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16岁中国留美女生的传奇

一顿便饭,除我之外,还有两位客人。一位是在新加坡读大二的男生,一位是在美国读书的16岁女生。边吃边聊,有了更多的味道。

    留美的小女生,如果自己不说,我们无论如何想不到,她只有16岁。谈吐大方自如不说,关注的问题、思考的深度和我们接触过的国内中学生大不相同。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收藏 分享

她1岁时随父母到美国,而后接受了美国教育。但我感觉到,她和一般的美国学生也不大一样。因为,她热爱中国,更有责任心,更加关注中国的教育。

她刚完高一,却同时在修大二的课程。这在中国,虽不说绝无仅有,但也为数不多。不但政策不允许、学校不接受,就算没有什么阻力和障碍,哪个高中生不在摩拳擦掌、整日为高考备战,哪还有一点闲工夫、闲心学点儿别的、干点别的啊!

以为她回中国是来省亲或者旅游或者就是休息休息,事实不是如此。她托人在承德山区找了所很穷的小学,为学生讲课,和老师交流,其目的是为基金会资助项目考察来了。一个女孩子,只身一人远渡重洋,回到祖国后不痛痛快快玩几天,却干起了大人的事儿。而且,还偏望山沟沟里钻、往苦地方走。别人敢不敢比不知道,我是自愧不如。

TOP

没有想到,她做的副业,远不止修大二的课程。她所说的基金会,是她自己创办的。她起名叫“我爱我”,好像是“俄亥俄”的谐音,但多了许多深层次的内涵。基金会是专门资助中国贫困地区小学的。她告诉我,经过三天的考察,她初步决定为这所小学资助5万元,用以购买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钱的数目虽算不上巨额,但基金会的钱可是她一分一分募捐甚至是自己挣来的啊。

她说,哪国的人掏钱都不那么痛快。创办基金会后,她花了好多时间和精力,到处搞募捐,给人家讲基金会的性质、任务以及善款的去向,靠诚心、耐心打动了一个又一个人的心。她利用闲暇打工、卖小商品,把赚来的钱也捐给了基金会。起初是她一个人做,慢慢地带动了一些同学加入。据说,学校规定每个人要有200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学生们正愁不知道干什么呢。

在承德大山里的那所小学,她给学生们上课。问她讲了些什么,她说讲了一个又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她希望让山里的孩子们知道山外的世界有所精彩;她和老师们一起交流。问她交流什么,她说主要交流思维方式的创新。她给老师们出了道题:学校五月份用47吨水,一年用多少吨?她说,这显然不是道数学题。因为,每个月的天数不同、每个月用水量不同,再加上节水意识、节水技术等因素,到底用多少吨水不可能用简单的乘法算出来。

TOP

说实话,我可没想这么多。小姑娘也给我上了一课。

她告诉我,基金会只是开始,还要做大。给这所小学的资助也仅仅是开始。回去后,她还要继续筹钱,继续发动周围的同学。她还要组织志愿者来这所小学支教。她还打算资助更多的学校。

天那!她还上不上学了?再一想,她这不是在学习吗?这样的学习、锻炼,不是很重要、很必要的吗?我们一直在说抓素质教育,结果还是被考试指挥棒闹得团团转,孩子们越来越自私、越来越自我、越来越自闭......过去说,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我们自己。现在,还有多少人有这样的胸怀呢?

说了半天,才说到那个在新加坡读大二的男孩。他是初中时去的,靠着奖学金读完了高中,进入了大学。他彬彬有礼,很懂事,自理能力强,据说学习成绩也不错,比国内的同龄人显得成熟了很多。放假的三个月里,他也在做些义工。和那个女生比,他还是差了点儿。差得恐怕是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吧。这不是他的错,和新加坡的教育不无关系。

孩子都是好孩子,学生都是棒学生。把他们培养成什么样,关键就看我们大人、我们学校、我们社会,如何引导、教育、塑造他们了。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