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rton (WL):虽然也是冲着名气取的,但是还是做足了功课的。UPenn的地理位置不错,自己在宾州也有不少朋友,感觉是个不错的fit,可惜Wharton不这么觉得,连续第二次把我wait list了,果真是应了坛子上某位大牛的说法,八字不合吧。基本无望,但是好奇心驱使,真的很想留在wait-list上,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进Wharton。另外,HBS和Wharton的essay都很难写,但是写完以后,觉得把自己的故事都理顺了,其他的学校都可以参照。只不过,参照的时候,千万不能因为时间紧迫而像我一样整段整段地抄,否则的话,就像我的MIT和Ross一样。ding你没商量。 MIT (ding w/out interview):冲着Sloan的Operation去的,自己的经历也是偏operation的,只是第一轮申了4个top的B-school,时间上分配不过来,HBS和Wharton很认真地写了,MIT和后面的Ross就有点捣浆糊的感觉。感觉挺对不起这两所学校的申请费的>_<现在看看,留到第二轮好好写,应该至少能拿个面试吧。
Ross (ding w/out interview):跟MIT一样,急。虽然Ross的地理位置不能以及排名不能跟上面三所比,但是他们的Sustainability(也是自己喜欢的方向)很有特色 (Erb Institute)。只不过跟MIT一样,essay基本都是从Wharton和HBS那里大段大段地抄。没拿到面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虽然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急吼吼地赶在R1多申请几所学校,还不如妥妥当当地留到R2申请。B-school常说的”Apply when you are ready”真的是没说错。 Round2
吸取了R1的教训,重新审视了自己。申请MBA真的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忘了在哪里看到有人说过,除了Reapply的人以外,不要把自己的Dream School放在第一轮。现在想想,还是有点道理的。自己不是一个很aggressive的人,比较喜欢team work,希望能有一个比较柔和的竞争环境,自认不是很适合狼群那样的环境,所以R2的选校基本偏重在300人以下的小program,整个community会自发地表现得比较团结。(纯个人意见) Tuck (IN):说来惭愧,对Dartmouth最初的印象,来源于一部叫Friends的sitcom(大爱,什么时候出电影版啊,演员们都老掉牙了>_<)。Chandler的老板Dough说过一句”Dartmouth sucks”。深入了解了以后,尤其是见过了他们的current student,alumni,以及看过topMBA12345的神贴之后,发现自己深深地爱上了这所学校。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再一次膜拜topMBA12345,给我指了一条明路啊^_^当时比较担心的是Tuck有EA,Jan申请会不会太晚。事实证明,只要background足够,跟学校够fit,Jan. Round并不晚。据我所知,包括在CD报的,Tuck Jan在中国就发了5个offer,还有一个在新加坡的华人。 Darden (IN w/ full scholarship):跟Tuck一样,是一个比较小的class size。Darden的教学特色跟Tuck很相近,Staff比较偏重教学而不是research,教学类型也比较偏重于application而非theory。Darden的日本学生做了一个很细致的网页,介绍Darden的方方面面,我在Darden面经上就post过,其中就有关于Darden B-school定位的一个图表,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http://www.darden.virginia.edu/web/MBA/Student-Life/Organizations/Japan/Positioning/
看完这个图表,发现录我的两个学校在定位方面出奇地相似,又一次让我感慨fit在B-school申请时候的重要性。得到两所学校的认可,我可能也的确会比较适应这样的学校氛围吧^_^去过一次Darden的current student组织的coffee@SH活动,感觉校友的氛围跟Tuck差不多,都很热情,很nice,只是当天人有点多,到最后有点乱。在这里建议2012年的申请人,info session固然要去,有条件campus visit当然最好,但是那些非正式的活动也能帮助你更多地了解那些组成这个商学院的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人。 CMU (ding w/out interview):又是一个相对较小的program。匹兹堡这个城市我去过很多次,也有很多的朋友在CMU读书。是一个能让我之后2年过的比较轻松的学校。只是在申请的时候就感觉跟这个学校不是很fit,太quant,虽然我工科的背景不至于让人家一上来就BS我,essay也都有认认真真地写,甚至找的推荐人都是CMU的校友(非Tepper校友),但是……还是连个interview都没给我。回头看看Darden的那个图,CMU实在离我很远。 MSU (IN w/ in-state tuition & 20k/year):考虑到他们家的in-state学费是23700,基本上就等于是给全奖了。的确是个很超值的学校。在operation/SCM方面的specialty也很强,适合专业对口,或者是业内转行的人。学校在Michigan/Detroit附近regionally还是很强大的。就业率和平均工资,在同档的学校中可以说是脱颖而出的,加上汽车工业的复苏,这几年入学应该很不错。面试是在他们家新上任的P.North哥来印度/中国travel的时候面的,面试过程中还得知,MSU最近准备弄一个sustainability的focus,会综合他们家engineering和agriculture两个学院的相关课程,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深入了解一下。
关于择校
我自己在选校方面走了很多弯路,第一轮的惨败就是最好的教训。2轮申下来,感觉fit真的是很重要,这不仅仅体现在essay中的Why MBA,Why XXX school之类的主流问题,更体现在跟学校氛围的fit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校让alumni和2年级来面试,让这些人代表学校,来选择那些可以真正融入学校的community的人。选对了一所fit的学校(both ways of course),我自己的感觉就是,那些Essay、面试神马的,立刻变成浮云了。T家和D家的面试,我都感觉轻松无比,如鱼得水的。
另外,我在论坛上找到过一个MBA的打分表,原版是一个国外的网站,现在找不到了,谁知道的麻烦说一下,真的是很好的resource。在满足fit的条件下,这个打分表可以帮你选择一个自己比较有把握的B-school。作为参照,我自己的分数在67左右,HBS(73) Ding, Wharton(71) WL, Tuck(68) IN, Darden(65) IN w/ full scholarship。 MBAScoreBoard.rar (40.9 KB)
2. 学校整体以及商学院的fame。虽然我不是排名控,但是毕竟MBA是一辈子一次的事情,T or D, it’s a mark for life。权重放5吧。
T: Tuck和Dartmouth的名声,相比UVA要响一点,长期的职业发展而言,这是钱买不来的。 毕竟对我们大部分去美国读MBA的人来说,不是去享福的。
D: UVA,公家学校里的top school之一,V州整体感觉比NH要好,不过T家毕业了也肯定不会留在NH。
这里就T+1了。
4. 所在地理位置。两家的location……其实都不咋地,对找工作都没什么impact,如果是NYC,权重还可能给高一点,纯自然环境的话,2吧。
T: 冷啊,零下20+,尤其对冬天上课(结婚的不能住宿舍,2年级也强制住off campus,便宜的housing比较远),学校给Tuck学生的parking也很远,漫长的冬季貌似很难熬啊。不过话说,这么多人都熬过来了,why can’t I do the same>_<
D: 跟上海纬度差不多,气候适宜。学生大部分住在隔马路的Ivy Garden和另一个忘了名字的小区,很方便。由于气候的原因,户外活动也比T家多一些(个人对冰雪运动不在行>_<)
各有优势吧,只是个人偏好跟上海类似的气候,creature of habit ^_^ D+1。
5. 找工作。虽然BW的排名看不得,数据是不会撒谎的。虽然最坏情况还是可以fall back to my own company,还是希望能积累一些quality的留美经验,为下一次创业打好基础。
T: 89%的人seeking job,90%在毕业的时候拿到offer,三月后97%,数据真的很华丽,这点让国际学生很安心。毕业时拿到offer的人里面,80%接收了offer,接受offer的人有80%拿到signing bonus,但是这两个数据本身有比较大的bias。
D: 94%的人seeking,77% on graduation,jumped to 87% after 3 month。毕业时接受offer的在69%。接受offer的人82%拿到signing bonus。
毫无悬念地T家胜出,只是,D家剩下的学费投资在networking上,应该也能对就业有一定帮助吧,这里compromise一点,就T+0.8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