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6月8日北京——历经沧桑的GMAT和心得分享

 

6月5日,北京。V38 M51 total:740,当看到屏幕上出现的分数的时候,颇有点意外,因为我在做题的时候状态很差,到后面甚至已经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已经不是情绪能够轻易波动的年龄了,但是拿到成绩后,我多少感到了一些诧异。之前看到有论坛er说GMAT是个tricky的考试,这应该就是我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尽管这只是个不过不失、中规中矩的分数,也只是我在备考之初给自己定下可接受分数标准的下限。但是我知道,作为MBA求学路上的敲门砖,GMAT,it's time to say goodbye。
   


此前在4月底还考过一次。回顾前后两次的考试和备考经过,感慨万千。
       

人到三十,开始真正从内心深处去审视自己的价值观。我想之所以我对论坛始终有着深厚的感情,原因不外两点,一是在于它的开放、分享和奉献的精神,二是源于对梦想的坚持。一次次,我都能够从很多可能甚至年龄比我小很多的朋友的帖子里得到力量和鼓舞。或者,我看到的只是自己内心声音在别人身上的投映。但当知道还有那么多和你一样还在为一个目标而fight的朋友时,你的内心便有了一分温暖,更有了一分坚持的勇气和决心。所以,在告别GMAT时候想给论坛、同时也是给自己留下一段文字,如果能对后来者有些许的帮助和启迪,这将是我最大的欣慰和对论坛最大的回报。
   

论坛承载着每一位论坛的心路历程,每一位还在考G路上拼搏的论坛,在任何你苦闷、彷徨的时候,请你对自己轻轻道一声My dream and ambition will never die;在任何你绝望、无助的时候,都请你大声说对自己说一句:Yes, we can
收藏 分享

 白勇吧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BruceNornia在2009-6-9 15:35:00的发言:

非常佩服楼主的智慧和毅力

原来白大侠已经去世了,虽然从未谋面,但饮水思源,心中难免还是一阵怅然

白大侠何许人也

TOP

感谢了~~

TOP


很好的帖子,多谢分享

TOP

好东西,感谢分享呀

TOP

非常佩服楼主的智慧和毅力

 

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磨难还依然能把如此多的细节记录下来

实在是一种大智大勇举重若轻的境界阿

 

btw 原来白大侠已经去世了,虽然从未谋面,但饮水思源,心中难免还是一阵怅然

准备3年内学会4种语言

TOP

 

5月的备考:
     

通过一战,我自我感觉已经形成的解题思路和过程应当是没有大问题的,如果说有要提高的,主要还是阅读的能力。因此我基本没有再翻看以前的资料,5月前半月,我开始做逻辑的大全和LSAT阅读,并开始用做SC的眼光去阅读NY Times的文章。在准备了两周多和报了托福的名之后,我突然犹豫是不是要在考完托福之后再战GMAT了。虽然我相信一战没有真正反映自己的实力,但是如果一旦二战再次考不好,不但对信心是严重的摧残,而且会对托福的备考有很不好的影响。托福成绩不理想要重考的话,它的报名不像GMAT这么容易,得到成绩的时间也长,这样会一定会打乱申请学校的时间安排。这时加上电脑出现了故障,折腾了好几天,整个复习的安排和心情都被大大影响。于是我决定先准备托福。
       

二战复习使用的资料和练习内容
    

LSAT阅读:做了18套,4篇文章基本在43-51分钟做完,28题中错5-13个;阅读大全做了22套和考古题15套,9-15分钟做完,错0-5个;LSAT阅读正文每篇3-4分钟,GMAT阅读略少。

每篇文章基本逐字逐句细读,读完后马上用中文在笔记本上写出文章每段的逻辑结构和大意,基本能包含70%以上的大意和细节。(大致和Mumu逻辑简图的方法类似)
   

逻辑大全做了大部分逻辑笔考老题,前面7-8套每套34-35分钟(20题),每套超时4-5分钟。错3-6个,最后三、四套都能准时完成,28-31分钟,错0-2个。
   

因为2战其实是最后关头临时决定的,语法基本没有时间再次系统地复习,只是在考前两天重做了prep 1和2,正确率90%,每题耗时平均1分3秒,比第一次做的每题1分17秒有少许进步。做题时,做过的题哪怕是我知道答案的,但是重做时我看不出正确选项的原因,我也不会选正确选项,这样可以保持对自己真实水平的检测。
   

看了4个小时的作文,做了数学JJ的前150题。看了逻辑的机经,阅读JJ基本没看。

此外,如果您的复习时间充裕,那么我建议你每天能保证一定的时间泛读其它的英文材料。我推荐New York Times的网站。在研究GWD的时候,大概70-80%的争议题我都在那里找到了原始出处。这些文章应当是GMAC的钟爱。建议您能够用SC的眼光去分析揣摩每个句子,坚持两周,一定会有所效果的。

 

还想补充一下我认为GMAT各个环节比较理想参考状态:

 

语法:读全句子,一眼扫过去就能明白大意和句子的主要结构;不划线部分会自动略读,但是关键部分的标志(比如单复数、从句、分词结构、代词指代)能够记住;做题比较选项时,迅速排除重大缺陷选项(语法错误/啰嗦冗长的结构/句义重复选项/指代错误等等)第二次扫全句的时候能够辨析出句子各部分重心和句义逻辑层次(修饰部分是从属 or 并列,有没有夹心结构,描述顺序是否符合逻辑)。

 

逻辑:一次性读懂题干明白题目是要说明什么?证明什么?论据、论证方式如何?做题时候不回看。即使回看,也只是迅速扫一眼还不明白的信息,就能保证做题。

 

阅读:读一遍之后文章的架构推理过程很清晰。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知道如何跳读、略读,就是有选择性地去获取有用的信息。能做到这样说明一、对GMAT文章套路很熟悉,读了前两句话就知道文章的重心是什么 二、对论说文的英文表达方式非常熟悉,知道哪里该出现论点和论据。

TOP

 

(一)备考的全过程
   

我的备考堪称历史久远,开始接触GMAT还要追溯到大学时期,那个时候,GMAT还是ETS管理,而且刚刚实行机考没多久。我应该是今天坛上绝无仅有的听过新东方杨继和白勇课的人了。那个时期的新东方老师,讲课堪称经典。杨继才如大海,讲解的阅读渊博精深。白勇才气超然,俨然有一代GMAT语法宗师的气象。感觉他对SC的研究,后面少有人能及。刘振民参考他课堂上的讲授写了自己的书,白勇在课堂上似乎也并无微词,反而在后来编出了一本更好的书。这种风度,曾让我大是心折。前阵在论坛上得知了白勇已经去世,这颇让我怅惘了许久。
   

我是在毕业的那个学期准备的GMAT,但是临到考期时,本来定好的时间却与公司临时改变的报到时间相冲突,于是不得不放弃了考试。当时曾想等工作稳定下来之后就趁热打铁,没成想这一等就是很多年。工作后,对事物的很多看法、评价标准都发生了改变。我从学生时代就记住了俞敏洪曾讲过的一句话。他说,苏格拉底说过,不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工作的经历也让我不断重新去审视和反思自己要走的路和MBA于我的价值。
   

终于决定重拾GMAT是在去年4月下旬。插一句,版上的800分大牛tonyadidas ,其实算我的小友,我们的父母是几十年的好友,甚至他报考的大学和专业都曾征询过我的意见。我看着长大的小朋友都早早完成了考试,还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作为一个大他几岁的兄辈的我,宁无愧乎?于是决定开始做这件几年前该做而最终迟迟未做的事情。
   

去年的地震,让我在5月下旬到6月前后都揪心不已(我是成都人),几周的时间里都没能好好复习。6月底7月上旬为了准备到美国的述职报告,花去了大量的时间。7月底到8月在美国培训、开会,同时去了好几个城市,导致整个进度大大落后于计划。而初做OG后,错误率让我大大心惊,意识到GMAT的考试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于是考期也被推后。应该说,真正全力投入GMAT是在今年的3月初,那个时候做完了OG和大全语法,刚刚开始接触GWD。做第一套GWD(TN24)错了16题,信心被极度打击,GWD和OG风格和难度的差异让我真正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峻。于是开始潜心研究GWD,并在一战前3周不到的时候也就是4月上旬开始做prep。
   

在做GWD的过程中,自我感觉进步是非常明显的。GWD从第三套开始,错误率就稳定在8-12题,都是在75分钟内完成。4月初我进行了4次prep的模拟考试,在还没有开始接触数学的情况下,成绩分别是:
   

旧Prep 1、2:720(M48,V41)  690(M48,V38)
新Pre1、2:740(M49,V 43) 760(M49,V46)
   

我更看重头两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是因为那时我都还没开始做Prep,分数应该能大致反映真实的水平。而后两次模考,我觉得有一定失真则是因为遇到了比较多的GWD题目。
   

模拟考试的结果让我一度对verbal非常宽心,反而担心起Math来。因为四次模拟,我没有一次能够在75分钟内做完数学,基本上还会剩6-7题完成不了。于是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在数学上。而Verbal在研究过Prep之后,感觉对整个考试,特别是语法的认识更上了一个台阶。考前两三天,我做了3套专门留着模考的GWD,各错4、5、6道题,分别在72分半钟到74分钟之间完成。
   

我不是牛人,但是应该说,我的英语底子不算特别差。高考获得英语单科的加分(省里面的前5%),大一下、大二上4、6级波澜不惊地过了,成绩不高,都是80来分,但也都没做特别的复习和准备。老托福630多分。口语:大学时曾经差点代表学校参加北京市的演讲比赛。海外工作时客户和合作伙伴都以为我有美国留学的经历。但是,我知道自己使用英语的能力大大超过考试的能力。中学时代的我考试阅读就不如语法,而这,对于GMAT这样的考试来讲,其实是致命的。

TOP

 

(二)两次考试
   

一战:
   

经过prep的模拟,4月底抱着一次成功杀G的充足信心进行了一战。结果分数出来后690(M51,V32)让我大为失望和极度的不服气,甚至有想马上重考一遍的冲动。回家后,我感受到强烈的挫折感,也是工作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感到迷茫和不解。尽管我深信自己的水平当不止于690,但经历工作历练的我也更知道应当如何更客观、理性和全面地看待一件事。没有无源之水,无因之果,一个分数的确不能代表所有,但是分数的背后一定是有某种必然性和合理性。无论原因是客观或是主观。我有自信,但是这份信心开始不那么充足了,我甚至有些怀疑自己了:我的英语基础并不差,而且也进行了还算精心和充足的准备,为什么还上不了区区700分呢?当时有种前程漫漫,不知路在何方的感觉。于是,开始在论坛上找别人的帖子看,希望能够寻求帮助和启发。   
    

 我自己分析了总结一战失利的原因:

1) 过分追求Pace,我在做GWD的时候已经形成严格的做题pace。每题超过一定的时间后,会下意思的加快节奏选择答案而不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我做GWD都是按72分钟计时的),而这恰恰是机考实战的大忌。一战的前10题,我大概只花了15分钟不到的时间,等到我意识到做太快之后已经来不及了。整个考试我没有看到什么JJ,事后想来可能是太早进入了低分题库的原因。
  

2)  verbal部分完全不在状态,感觉意识已经完全游离于英文的阅读之外,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读不进去题,一句话读过去,不知道什么意思,进而大大影响了做题的效率和准确率。虽然从二战来看可能还有其它原因。但我一战后将其归结为实力终究不济。我自认不是发挥型的选手,别人可能能够在考试中120%发挥水平,而我只能发挥80%的水平。所以,如果要想取得同样的成绩,意味着我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提升50%的水平。具体的比例只是个假设,但是我确定了复习的方向。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