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好了,知道了我的专业,肯定接着要马上回答下一个问题,当初为什么要选这门课?如果我说是为了人类的发展、民族的复兴、祖国的腾飞什么的,马上就有人敢动手打我。可我要说实话的话又怕大家失望,因为真正的原因是,当年担保我出国的表哥和我哥都让我学计算机,表哥是个老美国了,说计算机在美国应用广,而且会越来越广,所以毕业后找工作肯定不成问题;我哥理由就更简单了,他是学计算机的,而且学的还不错,想当年是第一批计算机分级考试北京市唯一考上系统分析员的(所以有时候我可以吹吹牛,说我是谁谁谁的弟弟,希望有一天我哥也能拿我吹吹牛,说他是谁谁谁的哥哥。看来我要努力了。),他干的满好的,所以当然推荐我也学这个。原因说完了,他们让我学的,我那个时候年幼无知,也没什么主见,就学了。
  虽然我在选专业上并没费什么心,有点爱谁谁谁,但偏偏名运之神这次向我微微露了一下笑脸(平时他老人家都是对我绷着脸),居然让我歪打歪着了。从我开始学这个专业,计算机行业就迅猛发展,即使在我硕士毕业,也就是网络泡沫崩溃的那一年,当纳斯达克在很短时间内从5000点一头扎到2000点以下的时候,我还是顺顺利利的找到了工作,而且拿到了3个Offer,可见这行的生命力有多强。这也再次印证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叫“听人劝,吃饱饭”。对于年轻人,这点尤其重要。你有主见,也要听听前辈们的;如果你没主见,就更要听前辈的了;要不干嘛要管前辈叫前辈呢?

TOP

  就因为听了这么一回话,除了刚上本科时候饿过几回肚子以外,后来一直吃的饱饱的。当然,学计算机好找工作是一方面,而且不能否认是非常重要的,但个人认为学这个专业的好处还不仅如此。计算机是建立在数学和逻辑的基础上的,这意味着但凡认真学过计算机的人,都在数学和逻辑上受过一定程度的系统训练,对数字比较敏感,干事情讲究一个条理分明和因果关系。这一点对干任何事情都非常重要,很多时候遇到有些人说了半天还没讲出个所以然,或者干件小事都稀里糊涂,我心中就不禁涌上一股感慨:人啊,不管你将来干什么,都需要多多少少学点计算机。这句话的原话是我对我硕士生导师的太太,也就是我师娘说的。因为有一次帮老师搬家,为了装车的前后顺序和师娘争论,谁也没所服谁,最后她偏用辈份压我;等卸车的时候证明我的意见是对的,我就给她来了这么一句,后面还跟了一句:我师父的关门弟子能错?因为这后面一句,我导师乐的跟什么似的,师娘也拿我没办法。这就是学习计算机的好处,有逻辑;别看你比我大,可我师父比你大,搬家这事儿师娘您当家没问题,可我师父要当你的家。条理很清晰吧?
  总结一下啊,我选计算机这个专业是个偶然,但是是个好的偶然。今后不管是国内国外,对于计算机的应用只会有增无减,所以从找工作、养家糊口的角度来讲,这是个好专业,不是小好,是大好,是很好。

TOP

  既然这个专业这么好,是不是大家都应该去学呢?不尽然。抛开奇货可居的道理以外,我认为选专业的第一出发点应该是兴趣,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高考制度是全世界最大的反面教材。大家可以想想,本科选一个专业,不管你将来改不改行,首先你要花4年的时间在这个专业上。如果你选了个不感兴趣的专业,将来改行了,这4年就算白搭了;退一步来讲,即使你不感兴趣但没改行,你一辈子都要做这个,除了不太快乐以外,你没有发自内心的动力呀。我的专业可以让我衣食无忧,并且也比较喜欢这个专业。但平心而论,我的兴趣是钓鱼和汽车,(钓鱼的故事咱们后面慢慢聊,汽车方面可以参见我的“美国买二手车一月谈”),如果有哪个学校有钓鱼专业的话,我想我一定是个高材生,不用老师要求就能天天站在海边做作业、搞实习。
  说完我自己的了,谈谈对一些专业的浅薄看法(注意啊,我已经说是浅薄看法了,所以如果说错了不许阴阳怪气了啊)。美国有些长盛不衰的行业,例如计算机、电子、机械、生物、化工等等,这些行业基本都是理工科的,从学习和生存的角度看,非常适合中国学生学。比较文一点的是会计,不少中国人都选这个专业,而且都混得不错。对于医学,如果把医学简单定义成给人看病来讲,学医学是一个搞不好能发财的专业;但有一点,听人说学医是非常艰苦的,要有点思想准备才行。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开始修商科,我对商科的理解无非是做买卖和开发市场。随着中美交流的不断扩大,这行无疑有广阔前景,但有一点,我认为如果你想和美国人做买卖或者开放美国市场,那么对你语言的要求以及对这个国家文化、历史、风俗的了解无疑是非常高的。其它专业吗,好像了解不多,没什么发言权了。
  看完此Day,读者可以就出国留学提问,但除了一种要求,就是让我帮助您或您的孩子规划人生。我自己现在也就是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靠党的英明领导、国家的正确政策、各级组织的关怀、领导们的帮助,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自己的人生还没完全规划好,您敢让我规划您的吗?

TOP

回复 77# dontwannalos


    谢谢支持呀

TOP

  Day 43 社区大学
  刚想写个学校里的热闹事,正赶上有朋友在网上问关于社区大学的问题,先就这个问题把我所知道的写一段吧,也正好能和后面的故事接上。
  美国社区大学的英文名称是Community College,相对于传统的四年制大学来说主要有如下不同:
  首先是学习时间,按照正常的设置,正规的College和University一般需要修120多个学分,大概4年才能毕业。当然,不排除有绝顶聪明的能在很短时间内就能修完,但这个需要的条件比较多,比如说比较高的智力水平(以我为标准),比较刻苦的学习态度(标准同上),充裕的学习时间,以及强大的经济实力(这一点上述标准没有任何可比性)。我所知道的最短记录是有人从头到尾3年拿下本科,很牛的了;最长记录是有学长同学指点给我,说有一个老美,我这个同学的学长的学长就看见了,现在还在读,有七、八年了,到我毕业了人家好像还没修成正果。不过这个在美国也正常,可能是边工作边上学,每学期只修1-2门课,或者经济好的时候工作,工作不好找了就躲进学校充电。

TOP

  第二个区别是学位,正规院校可以授予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这个学位分BA和BS,BA是Bachelor of Art的缩写,翻译成中文有点怪,就是艺术学士;BS是Bachelor of Science,科学学士的意思。在我专业中,如果按照学校的基本要求修课,可以顺利拿到BA,但总觉得有点怪怪的。虽然学校的老师说没什么差别,而且也不影响找工作,但总觉得好像变了点什么味道。咱明明一个科学家啊,怎么也得搞个科学的学位,弄个艺术的算怎么回事儿,让别人以为我偷懒了呢。于是多修几门理科的课,顺利拿下BS。Community College给的学位叫Associate Degree,翻译的好听点叫准学士学位,不好听的就什么都有了。按我的观点,相当于中国的大专左右吧。我想这个学位的主要作用是为继续拿到正式的学士学位做个准备,跟别人说的时候也不用说自己是个高中生了,起码步入了高等教育的行列。

TOP

  第三个区别是学费。我想这是越来越多的人从社区大学入手的主要原因。社区大学的学费比正式大学的要低很多,可能只有百分之五十到六十。这样算下来,如果你的头2年是在Community College读的,也能省不少钱。但话说回来,省钱是相对的。别看学费省了,但如果你在社区大学所学的学分不能全部被你将来要上的正式大学所承认,只能转过去一部分,得不偿失也是有可能的。所以,上社区大学之前一定要先问清楚了,它的学分能被哪些学校全部接受,如果不是全部,比率是多少。
  最后一个区别就是内容了。通常,4年制大学比较注重综合教育,有很多乱七八糟的课程让你修。乍一看和专业以及将来找工作没什么关系,其实对综合素质的培养还是很有好处的。很多社区大学更注重于某种专业技能的培养,比如计算机专业,就着重让你练计算机,很少有什么天文地理的让你学。这样做的有缺点,就不好仅仅用一个好或者坏字来评判了。

TOP

  很多中国学生现在也开始申请社区大学,把这个做为一条节俭的办法。他们的理由也很充足,省钱、录取相对容易、甚至学校要求低等等。这些理由都站的住脚,但是不是都忽略了一个最最关键的问题呢?留学美国什么最难?是申请录取、申请奖学金吗?都不是。留学美国最难的是签证。虽然这几年签证形势不错,但这依然是一道鬼门关。那么现在回到我们的主题吧,申请社区大学好签证吗?虽然手头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但我们依然可以假设一下,签证官对将要去哈佛大学的学生和将要去CUNY的学生的印象会一样吗?如果不一样,那么对要去正规4年制大学的学生和要去社区大学的学生呢?

TOP

  Day 44 学校变成了游乐场
  开学不久后的一个日子里,发现学校里面忽然忙碌了起来。很多大大小小的集装箱车开进了校园中间的草坪,工人们忙忙碌碌在搭建各种台子和帐篷,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谜底在两三天后就揭晓了,原来是Queens College的一种校园活动,很多大公司,例如丰田、通用、松下、SONY等等,都来参加,提供不同的竞赛活动和很多奖品,同时展示他们的产品。
  一开始并没有太留意,因为刚开学,各门功课都在适应中,时间是相当的紧。即使课间有点空闲时间,也都用在在图书馆补上一会儿睡眠了。但半天下来感觉不对了,每节课都有同学捧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奖品走进来,互相炫耀又拿到了什么好东西。用半生不熟的英语大概问了一下,人家告诉全部都是免费的,只要参加活动就有,有些小奖品在展台上直接拿都行。这下心里有点痒痒了,原来天上有时候真能掉下馅饼来,我要是都不知道接几个真有点对不起自己了。
  找了一个大课间,一头扎进了校园。随便走了几个小摊儿,一看奖品桌子上都摆着圆珠笔、记号笔、小尺子一类的东西,有同学感兴趣了就随便拿,也没人管。那时候胆子小,看别人拿听过瘾,但自己有点不敢上去。顾了半天勇气,终于走上前想拿一根很好看的圆珠笔,没想到别人拿工作人员不管,我刚要拿人家就过来了,问我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吗?我说当然是了,人家说那你先到注册的台子去搞个Stamp。Stamp这个词咱懂呀,就是邮票。难道玩儿游戏、拿奖品还要先买邮票?莫非你们丫的都是替邮局搞促销的?带着一百二十个不明白来的了注册中心,也就是草地中间的一个帐篷。注册中心的工作人员一看就都是学生,个个都很热情友好,我结结巴巴的告诉一个学生那边的游戏管我要Stamp,说让我到这儿来。那个学生看了一下我的学生证,然后拿一个小印章在我手背上盖了一个章,说行了。我赶紧问,那Stamp在哪里呢?人家指指我手背说,这不给你了吗?哦,原来Stamp还当邮戳讲,这英语不好是害人。

TOP

  盖到了Stamp,事情就简单了。先各处转了转,拿了几杆好看的圆珠笔,又搞了几个记号笔,顺便吃了几块巧克力(带果仁的那种,味道很地道),还捎带脚喝了几杯冷饮,感觉还是相当的好。由于是大课间,所以很多学生都参加活动,有的有点好奖品的台子很难排上队。发现了这点以后,我就专门找上课时间去玩儿,我是说我没有课的上课时间。这下奖品有点一发不可收了,一是人少,二是胆子越来越大,碰见喜欢的奖品隔一会儿就绕回去一次,半天下来书包就满了,一大把各种各样的笔,一大堆糖,T恤衫几件,其它杂七杂八若干。大概算了算,按照正常市场价,打工一天的收入买不下来。
  第二天活动还有,我也照参加不误。有个活动的奖品是很好看的T恤衫,活动的内容是2个人各站在一个相距大概2米的摇摇晃晃的柱子上,一人拎一个长柄大锤,谁把对方打下去谁就赢,补充一下啊,锤头是海绵的。这个活动参加的人比较多,所以需要排队。正排着队呢,对面走过来个学生跟我打招呼,原来是个亚洲年轻人。人家用英语向我问好,然后说是新来的,想问一下Queens College注册的情况。我的英语哪够解释这么复杂的问题啊,看看对方象中国人,就直接拿中文回了一句招呼,这下好了,人家也是北京来的,叫C,以后我一直称他小C。虽然以前不认识,但在异国他乡的学校里碰见个北京哥们儿也算难得了,两人都挺高兴,马上就神侃起来。刚说的高兴,游戏轮到我了,我这儿侃的正高兴呢,打算不玩儿了,小C说好不容易排上了,让我先玩儿,他今天没什么事儿,可以在下面等着我。我也有点舍不得那件衣服,拎着锤就上去了,因为心里惦记着和小C聊天,有点心不在焉的。对方是个高高大大的白人,上来也不通名报姓,直接一个泰山压顶,斗大的锤头挂动风声就奔我来了,我也没含糊,一个举火烧天给扛硬回去了;没等我还手,人家又来了一个白鹤亮翅奔我腰间扫来,我见对方来势凶猛不敢硬挡,使个巧劲一个顺水推舟给送走了。2招下来有点得意,想回头拿眼找找小C,显买一下。没成想大老美是急着去上课还是什么的,手下一点没停,一锤走空以后阳把变阴把,反手一个苏秦背剑正擂在我背上。我重心已失,再想使个千斤坠什么的拿桩站稳已然晚了,身体和地面之间的角度还剩30度。乘着身在半空还没有落地,一个燕子三抄水接一个细腰巧翻云稳稳的用后背向下落在垫子上,赢了一个满堂彩。虽然输了,但奖品照拿,领了件T恤高高兴兴的继续和小C聊天去了。
  小C是刚从国内拿B签证过来的,过来时候就打算留下来读书,正在考虑是先上Community College还是直接上4年制的学校。我把我所知道的Queens College的情况介绍了一下,主要是录取方面的。最后小C选择了先上社区大学,2年后转到Queens College和我做了同学,并且同一天毕业。当天分手的时候,我们两个互留了电话,后来成了好朋友,并一起演绎出很多传奇故事。
   学校的活动持续了3天,我拿到了足够2年用的笔以及T恤,外加各种小玩意儿。一直有个问题在心里,组织这么大个活动肯定需要费用,是那些公司愿意用这种形式大做广告呢,还是学校有这笔经费让大家高兴一下?希望有机会能得到答案。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