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从你对美国MBA排名的态度看你的四个错误思维习惯

XX,展信佳


上次你提到,你没有拿到哈佛和斯坦佛MBA的offer,很焦虑很苦恼。你提到,你其实已经有了一个offer,从各方面来讲都很符合自己,就是排名没有那么顶尖,和亲戚朋友都不好交代。

那天聊天时间仓促,你又有很大的情绪,所以我也没说什么有营养的话。等回家琢磨了好一阵子才明白,其实你话里话外说得就是俩字——排名。

排名这事儿真是不好聊。我认为排名说到底就是一种认知,虽然是重要的“第二”现实,但也仅仅是“第二”现实;极端些说,排名就是一个典型的永远等待解释的文本,必须有读者的置评才算完整。谈排名与其说体现的是排名机构的水平,毋宁说是体现了围观群众的水平。《引爆点》的作者Gladwell就写过一篇讲排名的文章《THE ORDER OF THINGS:What college rankings really tell us》(http://www.newyorker.com/reporti ... 214fa_fact_gladwell)这文章写得太好了,我就不总结了,直接把它的最后一句贴出来, “Who comes out on top, in any ranking system, is really about who is doingthe ranking.”这结论挺大路货,但我以为这篇文章体现出Gladwell的思维水平就很高。相应的,你的思维水平就不太高。我相信你通读Gladwell全文后也会认同我的这个结论。

你的思维水平之所以不太高,是因为你有一些错误的思维习惯,这些习惯不但无助于你更加深刻地认识理解世界,而且很“好笑”——就是那种偶尔站在上帝视角,觉得人类一思考就很“好笑”的那种“好笑”。

你或许会说,如果我今年申上哈佛了,你是不是就不对跟我叨逼叨这些了?你是不是会说哈佛就是最牛逼的,我就是最棒的?其实我作为你的朋友,一直都准备好了两套理论,当别人认为你成功时,我会随声附和,当别人认为你失败时,我会告诉你他们都是胡说八道。但我接下来说得和以上两种都不同,并不是为了让你开心,是给你伤口上撒点儿盐,喂你吃点儿辣椒好脸红出汗。这对你有好处,能让你早点从安定医院放出来。


你错误的思维习惯,总的来说是这样的:


1. 混淆了“追求卓越”和“名列前茅”

2. 你有慕容复型人格/思维方式,盲目坚持着“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3. 不会脱媒思考

4. 过高地估计了个人对命运的掌控力,不承认命运的复杂性


下面我具体说说。



你的错误一:混淆了“追求卓越”和“名列前茅”

“追求卓越”是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素质模型的典型素质。这大概源于人的一种本能——对于“好”的爱慕。只要有“好”,就有“坏”,就有“更好”,就有“更坏”。

我觉得比较好笑的是,当你捋着MBA的榜单进行申请,并且因为所谓哈佛沃顿患得患失时,你也把着背后的动机称为“追求卓越”。如果偏要进入一个排名第一的学校就叫做追求卓越,那么这时“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土鳖精神有什么区别呢?追求卓越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追求排名的第一”。如果你这样做,你就把追求卓越最重要的过程给省略掉了——“定义卓越”。

通俗一些说,你必须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比如,我之前问过你,为什么觉得哈佛就是最好?你说全天下人都知道哈佛好。我特别想问问你,“好”何以为“好”?“最好”又何以为“最好”?这和你的梦想有什么关系?我相信你一定说不出什么有营养的话,因为你对哈佛、对美国教育系统、对美国文化和环境的认识非常浅薄。你对美国的了解还不如你对西藏的了解,你有什么资格评价美国这些大学?所以当别人问你为什么出国啊,为什么要去哈佛啊,你只会胡言乱语一通,什么高手云集啊,什么品牌效应啊……用一些人云亦云、指向不明的词汇占据一定的时空来完成交流,这些话真是毫无重量。我不明白你的生命何以承受这种“轻”?你这种人云亦云其实很有坏处,把自己糊弄了,也把别人误导了。

所谓“世人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的吊诡之处就在于,大家都说一个东西好,但是真正能有insight的人是非常少的,最后就变成了一帮不走脑子的糊弄另外一帮不走脑子的。这么说吧,你申请的动力充其量就是源于一种“盲从的热血”,当然99%的人做99%的决定都是源于这种盲从的热血。盲从的热血当然也可能有好结果,甚至可能有人可以论证出来如果没有盲从的热血很多事情就不会成功。但盲从的热血非要伪装成逻辑的思考,这真的是一个特别滑稽好笑的东西。

说到这里我想到,前两天看锵锵三人行,梁文道讲了一个笑话,大意说有一中国土鳖去瑞士,逛表店,一店员满面春风用各种专业术语介绍了自己的品牌,什么陀飞轮啊什么机芯啊……大款听了一半一挥手,“你就告诉我这表世界排第几吧”。店员一下子傻了,说倒是的确有这种排名,但是我们从来也没把排名当回事。(笑)我想,表,本来是个机械品,但正是由于匠艺在不同领域内的精进,导致表的性能特点各异,后来又引入了审美的维度,彻底使手表成为艺术品。这时不论你再用什么方法来排名,都是很可笑的事情。

这世界上但凡是伟大的东西,都很难排名的。一看到类似的东西就想放在一起比一比,这真是一个糟糕的思维习惯。


你的错误二:你有慕容复型人格/思维方式,盲目坚持着“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我还发现,其实你不仅是不能去定义卓越,而且是不愿去定义卓越。

你挺愿意玩别人的游戏的不是吗?你说,有些所谓的“精英”的春药不就是投行和MBB吗?好,我就给你去大摩。他们不就是喜欢钱吗?好,我一年就给你赚个两百万。他们不就是喜欢哈佛吗?好,我就要申请哈佛。我就是媚俗,我就是要用你的方式来打败你……

你啊,让我想到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慕容复。

我不得不承认你有慕容复般的一股子狠劲儿,我也不反对你的好胜之心,但是你的狠劲儿不能帮助你在所有的游戏里都获得胜利。事实证明,你不可能适应世界上所有的游戏,这次申请的结果就是一个例子。

这无关情绪,只关乎于理智。

评价的标准必须源于自己。如果有人觉得存在一种客观的绝对的好(出门左转有冯唐的“金线说”),你一定要好好思考一下他说这话的动机和目的到底是什么。我觉得这个道理实在太简单不过了——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好不好都是很个人的事儿,问问自己的心是最靠谱的。我再次跟你重复我常说的一句话:“很多时候我们的嘴比脑袋快,脑袋的一部分比另外一部分快,所以我们说的不一定就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不一定就是我们的内心所认同的”。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深入地反省自己,运用所有的逻辑力和智慧,我相信你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你说,就算你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了,但是别人不认可你,怎么办呢?我怎么能对抗庸俗的力量?我的回答是,且不论别人的观点是否就是“庸俗”,就算别人的路和自己的路是不同的两条路,当然是走自己的路。如果你真得在意别人怎么说你,你同样需要在他们的路上击败他们。也就是说,你必须同时在这两条路上获得成功。你的错误在于,你以为人生必须在两个选择中一个,要么做自己,要么做别人,其实这都是你无能的表现——你本来就应该既成就自己,又击败别人不是吗?

再说了,一味满足别人的期待,这事儿靠谱吗?你口中的“庸众”们的评价标准,无非就是一年赚了多少钱等等“硬指标”。说实话,做到这个对你来说也不容易,你能保证十年以后你就是年薪千万?而且并不是你年薪千万就一劳永逸了。况且你要记住,“庸众”们是不好伺候的,他们对你的要求是随时可以变化的,当你有了钱,他们就要你有名,当你有了名,他们就要你有贵族气质……当你终于像模像样地有了“贵族气质”,他们会突然间宣布:三代才能出贵族,所以中国都是土鳖,没有贵族!你看吧,“庸众”的心理是很邪恶的。你想证明你赢了,他们败了,他们是“庸众”。但“庸众”们也想证明,是你败了,而且是他们赢了,你才是“庸众”。你觉得你有可能真真正正得到别人的认可吗?他们坐在马桶上随口说得一些标准,你就要花上几十年的时间去达到。这是你想要度过人生的方式吗?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确实很有爽感。所以我承认偶尔做做慕容复是开心的,但爽感的持续时间很短,而且我要陈述一个虚构的事实,那就是慕容复最后疯了。

你的错误三:不会脱媒思考

你还受着网络论坛这个媒介的巨大影响。

我先说一个一个简单到不需解释的模型:我们通过媒介来认识现实,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现实透过媒介这一棱镜射在我们心上的一束扭曲的光芒。媒介有多偏见,你的认识就有多偏见。

相应地,依靠所谓的排名、依靠所谓的经验贴对于自己的未来进行选择,就是在依赖一个非常有偏见的媒介。如果人生目标不只是在美国混口饭吃,就更加不需要看所谓的经验贴来认知世界了。美国什么样儿?读MBA什么样?谁也没替你经历过。

好比你是一个行者,你会靠几本游记去理解这个世界吗?生命早就应该教会你了,每段旅程都和别人叙述的不相同,没有人能替你经历和感悟。

让我们再来看看写“游记”的都是什么人吧。

比如论坛上总有人跟你说哪哪哪个校园周围特别乱,黑人特别多,好像非常内行的样子。我觉得因为一个校园附近黑人多就不去这个地方,不仅说明你智商不太够(犯罪率到底有多高?受害者都是什么人?什么时候的数据?和在那儿的学生有什么关系?学校就没有保护学生的措施?)而且种族歧视已经深入骨髓,这种人在美国属于死的特别快的那种类型,就算去了白人多得地方也容易死。

另外,这些到了美国,不断躲着“危险的黑人区”过活的中国精英到底过得是种什么日子呢?我见了太多美国华人了,甚至有些在美国住了多少年的所谓精英,还处于“门口的野蛮人”的状态。部分在美国出生的ABC也没先进到哪去,就是升级版的蛮二代——虽然他们早已剥去了农耕文明的标签,却始终摘不掉那个散发着浓浓的农耕文明气味的帽子。实例为证:你看看农民工兄弟在北上广深讨论的问题是啥?不就是工资、户口、大房子、小汽车么,和这些所谓MBA商业精英说得一嘴语法错误的英文的讨论主题有啥区别?工资、绿卡、海滩别墅、通勤直升机……除了规格高点儿,内容换汤不换药,直接向美国山炮看齐——他们的脑子大部分都用在怎么占有资源上面,而缺乏在任何一个社会成为精英的人们那种高远的志向、社会责任感、广阔的视野、高超的情商及卓越领导力。所以大部分即便收入能混个美国的中产偏下,社会影响力基本属于社会底层,不给政府添乱已经算帮政府忙,存在感低到即便美国搞焚书坑儒也绝对安全的一批人。如果我是你,我不想通过这些人的观感去了解一个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

网络论坛是个好东西,相对于传统的媒体,它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帮我们摆脱了传统媒介。比如互联网金融为什么好呢?因为它脱媒,让大家再也不用死磕银行了,这就是脱媒好处。但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如你一样的很多人又把互联网当成了唯一的媒介,唯互联网的言论马首是瞻。

我觉得啊,对于你这种没有媒婆就找不到对象的人,也就不要太挑了。反正媒婆说什么你就信什么,再多思考一秒钟都显得可笑不是吗?



你的错误四:过高地估计了个人对命运的掌控力,不承认命运的复杂性

再来一个简单到不需解释的模型:你能控制的变量,往多了说一百个。不受你控制的变量,随你要做的事情的难度变化,往少了说也有一百个,往多了说可能有一百的一百万次方个都不止。这世界上,除了吃喝拉撒,做成点什么事不容易。

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如果你不喜欢这种老掉牙的说法,就去看看蝴蝶效应之类的电视剧——这种思想实验告诉我们,人们无非是在眼前有限的几个变量里比来比去而已,你看不到你的人生将以怎样的方式“神展开”。

谋定而后动并没有错,但是这世界不存在一种经过周密计算然后有条不紊进行的人生。如果有人跟你讲他18岁时许了个愿,然后每一步都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最后获得了成功——借用一句话,你一定好好看着他的脸并且记下来,因为你见到不要脸本人了。但人这种可怜的动物就是喜欢把一切都看的那么确定,希望自己改造世界的能力像抽象的物理问题那样纯粹。靠一次选择人生带来的快感,很多时候都是一场幻觉。你必须永远保持警觉,永远接受偶然性,永远灵活。

信命,不是不主动,而是明白这世界靠毕其功于一役真的很难。人生是无数次选择的累积,而且这些选择之间的耦合关系只能用神秘莫测来形容。人都喜欢确定性。但有点不确定不是也挺美的么?

毕竟,你还拥有时光。



切莫“志大才疏,庸人自扰。”

切记“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收藏 分享

写的太精彩了。无以复加的赞无数遍!!!!!!!

TOP

In summary, follow your heart, think critically and be simple!

TOP

打个酱油我就走!

TOP

谢谢卤煮分享

TOP

我来看看评论

TOP

我来看看学习经验

TOP

我来学习经验

TOP

楼主好厉害

TOP

我来看看学习经验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