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1年多的努力,到今天为止,拿到了Michigan Ross 和UT Austin的offer ,被Wharton, Chicago, Kellogg waitlist,有欢喜也有遗憾。2年多来,获得了太多,无以回报。只是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MBA申请经验,给未来的申请者一点点借鉴。 我的基本情况:英语本科;在跨国公司工作八年,在多个职能部门工作过,现任远东区部门经理。GMAT: 710/5.5; TOEFL: 640/4.0 (实在对不起自己的本科专业) - MBA 是个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不可轻视。从考G\T、简历、essay、面试、visa的申请等等。对于工作繁忙的申友,需要考虑在工作上适当放一放;但不要轻易辞职,要从长远考虑,辞职对以后签证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 Be confident! 这一年申请过程中,认识了很多申友。有的人看起来背景很强,但申请结果不是很理想;有的人“经历一般”,但申请结果并非“一般”。永远不要看低自己!学校注重diversity; 今年Ross 的录取生里有人是建筑师,有人曾在计算机学校当校长……让我兴奋不已,太有意思了。另外,即使你认为自己的背景“不强”,还是可以通过你的努力申请到你的理想学校的,比如:建立自己的网站,积极参加一些社区的活动等等,如果你是申请明年、后年的,现在行动一点都不晚。
- Be yourself! 举个例子,我在准备resume时,考虑回避自己曾经是秘书的title,但后来坚持真实性,反而把“弱点”变成亮点。
- 资源很重要。多参加校友见面会或学校的information session, 一方面你可以结识校友或在校生, 有些人会非常热情,无私的提供无价的帮助;在Kellogg 的2006年底的information session上,我认识了一位在校生,后来他在百忙之中帮我看了essays, 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使得Kellogg的essays 成了我所有申请学校里最满意的,其它校的essay在此基础上稍改动即可。另一方面,通过information session进一步了解学校,特别是从在校生那里获得的关于学校的第一手资料会对你写essay很有帮助,这尤其对于那些正在写essay或已经完成初稿的人尤其有效。记得我2006年10月访美参观了2个商学院,我当时还没开始准备essay, 所以information session / campus visit 收获不多;到2006年底完成几个学校的初稿,然后再去参加information session, 当时获得了很多对essay 非常有用的信息,特别是对why school 那部分。因此,这引出另一个建议 – 越早准备,越好!
- 一定要做Mock Interview。 最好能找到校友mock,当然也可以和其他申请者相互mock;最后记得看着镜子微笑练习J 。 我起初自认为自己是英语专业的,口语也不错,应当没问题,但mock后还是发现了很多问题,及时改正。Interview 时回答问题一定要言简意赅,太重细节会让听众“get lost” ;可以先把要点概述一下,再进行必要的解释。
- Interview 只是申请的package中的一部分,背景、Essays 相对更重要些。个人觉得Ross 的电话面试做得很糟糕,比如面试官问我对近期的中国股市变化的看法,我根本无从回答,就解释说我刚刚从remote location 回来,没有跟踪股市变化;第二,面试官又问我,你希望参加Ross 的哪些学生社团或俱乐部,我说我想参加妇女社团,但忘记社团名称了,于是面试官提醒我正确的名称….尴尬之极!她还建议我在入学之前进修一下英语!!唯一令我安慰的是,她认为我的leadership的例子great。反之,我的Kellogg电话面试是准备最充分的,回答也是最流畅的(倒数第二个interview),自我感觉和面试官的交流是最好的,但最后被waitlist了。 我想通过这个经历告诉大家,面试好坏不是决定录取的唯一因素,背景、essay等相对更重要些。但是,这并不是说你就可以不去准备了,毕竟这是我的个例。要相信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被3个top 5 MBA waitlisted, 我个人觉得肯定有些原因, 如背景一般、G/T成绩不理想、个人的进修不够(缺少专业技能方面的资质认证)等等。 作为过来人,很愿意和未来的申友分享,大家有任何问题可以发站内短信与我进一步沟通、联系。 衷心祝愿所有的同伴们都能收获自己理想的offer! 愿这个世纪涌现出更多中国商业精英振兴中华、造福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