及职位的OPTION, 其价值也不能简单衡量。
上午还有几个朋友问我如何计算出国读书的投资回报率。我的看法是,出国读书象早期的风险投资,无法纯粹用现金流衡量。在BAIDU创立的时候,幻想未来的现金流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认清未来方向,把握机会,chase your dream and follow your heart. 如果连几十万人民币的投资还这么瞻前顾后,则未来很难成大业(从未来20年的角度看,现在多花20万,40万或拿全额奖学金而无需学费都没有区别)。以一个在香港投行的同学为例。她毕业的起薪在十二万美元左右,第一年年终奖四十万美元,未来多少不确定。谁能算清她的投资回报呢?谁还质疑当初投资几十万元是否值得?班里也有年薪30几万美元的日本律师,先到COLUMBIA读了法律硕士,再来商学院读金融硕士。他毕业回到原来事务所。我相信即使收入没有明显提高,他还是很珍惜重新读书的机会。毕竟,深入的美国法律和金融知识,可以确保他的知识结构在未来20年处于业内领先的地位。
如果让我总计一下出国读BUSINESS SCHOOL的体会,我认为下面几点比较重要:
1.先工作几年,再出国读书
2.如果你的经验尚可,就别在国内读了,出去能更开阔眼界
3.也别工作太久,出国读书易早不宜晚
4.能读MBA就不读其他MASTER,能读最好的学校就读,成本不重要.如全球投行找ASSOCIATE往往选择不超过10所商学院,欧洲大概就是2-3所,美国5所左右。其他学校进就很难了。
5.不要考虑FINANCING,因为如果学校好,可以申请银行贷款。
6.不要太考虑机会成本,越是去最贵的TOP SCHOOL的学生,往往越是收入最高的,如高盛MCKINSEY那些年收入50万以上的往往是出国最积极的。同年薪三十几万美元的日本律师比 大家的收入基本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7.如果有工作经验,尽量不要读那些不要求工作经验的学校,因为跟应届生在一起,你留学生活与毕业工作都要被打折
8.喜欢哪里,就选择哪里的学校。如喜欢欧洲,就去英法,喜欢美国则当然选择美国的学校
9.选择学校也要看清学校的特长,如喜欢做CONSULTING去INSEAD不错,喜欢创业或VC就去STANFORD,喜欢PE则HARVARD是最好选择
10.准备申请,则应该花足精力,从GMAT开始。因为时间长短,决定申请质量,申请学校的好坏,可能对一生都有影响
11.毕业工作:能进投行,基金,咨询就进,因为日后进工商企业商业银行的机会很多
12.工作地点:年轻的,可以考虑在海外工作几年,30以上的,如果致力于未来回国,则留在国外工作与回国工作比没有什么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