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选校注意事项-——给广大留学DIYer的中肯建议

美国教育理念的特点之一是强调个性化和多样性,这导致美国那些优秀的学校的录取风格非常人性化。所以美国学校的申请选择对于在唯分数论的一维成功(关于一维和多维成功定义大家可参考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一文中的论述)定义环境中长大的我们是个巨大的挑战,众多的申请者在这一申请环节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因此提醒申请者们在选校环节中一定要注意以下三个事项:
一、走出选校战略制定误区
    选校战略的制定是选校中的前提工作,如果在此问题中走入误区,就如同对一个错误的问题进行回答,即使回答是正确的,最后得到的结果也将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在选校中一定要做到“以终为始”。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目标是什么,留学的根本动机和目的是什么?然后据此来引导自己分析留学在实现自己目标过程中的作用,进而判断应该选择哪个国家,选择什么学位,以及奖学金的需求程度。

国家选择误区


  
  很多人在选择留学国家的时候,往往是因为一时或者一事的影响或者自己一些相对片面的印象。比如听说美国能给奖学金就考虑美国;听说例如小时候的历史说美国很乱,或者美国校园枪击案等等就屏蔽美国;看到一篇介绍加拿大民风的文章就想去加拿大;有亲戚朋友在澳洲就想去澳洲留学。但真正的国家选择是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结合相应国家的相应情况进行对比才能做出选择的。例如:

   
如果你非常喜欢做研究,同时家里没有几十万以上的教育投资储备,选择英联邦国家肯定是不明智的(加拿大除外)。如果你希望在短时间拿到PhD学位并回国工作,那么美国将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美国的PhD学位平均毕业时间在6~8年,即使已经拥有研究生学位的学生一般也要4~6年左右才能毕业)。如果你希望借留学实现移民目标,那么就尽量不要选择如英国等非移民国家。如果你希望毕业后在当地学以致用,那么英联邦就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排除不少人在这些国家找到工作的,但总体而言,和美国不太有可比性)。如果…如果…所以,大家一定要先了解目前主流留学国家的办学理念和特点,然后根据自己的留学目的进行国家的选择。

学位选择误区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注意,西方国家没有中国这么多人口,不会像国内这样不得不通过本科、硕士(MS)和博士(PhD)来分别进行淘汰,学位越高,竞争力越强。相反,因为在西方尤其是美国,MS很多情况下是一个过渡学位(本科毕业就可以直接申请PhD),而且不同学位起薪有一个相对比较约定俗成的标准,学位越高,就业机会则越少。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中国学生一开始承诺要读PhD,却纷纷在拿到MS学位后就忘记了自己的初衷,直接参加工作。所以,如果大家不是沉迷于科研,对实验室有强烈的热爱,就尽量不要选择PhD学位了。而且相对而言,MS学位学校在录取门槛上比PhD偏低,所以同一个学生如果选择申请MS而不是PhD学位,就更有机会进入名校,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学习。虽然在短时间内花费要比PhD多,但带来的将是一个更高的起点,也就更有利于实现自己的抱负。(西方人很现实,如果不值得花钱读的学位,没人会选,学校也就不会设置)所以,大家一定要跳出国内的惯性思维,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位。

奖学金需求误区


   
经常会有学生一开始就对环美的咨询师说:没有全奖我肯定出不去。真是家里供不起吗?其实不见得。因为我一旦问他们:如果是一个对未来发展非常有利的学校的自费录取结果,和一个虽然价值100多万RMB,但对未来事业发展可能会有一定限制的录取结果选择哪个结果时,很多人就会变得犹豫。(因为多数情况下,尤其是理工科,一个学校的硕士录取名额一般会比博士多,录取的难度也会较PhD小。而名校的氛围和资源对于未来事业的发展还是有很大好处的,提供的机会也较多)

    事实上很多学生是出于一种自尊自立的心态,希望靠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花家里的钱,或者觉得拿着全奖才有面子,花家里钱留学很丢人。心情可以理解也应该被支持。但是如同前两点所言,对此问题要以终为始,要分析投资回报率问题。成功留学不是终点,而是实现自己职业目标的新阶段的起点。当自己的家庭条件完全有能力时,仅仅因为自尊而做出一个风险系数非常高的选择,冒着申请失败的风险,冒着遇到一个人品不好的老板的风险(拿老板的钱就得听老板的话,而老板的人品是难以在网页上在申请前就了解到的),导致走弯路,甚至有可能影响一辈子的事业发展。这是不值得的。所以不要仅仅因为自尊而做出盲目的选择。其实美国的90%的高校对于研究生经常只需要对方提供一年的资金担保即可,因为他们会为研究生提供很多的资助机会。用我很多在美国读书的学生的话说就是:只要你肯努力,带上第一年的钱,剩下的钱不是问题。所以,钱不是选校中唯一需要考虑的因素。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

Tips 1:提前做好homework,仔细分析自身情况,制定一个正确的申请战略是至关重要的!

收藏 分享

二,排名参考误区     
      常见的留学国家都有较权威的排名机构对学校进行评价和排名,例如英国的Times,美国的USNEWS。由于国人对学校信息的了解相对匮乏,加之多年国内一维人才筛选逻辑的影响,所以很多人一旦认可排名机构的公平性时,就会选择完全的信任,不再对排名的根本原理和对自己的参考价值进行客观分析。以中国学生最喜欢参考的USNEWS排名为例,一个在07年的综合排名前200都看不见的科罗拉多矿业大学(Colorado School of Mines)在08年一跃而至前80。试想有什么学校可以在一夜之间发生这么彻底的提升?全美综合排名88的北卡州立大学(NCSU)录取门槛相对较低,也是一些人眼中的“AD水校”。


      可是很少人知道离学校很近的全美最大的科技园之一:Research Triangle Park(RTP,170多优秀高科技公司,42000多高技术员工),为北卡州立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Life Science和IT专业的学生。如果大家了解USNEWS的排名原则就会发现,整个大学的本科生数量、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的收费情况、住宿情况等影响排名的因素和判断自己所要去的实验室实力之间并没有什么关联。所以请申请研究生的申请者们尽可能的忘掉综合排名!多花些时间研究研究申请方向所在系的实力,课程设置情况(对MS申请者尤为重要),自己感兴趣教授的实力情况等对大家来说,更具现实意义。

Tips 2: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TOP

三、走出机械模仿的误区
         这是中国申请者最容易走入的误区。根本原因在于国人对美国如此众多的优秀高校缺乏了解,对美国人性化和综合性的评审标准缺乏认识。习惯于用分数比拼实力的中国学生在这套没见过的体系中迷失了:成功拿到offer(奖学金)的前辈中有人说GRE/GRE sub/GPA/托福重要,有人说这些不重要,研究背景更重要;有人说综合排名更重要,有人说不重要;有人说专业排名重要,有人说师资力量重要;有人说地理位置重要,有人说不重要;有人说选助教好,有利于自己得到更多指导,有人说选正教授好......

        于是大部分学生只好照葫芦画瓢,当看到自己的学长或者各大留学论坛上案例中的GPA、托福、GRE和文章数量之后,跟自己的情况进行一些对比,参照对方的申请学校名单和申请文书进行申请。更有甚者,都不知道关于这些问题的争论。(因为知道这种争论后起码会纠结一番,有机会去思考问题的本质)只是听某个人介绍了一些成功经验后就将此经验当作真理,心想对方这么做成功了,我照着做肯定能也能成功。所以请大家一定要从现在开始形成一种辩证的看待问题的思维习惯,一定要去思考问题的本质,而不是机械的模仿所谓的成功人士。
Tips 3:申请是case by case的,别人所讲的经验虽然很可能是真实的、有道理的,然而用在你身上则不一定正确了。

TOP

thanks for sharing

TOP

thanks for sharing

TOP

thanks for sharing

TOP

thanks for sharing

TOP

thanks for sharing

TOP

many thanks

TOP

thanks for sharing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