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沃顿“生态圈”

沃顿生态圈

  MBA的“圈子”概念用比较规范的说法应该是叫“网络”,实际上就是指一名MBA所能集纳的所有社会资源的统称。对这种“圈子”的理解不应太过简单或太过功利,因为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得更多是“信任”、“尊重”和“团结互助”精神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良性循环和巨大张力。所以,把这种关系形容为“生态圈”可能更为恰当,而这种“生态圈”似乎也可以被看作是某种商业社会理想状态的模型

  在北京,一个由50多名美国沃顿商学院毕业生组成的圈子正在以自己的方式运转着。这个圈子的组织形式可以被看作是同学会,但是在作用的范围上却更类似于一种商业组织,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同学会

  而这种“圈子”也并不是发生在沃顿毕业生身上的特例,在北京,耶鲁、哈佛、麻省理工等商学院的毕业生都有类似的组织。实际上,很多有MBA经历的人的一个共识是他们都非常看重毕业以后在自己和同学之间形成的一个“圈子”,在他们眼中,MBA生涯所能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或者身份,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周围同道的深入接触从而良好地整合社会资源。

  沃顿“老乡”

  邹其芳,天津人,1994年在美国沃顿商学院获得MBA学位。作为瑞尔国际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现在邹其芳只要在北京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到位于东长安街北侧国际大厦的办公室上班。不过,与他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拥有的5家设施一流的瑞尔齿科诊所相比,他的办公室多少显得有些朴素。

  从邹其芳所在的国际大厦沿长安街向西3公里,正好可以到达卢正树的公司——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这位2001年才刚刚从沃顿MBA毕业,有着地地道道中国名字的美国人刚刚来到北京一年多,现在已经开始忙活着筹备中体倍力在北京的第三家连锁店了。

  邹其芳和卢正树在不忙的时候常常会凑在一起吃顿饭或者聊聊天,除了两个人都曾经沐浴过的费城阳光之外,更多的话题是关于今天他们共同身处的商业环境以及企业运作的方方面面。

  “很多人误会这个圈子就是拉客户,其实不是这么简单,比如我们之间的交流还有咨询的方面。我们俩的生意服务内容不一样,消费群体却差不多,我在Robert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卢正树说。而邹其芳的认识是:“我很理解Tomers,他虽然会说中国话,但是他不是来做访问学者的,而是要做实事。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国人在这么复杂的环境下做事情不容易,国内做事情的方式不同,很多时候需要有耐心。我们是在互相帮助,当然这主要是在宏观的角度,具体的事情彼此不会介入。”

  瑞尔国际在1999年就在北京开办了诊所,如今已经是号称业内最佳;倍力虽然是美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健身俱乐部,可是2002年才刚刚登陆中国。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批MBA,邹其芳在国内企业运作方面的经验以及对国内商业环境的深入了解可以给予卢正树很多的帮助,这种建立在彼此信任基础上的帮助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也成了使倍力在中国市场推进如此快速的因素之一。

  齿科诊所与健身俱乐部表面看起来似乎毫不搭界,但是作为比较高端的服务机构,两者正好有着相同的目标客户,对这类客户的服务方式和语言在很多时候都是共通的。所以,在自己的经营方面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想到的第一个交流对象就是对方,在做一个重大的决定的时候他们也会听听对方的意见。正如邹其芳所形容的:“我们之间的沟通可以说是毫无保留的。”

  邹其芳和卢正树在描述彼此之间关系的时候使用最多的词语是“信任”,这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几乎是毫无保留的信任归根结底来自于他们身上共有的,来自国际顶级商学院——沃顿的“血统”。而卢正树对此的描述更为贴切:“我们是沃顿的老乡”。更可贵的是,因为这样的同根同源,不仅让他们平常的沟通中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让他们在有机会合作的时候能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卢正树前不久刚刚确定要开张中体倍力在北京的第三家连锁店,他把地址定在了北京地区一个以新锐面貌出现的写字楼物业——“左岸公社”,而有关这次合作,还是与沃顿的“生态圈”有脱不开的关系。“左岸公社”的市场总监徐炯也是沃顿的毕业生,之前和卢正树彼此都认识,所以当各方面条件大家都认可的时候,具体的合作进程就省却了很多考验彼此诚意的环节,从而显得非常的顺畅。

  目前,包括邹其芳和卢正树在内在北京工作的沃顿MBA一共有50多人,他们中间以在大公司从事高层管理工作的居多,也有在一些国际机构比如世界银行从事研究工作的,还有就是自己创立事业的。他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可以说非常紧密,从1998年他们就开始有不定期的聚会活动,而今年年初他们在北京美洲俱乐部的大聚会中选出了自己的总负责人、公关负责人以及财务负责人,让这个以俱乐部形式出现的团体更加有组织地运转。而邹其芳和卢正树之间这样融洽的关系在沃顿的同学圈中间并不是特例,稳定的朋友圈之外,沃顿的同学中间还派生出了很多优秀的管理团队,像现在麦肯锡中国的高层管理团队就都是沃顿的同学。

  当商业成为传统

  邹其芳至今都对自己20世纪90年代初在沃顿就学的时候聆听的一次以成功的CEO为主题的演讲印象深刻。

  当时史克必成公司的CEO是1953年毕业的哈佛MBA,作为演讲人他问了台下众多的沃顿学生一个问题,你们读MBA的目的是什么?为了缩小范围,他说了三个选择:MBA的名声、圈子和知识。这是一次没有对错的民意测验,而结果出乎意料,只有一个同学选知识,少半人选了名声,而大多数人选了圈子。众多的听众反过来问史克必成公司的CEO,1953年毕业,到现在对你帮助最大的是什么?这位CEO的回答是:还是圈子。

  今天在众多MBA出身的职业经理人中,这种“圈子”早就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化的东西,而正在慢慢成为他们所秉承的一种传统和遵循着的一种习惯。而这种传统和习惯早就从他们选择成为MBA的那一天就开始造就了。

  在商学院学习的阶段,学生社团这种组织形式的能量被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出来。卢正树说,在沃顿有200多个学生组织,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何种组织。其中,有一个经济顾问组织——国际青年志愿顾问特别受学生的欢迎。当时卢正树有一个同学就去了印度,帮忙当地的一个小型高科技公司设计一个项目。而这个组织在沃顿形成已经有十多年了,最早的时候学生可以参加的可能只有5个项目,现在有20多个项目可以供学生选择。来寻求帮助的有墨西哥的车轮工厂、以色列的高科技公司还有南非的咖啡公司。

  此外,卢正树也补充了很重要的一点:在沃顿,学习也常常是以团队的方式进行的。一个沃顿学生的成绩,20%来自于考试成绩,20%来自于课堂表现,60%来自于团队成绩。

  沃顿的8万毕业生分散在世界各地,但是沃顿有一个强大的数据库收集了他们所有人的信息,任何一个沃顿的学生都可以到图书馆去检索自己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同学,即使像在很偏远的地方,只要有一个沃顿的毕业生,你就一定能找到。而当你与这些找到的同学联络的时候,你得到的一定是毫无保留的热忱帮助。我在学校的时候就得到了很多毕业生的帮助,所以当有沃顿人来寻求帮助的时候,我为什么不帮助他们呢?卢正树说。

  沃顿学生在校的时候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活动就是每年的五、六月份都会有一大群沃顿的在校学生四处考察,这种活动被称为GIP(Global Immersion Program)。考察的主要地区是中国、欧洲、南美、印度等地。在中国,他们主要会到北京、上海、香港和当地的大公司进行交流。实际上,这样大规模活动在当地的接待和安排工作往往是由当地的沃顿同学来组织的。像今年五、六月份就有80个沃顿学生来到中国,其中在北京等地的活动就是邹其芳和卢正树等人安排的,而他们早就把这些工作看成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邹其芳是现在北京沃顿同学会的负责人,他说:“我们自愿地做这些工作,我们建立起这样的组织为大家服务,沃顿的同学到了一个地方之后大家都有一种想法要找到彼此,所以很自然地就凑到一块了。在某种程度上两年的沃顿教育使他们有一种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来自于彼此之间的共性和信任。”

  沃顿能够形成如此大凝聚力的原因究竟从何而来?邹其芳的观点是,首先是沃顿在选学生的时候就很严谨,这些人以前在各个领域都是有一些成绩的,而在学校一开始的学习环境中,总能让人感觉到学校在设计和安排建立你的自信。小的班级,几十个人在一起学习互相也有影响,而这些学生都是比较聪明的人,调整、适应、学习的能力都很强,在适当的引导下,他们很自然地形成互相融合的氛围。而毕业以后,学校依然通过各种方式在加固这种融合的紧密性,每年亚欧拉美都会举办校友会。

  邹其芳用一句话把沃顿的“圈子”定义得很简单:“其实不过就是‘人以群分’,而这种群体的特征概括来说也就是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关键词:沃顿商学院(Wharton

  位于美国费城的沃顿商学院建立于1881年,是美国第一家学院化的商学院,在各个主要的经济专业以及管理教育水平方面都有极高的声誉,在美国商学院各种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目前在整个中国包括北京、上海、香港等城市工作的沃顿毕业生已经超过200

收藏 分享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