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申请季结束-时隔N年重返校园的一些感悟

一路走来,之间经历了大学的点点滴滴,工作也已近三年,也曾有很长一段时间离开过,终于在今天划上一个句点。在withdraw了最后一个相关选项之后,也是在公司的last day, 午夜时分,伴着窗外依然灯火通明的长安街,留下近年来的一些想法、经验和体会。希望能对正在选择机会和未来的童鞋们的有所帮助。

虽然背景普通,还是希望大家点赞一下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华丽的分割线

曾经在大1的时候有过transfer到美本的想法,小小地接触过各类英文考试,但由于英文基础很一般,在第一次T后完全丧失了信心,时间也在各类非正统类活动中悄然流逝。又等到了大3,像很多同学那样在就业和读书之间犹豫、踌躇、迷茫过,从满怀信心的考完最后一次老G,到被ETS告知题目重复“免费”赠送一次考试,再到托福二战依然停留在在两位数(至今还是妥妥的2位数),经历了绝望中寻找希望又回到绝望的过程,在大三终于认清了big four的全称后,并在宣讲会上为其中一家“People come first”的企业文化所吸引,和很多人一样投身审计事业。

在论坛上也看很多关于各类管培项目和留学之间的帖子,本人并不对任何一种选择持保留意见。正如围城中的人想着外面世界的精彩,而围城外又心怀憧憬的想去感知墙内的世界。相信很多小盆友都问过自己,出国为了什么?也相信并不一定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诚然,单纯的读书并不一定能带来职业规划、个人兴趣提供有效的支持。一个发展性的就业机会也许可以帮助你更了解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定位。我一直觉得单纯的待遇不是第一份工作应该考虑的,工作中隐含的培训机会和交流平台是企业所能给带来的提升。


总体来说我也庆幸自己作为非财务专业去体会两年多的审计生活。有幸在第一年接触了企业的合并,在第二年自己带了两个Local的小项目,完整的经历了下场子,编写各类底稿和汇总备忘录,draft完报告以后一遍又一遍地接受manager和parter的洗礼,再到最后打印、装订(这些民工活理论上也需要自己完成)。首先,感觉企业每年有3周左右的培训和入职前2个月的培训还是一个不错的福利,相对与单纯在项目中的磨练更有正对性一些。其次,在peak season中学会怎么去balance生活、工作和学习,也思考了关于未来的一些想法。

也许和很多人不一样,除了面试的时候,我没有在这里规划过Long term goal, 也许假如当初单纯的坚持可能现在我还坐在office里面等待PIC的Question. 一位前辈曾经和我谈过,并不是单纯高大上的XX投行就能适合自己,反而可能过早的束缚自己的发展。我个人对M&A和企业上市这块比较感兴趣,正好赶上一家美资的资管公司筹备期,毅然决定加入。一年中,也亲手接触到了企业从筹备海外上市,到架构设计,整合和战略融资等一系列流程,没有可歌可泣的故事,但是感觉每一天都很充实。换企业的还有一个目的也是能够多留出一些自己的时间去考虑申请的大事小事。


关于选校,我承认自己不是在藤校之间左手倒右手的大牛。之前在几个学校的声誉、就业、体验上面也有过大家都有的纠结。最后决定攒点PR Withdraw UR这个坑。个人感觉假如准备回国从事金融类工作,其实非藤校只是区别于听过没听过,并没有一定实质上的支撑。所以个人还是根据Location, 就业体验方面着手。顺带给B家做一下广告,之前闲来无事商学院prof dictionary,总共有70位包括教授副教授在内的faculty,其中有一半具有CFO,parter等经验,我隐约感觉值就是我想要的,相信未来必将不会让我失望。
收藏 分享

终于~楼主也到了写申请总结的这一步。但愿我们这仍在围城里的人~在将来也有一这么美好的一天。谢谢分享!共勉~

TOP

谢谢楼主的分享

TOP

谢谢楼主的分享

TOP

ddddddddddd

TOP

围观围观!!!!!

TOP

给顶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TOP

好文章,学习借鉴

TOP

。。。。。。。。

TOP

打个酱油我就走!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