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INSEAD 面试--北京
拿到pre selected的邮件之后三周才拿到两个面试人的联系方式, 还能再慢一点吗……等死了。 两个面试人倒是都很奈斯的想要把面试尽早的做完交报告到学校。 我28号发了一个邮件给两位校友, 第二天早上就接到了其中一位法国校友的回复,约好在3号面试。

法国校友是在一个德国的做高铁的公司工作,约好在办公室面试。 话说那天我装着西装衬衣皮鞋人模狗样的去校友办公室面试了, 那天的办公室里空空荡荡没有一个人工作, 就校友在那儿,穿着拖鞋T恤, 对比之下我很overdressed的样子,汗。 校友一进们就开始说让我别紧张, 说校友面试就是看看大家气场和学校合不合, 还一个劲的自己调侃法国人如何如何, 其实我开始还有点紧张,但是一看到拖鞋真就一点都不紧张了……

校友自己先自我介绍了一番, 然后让我自我介绍, 我说我是长沙来的, 还让我到办公室里面的大地图上指出长沙,然后很自豪的告诉我他们在长沙也有办事处。 接下来就是拿着他打印出来的申请材料短文一点点的问。 问我大学为什么不去上海读而要去北京读?问我接下来为什么想到去日本读研究生?然后毕业后为什么不在日本留下来工作?觉得日本人怎么样?和中国人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想去挪威工作?在挪威的娱乐活动是什么?最不喜欢和哪国人一起工作?为什么最不喜欢的那国人 不是法国人?(我汗!)工作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我们公司是做什么事情的?我的具体职责是什么?然后看着短文让我重新口述了一遍自己的那个失败和成功的经历。 然后说到其中的email来来往往, 说他也很受不了这种讨论技术细节的email,总是没完没了浪费很多时间。为什么想读mba?还申请了什么学校?这样来来去去,加上闲聊就过去了一个半钟头, 然后校友留了半个钟头给我提问。

其实我还没有提问, 校友就又问我, 我看你这个上面写的是去枫丹白露, 为什么不去新加坡呢?我说是因为我和老婆去枫丹白露的校区看了, 老婆很喜欢那种法国的乡村生活的感觉, 那我当然就听老婆的话填了枫丹白露了。 然后校友开始花大力气说新加坡校园的各种好处, 比如校园小人少,同学之间的感觉和关系更加亲密之类的。 然后说了一个最重要的理由就是法国大家住的很远, 开party的时候大家都要开车开个十几二十公里, 然后没有车还要拼车很麻烦, 最麻烦的是喝了酒还不能开车。 但是新加坡都不同, 大家都住在相聚很近的两个公寓里, 喝醉了酒可以直接走回家, 如果真不能走了, 被抬这回家也很容易的……说得我真是想去新加坡校区了!当然最好还是给我机会问问题, 我问了问这段学习经历对他的影响。他说现在在工业界的公司里面, 其实这个学位并不象在咨询界里面那么的被value,然后回忆了一下自己这些年的经历。

于是面试就结束了, 总共两个小时, 临走的时候还跟我说, 不管你录取不录取到时候有结果了给我发个邮件告诉我一声把, 我说一定一定!
第二个面试的校友是一个在金融业工作的中国同胞, 他在我面完法国校友的第二天也就是5月4号青年节给我打了电话, 说是房价的时候没有看邮件,今天才看到。 也是非常奈斯的想要把面试尽早做完,问我什么时候有空, 我说我还在吃饭呢, 吃完饭就有空了。 校友说那好, 吃完饭就来我办公室面试吧。 于是我两点钟就出现在他的办公室了, 当时由于从宾馆退了房,还拖着我的拉杆箱就到了校友的办公室。不过真是喜欢这样快速的搞定!

到了之后校友先自我介绍了一下, 然后让我用英语在白板上画画公司的组织结构图, 让我介绍自己的工作内容, 职业发展, 以及为什么不想工作了想读mba。 我说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个工作总是需要我离开陆地到海上去, 我受得了我老婆也受不了。 校友表示说是啊,家庭还是最重要的。 介绍了大概半个小时之后,  校友就说我们还是用中文聊吧。

于是开始聊天了, 校友问我喜欢看什么书, 最近看了什么书?于是我就开始说我最近一年来看过的书, 聊到了其中的一本是黄仁宇的长沙白茉莉,然后校友也喜欢看黄仁宇的书和历史方面的书。 我介绍并且推荐了一下长沙白茉莉(我和黄仁宇都是长沙人嘛), 并说这是黄的唯一一个小说, 校友说不是的, 黄有两个小说, 长沙白茉莉是其中一本,他没有看过, 不过另外一本他看过,是叫汴京残梦,是看着一个清明上河图写出来的故事…… 然后还聊到了其他的书。 后来又问到了我来北京玩什么, 喜欢和什么人玩, 因为校友以前读过phd, 所以还聊到了学术圈,最近我在玩twitter, 于是我还介绍了一下twitter圈, 因为感觉两个圈子还是有共同的地方。 这样不知不觉就聊到了四点,于是校友说留些时间给我问问题。

我也问了和上一个校友一样的问题, 他说其实很多东西还是看运气的, 比如如果毕业的时候遇到经济危机, 很可能就很不好找工作,而平时都是很轻松的一个人可以拿两三个像样的offer的。 然后同样的也说到了法国和新加坡校区的区别, 同样是推荐去新加坡校区。 然后还推荐了CFA的一级notes,说这个在上学前看看对没有任何财会经验的人会很有帮助, 让一年的学习能轻松不少。 最后也是让我通知他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还问我本来是申请九月的为什么到一月了, 我说主要是开始没有考托福, 后来又要我考, 我运气很好的正好打了105分, 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个面试…… 校友倒是觉得这个是因祸得福, 因为他觉得一月份的有个实习,比九月份的要好。 最后还说之所以觉得一月份好其实主要还是因为自己也是一月份入学的,哈哈。

于是两个面试都结束了。 面试还是蛮有意思的, 是整个申请过程中最有意思的过程, 而且和这样的愿意分享的校友聊了这么久的天, 确实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接下来我也什么都做不了啦, 就等吧~~

TOP

INSEAD MBA R3上海面试 (4/7)
今天下午Insead正式面试结束,现在听天由命中。


当时接到interviewer inform时,发现都是华人名字,猜想是不是我ibt口语19闹的……大概照顾我口语烂……


第一个interview之前从姓上猜想是新加坡人,其实是苏格兰长大的华人,目前是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的的VP,应该是01年左右INSEAD毕业的。


直接去的外滩他公司面试,之前都是他秘书和我联系的,而且就在我还在犹豫什么时候去邀请的时候,他先发了Mail过来。
到了之后正好他有会议就等了半小时,5点开始7点结束,整整2小时。


这个Insead校友非常Nice,先说了下面试的目的是了解我这个人,所以也没有什么常规话题,就是让我自己在那大嘴巴吹……全程英语。


我就从5岁陪伴美国友人游长城开始回忆……一直到最近去欧洲的蜜月旅行自驾游,反正扣紧International Experience。校友基本就听我说,然后问些我提到的细节问题(可能是真实性检验?),这块我基本对答如流(因为基本不是编的,小有夸张)。


突出提了几个问题,一是我对新加坡的看法(因为在那工作了几年),我就很大嘴巴的说,出来前有很多幻想,但后来发现其实和国内差不多=_=,但是劳工阶层的生活好很多也更稳定敬业,觉得这个就是发达与发展中的差距。


还有就是问了我回国创业前,当年叫我去新加坡的老板怎样反应。我说,他就是笑笑说:“没关系啦,你30都还没到。”


还着重问了我带一个跨文化团队的经验(因为在新的团队是个多国部队)我泛泛的说了下,大意是忽略文化背景,扣住全人类共识之类的……举例说了下怎么解决团队中的菲律宾刺头……


聊到后来挺融洽的,最后十分钟我们在聊爱好。。。。我说我的爱好是打游戏(这个……据说是禁忌,唉),他就说他当年也很喜欢某些游戏,我们就此展开聊了会他喜欢的那几个游戏(嘿嘿,几十年游龄我没玩过的游戏还真不多)。最后,我问了下,对他而言,站在今天的高度,如何评价当年的MBA教育对他的影响。他也是说当初他也是career switcher,从acounting转consulting,后来又banking再到insurrance。他觉得MBA对这个转变还是至关重要的,而且那一年的经历绝对是宝贵的人生体验,他认为很值得。他还说,人生的体验是找工作还是要按兴趣来,"Money will come"不必太在意收入。


最后用中文祝了我好运,握手进电梯……


感觉校友还是很厉害,尤其对谈话的把握,基本没有提什么问题,就让我絮絮叨叨的谈了2个多小时,而且感觉挺愉快,没什么压力。


至于他对我的印象……我也没什么把握,因为我自我感觉一向是过于良好的,所以……


第2个校友面试是今天下午,是来自大陆05年毕业的校友,现在某最佳雇主企业任总监。


校友之前电话里的声音相当年轻……不过本人应该也40左右了。这次面谈是利用他在上海的2天抽空进行的,地点在南京路他的会议地点,所以时间上比较仓促,就1小时。自我感觉发挥不好……几个问题卡了壳=_=,而且全程中文,只在其中一段转用英文。


这次的校友问的问题都很常规,Career Goal阿,Why MBA,Why INSEAD等,其中一个卡壳的问题是关于 中国文化的……提到INSEAD有Culture week假如让我组织介绍中国文化,我会怎么组织。其实这是个可预见的问题,但我当时想的都没什么创意,我就想了会,结果他直接跳过了 :~(。后来谈到为何要从新加坡回来,以及带多国团队的经验(这个问题好像必问)。对了还问了我的strength和Weakness,我说我的Strongth是看问题很快能看到Big Picture并且举一反三的能力很强(照抄前大老板推荐信上的……),缺点是self-motivate不够,总是使不上全力。他追问为何这个是缺点,我说我认为一个人的最终成就还是由他的Self-motivation决定的,每个人都有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的时候,但那些觉得还可以再尽力点的人,才走的更远。


此外,还问了我会选择怎样的队友?我说主要是互补的,因为我希望团队能Robust和Flexible,过于类似的人在一起,处理多样性问题和未知问题的能力就不强,而这两种问题通常是最难的。


最后我照例问了同样的问题。这次的校友对MBA的评价是脱胎换骨(我想所有国内教育背景的应该都会有这种感触)……


最后结帐走人,我很被鄙视的没有按大家说的那样去抢付帐单……


总的来说,第二次的感觉比较不好,因为回答了许多预设的问题,某些还卡壳了,不如第一次那样在循循善诱下竹筒倒豆子般爽快……


现在,就是开头的4个子 听天由命……

http://forum.topway.org/viewthre ... 26amp%3Btypeid%3D12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