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Miranda的申请总结【转载】

(一)从胆小鬼到圣斗士:麻省理工教会我的道理

(二)我要上名校:冲刺Baruch的艰难旅程,虽败犹荣

(三)失败的意义:the Fringe Benefits of Failure


先自爆背景


本科:非top2,211 专业: 金融工程 实习:特弱 GRE:330 托福:109


一)从胆小鬼到圣斗士:麻省理工教会我的道理


我的申请路走得很艰辛。现在回想起来,主要有两个原因:

1)我对自己不够自信。由于我没有很厉害的实习,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有短板,很多名校都不敢尝试。这个决定让我至今后悔不已。

2)我没有舍得花六万块钱请中介。没有亲身体验过,我无法评价中介的服务质量。有的朋友给我说中介好;还有很多朋友天天在我面前吐槽中介。但是我觉得,至少中介能给你一些心理上的安全感。而我恰恰最缺安全感。


2013年我一共申请了十一个项目(14年补申了两个),我对自己定位一直偏低,这里面几乎囊括了金融工程所有tier2的项目,我甚至申了一些被称作大众情人校的金融项目。最好的学校我只申请了麻省理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在我看来,这些学校,我几乎没有任何的“中奖率”,因此我并没怀有任何期待。

即便如此,那时候,我依旧每天都在担心,会不会一个都不中,会不会没有书读。可能就是由于这种期待,我每一份申请都做得格外认真,在Sarah姐的帮助下,我学会了怎么有条理地对待申请:



1)每个学校我都设立有专门的文件夹来存放材料:




2)每个学校的材料我都会根据学校来修改,至少四次,譬如像这样:




还有很多申请的细节也是Sarah姐教我的,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其实我本来是一个做事情很没条理的人,但是Sarah姐用她专业的态度让我学会了如何有体系地去做一件事情。

到二月份初,我已经拿到四所学校录取。

让我更加惊喜的是,2月11日,我收到了麻省理工大学的面试。那时我还在家乡那边儿吃喝玩乐,一瞬间就进入了战斗状态。






2月11日到2月12日我连夜写着面试答案,准备的word材料有五页之多,每一道题每一个例子都重复演练许多次。
2月13日,我前往上海,参加面试。我很幸运,我的高中好友及其朋友到机场来接我,帮我安排一天的日程。

当天下午五点左右,我和Dawna坐在酒店二层聊天。在我看来,那次面试是我这么多年发挥得最好的一次行为面。我第一次英语那么流利,我第一次在面试里说那么多心里话,讲那么多精彩的故事。

面试即将结束,我问Dawna:“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儿涉及个人(personal)。我曾经在你们的招生博客上看到,有一篇文章叙述斯隆商学院最让学生们惊奇的事情,我知道您在斯隆商学院呆过许多年,在斯隆求学,现在甚至为斯隆工作,请问斯隆商学院让你最惊奇的事情是什么?”

Dawna非常仔细地思考我的问题,想了很久很久,她才开口:“有太多让我惊奇的事情了。如果非要说个最,我想想……嗯……我想,那大概是我遇到的不同的人吧。这个世界聪明(Smart)的人有很多,我自己就是从小都被夸作聪明。但是最让我惊奇的,不是聪明的人,而是那些不一样的人。为了斯隆商学院,我在全球各地跑,见识了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让我特别感动。这些人他们可以用智力(intelligence)来创造不同(make a difference)。我佩服这样的人。他们不止聪明,还会利用聪明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我也许并不擅长行为面,但是那天我觉得我在和一个新认识的陌生人交换我们的世界观、我们的故事。这本身就是一件开心的事儿。而Dawna的话,让我思考很多,我并不渴求自己能有多聪明,智力因素本来就是天生的,我难以改变。但是我也希望有一天可以用我自己的力量创造不同(make a difference)。


之后的日子就是等待了。

3月11日,拒信一封。

这一路申请旅途,还有个人一直陪伴着我。她叫Lisa,我们四年同学,由于都没有找中介,所有的申请流程都是共同度过。这些经历,使得我们培养出了患难与共的革命情谊。

2月10日,Lisa和我一起接到MIT面试。

2月14日,Lisa前往上海面试。

3月11日,Lisa给我打电话:“Miranda,我录了……你不要难过。”

我说:“Lisa,没关系,我不难过,年纪轻轻不被拒绝几次怎么算得上人生完整?”

申请有时候是一件很random的事情,我和Lisa几乎申了一模一样的学校,但是我拿到录取的,她被拒了;她拿到录取的,我也被拒了。大概,我们注定不能继续当同学。

我告诉Lisa自己并不难过,确属真相。因为收到拒信的那一刻,我第一次产生了信心,我开始发现失败并不可怕

我认真地反省了之前的不足:

1)MIT的面试有好几点做得非常不好。譬如说,why MIT MfinMotivation表达得不够强烈,逻辑衔接不够严谨。

2)申请材料也有缺点。虽然我把PS都修改过很多遍,但是其他的一些材料却没有重视。譬如说,简历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之前我觉得,除了PS我做到差不多的地步就可以了。现在想起来,自己简历远远不如优秀的竞争对手们。



311日,我给Lisa发短信:“我想要补申学校,我要申请Baruch,我想要再搏一次。”

Lisa回复我:“好样的,Miranda,我会全心全意支持你。”

2012年年底,Baruch曾经在北大宣讲。我去听了他们的宣讲会,那时候心里想:这学校太好了,我连申都不会申。


(二)我要上名校:冲刺
Baruch的艰难旅程,虽败犹荣

1311日,我把论坛上所有我能找到的关于Baruch的信息全部通读一遍,并且从心理上明确,这个学校,我是想读的。

2312日,我准备把所有材料重新准备一次。耗尽三天时间,PS全部重写,从结构到内容,全部重新来过。

3315日,修改PS等全部材料,我号召了所有之前帮过我的人,共五名好友。每天每人修改一轮,持续将近一周。

在网申阶段,我受到了以下帮助:

a)      Lisa,即将前往麻省理工攻读硕士学位。她就在我隔壁隔壁隔壁宿舍,我时不时就跑过去:“Lisa,过来看看,这有新一版的PS,再帮我提点儿意见。”她帮我审查包括PSCV、任何开放性问题所有材料。

b)      Jevon,即将前往伦敦政经学院攻读金融硕士。我们认识多年。他有丰富的帮朋友修改文书的经验,从201310月份就在辅导我,帮助我。就连卧病在床也会帮我每天改一次文书。

c)      Eric,即将前往帝国理工大学攻读金融数学硕士。由于我们申请专业一致,Eric能给很多专业上的意见,他让我的材料变得更加“量化”。即便在在酒吧喝酒,他也会用手机看我发的冗长邮件。

d)      ZoeZoe是个细节控,她把哪句话不好,哪段话得删都跟我说得清清楚楚。

e)      Sarah,我每完成一版PS,她都会从非专业的角度评价我的文章逻辑是否清楚、结构是否清晰。最开始的时候,她会很严格的批评我,但是到了最后,她说:“Very Good”。


4
320日,完成网申。Lisa坐在我电脑前,帮我校对每一个细节。我至少出了五个小错,幸好Lisa全帮我检查到了。很多时候自己是很难看到自己犯的错误,如果有人帮忙,可以事半功倍。

5328日,收到Baruch电话面试邀约。

6328日到331日,准备面试。是的,你没有看错,我只有三天时间。这三天是我长这么大最努力的三天。


为了331日的面试,这三天里,我做过以下事:


a)      把十四页面经做了两遍,看了无数遍。在看最后一遍时,我还找出来了之前理解的错误。

b)      把每道考定义的题都理解透彻,翻阅多本英语教材,每道题都自己写答案,不超过三句话,力求简洁明了。把每个答案都向三个人展示:“你觉得我这样说可以吗?你觉得我这样理解对不对?”一直到每个人都说很好,我才罢休。

c)      把所有学过的、没学过的内容,全部整理出笔记,一共26页,包含每道会考的定义题和一些重要的知识结构。

d)      把DanPrimer里我认为可能涉及的题目全部做完。前四章几乎每道都做了,除了答案有两页纸的那些题,我觉得就算考我,我也很难临场反应。

e)      把本科阶段我觉得非常重要的课全部梳理。面经里有人被问到了课程内容,所以以防万一,我总结了七门课的课程内容。我的硬盘里课件乱码,我就四处找同学要课件,翻阅一门一门的课件,再把重点内容翻译成英文。

f)       把CV上出现过的模型全部用英文总结一遍。我参加过两次数学建模比赛,美赛和国赛均有获奖,我把这些模型的英语表达全都写了出来;我的毕业论文用了四个期权定价模型,每一个我都用英文写好描述。

g)      模拟面试四轮,练得我口舌干燥。但保证了我在真实情境下不紧张,口语流利。


我的同学问过我三个问题:

a)      问:你三天怎么做了这么多事?

答案:我几乎没睡。

b)      问:我看了Baruch的面经,其实考的问题不难啊?为什么你需要花这么多功夫?

答案: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大学前三年很多时候没有认真听讲,所以基础不牢固,很多知识点需要重新来过。二是由于这些看起来不难的问题处处都是陷阱,别盲目相信面经里的答案,很多都不准确。咱们举两个例子:**美式Call和欧式Call什么时候价格相等?**什么是特征向量? 第一个问题,你会说,简单呀,如果美式Call没有红利,价格就相等了吧,那么请问你是否有考虑执行日相同的情况?第二个问题,你会说,更简单呀,念个公式Ax=lamda*x,那么请问你是否说了A是什么,x是什么,lamda是什么?少说一个,定义都不算全对。这些其实都是别人给我纠正的,我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十分有限请看问题c

c)      问:你是不是靠一己之力准备面试?

答案:自然不是。在数学方面,我咨询过一个本科读数学、保送上交研究生的高中闺蜜、一个即将攻读复旦数学博士的高中同学、一个哈佛物理学在读博士生、一个当年全球奥林数学金牌获得者;在金融方面,我咨询过若干个同专业好友(均为学霸)、一个北大金融数学博士、一个美本好友Jack;在英语方面,目前就读于密歇根大学的高中同桌Jack为我进行一字一句的校对,那段时间Jack正在期中考试,但是他大周末没吃早饭就和我聊skype,整整教我了两个小时的专业英语;在面试方面,两个朋友分别为我模拟面试两次,一个是金工专业硕士在读学生,一个是物理学在读博士生,他们俩都从不同的角度为我提供了宝贵意见。

那三天的准备让我很辛苦,以下是我准备的材料,底下厚厚的一叠是面试做的题和总结的问题,上面的笔记是之前提到的26页笔记:





面试时,由于准备充分,我所有题目都是很快就做完,而且我的口语表达极其流利。一面的面试官说我非常great,一定会在Admission Committee里推荐我。不过二面,我发挥不好,Dan只考了一道题,偏偏我还不会。


7411日,Weissman MFE DecisionDenied

心中仍然充满感激之情。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收藏 分享

(三)失败的意义:the Fringe Benefits of Failure
这是JK Rowling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篇演讲。
我失败过许多次:高中理科竞赛失利;高考发挥失常;申请总是和Dream School擦肩而过,无论是MIT,还是Baruch。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学会了许多:
1)失败使我成长,让我明白,定义我自己的并不是结果,而是我自己所做的努力。原来我很在意别人怎么看我,我希望有个体面的成绩,我会胆怯,害怕别人看不起我,害怕自己让他人失望。但是我错了,世界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来自我不熟悉的人,他们也许根本不了解我,就会对我做出评价。如果我要被这种左右或者影响,只能说明我不成熟。另一种观点是来自用真心和我相待的朋友们,这些人绝对不会因为一个具有偶然性的结果而怀疑我的价值。在收到Baruch拒信的那一天,我的高中好友VICTOR发微信安慰我:没事啦,better and bigger things!
2)一个人的力量十分有限。尽管我很努力,但是如果不是这一路上这么多人在我身边,为我指出哪些不足、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我可能仍然是最开始连学校都不敢申的胆小鬼。从最开始什么都不知道的菜鸟,我变成了一个在各个环节都斤斤计较的申请者。
3)我也见识到了信任的重要性。在整个申请历程中,我的朋友们一直信任着我,他们会把PS、CV全都传给我,我的电脑里有七八份他们的简历、五份文书,两套推荐信。也是由于我们的团结、相互信任,在这一路上,就算没有中介,我们也都很有安全感。而我还有几个学长学姐是去年申请的,材料是中介帮忙弄的,这些学长学姐也非常信任地把整套材料都传给了我。做了比较后,我知道,我和一起DIY的朋友们,材料都不输于我们的竞争者。



这一段路上,我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所付出的努力为我带来的提升。尽管我被Dream School(MIT、Baruch)拒了,但是我最终仍然收获到了常青藤的录取,可以见我的历史帖子。今年九月会去哥大读书。我的申请总结就到这里,感觉结束得很仓促,其实还有申请总结(三),由于涉及了一些商业化的信息,所以就不发布在论坛上了。一些朋友们和我建了DreamedUP,希望能把梦想的种子继续传递下去。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关注:
人人主页:http://page.renren.com/601880064?id=601880064
微信公共主页:DreamedUP
祝全天下的学生们都能追到自己的Dream School!

TOP

感谢楼主分享,恭喜恭喜!

TOP

想谢谢分享,楼主好厉害!

TOP

谢谢卤煮分享经验

TOP

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TOP

many thanks!

TOP

many thanks

TOP

thx a lot

TOP

thx a lot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