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颖一:我们说得很明确。第一我们对全球化经历非常重视;第二我们会逐步实现,因为中国有自己的国情,现在商学院都要求有全球化的经历,很多是组织10天-2个星期,叫“全球之旅”。比如说去“金砖四国”,哪怕只有10天-2个星期,对人的感触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一个耶鲁的学生去莫斯科,后来学生谈出来的话跟他没去之前截然不同。我们也认为全球化经历多种多样,一个学期交换是一种形式,这个时间需要3-4个月;暑期的实习2个月;然后就是组织的“全球之旅”,通常放在寒假比较合适,我们也会慢慢的增大,当然这里面有成本问题,国际费用是一样的,但是我们购买力的能力还没有那么强,我们会逐步的提高。比如今年说明年开始百分之百要求,这是不切实际的,但是我们会采取行动,专门筹一些奖学金,奖学金的目的就是增长MBA的海外经历,这样的话,学生出一部分钱、我们奖学金里出一部分钱就可以了。事实上我们很愿意拓展学生的全球化经历出资做贡献,在目标很明确的情况下,再加上我们的决心每年都要加比例,最终每一个人都有这次经历。 Q:我有两个问题,刚才杨斌老师提到了“软课程”和整合性实践课程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清华包括师资配备和教学方式会从哪些方面来保证这些新课程的质量,还有一个小问题,很多学生比较关心,就是春季MBA不再对外招生之后秋季的MBA会不会扩招。 杨斌:我谈一谈师资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多种方式来使得“软课程”教师的来源能够更丰富、也更有实力。刚才钱院长说校友加入进来当教练,这不是纸上谈兵,他需要有很深刻的体认之后,并且能表达出来,在一、两个方面有所提高。我们还希望聘请一些业界有经验的人,他们以一种课程讲员的方式加入到我们的师资中间来。我们会发现从事沟通工作的高管人员不但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而且在40岁以后希望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年轻的一代,让更多的企业从中收益;第三个我们在考虑,动用一些第二年级的学生,因为本身当老师或者当教练本身也是对教师本身一个提升,二年级对一年级的学生过程会有所促进,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会拿走一些东西,我们希望加入软课程当中来。 高建:关于整合性的实践课程,涉及到三个,一个是教案;第二是教法;第三个就是教师,我们需要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形成比较有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主持人:我来回答春季MBA项目名额的问题,春季我们不再面向社会考生招生,但是秋季的名额仍然跟去年的秋季没有变化,最后一个问题。 Q: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知道改革永远是要冒风险的,我想了解一下我们这次的改革,在操作面哪些是比较难的;第二个问题我们知道MBA在中国是出现不均衡甚至是良莠不齐的状态,我想了解一下这个模式是不是有可复制性,尤其是复制到西部高校。 钱颖一: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你说得非常对,任何的改革都有风险。首先清华有一个传统,就是严谨务实。这次在讨论中我们所有的教师也包括MBA中心的很多职员,几乎所有人都参与进来,这个非常重要,你要做一个改革,让每个人觉得永远这个改革,我们这个方案不是个人的,是所有学院老师、职员的共同结晶。我想最大的风险是执行中老师教课的项目,仅仅是传授知识,老师把类似的研究拿来教就可以了,但是我们今天讲很多需要有教练、需要有参与,我听了好几次杨斌老师的课,杨斌老师的课极受欢迎,他教的就是领导力方面。他不单单是简单的讲,而是跟学生之间有很多互动。 还有整合性,你让老师教自己的课很容易,但是让他教整合性,他要花很长时间备课。刚才所说的理念我们非常有信心,最重要的就是最后教出来的效果,我们的老师能不能够全心的投入并且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会几方面的努力来减低风险,一个是会聘请业界的校友,再有我们会对老师有一些激励,比如刚开始开的课程,我们的课时要求会有一些奖励,我们会降低风险。 杨斌:首先我们是新版清华MBA,“清华”这两个字不能缺少,对于MBA教育来说,它是不为上、不为洋(音)、要为实。北方和南方的院校都有在生源上、培养特色上的差别,今天我们方案中的很多地方不是不可能对其他的MBA教育有启发,但是它一定会根据自己的现状、自己的需求面临挑战进行调整,我的课堂上也有对口辅导的大学,就是内蒙古大学。全球有五个沿海的高校支持五个西部院校他们的MBA发展,他们也会有很多启发,这一点在我的课程中间改进就会让我的学生接受能力高一些,但是他没打算把这个搬回去,我觉得这不是一个最好的时机,而且对清华来说,是尝试期,还要总结经验,我相信有更成熟的方案之后,会引来方方面面同行的关注。 钱颖一:我想整个理念和我们开始做这个事情,我们预期在各所院校中有很大的影响,大家一起探讨,我们只是率先走了一步。 主持人:感谢钱院长、杨斌老师、高建老师,感谢媒体的朋友,今天的新版清华MBA媒体见面会到此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