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
- 11
- 积分
- 7308
- 经验
- 7308 点
- 威望
- 742 点
- 金钱
- 1237 ¥
- 魅力
- 1237
|
据报道,李泰伯在博客中反思申请失败的原因时认为:一是自己起步晚,作出申请留学的决定是在高二上学期,比别人晚很多;二是SAT分数不够高;三是美式竞赛AMC-AIME系统成绩不算最好;四是不了解很多信息和包装手段;五是全部申请了全额奖学金。
-------------------------------------------------------------------------------------
美国顶级名校寻找的,是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有发现问题的眼光和理性的批判精神,性格独立、坚强的人。从李泰伯总结的第一点和第六点,无一不说明李泰伯不具有“发现问题的眼光”,不具备“敏锐的分析能力”。美国名校申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选校定校、文书制作、表格填写、时间把控、面试,每一个环节都足以影响最终的结果。否则,美国一些家长不会在学校有升学顾问提供免费升学服务的前提下,还为孩子从9年级(初三)开始花钱请一个私人升学指导顾问。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如果连系统的思维能力都没有,全军覆没,情理中事。当然,这不是李泰伯的错误,是我们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必然结果。试想,每天坐拥试题十几卷,只知道解着一道一道孤立的题目,与社会、与世界脱节的人怎么可能拥有系统思维能力?中国学生的思维成熟度较之美国学生起码低四年,这是我从事美国事务逾十年,观察对比的结果,也是一些在美国留学的学生认可的结果。
另外,用美国式的思维生动地讲述中国人的故事,并不是托福、SAT考试成绩好就能解决的,对美国文化和名校入学标准的理解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拥有的。如同上庭打官司,法律条文每个字都能看得懂,法律也允许被告自己为自己辩护,但是,没有几个人敢于不请律师,自己为自己辩护的。所谓术业有专攻,服务业尤甚。
不管是申请美国名校也好,未来职业发展也罢,“我是谁,我有什么,我要什么,我应该怎么做”这个哲学问题将伴随人的一生,什么时候中国的教育能让我们的学生从铺天盖地的卷子中抬起头来,从大量的阅读中和亲身的实践中思考这个哲学问题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