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
- 0
- 积分
- 1290
- 经验
- 1290 点
- 威望
- 0 点
- 金钱
- 2715 ¥
- 魅力
- 1286
|
留学新生与课业适应 [转帖]
留学新生与课业适应
初抵美国的新生,一下子要面对异地生活、文化、语言及人际关系上的巨变,又要马
上应付来美的最大任务--学业,难免感到惊恐无助。虽然许多新生在台湾都是身经百战
的「K书老手」了,但毕竟美国的学习环境与方式和台湾大不相同;再加上多数留学生
都是来美後才开始接触到研究所的课业,自然更感到陌生了。笔者以过来人的经验,提
供新生一些适应美式读书方法的心得,希 能对方抵异乡的新生们有所助益。以下就从
最先遇到的问题提起吧。
一、指导教授
入学之初,系上多会指定一名academic advisor给新生,帮助你选课、计画学习
方向及脚步,指导你课业方面的困难等等。各校选派指导教授的方式不同,大多是根据
你申请入学时的读书计画或自传帮你选择,不过「随机分配大抽奖」的情形也不在少数
。刚来的新生自然不必急着决定是否更换指导教授,不妨先将注意力集中在课业上,等
学期中打听「试听」其他教授後,再做选择也不迟。有些学校规定,这些指导教授不见
得就是你论文的指导者,必须另外去找愿意指导你的论文的教授。这种情形下,academic
advisor是谁自然比较无关紧要。至於硕士班的学生由於学习的领域较广,更不必为此
操心了。
一般而言,大牌而且有名的教授由於影响力较大,可能对你将来的出路较有帮助(一
抬出教授大名便可吓死许多人),但手下的徒子徒孙众多,加上研究事务忙碌,通常较
没有时间指导你的学业,「放牛吃草」的比例相当高。年轻资浅的指导教授则相对地比
较愿意投注心力关心你的学业和生活,但将来是否可能因为拿不到tenure或有其他学
校的offer,而在你的学业未竟时便另谋高就,便需要列入考虑了。假使你已有清楚的
研究方向,又是属於比较自动自发的人,不妨考虑大牌却不管事的指导教授;若是你的
研究兴趣仍很广泛,比较喜欢有人时时push你,和你并肩作战,则「小牌」教授可能
比较合适。(谁知道他十年後会不会变成大牌,对吧?)
刚到美国,不要 撞撞地便跑去找指导教授,最好等开学注册时,待其 office
hour再去。与教授见面之前别忘了一定要先约appointment,并且先在心 打个底稿
,怎麽样做自我介绍。举例来说,第一次见面,指导教授多半会问你想研究哪方面的东
西?为什麽来这个学校?毕业後想做什麽?甚至十年後想做什麽等等。如果你的答案净
是「我不知道」、「我不确定」,你的指导教授可能就要奇怪你到底对这一行了解多少
。
如果你真的都不确定,不妨告诉他你对哪几个领域都有兴趣,想多钻研一些再做决定。
二、选课
第一个学期修课不必太贪心,应注意调配work load轻重不同的课程,才不会搞得
晕头转向又拿不到好成绩。一般来说,九个学分对刚来的新生较为合适(不过移民局要
求full-time学生须修十二个以上的学分,所以你可能需要到注册组要一份certificate
of equivalency之类的表格,证明你是full-time student,以免有麻烦)。如
果你不确定自己能够「念得下」几个学分,这里提供一个大概的准则--对美国学生而言
,每一星期约需花费一小时准备一个学分的课;也就是说,如果某一门课是三学分,你
便应拨出每星期三小时的时间念该门课--作业及报告另计。你可以以此为原则,估算一
下自己能够负荷的份量。记得--贪多嚼不烂!先在第一个学期稳定自己的生活、读书习
惯,再求多修课,才是求取好成绩的方法。
至於该修哪几门课,则需要多方打听。有些学校或学系对学生修课的内容及「顺序」
规定得很多,你自然没有太多选择的馀地。倘若贵系的选课很自由,不妨先向学长们稍
做打听,对系上开的课程、各个教授的要求及风格有大体上的了解。你也可以向系上的
秘书询问是否有详载必修课、毕业的 requirement等资料的小册子。如果可能,选课
当天或刚开学的几个星期内,可以和指导教授谈谈你的长期修课计画,以便对自己的求
学过程有更清楚的目标。在这里要提醒你的是,无论是学长或指导教授的建议,都不一
定要照单全收。毕竟每个人的经验背景和能力都不同。学长认为很刁难学生的老师,你
可能觉得很对胃囗;指导教授认为应该很有趣的课,可能被授课老师教得很乏味。(很
少有教授去上过他们同事的课!)建议你在开学之初多去听几门可能会修的课,看看教
授发的syllabus,翻一翻指定的教科书,算一算报告或考试的份量,甚至趁下课时间
与授课老师谈一谈,等加退选时再做最後的决定,应该更能有助於你对修课份量的调配
。另外,有的学校或学系会事先印制下一个或二个学期「计画中」会开的课,可以先拿
来看看,以免万一有的必修课隔年或二个学期才开一次,错过这一学期可能会延误你毕
业的时间就不妙了。
有些课你可能在大学时代便已修过,想到要再修一次便老大不愿意。其实这些课可能
名称虽然相同,却因教授授课的方向不一样而各有千秋。尤其刚来美国的第一个学期,
修一、二门你已稍有概念的课程会帮助你增加信心的。
英文课也是同样的道理。近年美国大学对外国学生的英文程度要求愈来愈高。有的学
校规定外国学生在入学後仍须考placement test,除非一举通过最高级之标准,否
则便须修一至数学期不等的英文课;有的学校则规定托福不到某些分数的学生皆得上英
文课才能毕业。大多数的留学生对这些英文课都非常排斥。其实,良好的英文程度可以
帮助你减少求学上的许多困难:reading 看得比较快,作业写得快又顺畅(老师读起
来也比较舒服,对你的分数不无小补),课堂讨论较能够叁与,考起试来也不怕看了题
目就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莫宰羊!再说,英文课的上课气氛和内容都较轻松,许多老
师更会融入读书技巧、认识环境等课程,有助於你心理上的适应,课堂间又能够结识来
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了解其他文化的精萃,可以让你枯燥的求学生涯更多彩多姿。因
此,第一个学期先修门英文课并不是那麽「吃亏」或者「浪费钱」的。
三、课前预习、课後复习
也许你中学的老师曾常常提醒你:上课前要预习、上课时要专心、下课後要复习。研
究所的读书要领依旧是如此。教授在第一堂课时都会发下syllabus,每星期应确实按
进度先念完。在美国,教授不会盯着你查问你有没有完成他指定的 reading,因为念
了是你的收获,不念是你自己吃亏。但是上课时,教授都假设所有的人皆已念完所有的
reading ,没念的人就难抓住课堂的精髓。倘若你觉得难抓住 reading的重点(尤
其是就读社会科学的同学),不妨试着找几个同学组成study group,在上课前先行
讨论,会有想像不到的收获。
在此顺带提一点,美国的教科书贵得吓人,一本书可能够你吃一、二个星期的饭(or
more),因此可以考虑有选择性地买,其他的可以向修过那堂课的学长或图书馆借。有
些学校规定教授须把该学期的指定教科书放在图书馆的 reserve区(通常是可以借二
小时或半天),如果不嫌麻烦,可以每个星期到图书馆「读书」,也能省下一笔钱。此
外,多数卖教科书的书店都会有 used book,价钱依每本书被「做过记号」的程度而
各有不同。有时候慢慢找,可以挑到几 没被画过的新书,或者「重点画得很好」的旧
书,都可以考虑。要不然,买了新书将来再卖回书店也可以。不过,当然不太能卖到好
价钱。基本上,笔者个人不赞成随意卖掉旧书;也喜欢在教科书上画重点,「大放厥词
」,因此也不适合用借的。如果经济上还过得去,笔者建议念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的同
学尽可能买书,因为那些科目的教科书汰旧率低,在台湾又不容易买,且多半是本科思
想或理论的精华,至於念工程或商学的同学,则由於知识的日新月异,变化迅速,倒可
以只挑「重点教科书」买,否则不太吃得消。
此外,上完课後别忘了再把课前念的书本和上课笔记拿出来再看一次。最好能够整理
出「自己的」重点笔记(有别於上课抄的),这样你的学习才算告一小段落。
四、上课发言、抄笔记
刚来的新生一想到要走入完全英语讲述的课堂,总不免小生怕怕,心惊胆跳。尤其有
的教授带有浓厚的囗音,或者喜欢「话讲在嘴里」,语焉不详,可就更加头大了。笔者
到美国後的第一堂课,教授一进教室便拿着一份刚通过的教育法案大念特念,一连串的
法律术语和专有名词,一大堆组织团体的缩写,把我吓得魂不附体。加上那名教授爱卖
弄自己的英文造诣,讲课时尽用些GRE单字说话,害我战战兢兢,直冒冷汗。不过第二
堂课开始带个录音机去上课,心理上便安心许多,竟然所有的内容都听得懂。因此,尽
管每堂课都录音,到学期末却连一次也不必动用到录音带抄笔记,全靠上课听讲便能应
付自如。带录音机上课固然能把上课内容钜细靡遗地记录下来,带回宿舍去「原音重现
」一下,却有几个要点应该注意:第一、事先一定得徵求教授的同意。有些教授不喜欢
学生录音,如果你贸然拿出录音机,可能会把场面弄得很尴尬。第二、课堂上操作录音
机要尽量小声,不要旁若无人地大声换录音带、换电池,以免引人侧目,干扰其他同学
的上课情绪。第三、录音机应做为辅助工具,上课时仍须尽可能地抄笔记,不可完全依
赖录音。回家「重播」上课录音是一件很累人的事,一字不漏地记下教授的「谆谆真言
」更是没有必要。事实上,笔者认为录音机只是个过度时期的工具,让你在刚开始接触
英语上课时不会太紧张,老是深怕没听到该听到的内容。第一个学期之後,就应该试着
独立自「听」,别再老用录音机了。
其次,上课时应该主动发表意见。不要害怕自己的英语发音不好、文法可能不对等等
,你本来就不是native-speaker,老师和同学都能了解的。反倒是如果你在课堂讨
论中一直三缄其囗,谨守着沈默是金的原则,反而会给教授负面的印象,认为你没有准
备,或者不了解讨论的话题。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方式与台湾大不相同,一般人上课时都
巴不得多说两句。「表现一下」,哪怕是言之无物也不在意,因此你也不必太担心自己
是否「人微言轻」,讲出来的意见会不会被人笑话,更不用害怕challenge教授或同
学的看法,只要你态度谦虚诚恳,没有人会取笑你的。
外国学生叁与课堂讨论的另一个难题是反应不够快,对美国的社会及文化背景的了解
不够多。前者常常肇因於思考过於审慎,一句话想个五、六遍才举手,别人早已转换话
题了。也有人老爱用中文思考问题,再把它翻译成英文,等你的脑子翻译完毕,同学又
一样已经开始下一个主题了。应对之策不外 平时多训练自己英文思考,不要太拘泥文
法措辞。至於对美国文化或社会事件的了解,则有赖平时多注意报章杂志的新闻及评论
;除此之外,本科的专业期刊或学报也是疏忽不得的,因为唯有多涉猎课外书刊,才能
帮助你在课堂讨论中更加如鱼得水。
万一你真的对上课发言感到非常困难,也可以私下去找老师讨论上课时提到的topic
,让教授知道你只是不自在当着众人大声说英文,不是不了解上课的内容。有些教授将
课堂叁与列为打分数的指标之一,如果不主动发言,你在学期末的成绩可能会少掉「一
大截」。
五、报告与作业
除了考试之外,报告和作业可能是影响你的学期成绩最大的因素了。
有些科目的教授要求每星期或每两个星期便交一次作业,一定要确实写好并按时缴交
。若有问题,不要犹豫去问教授或助教,切忌抄同学的答案。更不能找人代写。抄袭在
美国是一件很不能原谅的事。
作业通常都较简单,只要按部就班去做便不会有什麽大问题。报告便比较棘手了,光
是决定要写什麽题目就够你烦上好久,可能得泡在图书馆看上几天的期刊书籍,因此应
该在一得知教授对报告有什麽样的要求後便立刻开始,不要拖到学期末才开始慌张。假
如你实在不晓得该写哪一方面的题目,或该如何下手,可以和授课教授约个时间面谈,
请他建议你有哪些题目可能值得试试,或建议你可以看看哪些书,有没有新近的研究,
可以上哪儿找到你想找的资料等等,大部份的教授都会很乐意告诉你的。写报告的过程
中,如果碰到什麽困难或疑问,也可以去找老师谈,甚至可以先把草稿或提早写完的报
告给教授,请他给你一些feedback。
凡事起头难,写报告也不例外。在收集完资料後,不妨把手上有的资讯整理一下,先
拟出结构大纲,会比较有成就感,也避免花费太多笔墨在某一段,显得头重脚轻之类的
。初到美国的新生多半是头一次用英文写报告,对英文报告的格式或英语写作的规矩难
免不甚清楚。有一本由Strunk & White写的 「Elements of Style」对这些地
方都有介绍,很值得叁考。此外,如果你应用了别人的idea,一定要交代出处或作者
名字;假使是word by word的引述,也必须用引号标示,绝对不能占为己用。
最後,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在拜科技进步之赐,个人电脑已经普遍
被使用,好好运用可以省却你不少麻烦。学校的电脑房都会有 IBM compatible 及
Macintosh二种机型的电脑,你可以择一而从。目前最受欢迎的文书处理软体有word
及wordperfect(wordstar则慢慢失去市场),二种各有千秋,不妨先试试看再选
择自己喜欢的。如果你从未接触过电脑,也不清楚各个软体的使用方法,多半的学校电
脑房都会开设入门课程,学费不多,可以报名叁加。有的学校则把软体的 tutor
program 放在电脑里,让你自己学。电脑房内的consultant也可以教你,不过最好
还是去买本word或wordperfect 的使用手册(小本quick reference 往往就够
用了),才能对该软体的功能有更多了解,用起来也更顺手。当然啦,用打字机也没什
麽不可以,只是不像电脑可以存放、修改、变化字形、加注解...等等功能繁多。至於
手写的报告则最好免了,很多教授都不收的。对了,即使你不是一分钟可以打60个字的
「金手指」,起码也该对打字有点基本概念,否则老用「一阳指」敲键盘,不但事倍功
半,又不能专心思考内容。
六、考试
台湾来的学生几 个个都是考场战将,自然也不必多费唇舌提醒大家「考前准备方法
」了,只大概提一下与台湾的考试不同的地方。
基本上,美国研究所的考试方式有closed book, open book 及 take home
三种,愈是可以看书,可以带回家的考试往往愈难。美国人考试很重视学生的分析、观
察能力、原创性也重要,却不太强调强记,因此不可能在前一天才猛K书就能拿到好成
绩,一定要尽早准备。
多数的考试题型是essay questions,但也有是非、选择等题型。提醒你注意的是
,许多初来的留学生常把multiple choice误解为多重选择题,其实它只是「选择题
」,除非特别声明,否则大多是单选。美国人强调的是理解贯通,很少会在题目上设小
陷阱让你一不小心掉下去,所以不必太疑神疑鬼(当然也不能失之大意)。
考试时多半有honor code,虽没有监考人员,仍应谨守本份,不要破坏老师尊重你
的美意。尤其要注意的是,切勿在考试时与老同乡用中文交谈(即使只是借枝笔),以
免同学误会你作弊。
总之,留学的过程是段难得的人生经验,固然不能掉以轻心,却也不必过度紧张。多
问、多听、多学别人的求学经验,自然就能调适自己的脚步。希 本文对惶惶失措的新
生有些助益,也祝你们--GoodLuck!◆
--
※ 来源: 中国科大BBS站 [bbs.ustc.edu.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