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第五回 关于MIS博士的就业市场

趁感恩节假期还可以写点东西,过了这周又要忙了。Ok,讲讲博士找工作的问题吧。

关于MIS的就业市场,大家一致的意见是“糟透了”。那情况究竟如何呢?下面是AIS历年的统计数据:

Between 1 May 2002 - 30 April 2003 ,
125 universities/corporations posted positions,
127 applicants posted resumes

Between 1 May 2003 - 30 April 2004 there are :
218 universities/corporations posted positions,
605 applicants posted resumes

Between 1 May 2004 - 30 April 2005 there are :
157 universities/corporations posted positions,
393 applicants posted resumes

Between 1 May 2005 - 30 April 2006 there are :
158 universities/corporations posted positions,
639 applicants posted resumes

TOP

基本上IS的就业市场在2003年和2005年有两个低潮。目前的共识是市场在恢复中,今年会明显变好,明年会更好。这是今年到目前为止的非正式统计:

Between 1 May 2007 - persent
~80 universities posted positions,
~180 applicants posted resumes

大家认为市场趋好的原因有几个。

第一,IT就业市场已经恢复,这两年MIS本科毕业生供不应求,很多本科生毕业前已经有多个offer,而且起薪较高,这将吸引更多的本科生就读MIS专业,从而提升对MIS教授的需求。一般认为学术界的职位变化要落后工业界2到3年。从IT行业2000年泡沫破灭到2003年的MIS低谷经历了3年,所以从2006年开始的MIS需求反弹到学术界的职位变化也需要同样的一段时间。

第二,由于2000年前后IT泡沫的关系,很多MIS专业当年招收了过多的PhD学生。又遇到2003年的就业低谷,很多学校从2004年起大量削减了MIS博士生的数量,以消化过去多招的那些学生。所以从2008年以后,市场上的MIS博士毕业生会减少很多,从而缓解就业的困难。

当然,MIS已经基本不可能回复到2000年前后的那段黄金时间了。在可以预见得将来,MIS毕业博士生的数量和职位之比大约会保持在稳定的1:1.5到2左右。比起现在的Accounting和Finance来讲,这当然不算一个好市场,但也不算太糟糕。

需要指出的是,Finance由于今年的sub prime贷款问题很可能会出现类似IT在2000年前后的裁员风潮。3年后的就业市场究竟如何,可能只有上帝知道。


下一回讲讲申请的事情。

TOP

第六回 关于申请之选校问题(1)

今天是Black Friday,俺们穷人的节日啊。一早血拼归来再写几笔。

说到选校,不能不提一下MIS的研究流派问题。在前面的帖子里我主要提到了Technical和Behavioral两大流派。其实IS研究门派繁杂,山头林立。我只能大致上分一下类。

基本上现在的IS研究可以分为三类:Technical, Economic, 和Behavioral。

Technical IS研究起源于工程学(E.g., Computer Science),基本上基于Design Science的思路,简单的说就是开发一个新的IS系统(或者方法),然后以这个系统或方法作为研究对象,评价这个开发过程、系统性能、应用价值并不断加以改进和创新应用。偏向Technical的学校一般有比较强的CS研究背景,代表学校有是MIT、CMU和UA。例如UA有一个项目是开发脸部识别系统用于判断可疑对象,其中一个应用就是在边境口岸识别非法移民。这种Technical的研究因为和工程紧密相关,所以能得到很多联邦或外界的基金资助,使得这些Program有很强的经济实力。相对来讲,这些program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external funding上,而不是单纯关注publication。Technical的Program更欢迎有理工背景的申请人,适合计算机和其他工程背景的人申请。那些顶级的technical IS program的学生多来自清华、科大、上交等国内工程名校。

TOP

Economic IS研究主要是使用数学模型和经济学方法研究IS对企业、人群和宏观经济的影响,这种研究对数学的要求比较高,教授通常都具有数学、物理、统计等背景。IS领域两大顶级期刊之一的ISR比较侧重这个方面,在这个领域,UCSD的Prof. Kevin Zhu是华人教授的代表人物,另外U of Washington in Seattle的也有一位物理博士出身的华人教授从事此项研究。拥有数理背景的申请人比较适合申请这个流派的学校和导师。

Behavioral IS研究主要是应用基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理论研究IS对个人、团队、组织和社会的影响。这个领域的研究比较偏“文”,和通常人们认识的IS不完全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Behavioral的研究不需要数学。在社会科学领域,统计学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从事Behavioral研究需要扎实的统计基础。Behavioral IS领域中的华人教授以Prof. Allen Lee(Virginia Commomwealth University)为最杰出的代表,他是IS领域Qualitative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曾担任过MISQ的主编,并且是AIS的Fellow。在这个领域里有不少新崛起的华人教授,如Prof. Ping Zhang(Syracuse University)是HCI领军人物,Prof. Mun Yi(U of South Carolina)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Behavioral目前还是IS研究的主流,MISQ以发表Behavioral的研究为主,ISR通常也发表一些Behavioral的文章。但越来越多的IS研究开始转向Economic和Technical方向。未来的IS领域很可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Behavioral的研究适合所有背景的申请人,特别是有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统计学背景的申请人会更有利些。

除了以上三类学校外,还有一些IS的小分支,例如Health Care IS Research专门研究IS在医疗系统的应用,U Penn沃顿商学院就有一个这方面program。还有GIS,就是地理信息系统,一般和地质系在一起。至于BioInfo,那一般都归属于Bio系科,很少算IS的。

TOP

转贴一篇黄伟教授(2003)的文章。虽然部分内容有些过时,但这是迄今为止介绍MIS领域最好的文章。

source: Huang W,Wei K K,Watson R.管理信息系统(MIS):背景、核心课程、学术流派及主要国际学术会议与刊物评价[J].管理科学学报,2003,6(6):85-91.

作者简介:
b黄伟出生于中国。现任美国俄亥俄大学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终身教授。
主要获奖:
(1)最佳研究奖, 俄亥俄大学商学院, 美国, 2003.
(2)Huang, W., Watson, R.T., and Wei, K.K., “Can a lean email medium be used for rich communication? -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Vol. 7, 1998, pp.269-274, UK.
(本文被英国不列颠国家图书馆的伙伴机构ANBAR Electronic Intelligence评为最佳研究质量排名奖(Highest Quality Rating),评估是在400种有优秀引用资质证明的国际管理期刊上的90,000多篇论文中进行的。)
(3)新南威尔士大学梅森爵士研究奖(Sir Anthony Mason Fellow),澳大利亚,1999.

TOP

1  MIS 学科简介
  MIS 是一个较新的交叉学科, 是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及行为科学等的交叉组合. 当电子计算机于20 世纪50 年代迅速成为支持现代工业发展的有力的自动化工具时,一位独具慧眼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 会计系教授Gordon B. Davis 敏捷地认识到,计算机技术不仅是一个将工业生产及操作自动化的工具,还将对现代管理、企业组织结构及运作等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而对企业的非技术性的影响却是传统计算机科学及当时的管理科学都不研究的对象. Gordon 于1967 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MIS 学科的Ph. D 学位课程,宣告了MIS 的创立并奠立了他作为MIS 学科之父的基础.
  起初,许多世界名牌大学都对新问世的MIS学科不屑一顾,不去发展. 因为它不是诞生于像哈佛或Wharton 这样的世界闻名的大学里. 这样便使明尼苏达大学几乎成为当时世界MIS 学术中心. 十几年过去了,许多大学才猛悟到MIS 学科的重要性,急起直追,但为时已晚,明尼苏达大学的MIS 学科已稳稳地巩固了世界MIS 学科中心的地位. 澳大利亚排名第一的新南威尔士大学(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麻省理工学院) 成立了全澳第一个MIS 学科,至今却仅有15 年左右的历史. 欧洲大学的MIS 学科至今也只有15~20 年左右的历史.而明尼苏达大学凭着36 年发展MIS 学科的领先经验,世界最具权威的MIS 学术刊物及国际会议,90 %或以上是由明尼苏达大学MIS 专业毕业的Ph.D 学生或其流派的教授主持或管理. 本文的两位合作者: Professor Richard Watson 就是Gordon 的Ph.D 学生;魏国基(K. K. Wei) 教授虽不是明尼苏达毕业生,但曾进修于该大学MIS 专业,且采用明尼苏达MIS 学科体系于其教学及科研中,所以一般也都认为属于明尼苏达流派. 现在两位教授分别成为MIS 领域世界最权威的学术协会———世界资讯系统协会的正副总裁,可见明尼苏达流派在国际MIS 学科方面的影响之大. 至今,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流派MIS 仍然是世界MIS 学科的主导流派,其较具权威的教授很多,如Professors Davis ,Watson , Weber , Benbasat , Jarvenpaa , Lee , K. K.Wei , DeSanctis , Galletta , Alavi , Lyytinen , Zmud 等.近年来,美国也出现了其他一些较有知名度的MIS 学派的学者,如亚利桑那大学的ProfessorNunamaker (以资讯系统开发为主要研究及特征)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Professor Whinston (以经济学理论模型研究MIS) , 纽约大学的ProfessorLucas ,以及麻省理工学院(MIT) 的ProfessorOrlikowski .

TOP

  即使在国外,不少学生,甚至大学教师,也常会将MIS 与CS (computer science) 学科混淆. 第一作者曾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MIS 学院担任MIS 硕士学位项目的主任,许多澳大利亚的硕士学生分不清两者的差别(有些国内大学的MIS 学生对此也不太清楚) ,常常在选MIS 及CS 课程上不懂应该选哪一学科的课才能最适合其将来事业发展的需要,常常找笔者询问及寻求解答. 笔者也常常以一个小的案例来解释MIS 及CS 的本质差别,希望有助读者对两者的根本差别有所理解.
  比如,有两个位于相同行业及处于相类似经营状况的企业A 和B ,同时投资安装了ERP 系统———SAP. 两年后,企业A 由于使用SAP 得当,管理及利润等更上一层楼;企业B 却因为使用SAP不当,营销下降. 企业B 可能会去找软件公司投诉,说花费了大量投资购买的SAP 产品非但没能使其企业受益,反而受损. SAP 公司很可能会反驳说,我的SAP 软件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你现在没能指出SAP 软件产品中哪一个功能模块及系统有问题,而且SAP 系统也使与你同类的企业A 在管理及营销上双丰收,足以证明我的SAP 系统没有问题,而是你企业本身的管理与使用SAP 有问题,并非是我们作为SAP 系统开发的技术人员(或CS 人员) 所能帮助你解决的问题. 企业B 又去找管理学研究的教授J ,J 教授可能会说,我们或许可以从公司组织结构、行为及文化等方面作一点研究并给予一些参考意见,但此问题涉及的主角是SAP 系统应用带来的管理方面的问题,并非传统管理学所能解决的问题. 这样,这个现实存在的问题,既非CS 人员的问题,也非传统管理学的问题,到底应该找谁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这便是一个典型的MIS 问题. 所以,MIS 主要是CS及管理学科的交叉学科. 正如王众托教授在《管理科学学报》(2000) 的专论文章中所论及的关于信息技术与管理变革相结合的重要性,这两者的结合应该是MIS 学科当前应该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TOP

2  国际MIS 学科核心课程简介
  MIS 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非常迅速、有宽广前景的前沿学科,在其创始人Gordon B. Davis 等人的领导下,经过30 多年的踏实工作,在全世界的管理学界开创了一个新天地,世界各主要大学管理学院都正式承认与接受MIS 作为一门学科这一事实.MIS 学科本身也不断完善自己,已经形成了本学科的学位课程标准. 中国大学不少管理学院都成立了MIS 学科或系. 国家教育部也很重视,批准一些国内知名大学创办与发展MIS 这一重点学科. 但是,有些大学对于如何开设MIS 学科的核心课程有不同看法. 虽然不同特色的MIS 学科专业的存在无可非议,是健康的,但是风格迥异的MIS 学科专业也会造成社会及企业界可能搞不清MIS 专业毕业生到底具备什么方面的真才实学,进而对录用MIS 专业毕业生产生迟疑. 就业市场对MIS 专业毕业生产生混淆和不信任,对于MIS专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笔者希望对美国MIS 学科课程设立和发展的历程以及世界MIS 学科的权威机构推荐的标准MIS 学科核心课程的简介,能够对国内大学MIS
学科核心课程的建立提供参考. 必须指出,国际权威机构制订的关于MIS 学科核心课程标准并非是必须完全照搬执行的标准. 国内大学应考虑本身的长处及中国实情,这样,一个好的课程大纲才能切实地落实.

TOP

  正像任何新兴学科的发展历程一样,MIS 学科及核心课程在最初的一二十年在美国大学也是各自为政,各自按自己对MIS 学科的认识及自身条件来发展. 不少有识之士发现了这一问题,开始成立学术协会整合不同大学对MIS 学科发展的认识. 然而,由于意见不一致,就产生了各自为政的中小型学术协会,分散了MIS 学科本身的影响力及权威性. 从1967 年MIS 学科创立,到20 世纪80年代,MIS 学科的课程设置权落在了偏重计算技术但较为开通的国际计算技术权威学术机构———国际计算机器协会(ACM: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的手中. ACM 与MIS 学术团体进行沟通与协商,使制订的MIS 学科核心课程能为MIS学术界基本接受. 这样,ACM 就在MIS 学科课程设置方面领导了MIS 学科20 多年.
  到20 世纪80 年代末及90 年代初,MIS 学科完成了内部的“统一大业”———将世界五大洲的MIS 学术团体汇聚于一堂,成立了MIS 业世界最大也最有权威的MIS 学术组织———国际资讯系统协会(AIS: Associa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s) ①. AIS采用较为民主的分权管理方式,协会总裁每年由会员投票选举产生,而且候选人由三大主要区域———美洲、欧洲及亚太地区———轮流产生. 从此,AIS 开始统一地以MIS 学科世界代理人身份在国际学术界出现,大大提高了MIS 学科在世界学术界的声誉及影响力.
  AIS 也开始较为独立地研究创立MIS 学科核心标准课程. 在与其它MIS 学科有关的学术团体,如ACM、AITP (Associ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Professional) 和IFIP(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Infor2mation Processing) 合作的基础上,经过三四年的踏实工作,于1997 年推出了由MIS 学科自身学术团体为主创立的MIS 标准核心课程方案,为世界各主要大学的MIS 专业所采纳使用.20 世纪90 年代初,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及电子商务(e2commerce) 还不是很普及, 不像今天这样引人高度重视, AIS 决定将1997 年核心课程版本进行一次全面的修订,于2002 年公布了最新的MIS 学科标准课程. 本文将简介这一最新版本所列的核心课程. 简介或许有助于:

TOP

  1) 国内大学在修订MIS 学科核心课程时,能够较快地吸取国际MIS 学科30 多年发展的经验教训,实现“渐进跳跃式前进”的学科发展模式,在较短的时间内使MIS 学科走向世界;
  2) 不再重蹈国际MIS 学科发展经历的曲折弯路,以较少的成本、人力及精力选定最佳路径,更快更好地发展国内MIS 学科专业.
  最新的MIS 学科标准核心课程是基于以下三个经抽样调查确定的关键因素:
  1)MIS 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宽广的商业和现实世界的视角及学识;
  2) 他们必须具备很强的分析与带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3) 他们必须具备很强人际关系沟通、交流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更具体地说,MIS 专业毕业生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得到正规的培训与教育:人际关系沟通与团队合作技能,商业知识,企业组织过程发展(包括资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项目管理,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网站编程
技术以及系统集成等.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