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帖]我的美国社会学专业留学申请经验:从失败看申请;文科申请注意事项等21篇


2006 社会学申请经验分享  by Xingzhiming

收到斑竹MM的“邀请”,心里还是有一阵的高兴。让我来介绍一下自己申请的整个过程。 这样,让我先自我介绍一下大概的情况吧。

本人学校:南京某外语学院
专业:经贸英语
申请学校:UINDY(University of Indianapolis)
申请专业:APPLIED SOCIOLOGY(应用社会学)

由于在大学中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路如何走徘徊了许久,导致后来决定了要出国
时,才急急忙忙赶着考T,当时,本人只能赶得上考2005年的10T了。时间太紧,
无法很好的准备和发挥,只考了600出头。当时已经赶不及考10G了,也就是说,按当时的情况,本人只能等到2007年才能出去了。那段时间很一直失落,狠自己当初不早作出决定。但还是不想放过一丝机会。便决定尽可能多地扫描中档学校,并与教授直接联系,试图挖出最后的一线生机。期间,本科专业的一位教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向我提供了各式信息及方案。非常感谢他。在我搜索整整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

当时联系了UINDY的应用社会学系(由于之前的许多DREAMED PROGRAM都申请失败--由于没有专业背景。而此专业,本人对大概研究的领域,如家庭问题,犯罪,心理学,人口问题,调查报告等还是多少有些了解并挺感兴趣的),跟教授再三妥协后,校方允许我先入学,GRE后补(否则,我还得拖上一年半。到时不知出国的动力是否还像现在那么强烈了)。而这样的代价就是没有奖学金。对于这样的结果,在我看来已经比较满意了。毕竟要的是质量,而并非眼前一两年的短期利益,更何况这还是MA的文科。(许多排名很后的大学很多时候都会给全奖,这就要看个人的定位了//)。之后并开始了各种资料的准备工作。本人整个申请过程及留学文书的写作,没有请任何中介,在此也推荐大家自己申请,感受整个过程,这是一种体验,一种享受。PS是我比较自信的地方,在思考了将近三周后,开始动笔。之后找了同学和教授进行“检查”。对比起自己班里一些找了中介的同学,就是觉得自己略胜一筹(有时候自己需要的就是自信)。

在整个申请期间,“寄托”给予我的帮助可以说是非常关键,让我从中学会了许多东西:如,自己如何找ETS进行送分,自己如何办理汇票等等,在此谢谢“寄托”。资料最终在12月25日前全部寄出,之后一直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因为毕竟是第一次申请,对任何一个细节都非常注重和关心。在等待了将近2个月后,终于收到了一封来自UINDY的录取通知(当时拿到时只是一封很薄的信,在拆开前的几十秒钟我的心都是凉的)。又等了大概1个月,收到了一封来自UPS的包裹E-MAIL,再一看,寄件地址是UINDY,心里更是等不及了(开心啊~~)。。。。。。。

最后在接过UPS速递员手重的包裹后,感觉沉甸甸的,心里一阵的暗喜。。。。。。
这是本人全部的申请过程,也许算不上是什么经历,就当是篇有关申请全过程的随笔吧,希望它对大家有些启发,最主要的一点是:千万别对自己说“放弃”。当然,也感谢斑竹MM给予我这次发言的机会。


收藏 分享

2006社会学申请总结(上)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Mar 16 12:22:45 2006), 站内

2006年社会学申请总结(上)
申请的时候没找到多少关于社会学的总结,甚至关于文科的都很少,当时就想申完了一定要自己写一个,呵呵。

先写我的background和结果吧,然后讲讲我的一些申请心得和选校时知道的信息。
background:
本科:清华中文系,gpa3.8,top3(gpa我按北大算法算的,没办法,文科老师习惯认为90分出头就是给第一名的了)
硕士:清华社会学系,gpa3.9, No.1
paper:1 paper under review,而且是国内期刊
TOEFL:650/5.5   GRE:720/800/800(01年机考)

result:
offer: 2        Duke/UMN
rej: 4          Indiana/OSU/Uchicago/Berkeley
waitinglist: 1  Stanford
no news: 2      Upenn/Northwestern
已经把UMN拒了,打算拿着Duke再等等stanford,其他就算了

总的来说,我的申请做得还是不错的,基本上尽了全力,坦率的说申请并非完全是个人实力的体现,当中还有很多因素,学术关系、信息、运气等等。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力而已吧!

学术关系
try your best。我今年申请结果在申社会学的人里算很不错了,应该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系里的老师和师兄师姐的学术关系。

打听信息
1。尽量清楚是哪些人在申请
    北美大学的社会学系都不会很大,每年招的新生一般是一二十个,历年招生人数系里主页上都有介绍(当然网页信息常常过期...)。一般来说,即使有招中国学生传统的系,比如因为系里有中国faculty或者做中国研究的,每年大约也只招一两个人。这样可猜测性就比EE,CS那些人山人海的系要大得多。社会学本来申请人也不多,比如在北京的,社会学最强的是北大清华人大,打听一下今年有几个人申请还是不难的。
    哪些人在申请呢?社会学系的学生自不必说,人类学,历史,传播、经济、法律、英语,这些系历年都有人申请,如果说本科生,背景可能更杂,我知道有不少中文系学生想过或者尝试过申社会学的。甚至有一些理工科的学生也会对这个学科感兴趣。因为那些偏定量的社会学也欢迎有理工科背景的人。今年就有一个清华电子系的研究生去了berkely的地理系念社会学(汗..)。如果说学校的分布,大部分还是名校学生在申,03年有个安徽大学英语系的本科生去了Purdue念硕士
    这些是国内的情况,国外的申请人有那些本科就申出去念硕士的,也有F2申请的。这些比较难打听,尽量了。
    我在申请的时候其实没有打听这些,因为清华社会学系今年就我1个研究生申请,再就是那个电子系的研究生,但他一心要去berkeley的地理系。此外北大好像至少有2个申请的,有一个很牛,名字就不说了,不过他是Uchicago的内定人选,他gf已经在那里。其他的我就没打听了。等我报了UMN和Duke的offer,很多人和我联系,我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申请社会学,而且很多人申了UMN和Duke。如果后来人能够信息共享,offer形势一定会更好一些
    打听信息的人,除了老师,已经在国外的学生和今年在申请的学生都应该多多咨询。因为老师们更关注学术方面的事情,这一点,那些跨专业申请者更要注意。比如有个中文系的小师弟,咨询了社会学系的老师,选了一堆名校,真可惜,如果他早点告诉我,至少能帮他省掉几千块钱,因为有些学校肯定有牛人要去,而有一些基本上是mission impossible

2。各个学校的方向
    再次强调,这个除了找老师问,一定一定多找学生问问。最好是找在国外的老师和学生。因为国内的老师们对北美学校的研究方向和系里的氛围,肯定不如那些已经身在国外的学生知道得更清楚。光查询网页肯定是不够的,因为网页常常很久没更新。发动师兄师姐和所有朋友去了解,不行的话直接给网页上中国研究生的信箱发信也行,还是有热心人的。我申请的时候,每个学校基本都找了中国老师或中国学生问,获得了很多宝贵的信息。比如stanford组织社会学很强,可是知道这个的人太多了,而且往年去学组织的也太多了,这个方向又这么hot。有个stanford的中国学生告诉我,他们今年可能会成立一个研究inequalities and stratification的中心,所以我的PS就照着这个方向改了。要不是这样,也许连waitinglist也进不了。

准备材料
    很多申请人写总结的时候,总是要按照重要顺序把PS,RL,G,T等一个个说一遍。我也这么来,呵呵,因为这些事情,文科和理工科的学生还真有些不一样。
1。推荐信
   这个没什么可说的,还是那句话,try your best,找你能找到的最牛最合适的推荐人。我比较幸运,有2封是在美国念了Ph.D的系里的老师亲自写的,老师写的就是老师写的,又想起导师戴着背背佳站着给我写推荐信了,呜呜。如果你条件达不到,得自己写推荐信,
这个咱们也不用避讳,可以先写一个中文提纲和老师商量。定稿后“找别人翻译”。千万别三封推荐信都自己翻译。真的可以看出来。如果你的推荐人是男性,建议找个男的帮你翻译。我有一封推荐信是找院长写的,他没空,我写了一个中文提纲,我的导师、我自己、
我bf,翻译了3个版本,我们英文写作水平当然我导师最高,但是最后用了我bf的,因为我们院长是男的。

2。PS
   我改了十几稿,最后按照主攻方向分了2个版本,一个申inequalities,一个申organization. 这个我最想说的是,找那些真正能给你出主意的人改PS。他们包括和你一个专业的同学,有申请经验的,海外归国的老师等等。尤其系里有海归老师的,一定多请教,他们在国外写了这么多年文档,有很丰富的经验。写到研究部分的时候,升华起来,不要写得太细,没人关心你研究的村子具体怎样,多和社会学经典命题挂钩,显示你研究的意义。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也是很多国外老师和我说的,PS要有非常personal的东西才能令人信服。比如开头一段我们常常写为什么选择这个领域,也就是动机。我的第一稿动机是在少数民族山区支教,受到触动blabla,第二稿是自己从小居住的社区发生变迁。第一稿很快被枪毙了,虽然我确实对前者感触很深,但有个老师说,美国人是不会明白为什么你去过一个穷地方就要学社会学的。他们很多大学生都去过非洲南美之类的地方旅行做义工,也不是每个人都回来学社会学。他们不讲家国天下,如果你说我自己的社区变贫民窟了,我家亲戚都发生社会分层了,叔叔是农民工,姑姑下海成了大富翁,OK,这个就是personal,非常persuasive.
    btw,在PS的最后,到底要不要提到对具体哪几个教授感兴趣比较见仁见智。理工科的学生好像一般都提,因为他们很多人要拿RA。可是文科系都不是导师给钱,是系里给。不
存在这个问题。如果提了教授,他特欣赏你就更好,要是不欣赏你就更糟。如果又看到你的writing sample里都没引用他的文章,也许他会觉得莫名其妙你为什么提他。这个自己决定吧。如果有认识的老师当然还是要提的。
    至于文字,文从字顺、言简意赅就行了。少写长句子,短句子就能说得很清楚。想象一下一个外国人写三四行的中文长句,全是“如果”、“虽然”、“不仅”、“而且”。很别扭吧?

3。G,T
    对于文科生来说,我想GT比理工科学生重要。因为我们的奖学金是系里给的,他们大多是老板给钱,老板拍板就可以。如果你没有教授替你在系里拍板,那么还是不要有明显
劣势的好。即使有教授护着你,你要是有硬伤,他也得费好大劲去说服committee里的人。我见过一些在北美学校任教的中国教授,他们都很关心我的G/T成绩,基本上是问完GPA就
问这个。有位名校的老师跟我说,录取程序的第一轮,也就是200多人进50人那个回合,如果G/T太低,又没有其他明显优势,有可能就直接扔掉了。多少算高,Uchicago和Michigan的老师在我们系里放话说,我们那里一堆都是托福650的。不过其实他们也不是没招过托福600分的。他们这么说可能是怕这边过去一些有硬伤的他们不好说话。总之,G/T对我们来说,比理工科学生要重要一些,嗯,就是这样,也别太紧张。

4。writing sample
        申请文科,很多学校都要求有writing sample。我的感觉是,他们主要是看个格式和你的英文写作,很少有仔细看的。一位北美社会学名校的老师和我说,他们基本上不看ws,只有在这个人有争议的时候才看。很多学校甚至都不要求本学科的论文,只是social sciences paper preferred. ws千万不要长。至于多长,看系里规定。没明确规定的话就问小米。Upenn的小米甚至对我说,a research paper is best, but whatever you have showing your writing ability is fine

5。paper
文科的学生有英文paper不太现实。我们国内社会学的老师又有几个能在英文期刊上发paper呢?这个有一两篇好看一点,没有可能也没有理工科学生那么重要。当然如果你本科或者硕士跑到香港、新加坡去念,有希望还是多发些英文paper。

6。GPA就不说了,自然越高越好。

关于跨专业的问题
美国学校,起码是社会学系,真的不care你学什么的。只要你足够match。当然学过社会学的肯定比没学过的体会申,但每年都有很多其他系的学生,甚至很多英语系的去了名校。

TOP

2006年社会学申请总结(下)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Mar 16 12:23:00 2006), 站内

2006年社会学申请总结(下)
关于选学校
    首先当然确定你自己的方向。除了少部分牛人,大多数人其实不是特确定将来要学什么。因为到国外也换得很多。我们系一个从chicago回来的老师对我说,啊,方向啊,到了国外都会换的!谁都是换来换去的。所以确定方向,主要是为了自己申请。找一两个符合自己所做的项目的方向,贴着你想申请的方向去写PS,符合那个系的大方向和最近要发展
的方向。比如我最先收到拒信的两个学校,Indiana和OSU,估计我连第一轮都没进,就是因为差太远。Indiana最强的是社会心理学,和我写的PS八竿子打不着。这两个学校属于那
种专业排名很高、综合排名不高的学校。纯粹是因为差中档学校,Indiana又有一点点关系后来加上去的。至于OSU更可笑,就是因为有个中国faculty,最后想想大概会招中国学生
吧!就加上去了。其实那个faculty和我们系没联系,而且是搞人口的-_-b
    关于选学校,当然还是拉开档次的好,关于各个学校的声望,今年有人在板上贴了usnews各专业的排名,方向还分得挺细。不过这个最好还是问知道内情的人。以下是我了解
的信息,抛砖引玉,希望能有后来人补充。

Stanford
    这个学校基本什么都强。社会学的program也很好。可惜每年招的人太少,今年只招8个人。然后选了2、3个人waiting。我就是替补的那2、3个里的。记得以前查网页的时候说
他们每年招十几个人,要是知道只有8个...我还是会申请,唉,谁让它是stanford呢,连berkeley这种完全不可能的都申请了,也不可惜stanford的105大刀申请费了。
    Stanford曾在80年代(90年代初期?)大规模招过中国学生,后来趋势减缓,研究生名录里也时常有中国学生出现,但自从研究中国的Andrew Walder去哈佛(这个网页上没更
新还。)已经不是一定要招中国学生了。Stanford的中国学生和我说,今年招的8个人里面没有1个是中国人,估计替补的人里也只有我一个中国人。后来人可以掂量一下。还有一个有用的信息就是他们最近要发展inequalities这个方向,准备由David Grusky牵头成立一个中心。
    他们给每个学生钱都一样。前几年好像有个学生拿到得是18000。有的学校是分人给钱

Berkeley
    谁都知道这是一个没钱的地方。那又怎么样呢?berkeley is berkeley.如果你和我一样,知道他们已经三年没招过中国学生(加上今年就是四年,不能肯定今年招没招),十
年只招过4个中国学生,都还是义无反顾的去交钱,那我非常可以理解你。一位在berkeley的北大JJ说,this is my wonderland. btw,她不是从国内直接申过去的,是从
wisconsin转过去的。
    今年berkeley的拒信里说,this is a tough year.有400多人申请,汗,其他名校的2倍。他们说给了47个人机会,但是他们肯定没钱发47个offer,估计把ad,waitinglist全都算上了。
    berkeley还有其他地方也可能找到资源,中国研究中心什么的,这些竞争激烈,最好那边有老师帮你找钱。我在上篇里提到的那个去地理系念社会学的电子系的研究生,只拿
到了第一年的钱,很不容易,老师帮他找的钱。中国研究中心的钱,是吧beep?
    berkeley做定量的也多,但主要趋势还是定性的。

Upenn
    申请的时候小米回信很快很热情,后来问status就不理我了。现在还没消息,估计是被拒了。Upenn的社会学定量很强,他们有沃顿商学院,社会学系也有做组织的。有个国外的老师和我说他们最强的是人口。因为做人口的很多,所以也可以认为program不是那么有特色?

Uchicago
    社会学的历史重镇。每年大概招2个中国学生,去年只招了1个没招满,所以今年招了3个。Uchicago强的那些方向自己找找就知道。因为这个学校社会学名声太大,不需要再说
它的好,就说说它的不好吧。不只一个在国外的老师或学生和我说过,他们的program有点问题。好像学生总不能毕业似的。要读的书多得要命。学生总在换方向。也许是培养方式
有点问题?Uchicago的老师和国内联系很紧,每年总会早就相中一些学生,这些学生一般都是名校,所以还是不难打听出来的。评价一下自己的实力,就能知道要不要申chicago了
。Uchicago有中国老师,而且很热心为中国学生争取那种。

Northwestern
   比较强的是cultural study,women study,legal study,organization.定量稍微弱一点,当然哪个学校的定量都不会很弱,毕竟主流社会学是做定量的。Northwestern也有个大
名鼎鼎的商学院,有一些做组织做得很好的社会学家。不过在社会学系做组织的好像还不如在商学院做组织的。好像是joint professor?今年有个JJ跟我说Kellogg商学院有做组织
的教授,还有一个关于中国的项目,但是不要RA。Northwestern的Li Bobai要回北大光华了,现在没有中国faculty。招中国学生积不积极不是特别清楚。我到现在还没有收到通知
,我想我可能是进了第一轮但是被拒了。

Duke
   有3位中国faculty,林南是大师不用说了,还有高柏和周雪光。当然很愿意招中国学生的。而且他们不仅是学者,也是很nice的人。周雪光老师给我改了好几次PS,还主动
给我打电话问我有没有什么问题,虽然因为导师和他是朋友的关系,也是因为他本人是个超级大好人,嗯。Duke比较强的方向看网页就行了,Duke的医学院很不错,商学院也不错
,医学社会学,老年社会学,组织社会学都挺好。林南是开创中国社会学的元老,对social network感兴趣的也可以试试。高柏不太清楚,做全球化问题的?另外,Duke附近的北
卡也是社会学很不错的学校,专业排名比Duke还高一点?我导师在Duke待过,说那里很美,消费也不贵,人口素质也很高,传说中的triangle。
   btw,Duke有钱,一次给了我五年的钱,第一年fellowship,第二年TA/RA/fellowship待定。16500/9months,这是除掉杂费的,一般给的offer是不除杂费的?反正他们把每个
月发的钱都说得很清楚,1833.33刀,呵呵。暑假的钱就得自己争取了。
   我本来想如果西北要我了该怎么决定,一个师兄帮我问了Uchicago的老师,汗。他建议Duke,Chinese faculty there is strong and nice. You'll be properly trained.
Indiana/OSU
    前文已经提过了,其实和俺不沾边的。但是这两个学校专业排名很好,出来找工作比Harvard/Yale的社会学好使。同样的学校据说还有U of Arizona,也是专业排名很高,综
合听起来不高的。如果要在美国做faculty,还是选专业排名高一些的比较好。

UMN
    这个学校拒了好不忍。有一个超级nice而且可爱的小米,呵呵。对中国学生很友好。那里有一些很nice的中国学生,后来人可以和他们联系联系。UMN是我拿来保底的,1.25号
就给我发offer,拿着offer过新年,至今很感谢它。
    第一年给我9个月21000,没除杂费,除了可能每个月能有2000刀吧,对文科生来说非常多的钱了。他们还给了我一个summer research fund,哪个夏天用都行,5000刀。这个
在别的学校是要靠竞争的,我想我可能是他们划在第一拨的学生,他们给每一个学生的是personal package,钱不一样。第二年开始要做TA,奇怪他们TA的工资还不到12000。我发信问小米,小米是个很敬业的gg,给我解释了好长,大意是还有很多别的机会。后来果然他给我发了一个人口中心招RA的通知,一年17500,而且不是replace的,就是如果你精力充沛
,又能做ta又能做ra,可以两份钱。他说第一年给我的钱很多,就是用来让我熟悉环境、自己学会寻找资源的。好像他们对给我的钱很自豪的样子,那可以认为他们最高标准就是这样了。后来我当了一个辞情恳切的拒信模板,改改寄了过去。小米回信说terribly sorry,而且时刻欢迎我reconsider然后通知他们。难道他们没有waitinglist?有的学校就是没有waitinglist,JHU好像是,这个二手消息。

以上是我申请的9个学校,介绍完毕,其他有些学校也有一些打听过,没有亲身经历,大家姑妄信之。
Wisconsin-madison
    社会学传统名校。超定量。当然你也可以反驳说那儿又不是没人搞定性的。但是wisconsin的网页上就在哭穷,说学生需要利用统计方面的知识来劳动获得fund。想想我每天对
着computer养活自己,还不如当年转基科班。一个学校在网页上都说自己没钱了,那真的就是没钱了,公立学校本来很少有特有钱的。它多久没招过中国学生不太清楚,我没听说
近年有招的。有个北大JJ从wisconsin转到berkeley去了,早几年的事情,不知道她是不是受不了他们太定量。用我们系一个老师的话说,那个wisconsin的系主任,就是一个
computer!

Michigan
   也是社会学传统名校。少数有钱的公立学校。美国有很多大型数据库都在Michigan。系里有好几个中国faculty。Anyway,个人感觉Michigan门槛很高,对中国学生并不特别热
情。他们中国faculty也来过清华,我也不好多说,只能说不是有中国faculty的学校就会招中国学生。不是每个中国老师都会积极为中国学生争取。每个老师都有他/她的风格,有的人比较公事公办。

Harvard
   有一些对中国感兴趣的人。但是这里的社会学并不是很主流很正宗。感觉有点受人类学影响,可能是当年费正清的影响吧。

Yale
   社会学也有点非正宗的感觉。而且近年对中国学生很不友好,好像是别的系出了什么事,没有特别理由就别算了吧。

Princeton
   文化社会学不错。我早早就死了心,因为他们不要机考成绩。

UCLA
   比较偏定性。funding也有问题,据那里的中国学生说进去了还要自己找钱。

UIUC
  知道今年有个中国学生去了那的,给的钱好像不多,13000?


把给大家看的都写完了,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详细丰富的总结。今年申经济的同学就不错,感于以前没有很多人写经济方面的总结,很多大牛今年出来总结了。有一篇是申组织的,对申社会学的都可以借鉴。
    最后还是不能免俗的鸣谢一下。最先当然是感谢我的导师,清华大概没有哪个导师对学生出国那么热心了。连我又臭又长的英文writing sample都一字一句的把文字顺了一遍。我的导师腰椎严重不好,戴着背背佳站着办公:)berkeley有些推荐表很麻烦,要导师写段话,她趴在小桌上一字一句的给我手写了。我所有的申请材料她都给我过过一遍,我把给院长编的推荐信的中文版拿给她看,她竟然随手给我翻译了。还有一些信头、信尾、信纸这些细节,她都一点一滴给我看,比我自己还认真。呜呜,把我妈都感动了。这件事让我非常深刻的明白,一个和你投缘、对你好的导师,是多么重要。
    还有其他一些帮助过我的老师,王天夫老师,他的推荐信给我看了,老师亲自夸你,就是夸得很到位的,有些事件你自己可能是想不起来,老师却对你留下很深的印象。感谢周雪光老师,每次来北京飞来飞去这么忙,还花这么多时间给我改PS,有一次收到他用word修改格式给我改的PS,满篇都是红杠杠,查查时间,整整改了1个多小时。周老师在Duke已经做到full professor是很有名的学者,对学生这么好,以身垂范,以后我做faculty,也好好对学生。其他还有Uchicago的赵鼎新老师,快人快语,告诉我申请程序,直接指出我PS的缺点。还有强爷,虽然有点怕他,但他很爽快就答应给我签字,最后签字的时候还给我叠信封。他的推荐信是我编的,但是事件都是真的,他签字之前一字一句的看过才签字。

至于师兄师姐、同学、朋友,要感谢的太多。系里那些师兄师姐积极帮我发动关系,让我基本上在申请的美国学校里都找到了认识的中国学生。我选校的时候还给我发信去问国外老师。同学最感谢好吃贪睡的janelee,我的PS第一次大改就是和她谈话后产生的。还有理想激情要去berkeley的地理系念社会学的beep,让我觉得申请不孤单。最后感谢和我一起完成整个申请过程的ex-bf,和你做事总是天生有默契,只有你知道,我们本来多么适合做最好的朋友。

 

TOP

申请经历-MIT商学院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Mar 16 12:53:30 2007), 站内

我的申请经历没有任何代表性,只是受益于去年去Wharton的mm,希望写个东西,算是对她那个系列的一个补充吧。
(注:有一段时光我略去了,跟申请本身没有太多的关系,虽然也影响了我这次申请,但是还是不想展示在公众面前)

背景:国内社会学小本,毕业后折腾了两年,后来来了米国一间50名左右的学校读社会学。

系里唯一的大牛S方向相对比较偏,但是我很喜欢,那时候根本没想过工作市场什么的,闷头就去上他的课,自己摸索着看文献。还用GSS data,试着从network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领域的东西,结果不是很好,一直放着都没再动过。

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就是对做华人移民没有任何兴趣,所以当导师建议我做第二代移民的时候,实在是提不起劲头来。想着要回国,我干嘛要做移民的东西呢。不过现在是有了新的想法,移民包括任何主题都是可以做的,问题是如果提出理论架构。

后来另一个导师W从外面做visiting scholar回来了,与此同时,我也得结束我的不靠谱生活,开始修一些必修课了,包括组织社会学以及相关的主题。在美国式的标准化训练下,开始对这个领域有点兴趣了。即使没兴趣也没辙啊,好些课程都需要写一个term paper,基本都是proposal的样子,硬着头皮一点点写吧,经常是还没写完呢就已经觉得恶心了。自己都瞧不上眼的东西,更羞于拿给别人看了。

不过也正是在W的课上,我写了proposal,后来又被他鼓励着去做research,暑假没钱还顶着北京的烈日去联系别人做访谈,实在不是一个很享受的事情。顺手还把S老师课上的proposal做了一堆访谈,这个就更折磨人了。结束暑假回到美国,和house里的美国大哥看了两星期的美网,啥都没干。然后就慢慢吞吞的动手写paper,那时候还没决定申请呢,只是想着得把S老师的东西写了交差,这个定性的研究,又是一个不靠谱的研究,跟S老师的研究风格一点都不一样,他又没做过中国研究。我做的东西被肯定了想法后,不断地要求我解释,发展到后来不请专人修改语言都不看了,除了抓狂好像没有别的路可走。最后的权宜之计是把一个paper分成两个,这样理论架构比较容易把握,argument也比较清楚。

这么折磨到10月底的样子,师兄和师姐都追问我到底想怎么样,到底要不要申请。师兄和师姐都是要做学术的,自己也都郁闷着呢,还能抽出时间来关心我,感激的话就不用浪费在这里了。国内的老师就更不客气了,说我要是不换个牛校,没出路。当然他比较夸张了,可是也是为我好,而且也是生平第一次表扬了我,说我社会学开始入门了,问题问得很内行。比起美国老师的廉价表扬,国内那些老师的鼓励更珍贵。

可是这时候我有3个主要选择:一是把这个冷门方向发展成政治社会学之类的;二是做国内老师帮我定的方向:城市社会学,用他的数据,并且他都帮我口述好statement了;三是做组织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因为师兄和师姐都是做组织社会学的,而且国内的那些社会学的朋友,特别是其中一位告诫过我:做就做主流,否则即使你做到一个领域的大牛了,认识你的人又有几个呢?当然,大家会争论到底什么是主流,这不是我要讨论的问题。我想说的是,我那时候已经没有任何想法了,就是觉得试一下吧,试组织社会学吧。不然都对不起大家,更对不起自己。试过了,失败了无非就是再呆几年,能在北京的几所大学找到faculty的职位更好,找不到去国内的其他城市呗,实在不行我也不知道怎么办,自从开始打算读社会学起,就没想过不做faculty会怎样。

然后就晃晃悠悠地写statement, 除了上课和做TA,大多数时间都是装模做样地从7点折腾到12点,非常有规律,不过我一向都比较变态,本科毕业好几年了,一直坚持跟大学宿舍的熄灯和亮灯时间一致。Statement具体做什么也不是特别清楚,因为自己做过一点皮毛,是关于commercializ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这个领域的东西,又赶上全世界都在讨论中国的技术革新,所以就从这个东西出发去提炼问题吧。

看了很多paper和书,隔三差五地跟师兄和师姐讨论。1个多月内写了10稿出来,师兄算是尽了全力帮忙,不断地帮我修改理论架构,不过我们俩都知道还缺了点什么,只是没有建设性的意见。12月15号的两个deadline到了: umich和duke,没办法,扔出去了。这里有个社会学的,需要writing sample,我实在懒得修改以前用gss数据做的破烂,把暑假里做的偏社会运动方面的东西给扔出去了,估计这是我后来被拒的一个原因吧,起码说明我兴趣不一致。

然后遇到了更大的挑战,原来一直关系很好的W老师突然说让我把暑假的访谈写个成文的东西给他,要不他很难给我写推荐信。给我的时间就14天,当时都疯了,心想这不是开玩笑嘛,一个正经八百的社会学的paper可不是两个星期就能写好的。当时就想放弃了,多亏师姐安慰我,说估计老师就是非常好奇,想看看我暑假的研究做得咋样。于是看了3天paper,把相关paper扫了几眼,最主要的就三篇,W的一篇,师姐的一篇和Jason的一篇,补充着其他的文献,又用了3天时间写了初稿,让师兄帮着改了一下,扔给W老师了。结果出乎意料,W老师说我可以改改拿去投稿:如果现在投只好投政策方面的journal,要是以后加点访谈什么的,可以投个社会学类的journal。当时都傻了,心想这玩笑也开大了。

写完这个paper,又要有几个deadline了,又改了两稿ps,然后就开始高烧,修整了几天。1月1号的两个比起12月15号的没什么大的进展。尤其恶心的是Columbia商学院,只让写500字,连废话都来不及说呢,更别说展开research了。1月3号有个emory,ps还是没有实质性进展。

MIT的ps算是有点进展,不过还是有些遗憾,只是当时想不出怎样把理论框架搭得很漂亮又让内行人知道这是可行得。不过无论如何还是扔出去了。

Cornell申了社会学,是1月15号,writing sample就用那个3天写成初稿的文章,不过做了很大的修改,师兄给了很好的建议。两天之后又写了一个非常漂亮的abstract,投了ASA。说老实话,abstract真是漂亮,可惜内容没那么漂亮,受限于材料。

那时候已经开学了,忙着上课,做TA,都快忘了还有Washington没申请呢。剩下几天时间的时候才开始动笔修改,不过这时候理论框架搭得已经非常漂亮了,ps算是这些里面最漂亮的了吧。现在也还没有收到消息,不过觉得这个学校要是据了我,就太没天理了。

我说话一向都不是特别有逻辑的,这个经过不知道怎么描述。下面讲讲陶瓷吧。我是那种特别不会陶瓷的人。如果有个professor不管他多牛,我都不惧跟他讨论他的paper,前提是我真的是觉得他的paper很有意思,但是让我为了陶瓷去陶瓷,不知道怎么办。而且我们又不是工科,又不跟老板干活,陶瓷不知道是不是有用。请大牛们来补充。

不过我也套过两次瓷。大概是12月中旬吧,特绝望,一个多年的挚友激我,说我的性格决定了命运。他说他认识我这么多年,知道我比较聪明,用功,对学术一直有热情,可是为啥我在这条路上就这么不顺呢。除了我不拘小节以外,还因为我既骄傲又自卑:看不上别人的东西,自己也做不出让自己满意的东西。结果就老想躲着人,直到自己作出个像样的东西来。可是学术圈不是这样的,每个人都得像推销员一样销售自己的产品。有的人因为眼界的问题,不会觉得自己的研究没深度,有些人即使知道也装着特牛X的样子。只有我傻不拉几的瞎费功夫。

就因为他激我,马上给washington的两个老师写信,要求电话里聊一下,其中一个没回,另一个很nice,听我八卦了一通,耐心回答了我的问题。后来还让我申请之后给他发信,他会留心我的申请材料的。还对我的ps给了一点建议,说研究计划越具体越好。所以那一稿里没废话,没说为啥有兴趣,一直在说研究计划。

另一个陶瓷也是很偶然的。因为申本地的一个牛校的商学院,在提交了申请之后跑去人家那里听workshop,每次都去,而且去之前都好好做了功课,准备好了显水平的问题。可是到了现场,就是不敢张口提问。宁可下来跟present的人私下交流也不好意思当着很多人的面表现自己。我的师兄听说了,还特别叮嘱我一定要表现自己,我也不知道跟谁作对,就是问不出来。

当时想就听天由命吧。申请前要了该program一个老师没发表的两个paper读,说良心话,是我见到的没受过专门社会学训练的商学院同领域中做得最好的paper。后来偶然跟他谈起他的paper,他很nice,跟我聊天,问我在哪里读书,读到什么程度了,以后的打算等等。我终于鼓足勇气说我在申请,他问了具体情况,还问我申请了哪些program,记下了我的名字。下一周他告诉我看了我的材料,挺好的,只是英语需要加强(应该是指ps的语言没好好修改吧)。他说他跟MIT的人提到我了,因为他是那毕业的。这算是最莫名其妙的陶瓷吧。

只是后来第一个据信就来自这个学校,郁闷到了极点。后来又拿到了umich的据信,等的都快发疯了。终于转运了,先是前一天收到ASA的通知,我的那个烂paper居然被接受了,虽然只是roundtable。然后等到了mit的电话面试。没来由地在网上发了帖子,XF联系了我,原来是他据了mit的offer,我才有机会。XF给了很多建议,包括面试的问题。
准备面试期间,动员了师兄,师姐和美国housemates帮忙,把简历上的每个project都复习了一遍,争取用两句话能描述清楚。美国室友Guy给了巨大的帮助,在最短的时间内帮我修改了paper的语言。等到都复习了一遍,师兄和美国室友Andrew分别帮我interview了一遍。不过说老实话,最后的真正面试还是不理想。

面试问题
1,    Why MIT?
2,    Interest
3,    Will you focus on China’s study
4,    Why firm-level network analysis
5,    What is your career trajectory and who is your role model?

第5题XF提醒过我,我也准备了,请教了W老师,英国室友steve和师兄,师姐,大家都说老实回答就好了。面试的时候,回答的是Wright Mills,因为喜欢他社会学研究做得不错,同时也能保持做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面试的director1说不好意思,他从来没读过Mills,我那叫一个尴尬啊。只好解释说Mills这么不靠谱的人就中国人喜欢,我在美国也没怎么听人提到过。Director 2 在旁边非要我说个活着的并且活跃的人,我这个郁闷啊。随口胡诌了Poldony 1997 AJS 的paper,结果这个director 1特熟,告诉我这paper没发前他就读过,我一着急也没把这paper描述好,还是他帮我一起回忆这个paper的。

第6题我很不客气地说我要在research型的大学找教职,最好是美国的牛校,拿到tenure之后闪人回国。估计他们也没见过我这样的,问我为啥。我说中国社会学在起步,大有前途。我相信可以贡献我在美国的学习和工作经验,哈拉了一通。管他信不信呢,这是真话。

建议:
1,    真的喜欢再去读,要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别问我industry方面的出路,我不知道,也没兴趣知道。也别问我MBA的申请,不知道。
2,    MIT 不代表什么,top20的学校都不会差太多的,有一定的资源,下面怎么做research就看你自己的了。一个人的research应该有个性,也不可能光跟着导师走的。学术的路很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很重要。去一个不错的program,保证你在学术市场上不会因为学校差被扔下去就好了,真的做的好才有前途。现在商学院faculty似乎是供不应求,所以没有publication貌似也能找到好工作,以后也许不会这样了。所以踏踏实实读书才是根本。
别说我强调的东西老掉牙,我本来就比版上的大多数人老,也失败过,这也是感受吧。要不然我不会浪费时间写这个东西的。
3,    国内其实有很多资源,大家要么太懒散,要么太急功近利了。如果给我机会重新来过,我会在国内好好读研,然后再出来折腾的。
4,    如果想申请的话,没事多看看AJS,ASR, ASQ等journal,看看别人是如何提问的,理论或者实证方面的贡献在于哪里?
5,    我真的不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过来的,这个offer纯粹是运气好而已,还有朋友们的关心和帮忙。对于我那些聪明的本科同学如今没有在学术圈的,希望他们看到我的挣扎能够重新找到对这个圈子的热情,回到这个圈子。毕竟我们需要更多聪明有热情的人从事学术。你们也一直是我坚持的动力之一。

TOP

写给准备走上美国文科申请之路的同志  来源:太傻咨询中心 acropolis   录入:2007年10月30日 

写给准备走上美国文科申请之路的同志


最近忙,一直想写点所谓原创帖子但都耽误了.今天总算收拾了心情来写一写.

来这个版的朋友都是打算或者正在进行申请的,但我却着实发现有许多人对文科留学的概念实在不清楚,换言之,是对自己的职业,或者人生规划的不够清醒.文科留学与理工科不同.学医的,学化学的可以拿着fellowship泡在开着空调的实验室里津津有味地跟着老板做研究,但文科学生,放鞭炮的情形也不过就是一笔15,000左右的资助,且要做一周20小时左右的RA/TA.与此同时,文科学生是得捧着一堆书做reading,而这种reading是完全提不起任何如做实验般的创造性激情的.当你一手摸着字典一手翻着仿佛永远都翻不完的书的时候,很少有人还能天天保持拿到offer时的喜悦,初到美国时的激动,以及心中无数次想过的崇高目标.

当然这样说是有些片面的.有些人确实非常喜欢上述的生活——每天在无数杯咖啡的浸淫下畅游书海.但我认为这种人,在现在的社会,实在不多.你自认为是不是这种人呢?当然你现在会说,无非是吃苦嘛,选择了这条路俺就做好吃大苦耐大劳的准备了,没事.然而等你真正到了美国开始了PhD生活,才会发现原来苦是这样吃的.

所以我分两种情形说一点对文科专业想出国的同志们的建议:

情况一:去美国读硕士

无论什么专业,传媒,新闻,教育,MPA,商科,请务必要先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因为美国的硕士教育,是一种完全的职业教育.其方法更多的是通过案例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如果你只是个本科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奖学金是很不容易拿到的.当然你可以自己出钱,但是更严重的是,一个没有一天工作经验的硕士,在职场上,无论中国还是美国,都不如一个有10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乃至专科生更为吃香.何况你读的也许是管理型专业,请问哪个企业会让一个一天也没工作过的刚踏出校门的MBA去"管理"??


情况二:去美国读博士

1.你是否真心喜欢自己选择的专业?--是"真心"喜欢哦!如果不是,除非你打算先过去再转,否则不要抱着侥幸心理申请.不是说你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就拿不到offer,而是如果你不真心喜欢就读不下去.在美国读博士,像上面说的那般,大量的reading,大量的paper,除非你对这门专业很感兴趣,否则很难熬得下去.即便你用非人的毅力熬完了5年,以后的工作--因为你多半可能是教书--也会让你非常苦恼.所以千万不要觉得"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的,我对社会问题有点兴趣,去转学社会学肯定没问题.等你真正了解了在美国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侧重方面以后再说自己是否喜欢也不迟.

2.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如果你没有做好以后在大学教书的准备,暂时不要决定去美国读博士.因为拿到PhD以后你多半的出路是做教师.也许你不同意我这么说,但现在和以后的社会状况就是如此.企业是断然不需要招个没实战经验的phD的,政府也很少需要,剩下一些非政府组织,确实有些机会,但职位很少,工资很低.不是绝对地说读了PhD就得一辈子在学校当老师,许多专业,许多人都"教而优则仕"或者"教而优则商了".只是你得做好当一阵子老师的准备.


当然以上两种情况不是全面的,只是俺暂时能想到的而已.

TOP

amelialily的申请总结——选校和选offer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Mar 16 14:38:52 2006), 站内


今年的申请还没结束,4 OFFER 4 REJECTION 1 WL 4 PENDING;但是可以在忘记以前先写个总结。

选校和选offer看似不同时间的工作,实际上是相通的。选校的根本依据是“我想做什么”,从而决定将要去哪里做;选offer的根本依据是“我到底想做什么”,从而决定最后去哪里做。

选校注意拉开档次;每一档次学校,申请和不申请都有自己信奉的理由.
选校注意参考学长和归国老师的意见。我参考了3位师兄,2位师姐和1位老师的意见。他们都很忙,所以最好能够提前把自己的问题和意向准备好,然后真诚求教.这里真心感谢几位学长和老师

实际地说来,在选校之前就的有个打算:想做研究,必须去专业的TOP30。
这里附加上2006年的社会学专业排名。

同时,可以看看主流杂志的PAPER,里面发文章的作者来自哪里;文章的风格和一个系的风格往往有关系,仔细体会。我申请期间在图书馆翻看了1994到2005年的所有AJS,ASR的我申请方向里的文章(当然也不可能每篇都细看),顺便也知道writing sample的样子。。。
当然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不在多,在精.

下面是2006年的社会学专业排名:
1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Madison
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Berkeley
3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Ann Arbor
4    University of Chicago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 Chapel Hill
6.    Princeton University (NJ)
       Stanford University (CA)
8.    Harvard University (M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Los Angeles
10.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1.  Columbia University (NY)
        Indiana University – Bloomingto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IL)
14   Cornell University (NY)
       Duke University (NC)
       University of Texas – Austin
17.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 University Park
       University of Arizona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20.  Ohio State University
       Yale University (CT)
22.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MD)
       New York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 Twin Cities
25.  SUNY – Albany
       University of Maryland – College Park
27.  Brown University (RI)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Irvine
2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Davi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Santa Barbara
31.  CUNY Graduate School and University Center
       Rutgers State University – New Brunswick (NJ)
      Vanderbilt University (TN)
34.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San Die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 Urbana – Champaign
      University of Iowa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 Amherst
38. Emory University (GA)
      SUNY – Stony Brook
      University of Virginia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我TOP10定了3个;TOP11-15也是3个;TOP21-30定了4个;保底定了2个.另外加拿大申请了一个
当然最后结果还没出来.

但是现在可以在选择OFFER的时候说:认清你自己,选择一个最能够实现你的希望的学校.
就我而言,不想转行,希望能在业内做好.所以会选择一个training和教授好的学校.同时我也喜欢一个文化氛围好的地方。所以东北成为首选.最不应该考虑的是奖学金.

和某学校的director联系时,director说了一段话,可以与大家共勉:
When I was considering graduate schools, the best piece of
advice I got was that I should go to the best program I got into, even if
it was not the best financial offer. I followed that advice, and I have
not regretted it.
P.S.读文科的朋友,如果还没想好以后做什么,一定要小心.文科需要比理工科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耐心.到国外来读书不是来享福的不能用小资的心情来幻想异国的美丽的大自然,彬彬有礼的绅士淑女,而是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把毅力和勇气拿出来,好好生活,好好奋斗.

TOP

NUS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PhD申请总结(转)


faithzheng  2007-08-23 08:11:41 

 

 

 


昨天offer全部到达,最后把自己卖给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文科学生一直是出国大军中的非主流,而除掉economics,management,

finance,accounting这些热门专业,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就更是非主流了。今天俺也来凑凑热闹。


准备申请最关键的时期,课题缠身,一多半的时间都要花在调研上,真正准备GRE的时间超不过2周,虽然心急如焚,但也没有办法。最后成绩巨差,刚够申请,没有竞争力。最后决定不申美国。虽然最好的policy analysis专业在美国,但如果申不到全美前50的学校,不如省下不菲的申请费。最后对比来对比去,决定申请加拿大、新加坡和香港的public policy专业。考虑如下:1.此三处的一流大学基本都在全球100强,以厦大硕士的背景,去任何一所都不算屈就;2.此三处的大学要么不要求GRE成绩(如香港),要么GRE成绩可有可无(如新加坡),要求必须有G的只有UBC、McGill、Victoria等几所超级牛校。3.T的成绩虽然不高(607+4),但还凑合,不如一搏。


最后申请了8所,比起旁人动辄投20所而言,实在是少得可怜。不过最后中了5所,成功率还不错。具体情况是: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admission with NUS Graduate Research Scholarship。NUS的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是亚洲第一,与哈佛肯尼迪学院联系密切,是个留学的理想去处。和理科生不同,中国文科生尤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生在国外申请的行情并不好,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及其前身多年来只招了一个中国人(PhD),还不辞而别,跑到米国。从此中国人的诚信在该院大打折扣。


University of Toronto,rejection。今年申请的学校里最好的一所,全球20多。Faculty超强,每年的PhD positions多达30,这在political science和public policy专业里是非常少见的。不过唯一的麻烦是该校的policy专业要求TWE成绩5.0。这对中国学生来说似乎高了一些,本人就因此而与UT擦肩而过。5.0是生死线,建议大家不要以身试法,枉费几千块钱。


Carleton University,rejection。这个学校的School of Public Affairs非常强,全职教授就50多。下面还有School of Public Policy。只是我决定申请Carleton的时候已经错过了SPP的deadline。只好硬着头皮申Political Science。其实,如果大家想做policy,就申专门的SPP,如果没有(比如UT),再看它的Political Science。如果像Carleton这样有SPP的,就最好别申Dept. Political Science,几率很小。本人今年就这个被拒地窝囊。


McMaster University,admission with tuition waiver and Graduate Scholarship。McMaster号称加拿大的MIT,理工很强。Social Policy和Public Policy也非常好,有几位国际知名的学者。由于学科设置的原因,和UT一样,McMaster没有SPP,因此本人申的也是Dept. Polit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rejection。在港大被拒也是因为申报研究方向的问题。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admission with studentship。中大一直是我神往的地方,电话面试的时候被告知,来了中大以后将师从大名鼎鼎的王绍光。此人是俺多年的学术偶像,华人社会科学圈子里数一数二的人物。另一位熟识的教授也很想俺去。要拒中大,实在于心不忍。。。。。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dmission with studentship。科大在理科生眼里当是一个不错的去处,其实对社科类学生也是很好的选择。前年炮轰大陆主流经济学家的丁学良即是该校社会科学部的教授,而最有名气者当属边燕杰。相信在中国学习社会学而没听说过边燕杰的学生绝对是凤毛麟角。科大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他们对methodology的训练非常非常诱人,你去看看科大社会科学部faculty的阵容就会吓一跳了。尤其对于在大陆学习政治学、行政管理等专业出身的同学而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训练非常差,如果能进去科大的MPhil项目再去美国,那真是fantastic了。我知道一个人大社会学系的本科生,去了科大的MPhil,现已经在哈佛了,科大的training质量可见一斑。俺也是含泪拒掉了科大的。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admission with studentship。城大是第一个面试的,非常非常nice的一位女教授在电话里跟俺聊到半夜才作罢,放下电话也就知道八九不离十了。城大是我申请的学校里排名最靠后的一个,但它的social policy专业绝对比港大要好,有很多在华人圈子里有名的学者。教授说要把我推荐到WHO实习,所以拒掉城大的时候,也是依依不舍。恨不得能分出几个身子,到这里也走一遭。


本人背景:厦大本科,保送本校研究生。Publication比较多,research project的经验也比较多,其中还包括几个国家级的课题,老外很看重这个。本科拿过全国“挑战杯”的一等奖,这个可能在申请过程中能增色不少。托福607+4,虽然不高,但申香港绝对够用。推荐信很强,有Arizona State U、Central Florida U、Rutgers U、Western Ontario U、U of Ottawa几位知名教授的推荐。而且本人的老板也是国内公共管理学科唯一的“长江学者”,加起来看,推荐信应该不输别人。在application package里还有20多张获奖证书和research proposal,我报的方向是health policy,这个和labor policy,environmental policy一样都是国外政策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


以往很多人都爱问,申请学校的时候到底哪个方面最重要?GPA?GT?PS?Recommendation?Research Proposal? CV?还是publication?显然,我的经验代表不了申请美国的具体情况,那咱就参照自己的情况说说加、新、港的情况吧。


首先一个要明确的是,GT绝对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够线,再高出个三五十分就没什么问题了,不必把GT的因素夸大,尤其对于申请PhD的更是如此。道理很简单,人家出上钱招你去,不是找英文翻译,不是要考试机器,谁都知道中国学生是crazy test-taker,这种standard test对中国学生不是太大的问题。当然,在申美国的博士时,GRE是决定能不能拿到奖学金的重要因素,这是后话。但是在申请加拿大、香港和新加坡时,GT绝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否则没法解释我607的托福和没脸提交的GRE,怎么能拿到奖学金。不过这里需要damn的还是TWE,这个鸟玩意伤了多少我中华儿女求学报国的雄心壮志。。。。。在北美很多学校,对社会科学类的申请者都有TWE的要求,但凡提出要求的,基本都要4.5乃至5.0,比如拒俺的多伦多大学。联系的教授说,虽然很想我去,但是5.0的线摆在那,他也没办法。其实容易理解,社科类的博士生需要每天和英文书写打交道,如果没有很好的TWE,人家很难相信你的writing都多强。所以,如果大家复习GT的时候有余力,社科类的同学最好抓抓TWE和AW,或许这就是阻止你进入一流牛校的命门。这一段话就是想告诉那些玩命弄GT的同学,这个玩意儿分数高了当然好,如果能高出minimum requirement几十分,就够了。千万不要以为申请国外的PhD就是拼这个,还是把自己的research做好,这才是正道。对那些T考650、G考1400,而最基本的methodology的说不上来的test-taker,俺是一向鄙视的。


下面说GPA,根据我的了解,这个玩意在申master的时候真的很重要。因为本科生一般而言还很难有什么研究成果,判断你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准当然就是GPA了。但是在申PhD的时候,GPA的重要性就下降了,否则也无法解释俺本科挂了一课还能拿到offer的事实。以前Penn U研究生院的一位教授说,如果你本科的GPA不是很高,那么在研究生阶段如果有明显提高,那这个trend也会让他们觉得你有培养前途。反之,你本科门门都是90分以上,到了研究生却净是70多,也会让人家对你的信心打了折扣。国内一些排名比较低的学校有帮助学生删成绩的事情,借此帮助学生出国。虽然有失道德,但肯定一批人占了便宜。厦大这方面一直很严肃,最多允许删除两科校选课的成绩,而公共课和专业课一下都不能动。这样也不是坏事,逼着那些想出去的同学从本科开始就搞好自己的成绩。总而言之,根据我的经历,GPA在申博士的时候,重要性一般。


说说PS。因为之前有想过申美国,所以对PS还是非常留意的,而且在申加拿大的时候也自己动手写了PS。Arizona State U的一位教授曾经告诉我,PS非常重要,不在于字数多,关键是重点突出,讲明自己的研究兴趣、研究经历、职业规划。现在很多人花钱请文书中介写,我倒觉得没什么必要。人家毕竟不是招literature的研究生,申PhD的时候,文字平实一些就行了,该点到的点到即可。即便要加两句修辞,也不要太过浮华,让人看了想吐。这里一定要着重摆出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潜力,这是重点。因为很多加拿大的学校都有PS的字数限制,而且写多了确实可能让人烦,大家最好refrain。在文章布局方面,建议大家看看Carleton U社科类申请者的模版,回答清楚那里面的三个问题就够了。俺申McMaster的PS就用这个,效果不错,言简意赅。总结一下,PS在申请的时候非常重要,尤其是学校不要求提供RP,身子连Writing sample都不要求的时候,这个更加成了命根子,一定要好好准备。当然了,申请香港不需要这玩意。


推荐信的重要性人们往往有争议,有的说非常重要,有的说一般般,更有甚者说有的学校根本连推荐信的信封都懒得打开。俺觉得,推荐信还是很重要的。但是现在海外都知道中国教授的推荐信不大可信,大多都是学生编好词儿请教授签字,老外最恨中国人没诚信,如果你文笔不行,语法错误百出,或是网上抄了模版,那样更会引起人家的反感。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请海外认识的教授给你推荐,我申请中这里得益不少。我曾经亲耳听到Yale和Penn U的研究生院负责人说,厦大经济类的学生如果能找到洪永淼的推荐信,只要GT够分,绝对给全奖。可见推荐信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如果一个world-class的教授推荐,这个学生一定足够棒。以前认识一个厦大化学系的师兄,拿到了8所美国的全奖,而他本科是在长春一所排名很低的学校里读的,他所对于化学系学生而言,其实用不着都找郑兰荪这样的院士推荐,一个教授就差不多了。可是对于申请者多,而名额少的社科类申请而言,很强的推荐信显然是一个重要的砝码。如果大家没有机会结识境外的优秀学者,最好不要自己写草稿请导师签字,不如请从境外拿到学位的老师来写,这些老师往往是年轻的海归,或许职称上只是副教授,甚至只是讲师,但是他们明白admission committee最想听什么话,而且也明白什么样的formal style应该出现在推荐信这样的文体里。我申请的时候就请了一位香港大学博士毕业的老师,人家的推荐信不到一页,但是句句都在点子上。比那些中文翻译过来的蹩脚英语要好多了。总结一下,推荐信对社科类申请博士非常重要,最好请大牌,实在不行,也最好不要抄袭网上的模版或者出现中国式英语。


说说申请香港时需要提交的RP。有熟识的香港教授指点,在他们考虑录取的时候,能量化的那些东东(GPA,GT)都只是一个门槛性的标准,最关键的是RP。花3个月时间写一个好RP,绝对是值得的。我的RP就写了1个半月,最后证明,香港三所大学给我offer,最为决定性的就是RP。人家需要的是一个有研究能力的博士生,能协助导师做很多研究工作。如果所PS里还有可能忽悠,那RP就见真功夫了。一个很好的RP能让导师觉得不要你他就会扼腕叹息,这就差不多能录取了。必须指出的是,社科类申请和理工科申请有很大的不同,国内自然科学与国际标准的接轨程度比较高,在一些学术规范、terminology、和惯例上差别不大。但是社科类就差异很大了,尤其是国内学习Public Policy、Public Administration、Political Science这些专业的来说更是如此,国内的研究水平和国外差距非常大。很少有这些专业的学生在本科就能受到良好的methodology训练,有的连literature review怎么做都不会。这样计算憋出一篇RP,也是让教授看两眼就可以扔掉的废纸。所以社科类的同学如果想出去做研究,务必尽早熟悉成熟的社会科学研究应该怎么做,从introduction到literature review,从theoretical framework到methodology,甚至到reference,都要从头学。写完之后,最好给国外的教授或者在国外拿到学位的老师看看,首先保证让admission committee一看,你是一个训练有素的social science student,否则,估计你的申请就凶多吉少了。这里顺便提一点,大家写RP的时候千万不要试图抄袭,撇开诚信破产不说,你需要bear in mind的就是:人家都是top U的博士毕业,你看过的paper人家看过,你没看过的,人家也看过。试图忽悠或者蒙混的,最好三思。第二,千万不要试图雇枪手写RP。现在内地时兴的这一套国外多少都知道些,我面试中文大学的时候,几个导师就着重问methodology问题,问过几个刁钻的问题,才确定我的RP是自己写的。申请香港的很多学校时,教授都会盘问一下。有时候就问你一个“what is null hypothesis?”回答不上来的话,面试基本就可以结束了。所以奉劝大家靠自己的真本事写RP。写一个很好的RP还有一个很妙的用处就是把它当writing sample用,一石二鸟。俺申McMaster的时候即用此法。因为对于国内社科类的学生而言,研究生甚至本科阶段就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英文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生生地把以前的学期论文翻译成英文也不可取,所以这个时候RP就是作为writing sample的最好选择,而且可以给教授一个很深的印象,那就是你在这个领域已经做了不少工作,至少也有一个不错的文献综述。他会更加相信你未来在这个领域内有很好的研究基础,而这在决定是否给offer的过程中非常重要。你只需要在你的PS里说明: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proposal about this topic is also provided as the writing sample in my application package。总结一下,申香港和新加坡时,RP是你的命。申美加的时候,RP能让你的材料增色不少,所以即便你不申新加坡和香港,花时间写一个很好的RP,也绝对不亏。


最后把resume,publication合在一起说。刚才讲了,社科类学生能在international journal上发论文几乎不可能,能做到这个的国内教授都不多,所以大家最好能有几篇国内发表的论文,如果刊物的名称能带上“China”“National”,那会加分不少,如果这些文章正好是你在PS里报的研究方向,那就更好了。而resume也是越强越好,通过这个把整个人刻画地立体一些,比如参加过那些公益活动,有什么爱好,这些都会让教授觉得你不是一个书呆子。


最后把几个零碎的小问题也说一下:


1.很多人把资料投了之后就爱缠着小米问“今年一共有几个名额啊?我大概排第几啊?能不能透露一下啊?”这是老外不太喜欢的一种方式,大家不如抱着舍我其谁的心态,在学校静待消息。而在另外一些学校,比如俺要去的NUS,由于该校该院无比阔绰,他们往往是宁缺勿滥,如果今年只有一个好的,那就招一个,如果有10个好的,那招10个都给奖学金也无所谓,没有一个确切的cap。所以那种how many out of how many的问题就不要再问了。


2.在申请PhD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导师认识到你和他的研究方向能合上,千万不要和导师的研究领域差太远。以拒我的港大为例,他们在Public affairs这个领域内,主要是研究international relations,politics的,做public policy的只有一个,你非要报policy,人家拒你天经地义。我干吗要一个我指导不了的学生呢?


3.套磁可以试试,但是成功率有限。要么email石沉大海,杳无音讯,要么回来的都是客套话,没有实质意思。当然,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有教授对你的来信表现出兴趣,千万抱住他的大腿不放,这或许就是你未来的导师。我申请的时候就和几位教授频频鸿雁传书,颇为受用。大家写信的时候最好不卑不亢,既不要让人家觉得你很diao。也不要太失格,最好让教授感觉你是一个能和他对等地探讨大家感兴趣的学术话题的小同事。


4.最后,再说说相关专业申请的难易程度。在国内冷门的政治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社会学这些专业在国外偏偏是容易申请的学科,因为它们都是基础学科。而在国内挺火的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社会保障这些学科却相对难一些,你数数美国、加拿大有多少Dept.Public Administration和School of Public Policy就知道了。


这里长久都是理工科牛人们出没的地带,咱不是文科的牛人,但也想来添把火,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文科生也能一起走出去。

TOP

PS写作范例:社会学


在搜索有关社会学的网站的时候发现的很成功的社会学ps,转帖过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准备申请社会学这个专业的同学有所 帮助。
The statement of purpose offers you an opportunity to present your case to an admissions committee in your own words. It should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the goals you have established for yourself and how these goals relate to your future career. It should describe these goals in the context of your academic, professional or personal past and could discuss those events, classes and experiences which have prepared you for graduate study in that field.
It will be to your benefit to tailor each statement to the particular school and program to which you are applying. You should discuss how your interests complement the program's faculty, resources and facilities. These essays often serve as writing samples for graduate admissions and fellowship committees.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hat your statements be well planned, clearly stated, organized and in proper English.

PS: Sociology


  Boston University Social Masters
  The rapidly growing elderly population is becoming a serious social problem in many countries. Some countries have been successful at finding solutions for this problem but others have not. Japan is one of the latter countries. Although Japan has one of the highest life expectancy rates and a reputation for good quality of life for its elderly population, it has been unsuccessful at addressing this problem. Compared to other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Japan lags behind in programs for elders who are physically disabled, bedridden or in need of long term care. The current economic crisis is exacerbating this situation as the government is cutting funding for elder programs. This problem resonates deeply with me, and I hope to someday work on finding a solution. It is for this reason that I am applying to the graduate program in social work at Boston University: I seek the skills and knowledge I need to return to Japan and work for a social work service.

  My interest in the elderly dates back to my childhood. Growing up with my grandparents greatly influenced my values and personality: they taught me to be self-motivated and disciplined. Their resilience and support has helped me to persevere even when confronted with seemingly insurmountable obstacles. Because of their kindness toward me I have a deep respect for them and for elderly people in general. This is what motivates me to become involved in the field of social work. Traditionally in Japanese society, the care of one's parents is believed to be the children's duty. After World War II, such traditions have evolved due to changes in family structure. No longer is the eldest child the only one to inherit his parent's property, and two-income families have become the norm. These changes have left Japanese people at a loss as to how to care for their aging parents. The current response to this problem seems to be hospitalization. Families increasingly hospitalize their elders who are physically disabled, bedridden or in need of long-term care. These individuals are usually transferred to nursing homes, but because of sparse accommodations and a one to two year wait list, they end up staying with family members who are often ill equipped to care for them. As a result, there are a number of incidences of elder abuse by family members and elder suicide. Also, there are many other elderly people who live alone--every year, many of them die with no one, not even their family members, having knowledge of their death.

  Currently there is no social welfare program in Japan that offers assistance to these elders and their families. In the light of these terrible problems, the need for such a program is obvious. My interest in social work is to find ways to develop and improve the types of services available to the elderly in Japan at a systematic level. I want to be involved in the organizing, managing, developing, shaping and planning of social policies related to the elderly. I believe the social work program at Boston University will allow me to do that. By studying macro social work at Boston University, I will learn about established social systems,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In addition, Boston University's emphasis on urban issues appeals to me immensely. As I will be returning to work in Osaka, the second largest city in Japan, graduate work in this area will better equip me for the challenges I will be facing. To me, an urban mission is a commitment to identify and find solutions to issues faced by urban areas. I believe I am well prepared for graduate work.

During my undergraduate study, I acquired the necessary background knowledge by taking advanced courses in the areas of psychology and sociology, including soci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social theory, statistics, psychological research, and psychotherapy. Along with these courses, I had an internship at the Asian Task Force Against Domestic Violence,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 also volunteered at Sawayakaen, a nursing service, and Asunaro Children's Mental Hospital in Japan. From this internship and my volunteer work, I have gained practical experience that I feel will contribute to my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success. I expect the graduate work at Boston University to be demanding, challenging, and ultimately rewarding. I look forward to the experience from an intellectual as well as social point of view--I hope to learn and grow as an individual and a macro social worker. I hope that I will be allowed to do so at Boston University.

范文只作参考,一定要针对学校写出特色!

TOP

social work 申请总结

前言:
曾经在申请之前,我许下过心愿,等结束了,一定要在这里留下一篇总结,因为当时在这里得到过很多很多的帮助。我会在帖子里详细的介绍自己的背景和申请历程,毕竟社会工作在当下的中国还是一个冷门专业,而且毕业之后,估计也没有什么钱途,因此把自己的申请历程说的清楚一些,我想还是会给大家更多的参考,这样在选择的时候也会更明白一些。
——————————————————————————————————————
背景:
清华本硕,材料系
本科GPA:85.5,17/96(总学分220,有比较多的文科选修学分)
研究生:83,排名估计比较靠后了
Toefl:617+4.0
社工相关经历:清华大学学生爱心公益协会3年公益实践(1年会长)
——————————————————————————————————————
申请结果: 共申请13所学校,均是Master of Social Work
offer: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louis (Financial support: Mcdonnell International Scholars Academy),从了。
Ad: U Penn, U Chicago, U Minnesota, Syracuse U, St. Louis U, U Michigan
Rej: UIUC
Withdraw: Tulane U, USC, U Pitts, Case Western Reserve U, Rutgers
——————————————————————————————————————
社会工作专业介绍:
按老美社工协会的说法,社会工作是一个以致力于提高全民福利为目标的专业,途经是通过提高人的能力,尤其关注弱势群体,换个大家比较熟悉的词就是“公益”。粗略的说,社工是培养一些专业的公益人员。
在中国,社工目前刚开始发展,北大的社工专业是国内建的最早的吧,88年,设在社会学系下面。
老美的社工教育体系建立的非常早,目前已经非常完善,社会工作一般都是独立的系或者学院,而且有专门的社工教育协会做认证。
Master of Social Work的定位是职业教育,因此比较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各校的这个项目都会分一些小方向:clinical(这个方向一般学校都会设置,比如:护理老人/小孩、青少年心理救治/家庭问题干预/罪犯心理干预等等)、management(慈善组织管理、募款、营销等等)、research(福利政策、非政府组织评估、慈善立法等等)。当然,前两个是重头了,research一般不怎么强调。
从这些小方向大家也可以看到,社工专业最希望学生有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的背景,因此在申请要求里普遍有文科学分的要求,一般是在20个以上(我看到最多的是columbia的50学分)。此外,toelf一般是要求600以上(ibt我没太关注,大家可以自己去查),少部分有TSE的要求(ibt当然无所谓了),一般不要求GRE。
——————————————————————————————————————
申请历程:
很惭愧,自己不是一个材料专业的好学生,尤其觉得对不起我的导师,硕士期间没有好好的干活,可老师还是一直支持我,并且给我写了推荐信(对于社工申请,找一个认识你很久的人,写信证明你的个人品德和公益热情是很重要的),这点也是我很大的幸运,毕竟对于转专业,而且还是跨度这么大的转,没有导师的支持,要走成困难太大了。
萌生申请社工的想法是在研一下学期,本科的一个朋友也是在学生社团做公益的,毕业后去了港中文念社工硕士,当时自己很羡慕,也逐渐有了这个念头。
坦白的讲,现在看来,这些因素促成了我最后下决心申请:
1.在公益协会的经历,让我明白自己喜欢做公益,在那里,自己可以很投入、很心安,我喜欢这样的感觉;
2.自己的性格是比较适合做公益的,我做过一些职业测试;
3.找工作实习不是很顺利,自己多少有点受打击,而且也在怀疑自己到底喜不喜欢那样的环境;
4.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出国梦,想去外面看看,多接触些东西;
5.申请条件具备了:托福其实当时去考得很放松,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英语水平,想着不管怎么样,英语好点总没错的,不管是应付工作还是出国;推荐信,我的导师、还有认识的公共管理学院的老师都很支持我,他们愿意给我写推荐信;申请社工master不用GRE,我当时考已经来不及
了;赶巧,我本科修了不少文科分,基本可以达到很多学校的要求;还有是公益实践,这个基本就是我申请的王牌,而且社工申请恰恰也很强调这个。
6.家里支持,同意出钱供我出国,毕竟社工硕士是很难拿到全奖的(我后来拿到奖绝对属于撞大运了)。
这上面,1.5两点对我来讲特别重要,2.6也比较重要,这样的重大决定,还是要反复经过考虑的。
开始着手是在9月份,基本过程是大家都一样,这里就根据我的经历说一些特别的:
1.陶瓷:这里说的不是套老板,社工硕士是课程型的硕士没有老板,更别说通过老板套到钱了。针对想我这样的转专业申请,这个比较重要。我是按美国社工教育协会认证的学校名单,把一些太差的学校排除,挨个发信问小米:我的情况可不可以申请,(当然信都是我自己写好的模版,只用换学校名)。还好大多数学校的回复都是可以,后来他们回信的热情程度也成为了我选校的依据(当时没办法,对于这个领域毕竟了解有限,信息来源也少,这也就拿上用了)。此外,自己还挑了一些dream school给一些老师发了信,说明了我的情况,寻求帮助。巧的很,其中一位老师那个时候要来北京,面谈之后,她对我的申请给了很多建议,后期还帮了我很多的忙,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幸运了。提醒大家,心里如果没底的话,还是去陶陶瓷吧,探探对方的底,可以更好的定位自己,说不好也会遇到我这样的幸运。
2.PS:申请社工,又是转专业,这就是我最要紧的申请材料了。我自己差不多酝酿了一周,然后再动笔,后来又请朋友改了不知道多少遍,其中强调了自己的公益经历,还说明了工科和社工之间的联系,尽量把这个明显的缺陷弱化,甚至变成优势。需要提醒的是:不少学校都要求你谈谈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理解,所以多多少少申请者还是要懂些政治学和社会学的东西的。
3.推荐信:社工比较看重个人品质和热情,热情可以用ps来说明,那么个人品质就得靠推荐信了,真的得谢谢我的导师!!!
4.Mcdonnell:这是washington u与亚洲一些高校的一个联合项目,用于资助这些高校的毕业生去washington u念研究生,基本包括了那里的所有专业,在大陆,清华、北大、复旦、农大是他们的合作伙伴,今年是第二届。有这些学校毕业的同学,可以去申请这个项目,尤其是申文科的同学,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建立各学科间优秀学者的协作,来一起关注当下的全球热点问题,文科在其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应该说还是非常有戏拿到这个奖学金的,毕竟文科奖学金实在是比较难一些。具体的要求washington u的主页上有,很希望下届能有很多的师弟师妹来这个项目。
——————————————————————————————————————
留给大家的话:
从去年九月到上周签证下来,磕磕碰碰,我一路走到现在。从材料到社工,这条路我也是刚刚开始,未来如何我自己实在也是没有底子,也许只是圆一个梦,不过,既然选了我就一定会好好走下去,我想经过那样的实践,我也基本可以相信自己的感觉,至少这是我的一个较优的选择。
还要罗嗦一句:就目前来看,社工硕士还是比较容易申请的,但是我觉得大家还是不要拿这个当出国的工具。出国毕竟只是一个途径,仅仅是你实现未来目标的一个成本较高的途径,如果不是较优解,我想不用考虑出去吧。况且社工的专业目标就决定它不可能有高收入,而
且社工硕士的奖学金也很难获得。我当然很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来关注这个专业,甚至加入到社工的行列,不过,大家还是慎重的选择吧。
我上寄托还是相对比较少,如果有什么需要找我帮忙的,可以给我邮箱发信: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jinminchao@gmail.com,我会尽力而为的


TOP

从失败看申请(妇女研究)(转载)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Aug  5 10:06:22 2005), 站内

发信人: wonhappiness (0134 种太阳的蛋宝宝), 信区: GoAbroad
标  题: 从失败看申请(妇女研究)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05年08月04日15:49:48 星期四), 站内信件

5.妇女研究:
妇女研究在国内是没有这个专业的,但是在国外80、90年代很多学校就专门成立了这个
专业。申请的人,不算很多,但也不少。我申请的时候,看了lse的去年录取比例是31/
167。lse这个性别研究系很好,因为它有很多细专业,有性别研究、性别和发展、性别
和媒体、性别和政策,每个专业只有5、6个人,而且国际学生很少(估计没有什么国际学
生去lse读这个)。我比较喜欢这样的学习环境。英国其他很多学校都有这个专业,但基
本上都是women's studies,没有lse划分这么细致。很多学校妇女研究还设在社会学系
下面,比如warwick就是。牛津我前面说了,是在人文学院下面。他们的招生是考虑在社
会学、人文学院里的。加拿大,queens是没有这个专业的,只有在填写申请表的时候,
可以选择你将来要读的方向,其中有feminist。多伦多的情况和港中大很像,就是妇女
研究是一个机构,你要被其他院系录取了(这个院系作为你的母院系),然后派到妇女
研究中心学习。其实就是,妇女研究中心是由很多系的老师凑过来组成,有社会学的有
历史的有文学的有生物的有心理的有人类的(既然是研究人,就要各个方面),然后你
专门申请一个系,比如我申请到了心理系,就要跟着那个研究妇女心理的老师(和她/他
通气,被她/他录取),才能进入妇女研究中心学习。所以申请这些学校的妇女研究,一
定要看好老师的研究方向,看好自己的条件合不合他们胃口,陶瓷还是很有作用的。美
国我没有申请,所以我没有研究过,但曾经看过一些,和加拿大的情况很像。就是要在
社会学里找到专门搞妇女研究的老师,跟着她/他research。

6. 最后说一些观点:
(1)   前途:我觉得出国,还是要想好你要去干什么。比如你是要工作、搞学术、去
政府机关、去研究机构……不同的人生目标有不同的选择。我觉得大家不要看着历来系
里最好的同学都出国,就觉得出国好,就一窝蜂弄出国。要工作要赚钱,其实在国内就
可以有所发展,可以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搞个出国。而且工作了,你知道你在哪方
面不足,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方面工作,专门的进修比现在盲目的读书有利多了。毕竟在
外读个博士要5年,文科要7-10年,这都是要考虑清楚的问题。

(2)   出国了,当然能去牛校最好。但是我前面说了,既然选择读书,就要读自己喜
欢的东西,这样在枯燥的学习中还能保持兴趣。所以我是先看专业,再看学校的。

(3)要出国,一定要早早准备起来。有事没事的时候看看学校的网站,招生的情况、老
师的研究方向。对于文科论文也要早早准备。不要到9月份开始申请可再弄。

(4)   在出国过程中,至少对我来说,失去了很多东西。但是也得到了
很多东西。
在申请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奇奇怪怪的很多事情。比如我当时还记得,我打托福寄送
电话,竟然我家的电话线断了,后来又打了几个电话去解决。我想,从出国一路申请走
来,我们至少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还有就是认识了一群,有着美丽梦想、有着激情活力
的朋友们。我想,这也是出国的魅力所在--经历国外生活的磨练让自己早早成长,认识
更多更多的朋友,感受不同的人文气息。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