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成熟稳重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之外?朱小燕,不知道下了飞机去找谁的情况下登上了前往美国的航班,站在以为CEO 就是党委书记的起跑线上完成了哈佛MBA 的学业……诚实,可以让一个弱者变得强大。这个原则会帮助你。
生来不爱想太多; 诚实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有可能彻底改变一切。 22岁本科毕业进北京吉普; 26岁只身来到美国闯荡; 29岁获哈佛商学院MBA学位; 31岁在美国创办了自己的投资咨询公司,项目遍布世界各地,包括94年以后回国投资的几家公司……
朱小燕的经历听起来怎么都象是个一帆风顺的女强人。但朱小燕看上去真的不太像我所常见的那些女强人。在我想来,女强人大抵都应该是成熟稳重,谨言慎行的……而年近四十的朱小燕却依然带有一种少女般的率真,和我相识没多久,她就把自己的家底一五一十抖落在我面前:大学时代的初恋故事,哈佛落后生的遭遇,在美国因无知而闹出的笑话……听她的叙述,你一定会感到惊讶,很少有人能如此勇敢坦率地把自我清清楚楚暴露在他人面前,不隐善、不美恶,更何况是在一个只有数面之缘的生人面前。
但也许正是由于这份坦城和率真,令幸运女神对她格外地垂青,使她在关键时刻总能峰回路转、逢凶化吉,顺利跨过人生的沟沟坎坎,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
乡下来的灰姑娘
1962年7月,朱小燕出生在陕西省一个名叫铜川的煤城。当时小燕的父亲早巳被划为右派,经常挨斗,劳动改造。小燕五岁的时候,由于母亲家里家外两头忙难以兼顾,对一个右派家庭而言四个孩子的重担实在太重,便把年幼的她和弟弟送到了河南外公外婆家。
弗洛伊德的说法,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在他长大成人后往往会沉入其潜意识,影响他的一生。离开父母精心呵护的温室,和年迈的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小燕很早学会了照顾自己并承担起了看护弟弟的职责,这一切对她以后独立个性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她回首起这段童年往事的时候说道:“对父母亲来讲,送走我们是不得己的,对我来讲,因为是刚刚开始有记忆的时间高开的,所以迫切想念远方的父母是自然的,但离开父母并不是可怕的,现在想起来,要不是那段经历,说不定我一辈子都没勇气离开爸妈的身边。事实上,在以后每去的一个新环境都是孤身一人去闯荡,除了一开始的好奇外,并没有觉得可怕,甚至到许多不讲英语或中文的国家也能很自然地对付。”
当小燕八岁从河南回到陕西读小学两年级时,她巳经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灰姑娘”。在铜川小学生眼里;这个来自河南的瘦小女孩真是个十足的“土包子”。从小在乡下长大、出生于右派家庭的背景使小燕的读书生涯一开始就蒙上了灰色阴影;同学们都看不起她。
也许是源于母亲的遗传,也许是自小离家的经历所致,小燕的性格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勇敢和好强,她并没有为同学的冷眼和嘲笑所吓倒,而是下定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迅速扭转局面。她是个天资聪慧的姑娘,再加上拼了命地刻苦学习,很快就适应了新学校的环境,在三个月内成绩一下子跃升为全班第一。此后便一直停留在这个位置上,而且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终于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和敬佩。
这一段幼时的求学经历与以后小燕读MBA时的初始遭遇可谓如出一辙。人生在不断的循环往复之间其实反复证明着同一个真理:性格决定命运。要不是小燕勇敢好强的个性,她可能连初中都考不上,何论哈佛MBA呢?
飞出煤城的小燕子
小燕喜欢最好的。重点中学理科第一的她在高考时心里想的是清华,但由于母亲一心想把女儿留在身边,小燕便顺从了母亲的心愿;第一志愿报了省内最好的理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在选系科听了老师的建议,第一志愿选了机械工程系,因为文革前交大毕业的老师讲机械工程系是交大的王牌系,最好的。小燕如愿以偿。不幸的是,当时的高校制度是系别自报但专业不是自己决定而是由校方统一安排。小燕被安排到了她根本想不到的焊接专业。青春期的女孩子大多数是爱美爱虚荣的,年轻心高的小燕当然也不例外,一想到自己戴着个又冷又硬的面具干焊接活的样子,小燕就感到不寒而栗。大学四年,小燕就在这样一种无可奈何的心境下得过且过地混过去了。
与许多早年有成的人不同,小燕的大学生涯可以用毫无建树四个字来概括。在我采访的MBA人物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活对其将来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象小燕这样“蹉跎岁月”的倒还真不多。不过其实这正是小燕个性中缠绕了她一生的最大缺点、也可以说是优点:那就是感性大于理性。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全力以赴,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却永远提不起精神。还好小燕天生一副乐观的性格,专业不对胃口,她倒也乐得轻松,大学四年,除了完成基本课程以外,大量的时间花在自幼喜欢的读文学书籍上了。剩下的便是和所有生活平淡的女生一样睡懒觉、跷大课、谈恋爱。
如果不是毕业分配时幸运地得到了去北京工作的机会,小燕今天大概也不会坐在天香阁与我谈笑风生了,说不定还在西安哪个厂里当焊接车间的主任,下岗了都不一定。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对于内陆城市的学生而言,能去首都工作永远是件令人羡慕的事。尤其是焊接专业那年支边名额和小地方很多,北京市名额只有一个。
小燕当时听到学校的安排也是惊喜得不得了。然而她未曾料到,当她把这个天大的喜讯告诉母亲时,母亲非但没有半点高兴的神情,反而冷冷地跟她说:“我决不同意。”母亲的理由是;“女孩家就应该老老实实呆着,连外面世界怎么回事都不知道,就一个人跑那么老大远,逞什么能呢?我当初就是太不懂事,太冲动,自作主张千里迢迢跑到陕西来,才遭了这么多罪。你要是不听我的话;以后一定会后悔的!”
母亲有母亲的道理。她不希望她唯一女儿重蹈覆辙。当时年轻的母亲和远方父亲要结婚之际,父亲被划为右派。当她不顾家里的反对,只身一人赶到“新家“时,家里一无所有。面对这一切,小燕母亲并没有扭头就走,也没有一筹莫展,她选择了留下来,和爱人共同承担灾难。许多年之后,当小燕问起母亲为什么时,母亲坦然地回答:“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你一旦做出了选择,就要坚定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不回头。”母亲这番话一定在小燕年轻的心灵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此后每当在人生路上遭逢重大选择都会不由自主地在耳边回响。而从小燕长大后的人生历程中,也能轻而易举地发现母亲执着勇敢的性格对她产生的巨大影响。
对于一个乖巧了十几年的女孩子而言,要在如此重大的人生抉择前许逆家长,需要极大的勇气。但小燕妈妈可能没想到;女儿血管里流动的是和自己同出一炉的血液,当年自己是如何反抗母亲的,小燕今天就会如何来反抗她。得不到母亲的支持固然令小燕感到痛苦,但她决不会就此委曲求全,她和当年的朱妈妈一样固执倔强,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凡是自己决定的事就一定要干到底,八匹马也拉不回来。好在当了右派二十年,怀才不遇的父亲持不同观点,认为这是好事。当她拿着分配到北京的通知书回到家时,朱妈妈气得整整三天都没跟她说一句话。但此时,小燕的心却早巳飞到北京去了。
谁也没有料到,从小煤城飞向北京的小燕子,多年之后再飞回来时,竟已成了大洋彼岸的金凤凰。
北京吉普小干将
年轻的小燕满怀憧憬来到了首都北京。到北京汽车工业总公司报道时,却接到了一个“坏消息”——她被分配到了北京吉普,这是当时国内第一家大规模的合资企业。但那个年代的求职观与现在有着天壤之别,如今谁要是毕业进了外企、尤其是知名外企,保证每个同学都眼红得要命,可在80年代初的大学生眼里,事业单位是个宝,企业单位是棵草,谁进企业就等于丢了铁饭碗,更别提连听都没有听过的什么合资企业了。小燕是独自进京,一个人也不认识,无处求援。不过生性乐观的小燕倒没把进合资企业看成一件多大的事,现在回头看当初的“因祸得福”,小燕笑着说:“其实也不是我有什么先见之明,而是我生来不爱想太多。当别人都在说合资企业怎样怎样,我却没什么概念。我觉得到哪儿工作都是工作,只要我努力上进,铁饭碗和瓷饭碗又有什么区别呢?”
就是凭着这份努力上进,小燕无论到北京吉普哪个部门都能立刻成为那个部门的得力于将。小燕一开始被分到了车身车间实习,每天穿着超体型油渍渍的工作服和机器打交道。很快聪明伶俐、工作认真的外地小姑娘得到了北京师傅们的喜爱和生活上的帮助。在大学里学的那些焊接知识,这会儿终于在翻译美国图纸,安装设备派上了用场。北京吉普的办公楼被誉为“白宫”。对大多数的吉普人来讲,那是一个颇具神秘的地方,因为美国派来的高级管理人员,专家和中方高级管理人员在此办过公。实习期未满,由于工作出色,她被调到制造技术部担任经理助理的职位,进人白宫。就是从这时起她才开始逐渐接触到企业管理是怎么回事。
在此期间;一直藏于她内心萌动不已然而又模糊不清的理想逐渐明晰了起来,她发现自己对企业管理存有浓厚的兴趣,她隐隐觉得这也许就是她寻找了多年的归宿所在。但同时她也越来越感到不满足,她觉得自己在企业管理方面仍然象婴儿般无知,她急切地渴望填补自己这方面的虚空,而想在一个企业内部系统地学到这方面的知识几乎是永远不可能的。她开始有了走的念头。从前听说过的一个遥远的名词渐渐进入了她的生活——哈佛。
出国风波
当时小燕并不了解MBA为何物,但她听说过“要留学去美国,学企管去哈佛”的俗语,知道留学读企管哈佛必然是首选。小燕向来是个行事果断的姑娘;一有了出国的念头,她就马上去TOFEL考试报了名,当时高考试只有几个月了,小燕在工作之余匆匆准备了一下就上了考场,结果只考了500多分,这一成绩即使在当时也算是低的。当朱小燕向我透露这个当时认为是耻辱的秘密时,她显得略微有些不好意思,不过她还是很大方地跟我说:“拿到这个分数,我就知道申请哈佛肯定是没戏了,但我决不能就这么轻易地放弃。在这种情况下,我想我还是先去美国,再申请哈佛,这样可行性更强些。于是当时我就申请了另一个不要求托福高分的小学校,先出去再说嘛。”
面对挫折的态度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托福考砸锅可能是继小学转学遭歧视以来小燕碰到的人生第二大挫折,但从小时候起,小燕就从不在困难面前轻言放弃,一遇到问题,她的第一反应总是怎么尽快地另辟路径、改变局面,而不是像许多女孩子那样要在其中沉顺很久才能缓过劲来。小燕说:“自怨自艾永远是毫无意义的,关键在于要勇敢乐观地正视一切,包括自己的弱点。”
可是小燕没想到在办护照的时候她遇到了一个更大的挑战。当小燕为开单位介绍信找到北京吉普的有关负责人时,那人告诉她公司有规定只有辞职后才能开证明。这样一来,小燕便面临了她人生第一次没有退路的选择。如果出国申请批下来了还好,万一批不下来的话,她非但丢弃了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而且作为“外来妹”的她一日失去工作就马上会打回原籍,连在北京呆下去的希望都没有了。朋友同事都纷纷来劝小燕千万别冒这个险,辛辛苦苦在北京打拼这么多年再被送回原籍那就太冤了。远在家乡的母亲听说了这个消息更是坚决反对:一个女孩子跑到北京就已经够远了;现在竟然还要去什么美国?!为了留住小燕,母亲甚至威胁说,如果她一意孤行就和她断绝关系。在这种差不多是众叛亲高的状况下,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子要独自坚持自己的选择;实在是太难了。
但对小燕来说,去哈佛读MBA的诱惑力太强,即便是背水一战,她也不甘心就这样放弃理想。而且在这紧要关头,小燕个性中极重要的一面又发挥了作用,那就是“不爱想大多”。她说:“当时几乎每天都有人来劝我,跟我说如果申请不成,就会怎样怎样的。但我自己却从没有考虑过不成功的话会发生什么事;我觉得要考虑的话,那也应该等真的不成功了以后再考虑,而不是没有去尝试以前。其实人生每一步都有风险存在,需要时刻记住的只是这一步是为了下一步做准备,而不是不断地考虑这一步会对前一步产生什么影响。”小燕的这番话某种意义上包含着成功的真谛。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往往是你抛得开的东西越多,最后收获的东西也越多。顾虑重重、思前想后的人会裹足不前、原地踏步,而无牵无挂、孤注一掷的人却能勇往亘前、一日千里。
尽管几乎遭到所有人的反对,小燕还是毅然辞去了北京吉普的工作。有趣的是,这个胆大的陕西姑娘接下来还做出了更为胆大的事情,办签证时当有关人员问她学成后是否打算回国时,她照实回答:“我不知道。连明天的事我都无法预测,又怎么可能知道两年后的事呢?”当我问起小燕为什么在众多各方面条件(包括托福成绩、申请学校、家庭背景)都比她优异好多的竞争者中胜出,最后拿到签证时;她说“诚实啊,我觉得诚实是成功的首要条件。我不是不知道这类问题只是例行公事,说几句爱国的豪言壮语就过关了。但我当时最诚实的回答就应该是不知道,所以我就这么答了。还有就是必须得自信,你一定要相信别人能接受最真实的你。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的判断力。”结果这一次,小燕在绝对弱势的情况下出人意表地拿到了签证,朋友们听说这个消息时都不敢相信,也许这就是上天对诚实的最好回应吧!
初来乍到的无知少女
许多只身前往异国的年轻人在临上飞机那一刻都会感到特别的忐忑和孤单,一些女孩子甚至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但当小燕孤身一个坐上飞往美国的航班时,她既没有觉得害怕也没有太多感伤,她甚至连下飞机后住在哪里都不知道,但她还是一路上兴奋不已。邻座的老先生被她的快乐所感染,忍不住询问起了她的情况,当他了解到这个陕西小姑娘非但从未出过国门,而且在要去的美国加州一个熟人也没有的时候,不禁有些为她担心了。他问道:“有人来接你吗?”“可能没有吧,我一个北交大的朋友曾经写过一封信给他以前的外教,告诉了他我的航班,但一直没收到回音。”小燕回答道。“那你知道怎么和你的学校联系呢?”“不知道啊,到了那边再说罗,总找得到的吧。”小燕用她一贯的轻松语调回答。邻座的先生听了小燕的说法几乎有点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你就这么去了?什么人都没联系过?”“对啊?会有问题吗?”小燕眨巴着大眼睛反问道。邻座的先生被她的反问弄得有些哭笑不得,从来没碰到过这么天真乐观的孩子,他想一时半会儿跟这孩子也解释不清楚;便跟小燕说:“这样吧,下飞机后你先找找有没有人来接你。万一没有的话,你就跟我走,我出差到美国已经好几次了,认识一个台湾人开的旅馆,有许多中国留学生住在那里,对你应该会有帮助吧!”
下飞机后,那位先生和接机的台湾老板陪着小燕在机场等了好久,果然没人来接,于是便把小燕带到他所熟悉那家旅店。等到一问房价,小燕顿时傻了眼,她兜里揣着从亲朋好友那儿集资来的200美元,她原来还觉得这是笔不小的数目,现在才发现她的全部家当只够她住几天旅店。小燕有些为难了,她知道如果自己不住在这里,在机场陪了半天的台湾老板一定会不满啊,他需要客户呀,但若住下来吧,又实在是负担不起。诚实的小燕又一次发挥了她的优点,如实把情况告诉了那位老板;他听了之后,虽然略微有些不悦,但他看着小燕真诚的双眼,就让她用他的电话联系。于是小燕就在他的帮助下给朋友提过的那位外教打电话,电话接通了,小燕只听得有人在哇哇哇说话,具体说些什么没大听明白,而且她跟对方说话也毫无反应。当时国内录音电话绝对属于稀罕之物,小燕当然没见识过,所以此时她被搞得一头露水,只得又去求救于台湾老板。那位先生此时对这么个无知的孩子已经有些烦了,便说:“你把你是谁以及你现在的位置告诉他,让他尽快来接你不就行了嘛!”“但;但我还是不知道怎么用啊……”小燕尴尬地说。看着小燕的样子;他只得叹了口气,替她打完了这个电话。
打完电话后,小燕就这样坐在旅馆大厅里俊等了起来。若是换别的女孩说不定这会儿都急哭了,但小燕还是乐观地相信那个外教一定会听到电话录音、也一定会来接她的。所以在大堂里等人的时候,她一点也没有表现出焦躁不安来,反而和住旅馆里的一些中国留学生聊起了天来。上天可能是特别眷顾乐观的女孩,事情就是这么巧,那个外教前一阵旅行去了,就在小燕到美国的前天晚上他刚回到家,而且第二天又要去亚洲一个城市教书。小燕无论早来一天或晚到一天,都不会碰上他;所以说小燕的运气也真是好到了一定的程度。不过话要说回来,我想,当时即使碰不上那位外教,小燕也不会哭哭啼啼、束手无策,她肯定照样乐观、照样不想太多,办法却会一个个冒上来。其实在她此后的经历中,也确实是这样。
在美国闹笑话
当天晚上小燕就在那个外教家里睡了一夜。第二天因为他要飞去亚洲;没办法送她到学校,一大早便开车把她送到了从旧金山开往伯克利(Berkeley)的地铁站,在教会了她怎么买票怎么坐地铁之后,就与她告辞了。于是小燕就这样一个人背着个大行李袋,拿着新买的地图按图索驻,找到了她申请的那所学校——ArmstrongUniversity。对国外大学体制一无所知的小燕还以为这里和国内高校一样,新生一来报道,宿管科就会安排宿舍,于是她注册后第一句话就问“我住哪儿?”结果被告知这不属于学校管辖的范畴,建议她到街对面去租一间公寓。小燕这下可傻了眼,一共才带了200美金的她怎么可能租得起房子呢?她灵机一动,又问校方她能不能申请奖学金,这回答案更绝了,学校非但不能申请奖学金还要她立马把学费缴齐。一系列残酷的回答就像是一盆冷水,把依然沉浸在出国快乐中的小燕一下子给浇醒了。怎么办?在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既没住处又没钱,还有什么情况会比这个更糟糕呢!
这时候,小燕忽然想起,在旧金山的旅馆里碰到的那几个中国留学生曾经给过她一个中国驻美领事馆的电话。当时他们听说了小燕的情况后也都诧异于她的无知和大胆,猜测她一定会碰上麻烦的,于是便给了她这个电话,让她遇到困难就去求助。
小燕想到做到,立刻在街边找了个公用电话拨通了中国领事馆的号码,对方一听说小燕是个留学生,第一句话问的就是:“你是自费来的,还是公派来的?”小燕如实回答:“自费来的。”对方马上就说:“自费来的我们一律不管。”又累又饿的小燕一听领事馆的人这么说,平时脾气还不算坏的她终于忍不住发火了,她没有装出一幅可怜相苦苦哀求以博得对方的同情,而是义正词严地说:“虽然我是自费来的,但我也是中国人啊。你们是代表中国政府,也是代表中国人民的。请你设身处地想想看,如果你有兄弟姐妹像我这样只身来到异国,遇到今天的困难,满怀希望地找到你们,却被一句‘自费的不管’打了回去,心里会有什么感受?”领事馆的人大概也是第一次碰到这么大胆的女孩子;沉默了好一会儿后,他说:“我们这边实在没办法帮你。不过你既然在Berkeley附近,那我可以给你一个U.C.Berke1ey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一所世界著名学校)中国留学生会主席的电话,你试着和他联系一下吧!”
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对小燕来说就有可能彻底改变一切。她马上又拨通了领事馆给的这个电话,接电话的是个姓马的男生,听小燕叙述了她的大概经历后,他也吃了一惊,他忍不住问:“你就这么来了?”“对啊!”小燕好象己经是一百次回答这个问题了,她遇到的所有人都不相信世界h还有这样大胆的女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人都不认识.事先什么都没联系过,连英语都说得不甚流畅,竟敢一个人贸然闯到美国来,简直不可思议!小马当即就让她把现在所在地的标志性建筑告诉他,因为Armstrong离UC Berke-ley很近,没一会儿小马就开车赶到了。一路上,他不断在感叹当留学生主席这么多年,还从没碰上过像她这么大胆的女生。感叹归感叹,小马还是很热心,目前小燕最迫切需要的就是一个落脚的地方,在UC Berkeley担任了多年助教的他立刻给那些自己熟识的学生打电话,帮她联系住处,最后有一个名叫陈佩莉的数学讲师因为刚搬进一所新公寓,丈夫暂时还在中国没过来,便答应可以让小燕住几天。从一大早来学校到下午2点,小燕忙碌紧张了大半天,总算是找到了落脚点,没有沦落到露宿街头的地步,她觉得自己已经算是很幸运了。
松了口气之后,小燕开始觉得肚子咕嘻嘻叫唤起来了,从早上忙到现在,她还一点东西都没吃过呢!陈佩莉要到6点才会回家。她一时没处去,就跟小马提出想找个地方吃饭。但小马接下来正好有课,没办法陪着她,便给了她一张UC Berkeley的地图,让她自己去找。于是小燕闹出了在美国继录音电话后第二个笑话,而且这次还在众目睽睽之下。
她在Berkeley的大街上看到第一家快餐店就走了进去。现在在中国这类快餐店随处可见,而且小孩子的胃口也已经从小被肯德基、麦当劳熏陶得完全西化了。可是在小燕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没吃过这些东西,因为在台资企业工作,她还见识过某些食物,但一想到它们那副粘乎乎的模样,她就没了胃厂。不过这会儿身处异国的她没得选择,而巨饿慌了也顾不上那么多,于是她便站到了柜台前,想随便要点东西哈。可临到她说话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的英语是那么糟糕,她到美国这两天遇到的几乎都是会说中国话的人.所以她还没怎么发觉这一点。但轮到她一个人面对完全不懂中文的人了,她简亘不知该如何表达。于是她便指着服务员身后的牌子指手划脚地说Number one,Nu。her Two…等好不容易搞清楚了她还不知道要给多少钱,只好把一张 100元、一张 20元和一张 5元摊在手里,让服务员自己挑。服务员这时对这个麻烦的顾客也有些意见了,小燕看到他脸上流露出不耐烦的神情,便跟他解释道:lh。s Is my first day her。!”对方一听不由乐了,灿烂地笑着对小燕说:“GOOd IU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