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2002 年版本MIS 学科的核心标准课程简介:
  (1) IS 2002. PO ———资讯技术支持下的个人绩率(Personal Productivity with IS Technology)
  ———预备知识:对电子邮件、互联网站浏览、文字处理软件和表格处理软件等有初级应用的水平.
  ———课程重点放在阐述及示范应用电脑软件的功能及特征来提高个人工作的绩率,以及如何应用资讯技术来提高工作质量、效率以及竞争能力. 这门课也可以修改成为一门学生自学的课程.培训学生具有初步应用数据库、互联网浏览及创立简单网页技术等方面的技能.
  (2) IS 2002. 1 ———资讯系统基础(Fundamentalsof Information Systems)
  ———必备知识: IS 2002. PO
  ———是一门MIS 学科的基础入门课,介绍资讯系统的基础概念、功能及作用,用户资讯需求的确定,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开发语言,常见数据库与网络技术,资讯系统如何成为企业竞争战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及如何成为21 世纪企业战略的基石之一.
  (3) IS 2002. 2 ———电子商业战略、结构体系及设计( Electronic Business Strategy , Architecture &Design)
  ———预备知识: IS 2002. 1
  ———着重探讨在企业之间、国家以及全球范围内企业组织战略与提供产品、服务及交流之间的紧密联系.
  (4) IS 2002. 3 ———资讯系统理论及实践( Infor2mation Systems Theory & Practice)
  ———预备知识: IS 2002. 1
  ———着重介绍企业组织系统、企业策划、决策过程以及资讯是如何用于支持企业战略决策的.
  (5) IS 2002. 4 ———资讯技术的硬件和系统软件(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rdware &Software)
  ———预备知识: IS 2002. 1
  ———提供MIS 学科学生资讯技术硬件与软件方面的必备基础知识.
  (6) IS 2002. 5 ———编程、数据、文件与对象结构(Programming , Data , File &Object Structure)
  ———预备知识: IS 2002. 1
  ———介绍计算方法、编程、计算机概念以及数据和文件结构的设计和应用.
  (7) IS 2002. 6 ———网络和远程通讯(Networks& Telecommunication)
  ———预备知识: IS 2002. 4
  ———较深入地探讨数字通讯和网络技术(其硬件和软件) . 同时着重介绍如何分析和设计组织中的网络应用系统.
  (8) IS 2002. 7 ———分析与逻辑设计(Analysis &Logical Design)
  ———预备知识: IS 2002. 1———着重介绍资讯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的整个过程, 开发的传统方法及现行的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开发模型的介绍以及开发项目管理等.
  (9) IS 2002. 8 ———数据库管理系统环境下的设计与实施(Physic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withDBMS)
  ———预备知识: IS 2002. 5 和IS 2002. 7
  ———教给学生如何应用数据库软件设计和实施一个实际应用系统.
  (10) IS 2002. 9 ———资讯系统前沿技术环境下的系统设计与实施( Physical Design & Implementa2tion in Emerging Environment)
  ———预备知识: IS 2002. 2 和IS 2002. 8介绍在较前沿的分布式计算环境下应用传统和现代的开发设计与实施资讯系统.
  (11) IS 2002. 10 ———项目管理实践( ProjectManagement & Practice)
  ———预备知识: IS 2002. 7
  ———着重介绍资讯系统开发项目的管理方法,影响项目管理成效的关键因素,以及有效的项目管理技巧与软件工具.

TOP

3  MIS 领域权威的学术刊物及会议
  每过几年(一般2~3 年) ,MIS 领域中权威的学术刊物发表MIS 领域中学术刊物的排名,这是对MIS 领域研究与教学的上千名教授进行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做出的排名,同时采用其他国际通用的指标对问卷调查得到的排名进行补充分析及报告. 这个排名对美国、欧洲、澳洲及亚洲一些国家及地区,如新加坡、香港及台湾的大学的MIS 系及专业的研究经费支持、职称评升及各大学MIS 专业的名望有重大影响,所以各国及各地区的大学对此排名都非常关注.
  目前最新的全球MIS 学术刊物排名是Com2munication of ACM 在2001 年发表的(Mylonopulosand Theoharakis , 2001) . 最前面的15 名: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Quarterly,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
  Communication of ACM,
  Journal of MIS ,
  Management Science ,
  IEEE Transactions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
  Decision Sciences ,
  ACM Transactions ,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
  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
  Organization Sciences ,
  Data Base 等.

TOP

  目前IS 的国际会议的排名按A、B、C 等级排序依次为:
  
  A+ 类会议
  国际资讯系统年会( ICIS: International Confer2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S) .
  A 会议
  HICSS(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 .
  DSI 年会( Decision Science Institute Annual Meeting) .
  A- 会议
  IFIP(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AMCIS(America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 .
  B + 或B 类国际会议
  ECIS ( Europea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
  PACIS ( Pacific Asia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
  C 类会议
  其它MIS 国际会议.
  ICIS 是IS/MIS 领域最具权威和国际学术水平最高的国际会议,它的论文拒绝率保持在80 %~90 %左右,与最权威的国际学术期刊MISQ 的论文拒绝率差不多. 一般A 类MIS 学术期刊所发表的文章从论文提交到最后接收、印刷需要大约2~3年时间,所以ICIS 会议论文集是及时了解世界上IS/MIS 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及成果的最佳途径. 正由于此,每年世界上各名牌大学的MIS 顶尖学者及教授差不多都汇集于ICIS 会议. 国内外名牌大学的MIS 系顶尖教授如想成为世界知名的MIS 学者,经常参加ICIS 会议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之一.

TOP

  对于MIS 专业的博士生来说,有一个不成文的有关ICIS 的共识———如果你在攻读Ph. D 期间有一篇ICIS 会议论文发表,就发表高质量MIS 科研论文这一角度,就可以普遍被美国大学认为是比较优秀的MIS 专业博士生了. 这一点对于Ph. D学生毕业后找工作较为重要. 通常,发表于ICIS会议论文集中的文章也会在2~3 年后被国际A类学术期刊录用刊登.
  HICSS系统科学年会是在美国夏威夷(Hawaii)召开的有关系统科学领域的最具权威的国际会议之一,其中包括高质量的MIS 学术分会. 这个会议的另一特点是不仅可以交流及学习MIS 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也可以学习到MIS 专业以外的其它与系统科学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及了解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
  AMCIS 是在美国本土召开的美国资讯系统国际年会,是AIS 协会官方赞助的三大区域性国际会议之一,是美国本土的MIS 教授为主组织的
MIS 国际会议,同时也是美国本土以及世界其它国家即将毕业的博士生找工作的重要场所之一.美国各主要大学均会在这个会议召开期间在会场处设立招聘教授职务的摊位,面试申请的博士生及其它申请者. MIS 博士生只需要花一次路费及时间,就可以与全美几乎所有有空缺MIS 教授职位的大学进行接触、洽谈及面试,非常省时及有效率. 在前几年MIS 领域发展非常迅速,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每一个美国大学即将毕业的MIS 博士生就会有2~4 个教授的空缺职务等候其挑选,可见MIS 人才奇缺的状况,所以全美各大学也各出奇招,竞相争夺好的MIS 人才. 有些大学全系的招聘委员会人员全部飞到AMCIS 会议的招聘现场当场面试找工作的MIS 博士生. 对面试满意的申请者当场拍板决定聘用并发给聘用合同,以免自己已经满意的候选人被别的大学挖走. 这一MIS 发展历程上未见的“争夺人才大战”一时传为佳话,在MIS 历史上留下了难以忘却的一页.

TOP

  在欧洲,最权威的MIS 国际会议要数ECIS(Europea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 因为欧洲较为保守的传统,当MIS 专业在美国于1967年创立时,几乎欧洲所有大学都对这一新兴学科持怀疑态度,认为MIS 学科是美国赶一时时髦的产物. 十几年后,当欧洲大学醒悟到他们曾认为可能昙花一现的MIS 学科在美洲如同星星之火,燎原到全美、加拿大各个主要的大学时,赶紧采取跟进措施, 但为时已晚,美国早已在此领域凭着“创始者及开拓者”的优势,稳稳地占据了MIS 领域的学术与教学主导地位. 所以ECIS 会议,作为欧洲最权威的MIS 领域国际会议,在世界范围内来说,还大体上被认为是B + 级别的MIS 国际会议①. 中国可以从欧洲大学的这一历史中学到一些东西,不重覆欧洲大学的足迹,在较短的时间赶超MIS学科的世界先进学术水平.ECIS 会议通常集聚了全欧洲最优秀的MIS学者,每年聚在一起共商欧洲MIS 领域的发展大计. 参加这一学术会议也可以领略欧洲大学MIS领域的学者对MIS 发展的不同于美国模式的见解及经验体会,对于引鉴各MIS 学科的经验及大家之所长,也是很有帮助及有益的. 当然,参加这一会议,也有助于建立与欧洲各大学MIS 教授的学术联系.
  PACIS ( Pacific Asia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Systems) 是由AIS 赞助的在亚太地区最具有权威的MIS 国际会议,涉及的国家及地区有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新加坡、香港、台湾、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等. 这是加强与亚太地区主要大学的MIS 学者建立学术交流及联系的重要桥梁,也为MIS 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亚太地区的参考意见及视野. 通常每年召开一次,在各成员国中轮流举行.

TOP

4  如何在国际MIS 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MIS 这一管理与计算机学科结合产生的交叉学科还很年轻,即使在其诞生地———美国,其历史也不过三十五六年,在中国,MIS 学科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某些方面可能与国际一流MIS 学科相比,还有一些差距. 但是,正因为MIS 较为年轻,中国与国际上其它一流大学的MIS 学科专业的差距就更容易、也会较快地被缩小. 在这一方面,国内一些MIS 领域的资深学者与教授为中国MIS 学科的发展与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然而,中国MIS 学者在国际MIS 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还不多,尤其是在顶尖的MIS 学术刊物上. 正如汪寿阳教授所说(2000) ,这其实是与中国学者的实际科研水平不相符合的. 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中国大学的激励政策.
  前些年,中国的大学不像现在这样积极鼓励大学教授及学者走向世界,将最好的研究项目成果发表于世界的学术刊物上,提高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以便较快地使中国的一些顶尖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所以,不少优秀的科研项目成果可能大都发表于国内的主要学术刊物上,加上英语写作的障碍,大家也没有太大的积极性去国际上发表论文. 现在,情况已经有了改变,不少国内名牌大学都有较为具体及有效的激励配套政策及措施出炉,鼓励中国MIS 学者将其优秀的科研论文投到国际学术刊物发表. 这一正确的措施,是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几年前提出的“管理科学要提高水平,走向世界”的指导思想起到的推进作用是分不开的.
  ⑵由于MIS 学科比较年轻以及国内学者较少
  参加MIS 专业的国际会议,导致国内学者对国际上MIS 领域的学术期刊种类及级别,各期刊所侧重的研究领域,以及MIS 学科的国际流派的不同研究方法等不太熟悉. 尤其在研究方法论方面,它是决定MIS 科研论文能否被国际MIS 学术刊物接受发表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近年来,不少国内大学已认识到了这个问题,陆续开设了“研究方法论”课程培训硕士及博士生,为开展高质量的MIS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⑶英语写作水平问题.
  无疑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 本文笔者之一在国外生活、学习及工作了十多年,也用英语发表了60 多篇有关MIS 的学术论文,但当投稿于MIS 学科A 级学术刊物时,即使到现在,仍然收到论文评阅人对其英语写作不太满意的审稿报告. 笔者非常同意汪寿阳等教授的观点[1 ] ,英语写作并非是中国学者较少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最主要的原因,也并非是不可克服的困难. 汪教授在其2000 年发表于《管理科学学报》上的论文中所提出的措施与建议,应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佳对策[1 ] .

TOP

  在国际MIS 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哪些是中国MIS 学者应该重点考虑的因素? 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⑴确定适当的研究主题(King ,2000) . 研究的应是国际MIS 领域当前的热点问题,研究工作也需要有创新与新意. 要做到这点,就必须经常参加
MIS 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研读最近国际MIS 学术刊物及会议论文集中的论文. 目前,国际上比较受到重视的研究方向及热点包括:
  ·电子政务(e2Government)
  ·移动电子商务(Mobile Commerce)
  ·在线教学及学习(e2Learning)
  ·客户关系管理(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虚拟团队工作(Virtual Teamworkor e-Collaboration)
  ·资讯系统的领导问题( IS Leadership)
  ·知识管理系统(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供应链管理系统(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企业资源规划系统( ERP :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Systems) ,等等.
  
  ⑵研究的模型或框架必须有现存的理论定理或以往实证研究结果的支持(Webster and Watson ,2002 ; Zmud ,1995) . 尤其是MIS 领域的国际顶尖学术刊物,研究模型没有好的理论定理或以往实证研究结果的支持,是难以被接收发表的.
  
  ⑶研究方法要适当及可靠(Daft ,1985) . 好的研究主题及问题,基于理论定理的研究模型,并不一定能保证高质量的MIS 研究. 选择适当的研究
方法及对策,也至关重要. 这也是不少中国MIS 学者的论文被拒绝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样也是国外MIS 学者文章被拒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介绍了MIS 学科的背景、核心课程, 主要学术流派及主要国际学术会议及刊物,并且对如何在国际MIS 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进行了初步探讨. 国内MIS 学科的专家学者,在现在较好的激励机制及政策指导下,应该加强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竞争的意识与信心(中国的MIS 学科的科研水平与国外差距并非有些人想像的那么大) ,使中国的MIS 学术研究更快更好地“走向世界”。

TOP

第七回 关于申请之选校问题(2)

应该说大部分IS Program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只局限于某个领域。而且通常都学校愿意培养有潜质的学生,所以technical、behavioral在申请时并不十分重要。但作为申请人,你需要知道有这样的分工。

基本上值得申请的学校有(不区分B-school和IS School):

超级牛校:MIT, UMN, CMU (B/IS)
大牛校:Maryland (B-school), Arizona, UT Austin,GSU
牛校:UBC, Indiana, Pittsburgh, Case Western, MSU, TAMU, ASU, Purdue, Arkansas, Oklahoma, GIT, UGA, Rochester
偏牛校:PSU, FSU, Clemson, Central Florida, City U of Hong Kong, NUS, SUNY Bafflo, Syracuse, U of Kentucky, UC Irvine, U of Washington in Seattle
差不多啦:Nabraska, UIUC, UIC, Washington State, York, Houston, UT Dallas, Western Ontario, New South Wales, Connecticut, UM Milwaukee
给钱就去:UNLV, Florida Atlantic, South Carolina, Virginia Tech, UMBC
钱少的不干:Southern Illinois, Kent State, Wright State
打死也不去:American University in Kabul

这个名单和前面的排名有些出入,主要是考虑到了学校综合排名的影响,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TOP

第八回 关于申请之背景问题


我曾经帮系里review过一些申请人,基本上一个“标准”的PhD applicant的背景大概是这样的:

首先,GPA 3.0以上。基本上GPA过得去就行,没人真的care GPA。重要是你曾修过的课。举个例子,你修过IS的基础课(System Analysis, Syste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Management, Database, Programming Languages, CS的也算,并且更好)、Business的基础课(accounting、finance、management、marketing)、统计的基础课(ANOVA, Regression, modeling, 修过随机过程,时间序列之类的课更好)。如果你这些课都修过,GPA 3.0要比一个什么都没修过但GPA 4.0的人强很多。

GMAT 650以上,一般在700左右,够了。一般没人会单看GMAT。TOEFL上线就行,更没人看了。

推荐信,对多数中国学生来讲就是凑数的,除非是知名教授,一般没什么用。

TOP

下面讲讲决定录取的主要因素:

第一,关键人物的强烈推荐。比如本校master/under的学生,有导师的强烈推荐的。系里认识的人推荐的。业内大牛推荐的。注意,这里讲的推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推荐信,而是能讲得上话的。即使是推荐信,大家也能品出味来。He's an excellent student和He's among the best students that I have ever taught.感觉完全不一样的。有了这种推荐,其它因素都次要了。

第二,对牛校来讲,就是intelligence,聪明。如何衡量聪明?GMAT、GPA都是衡量聪明与否的指标之一。但更重要的,毕业学校、专业和成就。越来越多的学校有那么一份中国的学校列表,基本上前几位的总是北大、清华、科大、复旦、交大加上几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如南大、浙大等。各专业还会有自己的列表,比如在社会科学领域的人大、工科领域的北航等。越是名校越有名校情结。我遇到过公开声称非五校之一毕业不看的学校。这对于在国内非名校毕业的申请人很不利,解决办法就是考名校的研究生,或者到香港、新加坡或干脆美国来读个master。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