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EAD赢得欧洲商学院全球最佳排名:《金融时报》第四
转自<21世纪经济报道>
欧洲商学院的春天?
本报记者 段晓燕
北京报道
从商学院的兴起开始,一个基本的事实是,美国商学院一直主宰着全球MBA市场,一谈到商学院,言必称哈佛、沃顿。但随着商学院的全球化传播,欧洲和亚洲的商学院渐渐地获得了与美国商学院争锋的机会。
“当你驾着轮船出海的时候,你是会选用原有的雇员还是选择熟悉目的地的当地雇员?”爱好航海的INSEAD亚洲校区院长舒海慕(Hellmut Schutte)教授问,事实上他是在用一个比喻来展现自己的研究———国际市场学和战略学区域化。他会告诉你:“这其实是一个公司国际化战略方式的选择问题。”
在《金融时报》(Finacial Times)2004年1月26日公布的全球商学院排名中,INSEAD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名列第四,这是美国之外的商学院所取得的最好排名。不过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在《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2003年10月公布的“公司招聘人员青睐的MBA教育项目排名”中,INSEAD意外地落选前50名,在国际院校(除美国之外)排名中也仅排第九位。
从商学院的兴起开始,一个基本的事实是,美国商学院一直主宰着全球MBA市场,一谈到商学院,言必称哈佛、沃顿。但随着商学院的全球化传播,欧洲和亚洲的商学院渐渐地获得了与美国商学院争锋的机会———虽然这种竞争态势在欧洲媒体和美国媒体表现形式会有较大的不同。
在国际EMBA俱乐部CEO何森看来,近几年来欧洲商学院的崛起,其实又是和欧盟力量不断强大的国际环境分不开。“政治经济领域的多元化趋势也同样体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商学院。”何森说。
竞争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包括在中国市场。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且经济增长速度也高居世界前列的中国,已催生了全球最大的MBA市场。1997年,中国一位政府官员在美国商学院鉴定机构美国国际管理教育联合会(AACSB)年会上说,中国10年内需要140万名MBA毕业生。从这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这个数字只会有增无减。
除了来自中国市场本身的需求之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开设机构以及在华业务的纵深发展,也让服务这些跨国公司的商学院开始向中国转移。“商学院的大客户主要都是这些大公司,客户市场的转移自然引导着商学院的战略部署。”法国Metizo咨询公司中国区负责人、清华大学客座教授鲍勃瑞说。
乐于标榜其国际化特色的INSEAD自然不会放过中国市场———INSEAD国际化的一个标准就是9名学术委员会的成员来自7个不同国家,有趣的是,他们又分别和7个不同国籍的人结婚。舒特教授告诉记者,INSEAD计划今年在中国设立代表机构,尽管在新加坡已经设立了亚洲校区。“关键是他们以怎样的方式进入。”北京大学国际MBA项目负责人杨壮认为。在《财富》杂志今年年初进行的一项“中国最具市场价值的MBA”调查中,64.3%的调查者认为“中外合资办学”是质量最好的办学方式。
“如果我要出海中国的话,那我肯定要选择中国的海员。”舒海慕教授对记者说。
《21世纪》:你认为INSEAD凭什么能取得美国之外的商学院最好的国际排名?
舒海慕(INSEAD亚洲校区院长):1957年,INSEAD在法国成立时,只有几十个人,规模很小,也没有什么名气,但几十年经营下来,INSEAD取得了今天的成绩。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INSEAD保持了自己最独特的个性:真正的完全的独立性,我们不受雇于任何财团和机构,无论是财务上还是学术上,都是独立运作的。此外,我们一直强调国际化的多元文化观,这从我们高管的构成、教授和学生的构成都可以看出来。
另外,我们的校园是位于巴黎近郊枫丹白露,那里是全世界美女最多的地方,这也是INSEAD的绝对竞争力之一。在枫丹白露,全世界最才华横溢的INSEAD的高级MBA与全世界最风姿绰约的模特学校的BELLE们共进晚餐,是一道永远的才子佳人风景。
《21世纪》:你所说的独立性是否意味着学校不得不自力更生,因而更能够按照市场的法则行事?
舒海慕:是的。在某种程度上,经营一个学校和经营一个公司是相通的。公司要赚钱,就必须有好的人才和产品,形成并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学校也是这样。学校要赚钱,也需要好的人才,开发好的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和优势,才能赚到钱。按照这个逻辑,INSEAD从不停止聘请优秀的教授和管理人才加盟,当然,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像INSEAD核心的学术委员会的9名成员中,就分别来自七个不同的国家。
《21世纪》:在INSEAD的组织结构中,学术委员会占有怎样的一个地位?INSEAD的决策核心是在哪个部门?
舒海慕:应该说,学术委员会是INSEAD的一个核心机构,学员们之所以来学校是希望学校可以提供智力支持,而学校的智力源泉又在于这些学术人员。在INSEAD,每年的财政预算中,60%是投资在研发上的,主要就是学术方面。
其他机构中,战略是由董事会决定,董事会中也有一些优秀的教授,我们还有一个执行委员会负责执行,这个部门由所有的学术委员会成员和其他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21世纪》:在《福布斯》公布的排名中,INSEAD在全球商学院中投资回报率排名第一,INSEAD怎么做到这一点?
舒海慕:这个排名是在2003年底出来的,包括学费以及上学期间损失薪水的机会成本在内,INSEAD的毕业生平均花1.7年来偿还教育投资,毕业生五年之内的总投资回报额达到了人均14.8万美元,哈佛商学院五年之内的投资回报额是14.9万美元,但他们需要3.1年才能收回投资,这样算下来,INSEAD的投资回报率就是第一了。
《21世纪》:但是,最近美国的一些主要媒体也在指责商学院,“MBA无用论”的说法正在高涨,认为商学院应该解决好知识与实际运用的结合问题,很多人去商学院学习似乎不是为了去学习学术,而是为了毕业后可以更好地对待工作,另据报道,许多顶尖美国商学院正考虑重新设置课程,将学员对MBA的需求变化考虑在内。你怎么看?
舒海慕:是有一些媒体在讨论这个问题。但是无论如何,学术仍将是商学院的核心价值,问题是怎样让学术更好地指导实际运用,这是对学术创新的要求;另外,学术的意义还在于其前瞻性和潜移默化的力量,很多效用不能立竿见影,如果只是为了迎合实际运用而改变课程,那对商学院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21世纪》:我们发现,你们在欧洲媒体(比如《金融时报》)的排名和在美国媒体(比如《华尔街日报》)的排名会有很大的差距,这究竟该怎么理解?
舒海慕:哦,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调查统计方法,这是可以理解的。像你提到《金融时报》,他们比较看重学员毕业后的收入,《华尔街日报》的排名侧重雇主满意度。不管怎样,排名只是排名,最重要的是要看学校能吸引到多少优秀的学员,学院毕业之后的工作成就如何以及学校在学术方面的建设。
此外,经济政治大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市场有所影响。比如,最近美国签证比较麻烦,申请来INSEAD以及其他欧洲商学院的人数就一下子增多了。
《21世纪》:目前,中国的许多商学院也正在快速成长之中,你觉得INSEAD的经验对于他们来说有什么借鉴意义?
舒海慕:这几年中国的商学院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但中国商学院的历史还比较短,也正面临发展初期的一些问题,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认准方向,有耐心地坚持下去。学校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长期持续的结果,要真正出好的商学院,就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而不能只考虑短期的利益回报。
《21世纪》:你提到INSEAD将在中国设立代表机构,中国的机构和你们在新加坡的亚洲校区有什么不同?
舒海慕:会有一些不同,中国是一个机构,可能会是一些项目而不会有校园,新加坡那边是有固定的校园建设的。中国的代表机构将主要为在中国的客户服务,比如我们全球的一些客户,他们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以及许多希望到INSEAD学习的人提供更方便的服务,现在我们累计已有137名全日制MBA学员,还有一些EMBA和短期项目的学员,一到集中授课的时候,他们就不得不飞来飞去,这也很不方便。
《21世纪》:那么,你们将以怎样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呢?
舒海慕:这要视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有两种可以选择的主要方式:独资或者合资,两种方式各有裨益,我们现在也在和国内的一些商学院在洽谈,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会有更明确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