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先说说你一进门人家DXL那个招呼,那个招呼打的,怎么说呢,亲切的就跟见着亲生的一样,简直比亲生的还亲。对于常来的客人,老板和领班甚至连名字都说得出来。想想那架势都感动,你人刚进门,人家就亲热的叫着你名字,问问家常,假装怪你把老朋友忘了,有日子没来坐坐了。然后把你领到你常坐的、最喜欢的位置上,你有什么理由不来呢?国内的餐观现在通常也在门口摆几个迎宾的,你一进来,几个人同时鞠躬,眼睛看着天花板一脸茫然,然后同时机械地大声吆喝一句:“欢迎光临”,什么和什么呀,没注意搞不好还得给吓一跳,我怎么就没感觉到你们真欢迎我来呢?
  在DXL,你刚坐下,水和面干马上就上来,夏天给您来冰水,冬天问问您喝凉的还是热的。您先喝口水歇歇,要茶也有,免费的。您先把气喘匀了,喝口水润润,舒坦下来咱们再提点菜的事儿。俗话说的好:“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光人家这一个上水,就又够很多餐观学的了。最让人讨厌的餐观就是进去以后没有免费的水,服务员腆着脸问你要什么茶,透着那顾客开涮的感觉。一壶最便宜的菊花也得二、三十,点菜的激情马上就没了,下次还来?你当我傻呀。
  点菜就更地道了。如果你是熟客人,Waiter或者领班能马上记起你的最爱是什么,包括你的特殊口味,比如说多加辣或者少放糖什么的。或者提醒你上次你吃了一道多么满意的什么菜。如果你对DXL的菜谱还不太熟悉,那也不用担心Waiter们会对你痛下杀手。他们会耐心的问你喜欢什么,是牛肉、鸡肉、还是海鲜?然后详细介绍每一种菜的配料是什么,怎么做的,口味和口感如何。国内那种上来就推荐澳洲龙虾、大闸蟹或者来条死鱼什么的做法在这里是完全看不见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不管你点的多还是少,贵还是贱,人家那一脸笑容始终都是真诚的。有时候Waiter甚至会提醒你,您点的菜已经足够您来的这些人吃了,再点就多了。
  DXL的上菜绝对是一门学问和艺术。写这段的前几天去了北京一家很有名的海鲜店,店面比DXL大多了,进门迎宾的照旧是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再看看那个上菜,简直就是开玩笑了。我们一大堆人一共点了十几个菜,服务员也不含糊,热炒噼里啪啦的就上来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快吃完了,人家才把冷拼给端来,结果谁也没胃口吃了。我当时这个气呀,以为服务员的大脑正赶上来例假了呢,什么和什么呀。

TOP

  DXL的上菜讲究的是速度、顺序、和匀称。首先说速度,速度不是越快越好,当然也不能怎么慢怎么来(除了对付那种上了黑名单的垃圾客人),而是要看客人的心情而定。如果人家是饿了,找着来吃饱的,那点完菜以后立刻就上;如果人家是来请客的,看起来心情不错正聊的起劲,那就稳当个三、五分钟,征求一下人家是否可以上菜了再说。
  顺序就是指先上什么后上什么。总的说来冷盘是开路的,这个时候酒和饮料也要跟得上,不能让人家都动筷子了,想干一杯的时候找不到喝的。冷盘上好了再来热炒。经过Wu大哥的指点我才发现,这里面也大有学问。DXL的厨师很多,动作也快,一个一般的菜一、二分钟就好了,在不太忙的时候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做出一大桌菜,但即使这个时候,Waiter和厨师也要控制速度。人家一道菜还没品尝完呢,你就捅上一大桌子去,Waiter省事儿了,客人可要忙着尝这个品那个了,保不齐尝到最后一个都凉了,哪有什么吃饭的乐趣可言了?所以说,上菜要始终保持桌上有吃的,但又要给个人慢慢品尝的时间。如果一个Waiter只照顾一桌也好办,难的是DXL的一个Waiter要同时照顾好几桌,不但要管点菜,还要上菜、添酒水、拿餐巾纸、换小碟、买单、打包什么的,脑子里没几根弦还真玩儿不转。
  一般来说,如果是请客,一桌菜里面应该有一个到二个是大菜,一般是龙虾、鱼什么的硬货,这个大菜什么时候上可能决定客人整个一餐吃的是否满意。我在北京见过上来就把大菜端上来的,也见过吃到最后直到客人喊了才做好的。我就纳闷,这些餐观的服务员都是吃大粪长大的?退一万步讲,不是自己的买卖,服务员仔细不仔细也说的过去,那老板和领班跑哪儿去了?你就眼看着那么几个废物在那儿跑前跑后的给你丢人显眼?再回过头看看人家DXL是怎么玩儿的,大菜一定是放在中间靠后,既不能让你很饿的时候没功夫细品,也不能等你吃饱了没胃口去尝。大菜一般都是餐观的招牌菜,不让顾客吃完了叫出个好儿来,怎么叫您记住了下次再来呀。
   看惯了DXL的服务,以后到什么地方吃饭都觉得服务跟不上。有的餐观明明菜做的不错,可想起那个服务态度就懒得去;有的是服务基本过得去,但总有那么几个细节做的不到位。中国的老话是“民以食为天”,把吃当做一种艺术,可吃来吃去,烹饪和服务能赶上DXL八成的基本不多,能赶上九成的当属凤毛麟角,能打个平手的还真没见过。

TOP

  Day 51 送外卖必读教程
  中国有句古话叫“行行出状元”。别看送外卖这么个简单的事儿,同样是有技术含量的,用心干同样可以干好。现在把我总结的增加投入产出比以及常见危及情况处理方法公布一下,请同行指点补充。
  Wu大哥有句名言,送外卖其实和农民一样,是靠天吃饭的。这话怎么讲呢?得这么注解一下。首先是季节:春秋天点外卖的最少,因为傍晚的时候不冷不热,最适合散步。饿了的话稍微出来走几步自己取也是满舒服的,权当散散步或者刺激一下食欲了。夏天的买卖相比之下稍微好一点,毕竟晚上七八点的适合暑气尚未消散,搞不好出来就是一身臭汗,不如让人直接送到门口来的方便;但对一些坐了一天办公室吹足了空调的人来说,傍晚时分稍微出来透透气也是可以接受的。
  冬天是送外卖的黄金季节,原因是不言自明的,寒风刺骨的谁愿意往外跑呀?所以说越是送的费劲的季节,客人越是让你送。对于我们这些送外卖的,心里也是相当的矛盾:一方面是没有外卖送就挣不到钱,一方面能挣到钱的时候不是几身臭汗就是冻的透心凉,此中甘苦没送过的人是想象不到的。用白居易老前辈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来形容外卖郎的心情,应该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除了季节以外,影响外卖量的就是天气了。每当赶上电闪雷鸣下雨下雪,外卖来的就格外的多。平时一个晚上七八个外卖已经不错了,赶上下大雨的时候能来个二十多个。外卖的数量多了,小费自然也跟着能多拿,但光凭数量取胜就把送外卖变成了一种纯劳动密集型工种。长久以来,人类在和大自然做斗争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发展自己的智慧,利用大自然的变化为自己某福利,送外卖也不例外。

TOP

  Wu大哥教过我一些简单的招法,比如说下着大雨呢,你把外卖送到人家的门口,客人一开门你打完招呼就应该马上跟一句:饭菜还是热的。这么说无非就是告诉人家,天气不好啊,但我还是飞快的给您送来了,这么辛苦的让你吃上一口热饭,您也得照顾照顾兄弟吧。人总是有同情心的,一般来这么一句人家也明白你的意思,平时给两块的也要再多加上一块。一句简单的话就能让纯利润涨百分之五十,这句话应该可以归入咒语的范畴了。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把这种招式发展到了极致。有一天下大雨给一个客人送外卖,由于雨大我又骑的快,脸上淋了不少雨,两只手都拎着包,自然也腾不出来擦一下。客人开门看见我一脸水很感动,一份十几块的外卖居然给了五块钱的小费,说是让我赶紧买杯咖啡暖和暖和。咖啡当然舍不得买(也没空买,后面还有外卖等着呢),但人家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戏要想演好是需要道具的。从那以后,但凡下雨天,在敲客人门之前,都要先拿手在雨衣上狂抹几把,然后把水掸在脸上和发梢上,如果能搞成落汤鸡的形象效果最好,一个三秒钟的简单动作就能让你拿到的小费马上翻番;如果同时送好几家,手里拿了几个袋子,就加上一句“我是特意先给您送的”(要喘着大气说),那不谢个几回幕是下不去的。这个招数发展到登峰造极的水平是这么使的,到客人门外把雨衣脱了放在自行车上,然后静立于雨中数秒,让衣服稍微湿一些,然后再在脸上抹水,然后敲门。一般客人都会问“这么大的雨怎么不穿雨衣啊”?我就说穿雨衣不方便骑车,怕送的慢了您的饭凉了。这么一来,只要不是狼心狗肺的,没有人会不感动;有几次我演的太投入了,把自己都感动的热泪盈眶的。
  在生意好的时候,为了能提高效率,一般是几个单一起走。如果同时送三四单,可能就要把五六个袋子一起拿着,这个时候,除了骑车要注意以外,在敲门之前还要再检查一次。因为几个袋子一起拿着,难免挤到一起。装饭的是硬纸板做的盒子还好说,装菜的是铝箔盒子,非常容易变形,盖子有可能被挤开,严重的时候菜还有可能撒出来一些。检查的目的就是要确定客人拿到的是一袋子看上去整整齐齐的饭菜,要不人家一看袋子上面油都渗出来了,好小费肯定就会泡汤。检查袋子的时候,如果菜盒只是简单的挤开了,只需要重新给盖好就行了;如果是撒出来了,搞的袋子上油乎乎的,就要把撒出来的装进盒里,盖好,然后换个袋子(身上备着的);比较少见的,也是最严重的一种,就是菜盒被完全挤变形了,或者骑车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袋子摔出去了,菜撒的一塌糊涂,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将就着拿给客人,那样人家肯定会向餐观投诉,小费拿不到不说,挨一顿骂还要再送一次。解决方案只有一个,只能赶紧回餐观,偷偷告诉Wu大哥,让他重新包一遍,如果菜撒的太多了,还要偷偷让抓码师父重新抓一个做了,然后再送去。每到这个时候,就看出在餐观里面人缘的重要性了,首先有Wu大哥罩着,其次是抓码师父睁只眼闭只眼,哪个菜是干什么的人家心里都有数,只要抓码师父抓出来,炒菜的大师父是不过问的。所以说,干什么事儿都是没学做事要先学做人,有人罩着有人帮忙,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TOP

  “我的纽约”夜话:不属于任何一天的一天,但又包含每一天
  一不留神,“我的纽约”已经写到了第五十多天了。回头看看,其实精彩的不多,色香味据全的充其量也就是二十天,在写这二十天的时候我是真正的回到了纽约,然后把感情融入文字;其它的呢,故事是真实的,文笔是粗糙的,说的好听一些叫流水帐,说的不好听吗,网上该说的都说了。
  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能写这么长的中文。第一次动了写作的念头是在写“美国买二手车一月谈”的时候,我在一月谈的前言里面交待了,开始写这个一月谈的题目完全是一个偶然。有一天,在和同事聊天的时候,接触到论坛这个词,虽然以前听说过,但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个真正的论坛,更别说在上面发帖、回帖了。最初的动机不过是想找个论坛,试试论坛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所以写了一些很不象样的豆腐块。后来又听到点击率这个东东,还看到别人写的什么什么十日谈一类的系列,就萌发了跟他们比一比的心情。想想自己没有什么别的大本事,只不过在美国多待了几年,对那边的生活有一些了解,而且对汽车情有独钟,所以就开始构思一篇关于汽车的文章。既然是和别人比比,起码门面就要大一点,起个什么名字呢?干脆,人家有什么十日谈,我就来个一月谈吧,这就是“在美国买二手车一月谈”的来历。
  一月谈只是一个尝试,后来很久没写别的。直到有一天,心里不知又从哪里来了一股躁动,开始谈纽约了,虽然我并不是什么所谓的纽约专家。
  干一件事儿,总要有动机、目的和动力。那么我写“我的纽约”的动机是什么呢?很多人问过我,我也时常自己问自己。如果说没有动机是不可能的,干什么都有动机,连坏人偷个东西,干个坏事儿都有动机,我巴巴的在这里写怎么会没有动机呢?
  写第一个字时候的心情可能忘记了,为什么有提笔的勇气可能忘记了,但我想,不能忘记的是纽约,是纽约的经历,所以我想,如果要深挖思想根源找动机的话,应该是想讲一个故事,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不管故事内容是否精彩,无论我的文笔是否到位,就想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别管故事本身是苦大仇深还是花前月下,讲故事应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本来是讲故事,一点功利色彩都没有,但偏偏讲着讲着事情有了新的发展:朋友们太热情了。有的急着知道下一天发生了什么,有的告诉我老爸老妈不看电视剧了也来看故事,最过分的是夸我说可以出书的(夸死人不偿命是不是?),这下我找不到北了,真想出书了。

TOP

  出书多好啊,名利双收啊,发了财可以提前退休享福了。有了这个动机,写作的速度就加快了,有时间就写,每天都写,早写完早发财,谁不想发财出名啊?交通宣传上有一句口号,叫“十次事故九次快”,我这一快就落到那九次里面了,出事故了,质量下来了。所以读者也能感觉到,有一些Day写的确实不像话。我认为我不是语言天才,不属于一张嘴就能天花乱坠、宝雨缤纷那种。所以不用真心写的,连自己都感觉臭,臭大粪的臭。再糊弄下去,写完连自己都不想读了,更别说发财了。所以现在我想说,我错了,我要改正。我还是想出书、想发财,但我现在知道了,只有好好写,用心写,把自己的感情渗入文字,才有可能达到我的目的。
  写作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我现在算知道了。写作的目的有了,动机有了,但目的和动机并一定能让我每天坚持写下来。那么我现在每天写作时候的心情是什么呢?应该说是愉快的,是迫不及待的,我每天的写作其实是在做交流和探讨,在和好朋友们聊天。
  写作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每天的深夜应该是最好的时间,所以开始的时候通常是从深夜开始。给自己倒上一杯酒,点上一只烟,有时候还点上一只香。香是自己的点的,想追求一下意境。当然,我也希望能有红袖添香夜攻书(想死我了),当然,要有红袖愿意做才行。
  条件环境都有了,我就要开始胡言乱语了。既然不能出口成章,还是老老实实的来吧。先需要确定今天写的大概范围,然后就开始喝酒,慢慢的喝,让自己陷入一种迷离状态中,让自己变成庄子的蝴蝶,飞回到过去,回到纽约,然后开始交谈。首先交谈的对象是我自己,现在的我和过去的我交谈;现在的我会让过去的我把经历娓娓到来,不单是经历,还要有当时的真实心理、想法和喜怒哀乐。有时候过去的我想隐瞒什么,但现在的我是个比较严格的家伙,让过去的我必须老实交待自己的问题。第二个交谈的是过去那些朋友和帮助过我的人,我一直想对你们说千万声的谢谢;不管你们的帮助是出于有意还是无意,你们帮助过我。在我梦回纽约的时候,我依然看到你们的影子,你们才是“我的纽约”故事的真正主角。
  最后是和现在的朋友们的交流,虽然我和你们大多数从未谋面,但你们已经指导我该如何写了,我有很好的素材,在你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我有自信写好,至少让你们觉得好。就这样,几千字跃然纸上,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写的,我只知道我又进行一次交流,一次愉快的交流,一次每天都让我等不及进行的交流。
  夜晚同时也是睡觉的时刻。如果您仔细看的话,我刚才写的是:“所以开始的时候通常是从深夜开始”。这句话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刚开始是在深夜写,现在不是。现在干什么呢?现在在做梦,在劳累了一天后,我赶着去做我的梦。
  每个人都有梦要做,其实梦和白天的生活就象是一张纸的两面。一张纸不可能只有一面,梦和真实的生活组成了人生。有人把自己的愿望放在来生来世,但我更愿意把我的愿望放在今生的梦里。不知道是否有来生,但我确定今生有梦。梦里不用也不能评判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生活不用也不能评判梦的对错。知道我做是的什么梦吧?我什么都没说,但什么都说了。让我们都有梦吧。

TOP

  Day 52 打电话
  在上个世纪末的时候,国内的电话已经在开始普及,但那时国内安装座机的费用很高,大概要几千块。美国的情况好像好一些,安一部座机对大家来说是再稀松平常的事儿了,只需要自己买个座机,便宜的大概十几美金,然后给电话公司打个电话,说明你的地址就行了,初装费大概几十美金而已。
  按电话很便宜,打美国国内电话同样很便宜,尤其是本地电话。拿纽约来说,打纽约本地的电话那时候好像只有几分钱一分钟。纽约的区号有两个,一个是212,一个是718。据说刚开始的时候只有212的,后来不够用了才又有了718。
  如果研究一下美国各地的区号,你可能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象纽约、华盛顿DC、旧金山这样的大城市,区号里面一般都是比较小的数字,比如说1、2、3、4这样的,其它小城市的区号里面大的数字比较多,比如说8、9、或者0。为什么呢?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就又要用到我们的法宝: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这次用的只是一个部分,要历史的看问题。现在的电话,拨号键普遍都是按键的(当然也有触摸屏的),但在二十几年前再往前,电话拨号是用什么呢?是拨号的,也就是用一个圆形的拨号盘的。要用手指头去转动拨号盘才能拨号的。反映快的读者可能已经想到答案了。对于那些看到这里还没有想法的读者,并不能因为您还没想出答案就说您反应迟钝,或者智商底,或者学识不够,只能说您是干大事业的人,这些细节您没注意到;这些小事儿自然是由我们这些小人物来关照的。
  用过拨号盘的人都知道,要拨不同的号,就需要把拨号盘转动不同的角度,1在最上面,拨的角度最小,0在最下面,几乎要拨一圈。怎么,您还没看出原因吗?看来您不但是个干大事业的人,还是个专注的人,不管我怎么忽悠,都不能让您分心。大城市里面人多,自然使用的电话也多,拨到大城市的电话也多。如果大城市的区号净是些大数字,那么,那么多人拨区号的时候就都要拨过很长的角度,拨0比拨1要多费起码1到2秒钟,这回答案清楚了吧,大城市的区号都是小数字是为了让大家拨号的时候省时间。一个看起来简单的问题,如果用历史的眼光看,有可能就会变成智慧。再出一个课后练习题,说美国发射航天飞机所用的运载火箭的燃料箱的宽度,是2匹马并排走的时候的宽度,也就是2匹马屁股的宽度,为什么?

TOP

  电话是安上了,生活方便了,但生活成本也上去了,主要反映在国际长途话费上。当时的规矩是这样的,如果你安上电话就打回中国,那么一分钟的话费可能超过2美元(当时国内打到美国好像是人民币35元一分钟)。要想省钱,就要先给长途电话公司打个电话,加入一个他们的什么计划,花费立马就能降到1块多一点点。当然,计划有很多种,有限制最低消费的,有要交月费的,反正和现在比起来还是个天价。为了省钱,我一般是一个月给父母打2次,每次5到10分钟。因为受时间限制,所以每次打电话都要先列个提纲,把最近的情况大概写下来,电话一通就赶紧汇报,争取在2分钟内把2周内的主要大事记都说出来,然后就是父母的指导和提问时间。这么做产生了2个很严重的后果,首先是练就了我说话简洁、明了、语速过快,不管什么事儿,都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说完,到现在还是这样,碰见说个事儿拖拖拉拉,半天还没说到主题的人就在心里起急;另一个后果就是父母给我打电话,说一会儿就让我挂了,怕我多花钱。后来回国了给老妈打电话,她老人家还是这个习惯,说一会儿就提醒我,别浪费电话费。
  随着美国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以及电话公司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电话公司也开发了不少针对中国人的产品。比如有个电话公司后来推出一个计划,就是在中国的几个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正月十五、中秋等节日的时候,打往中国的长途只要两毛九一分钟。当时感觉那个爽啊,就跟白给一样了。
  有一天,小C突然神秘兮兮的给了我一个很长的号码,是一个电话卡的号码,外加密码。说是一个朋友告诉他的,可能是一个公司的电话卡,不知怎么给泄露出来了,用这个卡号和密码可以打往中国。小C还特意提醒我,为了安全起见,别用自己家的座机,让我找个共用电话试试,否则没准人家能查出来。晚上打完工,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就近找了一个公用电话,然后拨回国内。没想到一拨还真通了,这下算捡着了,和父母一顿海聊,催了我几次我都不挂,后来二老都聊累了,这个电话才算打完了。既然得理了就不能饶人,我本着一不做、二不休的大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立刻从家里取出了电话号码本,然后开始一一问候国内的亲戚。可公用电话都是在街上的,打了一个多小时我就吃不消了,一个是站不住了,再一个是冻的受不了了,于是开始做头脑风暴,哪个地方有公用电话,又能坐着打,又暖和,又没人管呢?哪里呢?在经过十几秒钟的长考后,我终于找出了答案,医院。对,就是医院的走廊里面。离我住的地方骑车十几分钟就有一个医院,那一夜,我骚扰我电话本上所有在国内的亲朋好友,一直打到东方曙光初晓,舌头没有转动的力气才罢休。
  第二天,我问了问小C的战绩。他那边情况一般,不是因为他不想打,主要是他住在Flushing附近,是一个华人社区。他打完工就去找公用电话,但据他讲,在那个寒冷的夜晚,Flushing周围几乎每一个公用电话都被占上了,打电话的都是操着各种口音的中国人。

TOP

  Day 55 期末考试
  在经历了种种不适应后,我的学习终于渐入佳境,打出了节奏。平时打工、上学可以按部就班,作业能够按时交上,几次平时测验和考试的成绩也都不错,尤其是我的微积分,除了A以外就没拿过别的。比较困难的就是化学课总时不常的睡过去,然后靠看书补回来;地质课有的东西没听懂,但和老师熟悉了,下课问问让老师帮忙看看笔记做的对不对也就搞定了;其它的还真没什么毛病。
  在一个晴朗而寒冷的冬日,我迎来了到美国以后的第一次期末考试。第一学期选的课有点巧,所有课都是白天,不耽误打工;最巧的就是所有课的期末考试都是安排在了同一天,从早晨八点一直考到下午四点,一门接一门。
  第一学期的所有课里面,除了写作课以外,所有课的分数都是按平时作业成绩加平时测验成绩,加最后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后来知道大多数课的成绩都是这样算的,很少有哪个神经病老师光凭期末成绩来打一门课的分);写作课是个例外,一篇洋八股写下来,过关了就通过写作的分级考试,可以直接上大学的作文课了;否则就还得重修,一直到过去为止。
  按照我的平时成绩,微积分和化学即使期末拿个B,最后总评也能是A,而且按照我当时的功底,这两门课期末考试如果拿不了A,那简直是对自己的侮辱。地质课有点玄,刚开学的作业和测验稍微有点问题,期末必须拿A才行;作文课是个未知数,整个学期就练那么一个公式,老师给的几十个题都练透了,并且都让老师做了指点和修改,然后反复研读把玩不已,理解其中的真味。如果考试题出在这些题里面(老师说十有八九应该是在这里面,敢情美国人也押题),通过是定定的,但如果是个什么从没见过的,那依我当时的水平和心理素质,问句鹿死谁手是好听的,结局多半是凶多吉少。

TOP

  考试都在一天是好也是坏。坏处是头一天晚上要复习所有的,该背的都要再背一次;但往好处想,紧张就紧张那么一天,过了这一天,就是寒假、就是圣诞节、就是新年、就是解放区的天明朗的天,不用连续痛苦好几天了。
  考试前夜的细节已经记不清了,只是以后再没有过在一个晚上看那么多书、那么多笔记、把那么多知识塞进脑子里的经历了。后来总在想,如果天天都能那样学习,四年下来别说拿个学士,恐怕拿个博士也是可能的。
  第一科考试是化学,做了那么多的准备一点都没用上,因为题目太容易了。从头写到尾好像没怎么动脑子,光凭右手几个指头的非条件性反射,好像连脊髓和大脑都没用上,就把所有题目解决了。写完以后觉得是不是写的太快了,硬逼着自己要冷静、要谦虚,然后又检查了一遍,居然一个字母都没改,整个卷子上简直就是多一字太多,少一字太少,高矮胖瘦恰到好处,交了卷子我就知道这科的A拿定了。
  第二科考微积分。考试前我漫不经心的翻翻书上的公式,这时候来了个老美,好像是一个班里的,拿着一道题问我怎么做。我一看这个容易啊,三下五除二几步就出答案了,把个老美看的目瞪口呆,拿着我写的东西当圣旨一样到旁边理解去了。等卷子发下来一看,题目都不算太难,但都需要仔细来。微积分这个东西是个严谨的科学,看着不难的东西也马虎不得,否则容易阴沟里面翻船。我拿起笔抖擞精神,尽展平生所学,展转腾挪、逢强制取遇弱活擒,几十个照面下来,虽然有点气喘吁吁,但我确定又一个A拿到了。
  地址课的考试有点硬碰硬的感觉,大多数题目都没问题,最后几个就有点含糊了,好像会但又想不明白,英文不好又忽悠不出来,只能绕着弯子的往心里的正确答案上靠。明明中国话几句就能说明白的,我偏要左拐拐右拐拐,看似近在眼前,又好像九霄云外,我终于明白咫尺天涯是什么感觉了。
  带着一种悲壮的心情,我走进了写作课的考试。过去有个电影叫红岩,说里面有个叫甫志高的家伙,陪法场的时候没挺住叛变了革命。陪法场大家都应该知道,就是把你和另外什么要枪毙的家伙一起拉出去,然后毙了那个,再把你拉回来。当时看电影的时候很看不起甫志高,枪毙人家你害怕什么呀?走劲写作考场的那一刻,我理解了他。刽子手知道你是陪法场的,可你不知道啊。这一枪打过来,要是打他,你就回去好好过日子当英雄,可要是打你呢?我面临的就是这种情况,要是老师押对了题,我肯定能过,要是没押对,我连个当叛徒的机会都没有。
  过了两周,学校把各科成绩寄过来了,化学和微积分当然是A,而且是A+,地质课也是A,但是是个A-,写作课吗,过了,我的写作老师真是神了。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