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每年高考结束之后,都会接到大量的咨询电话,收到大量的咨询信件,问的都是相同的事情:“我们(父母和孩子)对高考结果不满意,现在想留学美国,请问该如何办理?”这样的问题,出于好心我们一定会认真回答,但说实话,实在是没有什么回答的必要——因为答案是:没戏。对高考结果不满意,所以才想留学,那即意味着说,该同学想去美国更好的学校,这是很不现实的;因为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当然会在招生的时候有更高的要求。然而最为关键的是:1) 即便现在开始申请,也只能申请明年秋季入学——要耽搁至少一年;2) 尚无留学考试成绩(TOEFL/SAT)——三四个月的准备时间根本不够;3) 顶级的美国大学通常不考虑非应届生。

  

  还有些家长为了“保险”,先让孩子保高考成绩,参加完高考才开始留学申请准备,以为这样可以做到无后顾之忧。殊不知“后顾之忧”可能确实没了,可是机会也因此错过了。因为,申请美国大学的诸多材料应该在入学前一年的年底之前寄出(即,高三上学期的那个圣诞节之前)——ED申请更早,材料应该在10月底寄出。如若申请成功,ED结果会在年底之前获得录取通知书,RD结果会在次年4月份左右获得录取通知书。等到孩子高三下学期高考结束的时候,同届申请成功的同学早已经获得录取通知书、获得签证、打好行囊准备上路了。这时候,已经不可能申请美国正规的、排名100以内的大学了,很多人只好花很多钱硬着头皮通过各种渠道去读USNEWS排名上甚至找不到的学校了。

 

  我一直以为,留学成功的最基本要素就是“充足的时间”,而不是智商之类的因素。在我看来,这一代的孩子除非极端例外,很难做到智商低下——事实上这是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而拥有充足的时间准备的前提是“早知道”。只有早知道,才可能早行动;只有早行动,才可能从容;只有从容才可能尽量不出错,不出错就是成功。时间是所有人一生所面临的最终限制。金钱也许同样重要,但是,金钱可以通过积累获得。时间却只能花费不能积累,并且它永远自顾自地朝着一个方向前行。能够做到提早知道,就可以把时间当作朋友,将每一分每一秒都用行动密实地填充——时间本身无法积累,但经验、学识、能力等等都是依靠积累的(与天分基本无关),只要每时每刻都在做着应该做的事情。

 

  在这条路上,仅靠孩子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他们的时间、精力、智慧是有限的,需要成年人的帮助。留学申请不仅是个漫长的过程,对孩子和家长来说,同时是一个学习能力的挑战。事实上,我认为所有的家长都应该对整个流程有起码的了解,毕竟这是关系到孩子一生的事情——很可能比婚姻重要多了。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学习这其中的种种,考试只能靠孩子自己考,但作为父母,应该给出更多的支持,更多的关心,更多的陪伴。而从事出国留学咨询的长期过程中,我所看到的,竟然是很多家长常因为自己完全不了解而给出错误建议,进而耽误了自己孩子的前程。

  

   本质上来看,这条路上的竞争之所以特别激烈,在于“你不知道你的竞争对手是什么样的”。在国内参加高考,学生往往有很多参照,比如,在学校里排名前多少多少,基本上就可以考上什么样等级的大学。这就好像你在踢球的时候会因为可以观察到对手所以才有调整自己的依据。可是在留学申请的过程中却很不一样:你看不到竞争对手——他们通常不在你所在的班级,甚至更可能在一个你完全没有概念的地方;最要命的是,那些竞争对手背后,还可能有像我这样的新东方专业老师为他们提供一对一的培训服务、提供专门的咨询辅导。

 

   所谓“不知者不怪”。然而,机缘巧合,你已经知道了。既然知道了,就上路吧,这条路不长,但走到尽头之后,你就可以看到更加广阔的天地。记住,一切都靠积累,其它的其实都不重要。

 

   尽管看起来有点土,但是还是送给所有有机会看到这篇文章、有意愿通过努力换取更好的前程的高中同学和家长一段话:“

       

         汝不可因惰而随心所睡; 汝不可移志而半途而废;
         汝不可因苦而哭天抹泪; 汝不可因闲而叫嚣疲惫;
         汝不可因难而节节后退; 汝不可因书厚而借口不背;
         汝不可因没座而迟到早退; 汝不可为求闲而叫苦喊累;
         汝不可因一败而万念俱灰; 汝不可稍有进步便自我陶醉!

TOP

哈佛耶鲁不是梦--一名师给高中生的信

大家好:

 

    每年都在见证许多幸运的学生,经过努力,最终进入美国名校,脱胎换骨,从此在另外一条绝大多数人甚至不可想象的路上大步前行。每到炎炎夏日,就会有一次接一次的送行聚会。看着一张张依然稚嫩却已然有些成熟痕迹的脸,一双双纯洁无瑕晶莹剔透又无时不刻在闪烁着搜寻的光芒的眼,不禁产生幻觉:好像能听到一个苍老的东方声音,“不知今夕是何年?”而后是一个苍老的西方声音,“这是最坏的年代,这是最好的年代……”我在想,他们的路和别人一样还很长很长,却已经有了更高的起点、更好的方向,天知道他们最终能走到的地方可以远到什么程度,或者高到什么程度?

 

   

    近年来,我看到越来越多的高学生获得TOEFL考试100以上的成绩,再后来是110分以上的成绩、SAT考试2300分以上的成绩;更见证很多我的学生从TOEFL成绩从80多分三个月提高到110多分、SAT成绩从1700多分半年之内提高到2200多分——现在我对高学生在留学考试中获得极高的成绩已经见怪不怪了。而今天,这些天资聪颖却同时也绝不懈怠的孩子,在中国越来越开放、高等教育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大环境下,有机会获得上一代人无法想象的选择——除了清华北大、复旦南开之外,还有普林斯顿、哈佛、耶鲁、斯坦福、宾大、MIT、加州理工、杜克、哥伦比亚、芝大……怎能不令人感叹!几年过后的今天,在美国Top 30的所有学校中都有我们曾经的学生。

 

   

   每次慨叹过后,我都在想,究竟是什么在起作用?以中国之大、人口之多,莘莘学子中必然有更多的学生可能比他们更加聪颖,比他们更加努力,凭什么最终成功的是他们而不是其他人?难道真的是所谓的“运气”?聪明的人勤奋,勤奋的人运气,运气的人耐心,耐心的人智慧,这些都是难得的事情,很难在某一个特定的人身上同时存在。

 

   只有一种解释相对最说得通,最站得住脚。这些“幸运儿”之所以幸运,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基于种种原因更早知道了这条路的存在而已。换言之,很多人最终没有机会享用全球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仅因为他们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竟然还可以有这样一个选择。

收藏 分享

楼主很专业呀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