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嘉宾分享 Tristan:首先我很荣幸今晚能够来到这里跟大家分享,我是今年毕业的本科在读学生,7月12号将会去到William and Mary就读为期9个月的MAcc项目。在国内,跟这个项目比较类似的应该是叫MPACC, 中文就是专业硕士,而且有部分学校已经开设了学术硕士。说说我个人的申请背景,本科是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大三学年曾经参加尼尔森市场调研,做了为期 两个半月的实习;在大三下的时候是做学校的高级财务会计助教;大四下在东亚银行(一个香港的银行)做风险管理部实习生;另外在学校大二大三的时候有参加过 两三个项目,比如会计挑战赛,跟复旦的同学一起参加了挑战杯。我的GPA3.67,toefl102,GMAT720,整体背景大概是这样。 我的申请应该算是比较慢,在5月份的时候考了第一次GMAT,但分数不理想,然后在7月份考了第二次,然后在8月份考了第一次托福,9月份考了第二次托福,11月初开始申请。第一封寄出去的材料是申请罗切斯特大学,我一共申请了8个学校,从11月10号寄出去第一封,到1月10号最后一封,其实目前只收到了威廉玛丽MAcc的offer,有12500美元奖学金。我觉得就申请整体过程来说,GT成绩越早考出来越好,然后尽量找更好的实习,有机会可以把握大学期间出国交流的机会,或者是学生会主席的经历等,可能会对大家的申请更有帮助,而且越早申请越好。 然后说一下为什么要出国这个问题。你在没有申请没有出国之前,你可能只是本能的觉得要出国。但当你经历了四五个月的申请过程之后,比如我是在3月底的时候才拿到了第一个offer,在那个时候可能很多同学都早拿到了offer,或者已经考研成功,已经找到了工作,你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可能会重新思考你为什么要出国。如果选择考研,或者直接选择去上海、广州、北京工作,其实结果可能都会很不错。比如我有一个学长是复旦毕业直接去了四大,工作几年后跳槽到一个小的基金,然后又进入了投行。他现在27岁,年薪可能是60万。他也没有出国,他也只是本科毕业。还有学长是本科毕业之后先工作,然后去读MBA。所以你会考虑,为什么要现在出国,还有你觉得出国能够给你带来什么。其实出国是一个很辛苦的事情,你在国外活得也许会比国内差很多。我从其他同学那得到的反馈是,清北复交这样的学生出国之后读完master之后有很大的概率是又回到国内找工作;而一些非211、985的学生到国外读完master之后,他们会选择留在国外,尽管在国外很辛苦。原因就是清北复交的学生不管出去读的是不是牛校,回来以后他们还是很有市场,他们也许工作会很累很忙,但是他们会得到比较好的pay。但是你在美国生活完全不是这样的。比如MAcc是9个 月的项目,也就意味着你在飞去美国的时候就得学习好语言,开始试着找工作,适应那的生活环境,所有的事情都在这一年中完成。你的签证是跟学校挂钩的,如果 你在学校毕业之后两个月之内找到一个工作,没有公司能够帮你续签,那么你就得回国了。当然可能你在一两个月内未必能找到工作,那也可以先找几个月的实习, 利用实习来续签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中找到工作才能将签证延长到一年。你要知道,在美国你的签证包括以后的绿卡都是和机构挂钩的,也就是说你必须找到一个工 作才能让公司帮你申请签证,而且帮你申请签证他们是需要花钱的,也有一定的手续和流程。你以后想拿到绿卡的话,那至少要在国外待六七年,而且这六七年也许 是非常辛苦的时间,因为外国的大企业知道你不会跳槽,因为你一旦跳槽,之前等待绿卡的时间就等于浪费了。也许这五六年时间里公司不会给你加薪升职。另外, 如果你一不小心是在小公司工作,等了五六年绿卡,结果突然这个公司倒闭了,那么你的绿卡也就泡汤了。经过这样一个权衡,你要想清楚为什么要留在美国过一种 非常辛苦的生活,而不是直接回国来打拼一片天地呢?所以为什么要出国,是值得大家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你出国是想得到什么。就我在申请这个过程当中,我觉 得我得到了很多的东西。 我其实有时候内心是比较脆弱的一个人,可能有时候不想在这个时间做这个事情,但论坛的人就会推着你,并且他们感觉比你还热情的时候,你就会不好意思不做。我的考试也算时间晚,申请也算时间晚的,而且到了1月中旬到3月底这样一段等待的时间,等到offer的 那一刻,那种感受某种程度上是喜出望外,某种程度上又觉得自己是理所应当,因为我确实做了很多很多事情,并且我不认为这是飞上枝头变成凤凰,或者得到了超 额回报。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确实经历了很多,自己感受了很多,在这段时间你会觉得自己成长了,自己确实能够承担得起这份东西。但是等到4、5月 份你在跟其他申请成功的人交流、跟学校联系的时候,你又会发现自己需要准备的东西有很多很多。比方说我现在电脑操作系统全部是中文的,那到美国的时候我是 否可能很流利的使用英文系统。也许你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很强的,但是当你想真正交流一件事情的时候能够流利表达出来么,也许不能。商学院讲究的就是互动,不 断的teamwork,每周也许有三四个presentation,并且你要一直跟大家讨论,你能接受这样的生活方式么?毕竟你看书比老美要慢,而且你的表达可能老美不能接受,所以你在思考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又会觉得出国只是一个很漫长的提高你自身能力的过程中的小小节点而已。我的打算是读完MAcc之 后留在美国工作,在找工作的过程当中去磨练自己,习惯被人拒绝、接受别人冷眼这样的事情。大家可以想这样一个问题,假设你是一个老板,你要招人,现在给你 一个华人一个黑人,其实这两个人的能力都是一样的,但是你要选择一个人的时候你会选谁?你不了解黑人的文化背景,你不了解他是怎么想的,你跟他在一个密切 交流之后他的反应是什么。比如把他放到银行前台,他能跟当地的人很好的交流和沟通么。上海的银行就喜欢招上海的男生,因为外地的男生面对70岁的老太太时,你未必说得了上海话,你都没法沟通又如何做业务。华人在美国找工作也是这样一个情况,你要怎么样才能让别人信任你,你怎么样把信号发出去,让别人认可你。前两天我在看星巴克的创业之路,霍华德·舒尔茨在融资的时候,一共是面对了400位风险投资人,最后只有29位提供了资金。一个人要被拒绝多少次,每次再鼓足勇气再笑脸相迎再重新梳理自己的逻辑多少次,才能获得成功。舒尔茨还是美国local,那么你想那些第一代移民的人会是怎么样的生活情况。所以我觉得大家最原初的问题不是GPA,GT等等,而是你为什么要出国,你今后的规划是什么样子的。在美国就是好山好水好寂寞,在中国就是好脏好乱好开心。虽然现在中国现在社会管理还欠缺,或者是风起云涌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个很会抓住机会的人,你在中国是能得到超额回报,也许比你在美国得到的多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