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斯坦福的中国MBA---理想与现实 zz

“我想,到国外去读商学院,可能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和生活都有比较长远的影响吧。”经过近一年的考试和申请,在北京生活的甘婕(化名)在遍游西藏后,将于8月份奔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就读为期两年的MBA课程。

斯坦福商学院院长Robert L. Joss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每年斯坦福只招收375名MBA学员。上学年的学生来自50个国家,有39%是国际生。斯坦福大学中国学生会副主席贾宁介绍,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商学院对中国的关注不断增强,不仅在各门课程中采用越来越多的中国案例,几个著名的商学院都开设了专门教授如何在中国从事商业活动的课程,而且各著名商学院对中国的招生也呈增长的态势。2005年斯坦福MBA项目中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学员是1995年的3倍。

斯坦福商学院在《商业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金融时报》及《经济学家》等著名刊物中的商学院多项排名中都位居前5名。

毕业于该学院、如今活跃在国内创业和投资领域以及各大著名跨国公司的“海归”,是海外商学院教育对国内商业环境影响的一个缩影。

事业转折

张锐是第三个进入斯坦福商学院MBA项目的中国大陆学生。那是1989年。八十年代中期,张锐怀抱着以科学研究实现祖国振兴的理想,追随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去美国研究物理。当他逐渐地认识到其实中国最需要是经济和商业人才时,他决定申请商学院。

没有什么商业经验的他成功地被斯坦福MBA录取。20年之后的今天,坐在记者面前的是华尔街最负盛名的投资银行的一名高管。

张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商学院在我的人生转型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认为,斯坦福MBA更看重的是申请人基本的品格和素质,对申请人的工作经验没有硬性要求,甚至直接招收个别特别优秀的本科毕业生进入MBA项目。

“我们的公司就诞生在斯坦福的校园,学生食堂后面的一个小房子里。”著名风险投资基金DCM的一般合伙人林欣禾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表示。林早前是安永管理咨询集团的咨询顾问,在斯坦福就读MBA的期间,他跟伙伴们创办了华渊资讯网——新浪网的前身。

在校园创业是斯坦福学生的传统,从1950年代惠普在斯坦福创立开始,到Sun、Cisco,再到Yahoo、eBay和Google等众多著名公司,都是孕育于斯坦福校园中。

林欣禾回忆说,当时他们公司占用了学校的一些网络设备和资源,后来被学校查出了,对此并没有处罚,只是要求他们在三个月内将设备归还。对学生创业的鼓励和宽容,是斯坦福大学的传统。而这最终成就了全球最大的华文网站。

对创业同样情有独钟的是千橡集团董事长陈一舟。1999年,陈一舟和两位斯坦福校友杨宁、周云帆创办了Chinaren网站,并在2000年9月被搜狐收购,陈出任搜狐副总裁。2002年底,陈又创办了千橡。

“我是抱着去学投资的想法去了斯坦福,因为之前我委托理财专家做的投资让我非常不满意。然而在斯坦福的学习期间,我明确了自己要在互联网创业。”陈一舟说。

陈认为,他从宏观经济学教授Paul Romer的课上得到了对他日后的创业和商业活动非常有用的基本结论。“比如,传统的经济学中认为,劳动力、资本是决定生产力的要素。而Romer把方法(Idea)作为一个全新的要素,他认为,这些传统要素的组织方式,会极大地影响生产力水平。”而这些基本结论从理论上坚定了他日后做互联网创业的信心。

他的校友张帆持有相似的观点。“如果没有进斯坦福,我也可以在香港的投行工作,也可以从事风险投资工作,但不能成为现在这样的成功投资人。”红杉资本中国创始合伙人张帆说,“在斯坦福的求学过程,我投入许多时间和精力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不断挑战、展示和调整自己。斯坦福使我重新认识自己,为自己再作定位。”谈到这,他用了Rediscover(重新发现)这个词。

长期活跃在风险投资行业的张帆,拥有不一般的投资“眼力”。他在风险投资公司德丰杰工作期间,4年内连续投资了百度、空中网和分众传媒,都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为公司带来丰厚的回报。而在去年9月,全球最大的风险投资基金红杉资本落户中国,张帆与携程创始人沈南鹏筹集了2亿美金,共同担任红杉中国的创始合伙人。

“我记得,斯坦福商学院最有特色的一门课程叫《商业中的创造力》(Creativity in Business),”饶磊说,“在这门课程当中,老师并没有教哪些具体商业的技巧,而是通过做游戏、听音乐、画画等方式,来让学生逐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适合从事何种工作。”

据饶介绍,这门课程在斯坦福商学院有着悠久的传统,甚至邀请多年前的校友来谈对这门课程的感受也是课程本身的一部分内容。“那些20年前上过这门课的校友,回来给我们谈这门课对他一生的影响、对他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以及谈他们走过的路、他们的经历和体验。听他们的切身介绍,我的感受特别深,也不断思考自己未来20年将要走的路。”饶磊说,他一直谨记一位老校友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保持自己的个性,不要生活在别人的梦想中(Live your own life, not somebody else’s.)。

回国投身互联网创业是他的激情所在。2003年7月,时值世纪初互联网投资热潮崩溃的低谷,刚毕业的饶磊和另一位校友刘健创办了国内先锋社交网络网站UUME。“无论是互联网的低潮还是高潮,只要这个行业是我喜欢的、对它充满激情的,我都会进入。”

去年9月,饶磊创办的UUME,被同是斯坦福商学院校友陈一舟旗下的千橡集团所收购。目前,他开始着手再一次的互联网创业。

收藏 分享

理想与现实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经济环境,尤其考验“海归”们的适应能力。

据斯坦福商学院院长Robert L. Joss介绍,该院的院训是“改变人生,改变组织,改变世界”(Change Lives. Change Organizations. Change the World.),这反映了学校的使命在于,培养对管理有深刻理解,追求创新、具有原则和洞察力的领袖人物。

康明斯电力东亚区总经理、斯坦福Sloan管理硕士杨青认为,斯坦福鼓励的是一种以创新为主导的,非政治化的成功方式。“在人群聚集的地方,不可避免会有一些降低效率的事情存在。坚持原则,从长远来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领袖。”

然而,水平参差不齐的海外商学院教育难以“批量生产”大量优秀的国际化管理人才。林欣禾认为,顶尖商学院的目标是为了培养领导人,老师不会教得很细;但其他普通的学校也模仿这样做,如果学生素质没那么高,“东施效颦”的结果就是学生不仅只能对商业理念一知半解,对具体的商业技能也掌握不好。

而张锐也坦陈,国际名校也有它的弱点。比如斯坦福的某些精神有些过于理想化。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有很多灰色的东西,总会让“海龟”觉得某种程度上不适应。

而陈一舟与林欣禾的共识是,MBA们都是有相当的工作经验,个性已经成熟的成年人,要通过两年让他们有一个脱胎换骨是不现实的。陈认为,对MBA不能有过高的期待,它不能改变一切。斯坦福传授的是成功的方法,而不是提供成功所需要的所有工具。

“据我所知,也有不少海外名校毕业的MBA创业失败,还在默默努力的情况。中国近年来的发展非常迅速,海龟水土不服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位毕业于海外知名商学院的人士说。

而毕业于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现供职于美国标准普尔的刘翔则认为所谓的“水土不服”是伪问题。“你准备了创业,就要估计困难所在,说什么水土不服只是借口而已。华尔街的投行,只要有钱,到北极看勘探的情况,到南美看网络铺设,到非洲看最新的矿藏,这是最基本的工作,你说要面临的环境,就看你有没有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另外,林欣禾认为,如果学校名气越好,则该校的校友毕业后的情况普遍都比较好,大家可以相互帮忙;如果学校名气不好,学生毕业后的景况也不会太好,“你的校友也在挣扎,你希望他能帮你,他反而希望你能帮他”。

张锐也认为,斯坦福塑造了他一些人生和事业的基本原则。虽然在工作中这些并不是最有效率的做法,甚至会失去一些机会,但是作为个人,他会相信自己的每一个进步都有坚实的基础。

TOP

俱乐部的包装

“从每年9月初入学的第二个星期开始,我们就开始找工作。美国好的商学院都这样。”毕业于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现供职于美国标准普尔的刘翔向记者介绍,到MBA后期所有的压力都不是学业的压力,都是找工作的压力,毕业的时候要找到一份好工作,最重要是在次年的暑假拿到实习的机会(Summer Intern),决定获得暑假实习机会的面试是在1月份。而公司并不是面试之后就决定要你,而是到学校跟学生们吃饭喝酒时,就开始对学生开始考察。例如到昂贵的乡村俱乐部,一晚上请20个学生喝酒,其实面试已经开始,但是以这种方式开始。等到真正到了在办公桌前面试,他起码观察了你10个小时以上了。

最后学业不是很重要的,为了拿到次年暑假实习,你就得入学的9月初开始,9月中旬,怎么改写你的简历,每个人的简历至少改了二三十遍以上,每一个词都会由专门的辅导老师帮你改,高年级帮助你练习面试,同学之间相互练习面试,

甚至晚上把旁边的最好的乡村俱乐部包下来,教我们跟别人吃饭,怎么拿刀,拿叉,不吃的时候,怎么将刀叉放下来,怎么是无礼,怎么是得当的。

在很多校友在毕业5年之后,对于当年学习的10门基础课程,70%成功的校友认为第一重要的是“沟通”这门课,第二重要,50%的人认为是组织行为学,这两门课教的就是沟通,教的就是怎么做人。

做人比学的东西更重要。“这就是我们同学为什么在毕业后感觉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我跟哈佛、斯坦福、耶鲁交流过,他们都有这种感觉。”

据刘介绍,斯坦福的男生毕业的时候,必须穿1000美元以上的西装。就是向面试官传达一个信息:我跟你是同一类的。

TOP

洋为中用

自19世纪清朝的“洋务运动”中曾国藩、李鸿章主持的选派幼童到美国求学起,100多年来海外留学就成为了成才的一种途径。也是自清朝起,国内成立了诸如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等现代意义的大学,国内的大学承担起培养人才更多的任务。

在100多年后,即21世纪的今天,当商业成为了经济社会的主流,也越来越多的精英分子投身到商业中去,商学院的教育作为“商业人才的孵化器”,受到普遍的关注、重视和比较。

通用汽车(中国)副总裁、斯坦福Sloan管理硕士陈实认为,中美商业文化确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去商学院深造的学生早已在本国积累了相当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对中国的文化有相当的了解;而国外的两年集中的文化交流对个人思维方式的全面成熟很有好处。就他个人而言,正是他对中西方商业文化和规则的全面了解使他在大型跨国企业如鱼得水。

有丰富的国际谈判经验的杨青,对中美文化有独到的见解,他说:“其实中国目前的文化与美国特别相近。近几十年来,中国追求物质、经济发展,公司和个人都以追求利益为目的。美国也一样。不同于有些其他的文化以追求精神轻松快乐为目标。在目的一致的情况下,很多事情就很好沟通。如果双方都把对方文化用一种既定的框架来看,反而会加深误会,如果就事论事,反而很好谈。”

贾宁总结国际顶级商学院的优势主要在于:1.直接接触世界级成功人士的机会;2.全球化的就业机会;3.能够与许多本研究领域里最好的教授交流;4.同学的国际化、多样化程度高;5.学校的资源丰富,与行业的关系紧密;6.校友分布广泛,有许多杰出人士,能量巨大。

当谈及中国的商学院时,林欣禾则认为,中美商学院的差别主要在于时间积累上。美国名校历史悠久,在师资、校友、管理运作模式上已经相当成熟,资源丰富。中国经济的增长如此强劲而快速,只要假以时日,相信我们国内的名校也会成为世界级的名校。但是就现今来看,美国顶级商学院在资源积累,全球化程度上仍具有较大的优势,对个人来说,去接受两年文化的碰撞,与世界各国的优秀商界人才交流,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创新能力的竞争是当今国际竞争的方向,而文化的碰撞是创新的重要来源。

“国内的商学院学生也很优秀,但如果你追求的是一种国际化的,对人生的全面冲击,出去看看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陈一舟结合他的体会说。

陈实认为,学具体知识和技能,世界上大多数的商学院不会有很大差别。而顶尖的商学院则在对人的“软性技巧”的培养上独树一帜。比如,斯坦福的“人际互动”课程,对人的个性挖掘得非常深刻,同学在课上抱头痛哭的情况并不少见。

Robert L. Joss认为,中国在面临经济的高速增长时,不可避免地遇到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资本和技术要跨越国界是比较容易的,但优秀的管理人才必须是在本土成长的,并且必须赶得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而且这个成长的势头必须保持十年以上。在这方面,国际顶尖的商学院能够发挥一些作用。

刘翔则认为,中国商学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中国商学院毕业的学生没有控制中国经济的发言权,他们都只是打工的。而美国商学院是美国的大公司的延伸,跟美国大公司是互动的。这是为什么美国商学院占全球商学院教育中的统治地位,主要是在财富500强中美国企业占统治地位。

他认为,美国商学院的教育就是要建立一个网络。“你进入这个圈子后,有了校友这个网络,这就是你的信誉。你在这个商学院上了两年,而且你毕业了,如果你需要帮忙,找到了校友,只要报出你是哪一届的,基本上80%可以获得帮助。”

“这个圈子里很多人都爬到了各行业的最高层。一个好汉三个帮,他去哪里都需要人帮,基本上商学院都是这样。反过来校友捐钱给商学院,建立成奖学金等基金。”

“国内的商学院历史太短,只听说过一些企业的老总,本身是CEO了,然后再去商学院读过EMBA,没听说过哪个是MBA毕业,然后走到企业CEO的位置上的,这样根本就形成不了一个网络。”

另外,据刘翔介绍,申请美国商学院的人并没有明显增加,而每年美国商学院录取的人数也持平,但是中国的申请人和录取人数却在这几年增加比较明显。

TOP

·院长观点·

斯坦福商学院院长 Robert L.Joss

1999年就任院长之前,Joss先生是一位国际银行家。他曾经多次访问中国,现在是安捷伦科技(Agilent Technologies)和富国银行(Wells Fargo Co.)的董事。Joss先生拥有斯坦福MBA、Sloan硕士(EMBA)和博士学位。他是学院17年来的首位来自业界的院长。

“斯坦福商学院提供多层次的商业教育,包括两年全职的MBA项目,目的是培养具有高潜质的未来的商业领袖;一年的Sloan硕士项目(EMBA),面向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培养未来商学教授的博士项目;一系列面向高级管理人员短期项目;面向非商科的本科高年级学生和毕业生的暑期培训;以及一个非常严格的教员研究项目。”

“斯坦福商学院在几个比较权威的排名中都是前5名。我们的共识是没有任何单一的排名能够涵盖管理教育的所有方面。每年每个学校在不同媒体里的排名都有变化,我认为世界上有很多很好的MBA项目,没有所谓的第一名。”

“将MBA的规模控制在375人左右,是我们的战略选择。这个规模大约只是同级别学校哈佛和沃顿的一半。我们的小规模和6:1的师生比例使我们的学生可以得到个人的关注,并享受小规模授课的便利。学校为了更多的研讨会和小规模课程投资不菲。去年,1974年的MBA校友Robert Bass投资了三千万美金,帮助我们提供更多的小规模的研讨会。”

“中国在面临经济的高速增长时,不可避免地遇到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资本和技术要跨越国界是比较容易的,但优秀的管理人才必须是在本土成长的,并且必须赶得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而且这个成长的势头必须保持十年以上。在这方面,国际顶尖的商学院能够发挥一些作用。今年,斯坦福商学院已经编排了20多个关于中国的新案例到课程中,与来自50多个国家的学生共同研究。我们非常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

TOP

stanford, my dream school!

TOP

[em09]

TOP

pfpf!

TOP

good article!

TOP

I believe stanford is the only b-school in the line with HBS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