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HBS MBA Students聊天实录~转

David:那我们就要开始了,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David Huang,之前是在一家快销公司工作的,我工作时间有三年。之前在大学期间已经考了GMAT ,分数是760,托福是在申请MBA前才开始考的。为什么想申请MBA,觉得在这个时间去读MBA是对自己Career比较好的选择吧。申请过程里的体会其实还蛮简单的,我觉得可能要多找一些朋友帮忙,最好能够找到学校里面的校友。然后因为他们可以给到你很多的帮助。入学的感受,我现在是在参加Pre-MBA Course(00:01:20英文),而且刚来的时候有一点困难吧,因为无论是课堂的讨论还是其他方面,觉得自己还是也一定差距,所以现在在努力追赶之中。今天还找到我的两位朋友,我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

Ken:大家好,能听得见吗?我叫Ken,是David的同学。很高兴今天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做简单的讨论。首先是一些简单的个人背景介绍,GE170分(此处录音有中断,正在联系Ken确认),托福115分,本科GPA3.92。为什么申请MBA?MBA对于咨询公司是比较nature职业转换的一个转折点,通过MBA我们可以继续回到公司,或者做一个职业方向的变化,所以这是我一个主要的申请动机。申请过程中的一些主要体会,就是最终感觉申请收获还是非常大的。很多同学也经常讨论,申请过程也是学习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深化了对本人的了解,以及很多同学们、朋友们在这个过程中对你的帮助,让你感动,我觉得通过很多校友们和朋友们的帮助才能最终把申请过程圆满完成,这可能是最主要的一点体会。入学感受就像David同学刚刚介绍的,是非常充满挑战的,来自于不同国家的同学,大家可以做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交流,这可能就是目前最大的机会。我把这个时间交给另外一位同学。
收藏 分享

good

TOP

总结:

David:问题也差不多了,今天时间也差不多了,要不我们三位稍微总结一下感受吧,我个人感受,整个申请里最大的感悟,回头来看,不管有些成功、有些失败的因素,但是整个经历里我还是觉得自己的思考、对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因为我只想说一点,对未来规划更加清楚,而且清楚自己的强项跟弱点在什么地方。自己对个人了解比你跟同龄人、跟其它人比更关键一点。我不是来自北大清华的学校,我本科、工作各方面都不会让大家觉得特别特别厉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非常了解自己。在过去几年通过不停地归纳自己的失败哪怕一些小的成功案例,发现自己的优点和弱点在什么地方,而且同时知道自己将来想做什么,而且知道HBS能够给我提供的价值究竟在什么地方,我可以保证的是我个思考和前人是不一样的。就是我说出来很多思考的话可能是没有人想到过、或者是网上面的人没有想到过的地方。因为那是只有我自己能够感受到的。所以我觉得这种个性化的理解也是蛮大的、蛮重要的因素。

Ken:我简单总结一下,第一句话就是生命诚可贵、友情价更高。同志们该麻烦的朋友就麻烦吧,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帮助还是很重要的。申请的两三个月一个人硬扛还是挺痛苦的,多点人也就这么痛苦吧,但是你会得到很多朋友们的支持。第二,我觉得过程还是很重要的,尽管很容易你说你拿到offer了,你说过程很重要,结果不是那么重要。回头看的话你觉得过程中学到的东西对你还是对你有帮助的。这个帮助可能不是具体的一个admission offer层面的一个东西,可能是对自己的了解吧。谢谢!

Brooklet:我概括一下就是“尽力随缘”。大家在过程当中已经提到了,真的是该麻烦的朋友、该自己做的反思。随缘的过程中也是大家放平心态,也许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希望大家都能Enjoy the process and learn from the process。 Hope everybody good luck!

David:我们今天就到这个地方,时间很晚了,不耽误大家明天上班,我们就到这里。谢谢!

—完—

TOP

校园食宿

Ken:有同学比较生活化的关心食宿问题,这个问题我也比较关注。我之前在德国生活了一年,那是相当的misrable,能吃的都不好吃,住的也挺一般的。我觉得横着比HBS已经非常非常不错了。我们有自己的食堂,各国伙食还是相对比较靠谱的。同时在离哈佛大学比较近的地方,还是有比较多的基本生活场所。所以同志们不用过分担心。

后续问题解答

David:关于联系方式的事情,我们在晚一点的时间会在论坛上开个帖子,有一些问题大家最好能够放到帖子上,我们之前也有HBS2011级的学生也发了帖子,大部分问题在里面都可以得到回答。我们有时间也可以定时上去回答一下,这样回答可以让更多人获得一些信息跟帮助。

2+2和joint degree

Brooklet:有很多同学问到2+2的情况,首先关于2+2和joint degree,我们三个都不是特别了解,因为我们都只是申请了MBA项目,就我了解,我是听说有师妹拿过2+2的录取通知,所以我刚才也看到很多大三大四的同学,鉴于大学时间还是比较充足,而且如果对自己未来来读商学院的感觉可能性非常大的话,我觉得大家在大四的时候申请一下也是比较好的选择。而且据说还是很有可能拿到的。

Joint degree中国学生也有人申请,人数不是特别多。因为中国学生一般可能会比较清楚到底是想从商还是从政。多花一年到底有多少额外收获,就看你想从政的愿望多强烈了。就商学院本身的话,我们本身我们课程中也有一门所谓big的课程,会讨论各国政府、社会、受贿、各种关系的问题。这个其实从某种程度上已经给我们一些exposure,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在利用哈佛这方面的资源了。

TOP

中国录取人数量

Ken:澄清一下,可能九百个同学中不只招八个中国人。每年具体的数字记不清楚了,这方面没有太详细关注过。一般数量是在20人左右,或者会更多一些。这是指拿中国护照的录取同学。

David:刚才我说那八个人是指参加Pre-MBA Course的,有八名中国学生。还有一个问题,大家问在将来的方向。我不是特别了解他们,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是肯定回国的,因为这是我的Career Goal长期来看还是在中国创业。所以这点毋庸置疑。

还有一点点小的感受,有很多人会问你ESSAY上面的职业规划和真正的职业规划之间的差距。我个人是写到文书上的职业规划是真正想做的。因为如果那不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我觉得面试的时候你是很难能够欺骗面试官的。我记得我当时在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到你今后想做什么,当时回答的时候回答得很简捷,但是我讲完以后他能感觉到我那种坚定和在背后做出来的比较多的思考。这是不是适合自己,而且我自己优势在什么地方?这一点还是比较要真实的。

TOP

录取人的性别比例

David:现在我们在MBA(Pre-MBA Course)里来自中国的学生八个人,男生三个、女生是五个。然后好像历年来比例,中国人里面的男女比例都差不多,甚至有时候女生要偏多一点点。所以我觉得这个比例的问题不用太担心,大家都有机会的。

现在课堂讨论方面有什么不足、HBS有什么可以提高?

Brooklet:我挑一个看起来很难回答的问题,现在课堂讨论方面有什么不足、HBS有什么可以提高。这个对我们来说so far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可以分享一点个人得想法,案例讨论是一种商学院教学方案,是哈佛一直非常坚信的,为了这种方案也投入了很大的成本,无论是从教师还是学生,大家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对我个人来讲,案例讨论的主要优势就是确实给你提供了一个做决策很好的background,你可以做一个锻炼,而且对各个行业、各个国家有更好的了解。那么如果说它的不足的话,这个过程中成本也是很高的。无论你事先平均花两个小时左右读一个案例,上课90分钟大家讨论的内容,也许在中国人看来是蛮obvious的,是不是每句话都是特别valuable的,也是很难完全保证。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一方面你不能要求一个是十全十美的。这个过程中有它的value,承担成本是必要的,另外对你个人决策过程中,你可以控制。比如你觉得没有花那么多时间准备,那你可以少一点,让成本有所降低。每个人可以通过控制自己能控制的东西得到一定的调整。

TOP

申请过程中找朋友帮忙

David:有一个问题我想稍微回答一下,就是有没有找人帮助,因为我要实施第二轮申请,时间比较赶,但是我还真的找了很多朋友来帮忙。而且我觉得有好几位是在HBS已经就读的学生,我觉得在整个申请过程里面他们给我的指导是最关键的。这些朋友是通过象Topway 的一些平台,然后我给他们发邮件,通过各方面的联系,慢慢这样熟悉起来的。我感觉只要你有心准备,你只要提前准备,你想认识的朋友来接近,其实他们最后非常愿意给你提供一些帮忙和支持。当时我蛮感动的是因为我申请的时间比较急,所以我经常都是大篇大篇把我的essay直接发过去,而且这些校友当时一月份的时候应该是非常忙的,包括期末考试、包括准备案例等等,他们还是给我每一篇文章提供很多意见。让我最后改出来的essay让我觉得比我自己写出来的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回到这个问题,在这申请过程里最好还是整合一下身边不同的资源,帮助你把这个目标达到就好了。

Brooklet:我个人经验是这样的,我是有请朋友帮忙,但是不全部是HBS,还有一部分也会有帮忙,就是对你很了解的人,你可以问一下他们对你的评价、对自己的反思过程是有一些帮助。还有一个,可能跟大家不太一样的,我个人感觉对我帮助比较大的是比较集中的一两个人,比如我的essay可能给几个人看过了,但是最重要的帮助的只有那么一两个人。大家能做的就是尽量请别人看你的essay给你提供一些feedback,但是这么多人可以是你的家人、朋友,可以不是跟商学院相关的人。当人数未见得那么多的时候,未见得得不到最value的回答。

Ken:我想补充一下关于其他同事和朋友们帮助修改的过程,首先我觉得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只是成功最最关键的因素,同志们觉得不要太不好意思、怕麻烦人,这个过程中麻烦是必须的,而且你会觉得朋友还是很真挚的。这是最关键的。第二跟任何领导和经理做决策一样,这些同志们提供给你的意见只是一个输入,你的工作就是自己拍板和做判断。尤其是你问了十几二十个人以后,每个人是非常愿意帮你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都会从自己本身经历和成功要素分析你。我收到各种经验都是你缺我当年的故事,我当年这个事比你干得强多了,我这个事干的,你要有那个我觉得你就差不多了。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最后还是你自己去抉择到底准备怎么样package你自己,怎么样position你自己。

TOP

国际经验

Brooklet:我也补充一下其实这种用essay和recommendation来judge一个人的方式在美国公司非常普遍的。甚至据我听说在找工作过程中也是很常见的。所以大家以后如果希望在国际舞台上发展、或者如果希望在外企就职的话,这方面的心理准备还是非常必要的。刚才有同学问到关于国际经验有多重要,我也分享一下。我们三个都是有一定国际交流背景、工作背景的。但是据我了解,有很多同学,各个国家都有很多同学这方面经历并不是那么多,当然也有很多同学非常多。我觉得大家如果情况已经这样的话,也没有必要觉得,这不是一个yes or no的一个criteria。

David:我觉得可能比国际经验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你的语言能力。因为我个人感觉,因为HBS所有课堂都是以案例讨论为主的,你英语的能力其实非常重要的。能不能理解大部分同学跟教授讲的重点,以及能不能很清楚、很简捷、很概括地把你想说的观点表达出来,这个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这个问题回答,也已经回答了你们在课堂里讨论的最看重的、最想要学生,你能够给这个案例讨论的进程做出贡献。把它往前推动,而且能够分散你自己的一些独特经历跟想法,这种可能会比较关键一点。

Ken:看到同学们的国际经验的话,个人非常具体的例子不一定详细到这个程度,但一般大的类别也就是这几种,过去两三年经历中如果你换过一个办公室,在不同的国家、地域,在同一个雇主的情况下,这是最为常见的形式。这个类型的经验会对你写申请材料有比较大的帮助。因为你可以在商业舞台下把文化整合,文化适应过程写进去。第二种是像David刚刚介绍的,可能你在工作中没有做到交换部门,但是你在大学中本科的时候有很多学校的交换、或者不同学校之间的交换经历,这些也是比较有帮助的。

Brooklet:有朋友很坚持地在问在HBS国内校友网络如何。如何难给出一个评分。但是概括一下我个人感觉是在PE方面是非常强的,校友聚会的时候有非常多的大大小小的PE校友在讲。如此之外大家可以想像自身肯定很多,外企整体都有,另外上海比北京多一些,但是北京现在也越来越多。

TOP

申请的timeline

Ken:有同学问准备的基本情况。可能是我个人的经验,不一定具有普世性,一般essay准备两个月左右,从前期到后期,每个人会有比较大的差别。但有人说两个月写个六百字的文章,这个能改多少遍,当时我也觉得这活应该没这么辛苦,但是你过了这个过程之后,还是觉得这两个月的反复修改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你会理解六百字中字字皆辛苦,删了很多你认为很cherish的经历,这个过程是需要很长时间要做的。

David:刚才有同学问我本科背景,我本科是学商科的,当时大四的时候有在西海岸一所大学做交换半年的项目。当时我申请了一共五所,因为时间还是有点赶,只能赶得及第二轮,所以还是看重每一所学校申请的质量。

Brooklet:个人也是申请了五所,我主要是不希望十月一号以后,我还是要为这个事情花时间。因为我当时的工作也是非常忙。所以,我的主要理由就是十月一前把所有东西都搞完,无论怎么样,就这样了。

Ken:我觉得这样同学应该是比较多的一轮中的,因为通常第一轮中时间精力有限,而且一旦你申请会发现只要是前十位的学校各自都是有一些自尊心的,所以他不愿意彼此之间抄袭程度非常容易。所以尤其是大家对推荐信的难度上做充分估计。他会在推荐信、在具体essay问题上做很多变化。如果你要申请四所以上的话,需要花非常多的时间精力。我的经历,我花了两三个月准备,最终写完哈佛和斯坦福我觉得已经精疲力尽了,同时这辈子再也不想写第二遍这种过程了。

TOP

HBS上课成绩的评分规则

Brooklet:说一下评分规则,你来了之后你的成绩。每门课程有一个分数,这个分数是当你去找工作的时候,学校不会提供给公司的。但是学校的规则是如果公司要,而且你想提供是可以提供的。每门课程有一、二、三分三种,应该还有不过。一分是20%,二分是70%,三分是10%。如果你是中等的、大部分的话拿到的应该都是二分。

申请轮次

Brooklet:关于第一二轮申请的话,我个人是第一轮申请的。
Ken:我也是第一轮申请的。
David:我是第二轮申请的。第二轮当时还有七八位同学也是这样申请的。我觉得第一第二轮在录取人数上不会有太大区别、都会差不多,第三轮就会比较risky。

David:我想问一下大家还有没有其他问题,因为我们刚才也把申请的材料、面试的东西稍微解释了一下。我看到有的同学问的一些问题比较general,比如如何选择学校,这个问题每个人选择学校的标准不一样。像我的话必选学校当时是只选东海岸,因为我本科的时候去西海岸待过一段时间,自己想体验一下在东海岸的生活,选择在东海岸的时候,当时也挺选城市的,所以像波士顿、纽约地区会挑得多一点。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标准。

Brooklet:关于哈佛本身,刚才有人问哈佛是不是学习很累。回答确实是比较辛苦。因为本身上课和你准备这些时间占了生活中很大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活动。你自己到十一月份以后也要开始准备找实习,整体来讲这边的culture是believe in hard working,所以整个两年还是比较辛苦的,我想这也是在家做决策中的一个factor吧。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