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问43:i-banking都去NYC, HK吗? 去SF的多否,难吗?

Claire:去SF也有,刚才Ryan提到有一个investment finance association,我们的学生club,除了香港的days on the job那个trip和纽约的那个是在12月份,我们也会组织一个SF的days on the job,是在11月份的,会去两天,然后会去参观那边的八大银行,所有的大的银行,象Golden Sachs,Credit Suisse,Citi我们都会去,所以机会还是有的,而且SF因为是在加州,离LA也比较近,那边的i-banking的机会也是比较多的。

Ryan:是有,但是personal来讲,还建议你去纽约或者HK,因为其实做banking最好还是在这两个城市,一来机会多,二来无论是在交易结构模型或者deal上面更复杂,机会更多。

TOP

问44:没有管理经验会不会是很大劣势?

缪达:我觉得不会,因为你讲的管理经验可能是people management,按我的理解。你要是四年工作经验,你能做到people management,在大一点的企业是比较难的,因为你的management经验,不一定是说你一定要管人,你可以做项目管理,或者通过agency的管理,或者你去manage你的客户也好……我觉得都可以。

问45:请问一下UCLA MBA中“单身且无女友的男生”占男生比例大致有多少?呵呵。因为是单身女孩,这个问题还是考虑得比较多。

缪达:我们还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数据,今年的男生占的比例是70%,女生是30%,但是是否单身我们就实在搞不清楚了,如果你是单身女孩,就看这个比例的话,我觉得还是可以考虑的。

TOP

问46:请问Claire Yan,你是CFA, 你写why school的时候写你要来学金融吗?

Claire:我肯定写到金融的,但是我没有把金融作为我最大的,每个人写的方式都不一样,金融我觉得,因为我有考过CFA,所以我对这方面非常感兴趣,UCLA在金融方面也是非常强的,这是我写essay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我就写我为什么要来读MBA,不是仅在金融或者是知识方面提高自己,而是在leadership上提高自己,在一些experience上能够提高自己。

问47:如果考虑到毕业后在中国的发展,是否中欧的networking/resource反而比北美名校有优势?

Ryan:中欧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商学院,这是毋庸置疑的,中欧其实可以给你提供的在mainland China network的机会也是非常不错的,我也拿到了中欧的offer,我之所以考虑来UCLA  Anderson,更多的是考虑你在美国两年的experience和global reorganization,我觉得这要取决于你到底想要什么东西,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

TOP

问48:你们学校对于MBA学生的在校的课程抓的紧么?比如说,有没有同学在课程上拿C/D/E/F? 还是大家都可以拿到B分数以上所以大家可以有更多时间去找工作?如果拿到这样的低分,学校会怎样帮助他们呢?会不会给他们开设特别项目论文等让他们PASS 课程?

缪达:找工作的时候,公司会不会看你的grade,每个行业不一样,像i-banking、consulting对分数grading看得比较重的。从学校来说,学校对我们的要求是非常严的,如果在3.0以下的话,会把被放在academic privation,就是说学校要求起码要在B以上,因为太低不但会使自己看上去很差,而且会使学校看上去很差,所以学校对这种要求还是非常严的。

TOP

问49:每年中国大陆申请entertainment方向的人大概有多少?

缪达:上一届有,这一届,我们其实是不太了解的。

Freer:大家会往entertainment的方向去考虑,有些人想做marketing或者是corporate finance,对找这些机会去看,但是说以它为主要方向是少的。

问50:今年UCLA有open house吗?如有是什么时候?

缪达:open house,如果是campus visit的话,因为我们前两天刚刚填了一个表,就是提供给perspective student做那种campus visit,我们做guide的这种申请表我们都已经填了,所以应该很快就可以申请,我觉得还应该跟学校再确认一下,这个我不能很准确地告诉你。

TOP

问51:能不能帮我们从学校的角度分析下哪些因素决定了录取?

缪达:我觉得这个可能几点:你的工作经验、academic background,personality,你的culture的diversity,还有刚才我们讲到的——学校更多看重的,学校很在乎你之前的工作强不强,但是学校可能更在乎的是在未来的五年、十年,你能做到什么样子,或者你对这个社会的贡献。因为Anderson在我们orientation的时候讲过,希望是create the future leader,但是并没有说是一个business leader,因为Anderson有很多学生最后去了non-profit或者自己去创业,并不一定说你一定要挣多少钱或者做多大公司的某一个职位,所以我觉得这个更多的是在这一点,大家不要太纠结于某些因素,我觉得,overall,如果你对某一个行业或某一个因素很有passion的话,我觉得都可以去讲。

Ryan:我觉得是申请是一个整体的package,这个东西完全在于你对你过去、将来和现在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以后想做什么,过去做了什么,在过去的经历当中有什么可以transferrable的skill可以support你将来去做的事情,并且你真的有dedication和passion去做那件事情吗?我觉得这几个问题如果你想好了之后,这是商学院admission director最想看到的东西,因为personal和他聊过一些事情。另外我觉得,除了职业上的东西,你还需要更想清楚,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价值观是什么样子,我所笃信的东西是什么样子,这些东西是不是和Anderson所倡导的一些culture fit,所相一致?这些东西我觉得可能是更重要的东西,当然也包括成绩了。

Mathew:我补充一点,我建议大家不要过多地揣测学校喜欢要什么样的人,或者是喜欢什么样背景的人,我觉得还是你自己的申请、自己准备为主,不要过多地揣测,因为学校需要什么样的,在网站上都贴出来了,我相信这是绝对真实的,他就按照这些去评价一个申请人,你就按照这个东西,把你各项做好就好了,不要再花时间揣测学校的偏好,我觉得那是在浪费时间的。

缪达:我个人可能比较偏激一点,大家都会想,可能有很多consulting公司帮你tailor你的package,我的essay都是自己写的,然后找朋友看的,我没有求助任何公司,不是说我很强,我只是觉得,如果你把自己shape到一个学校想要的一个candidate,我觉得这不make sense。MBA不再像大本的学历,更多的是跟你一辈子的tag,这是你的一个标志,而且我觉得这真的是说去一间你自己喜欢去的学校,会比去一间人家要你去的学校更好,所以我觉得大家要更注重who are you、what do you  want。

TOP

问52:我想问一下第几轮申请比较好呢?有人说越早越好,也有人说第一轮竞争很激烈~

缪达:去年看,第一轮竞争的确比较激烈,第二轮可能稍微好一点,但是我觉得每年都不会特别一样,我觉得。

Freer:这个问题的回答比较经典的就是一句话就是“在你准备好的前提下越早越好”。

问53:想问一下关于recommender的人选,对在职的同学而言,必须有direct supervisor的recommendation吗? 或者说哪些人选比较合适作为recommender?

缪达:越来越多的人在申请MBA的时候,会用一个big name做推荐人,比如说你是一个specialist,然后你找了一个你们公司的CEO来做推荐人,这对你来说,一点必要都没有,对你来说并没有任何价值。学校的Admission officer并不都只在学校呆着,很多人以前都有很多的工作经验,他们一看就知道这位申请者就是找了一个big name,这个CEO可能根本不了解你,除非你在essay里,你跟CEO有一个比较direct的,比如工作交流,如果没有的话,他们会认为你这是不valid,比如说,他也就只能恨宽泛的说一些虚的事情,基本不具备说服力。如果你是direct supervisor,他可能会写到很多你的很detailed的,specific的一些特点,学校可能会更珍惜这一点。我个人来讲,当时我的两个推荐人,一个是我的direct supervisor,一个是我的IBM的mentor,这两个人从职位上来讲,会比我找一个三线或四线的executive更好吗?一定不会,他们可能更真实反映了我的一些能力。

TOP

问54:各位能不能分享一下essay准备的经历,花了几个月时间,多少时间准备第一套啊?

Claire:essay准备的话,我觉得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是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但是我那时候申请的时候,并不只申请了UCLA,是几间学校一起申请的。所以总体来讲,提前两个月吧。那时候我是有申请大概五所学校,可能如果只是一间学校的话,时间并不需要那么长。

问55: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con,fe,mba? thanks

Ryan:econ更偏向一些research,理论上的东西;financial engineering更偏重于一些finance modeling,比如说你以后要去sales trading去做建modeling,MFE (Management Financial Engineering)然后MBA就是general management,主要是做business这块,并不是说偏向于某一个专项,而是在business领域做一些管理和做一些people skill的东西。

缪达:你可以选择某一个专项,你很感兴趣,有些课程可以选择,但是我觉得刚才我们讲的,Anderson应该是以general management为主的学校。

Claire:还有一个区别就是说,FE和MBA,我觉得financial engineering是比较数字型的,比较数学方面的,出来找工作的话,就是最大的区别,出来找工作,analyst做得比较多,MBA出来的话,如果是想I-banking的话,出来就是直接做associate,associate也需要这方面的一些技巧,但是associate上去到VP,也是需要见客户的,也是需要比较外向的,得去跟客户交流的。Financial engineering,比如举个例子,我们上课里有一个今年加了一门新的课叫做business communication,就表示我们的课程当中是非常注重怎么样跟客户交流,怎么样让自己更presentable,这些我想FE里不一定会有。

Mathew:人脉是MBA特有的东西,而且你要读MBA的话,我们的感受确实你会有一部分是从课堂上学到的,是从教授那边学到的,但是还有更多的东西是你跟同学之间的交流,互相之间这样来学的,而且同学的背景都很diverse,这样你可以学到非常多的东西,也可以认识到很多人。

TOP

问56:能否提供一些写essay的建议和体会?

缪达:刚才也都讲到了,我觉得essay一定要真实,一定要是你自己的东西,这个是特别特别重要的。我觉得如果有一个排名在30、40的学校是我最想去的,我最fit,我觉得你去那边就好了。有人会说,去the best school you can get into或者怎么样。我觉得这两年的经验和机会,对你来说是非常特别的,所以我觉得要享受这两年,去一个你自己喜欢的学校是更为重要的。

Mathew:以前有一个学长曾经分享过,他说如果你念MBA只是为了那个年薪的话,很多人到最后都fail了,就是说他非常痛苦,而且未必真的在那个岗位上做很久。所以说申请MBA的时候,整个的package是内心自己审查,像重新找一下自己到底想干什么。还有的人经历过了MBA的整个申请和写essay的过程,发现自己可能不适合念MBA,也会有这种状况。

Ryan:MBA不是一个must,它只不过是在你实现职业目标和理想的工具,可以这么理解。

TOP

问57:申请的时候就要分方向吗?audio video那个optional essay请问各位都有写吗?谢谢

缪达:申请的时候就要分方向吗?不需要的。可能这个方向,你可能说MBA里的concentration是不会有的,但是你要选择你自己的future career goal时候,你可能会讲到,这个somehow会有一个connection在里面,但是申请的时候不需要分清方向,因为很多人快毕业的时候,还没有分清方向,所以这是OK的,不用特别担心。

Freer:我补充一点,一般来说,理解essay写自己方向的时候,年纪稍小的一点的同学,写得可以模糊一点,年纪大一点的同学就要写得稍微清楚一点,因为你自己的时间成本会比较低,学校也希望看到你比较成熟、比较确定你的想法,这样在考虑到你两年之后的job placement的时候,他也觉得有信心,觉得你不会降低学校的就业数据。所以我希望大龄一点的同学,把自己的career goal想得明确一点,更清晰一点。

Claire:我同意。很多同学写essay和到学校里面后他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因为那时候大家都没想好,但是我是建议写essay的时候要把目标写清楚,不一定非要concentration,但是short-term和long-term,你的goal要比较清晰,我觉得这篇essay才比较convincing,如果什么都不知道的话,从写essay本身来讲就不是一篇好的essay。

Ryan:大家反过来想这个事情,比如说你这个MBA goal只是为了MBA申请写的一个目标,你没有想好,其实你进了商学院之后也很痛苦的,因为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让你summer internship,你到底选哪个方向,因为学校可以给你很多resource去take,你根本就没有时间去take这些东西,所以我觉得MBA  申请是一个 process,如果真的能够借这个process想清楚你未来想做什么,这个东西就很值得。

缪达:对,我可能是个反面典型,我觉得我写essay的时候是很真诚的,但是来了以后我就晕了,因为有很多options,也在找自己的平衡点,大家不是说我写了以后,我要进了UCLA没干这个,就会怎么样的,不会的,大家的意思就是你们写的那一刻,因为这个报名的过程或者申请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自我反省机会,自我挖掘的机会,所以尽量去真实地反省一下或者去找一些自己平时,因为工作太忙没有去发掘的一些特点和一些需求。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