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
- 0
- 积分
- 1320
- 经验
- 1320 点
- 威望
- 131 点
- 金钱
- 131 ¥
- 魅力
- 131
|
《十年》- 源自一个长江MBA毕业校友的文章
最近长江争议很多,本文转载于长江网站,仅供各位参考。
《十年》
02年夏天我大学毕业,距今正好十周年。
现在的自己和十年前何其相似:T恤凉鞋,挤公交车上下班,吃不到十元钱的盒饭……看着周围一张张年轻的脸,似乎看见十年前的自己,所有的回忆都与单纯﹑努力﹑热情﹑梦想等青春的词语相关。
然后就在一个月前,我的生活完全不一样:每日穿戴整齐,穿梭于大城市的高级写字楼和五星级酒店,与各大PE/VC管理合伙人谈笑风生,商讨着以亿元计的单笔投资。由于当时任职于是国内最大的母基金(FOF)管理机构,PE/VC的管理合伙人对我们都十分的客气和尊重——我知道在他们机构内部和被投企业面前,这些大佬们都是具备极大影响力的人。
这样的生活,自2008年9月结束长江商学院MBA课程开始,我过了三年九个月。我曾经很满意这样的生活,因为除了外在的光鲜之外,还有与业内顶尖人士交往所带来的视野提升和人脉资源积累,以及可以预见的职业发展和回报。因此当有一天我突发奇想考虑离开这个职位并决心独立开始自己的事业的时候,连我自己都对这个想法有点吃惊,因为此前的我一直微言慎行,轻易不作“出格”的决定。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曾经拿到一个国内领先的SP和一个大型外资B2B公司的Offer。就今天来看,十年前进入这两个领域的人其职业发展都随着行业本身超常规的发展达到相当的高度。而那时候的我是绝无勇气接受这样的不确定性的,我做出了非常稳妥的选择——加入世界500强企业,从事市场和供应链管理工作,一做就是五年,直到进长江读书。即使在申请长江的过程中,我的职业发展设计仍然是毕业后回到外企,只是希望职能从运营管理转到产业并购和资本运作而已。
不知道是长江改变了我,还是我敢于冒险的基因被长江所激发。在长江读书期间我热衷于了解有关于创业和创投相关的知识:廖建文教授的创业课是我在长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我常常花时间与曾经创业过的同学和校友交流创业甘苦,而每天阅读CHINAVENTURE的创业和创投行业信息是我极大的乐趣。因此,当EMBA校友KEN(某VC董事总经理)邀请我去做一个汽车售后行业的项目实习时,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在实习期间有机会接受一线的创业和投资信息,与VC的专业人士探讨对行业的看法,这些都让我兴奋不已。潜移默化中,我的职业选择发生了改变,从定位于做外企兼并收购工作转向了做创业和创投相关的工作。
在长江,另一件事对我的职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那就是有关于“取势”的理念。记得刚入学后,恒隆集团的主席陈启宗先生来学校做演讲,他提到他最重要的商业判断就是二十多年前在香港就预测到了中国房地产的发展前景,因此布局大陆,才有了上海恒隆广场﹑港汇广场等地标建筑以及恒隆集团的商业成就。那是第一次我理解了长江的Slogan中“取势”之深意,也就是从那时候我开始朴素地理解了班上来自通讯﹑电信等行业的同学收入相对其他行业同学较高的原因正是此前十年中国该行业的迅速发展。而当复星集团CEO梁信军先生来讲复星的产业投资周期理论和屡次逆市抄底成功的商业实践时,我终于深刻理解了“取势”对于商业的价值和魅力。
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和思考,所以当我有机会获得苏州创投集团母基金投资经理的职位的时候,我立即停止了所有的求职工作,即使这份薪水比外企低。2008年10月6日,我加入了苏州创投集团,这一天是我职业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天,而这个机会的获得应该归功于求学长江MBA。更重要的是,这份工作提供了一个开阔的视野和独特的视角,使我有机会与这些优秀的商业人士结识乃至成为好朋友。我相信这样的视野﹑历练和人脉资源对我在商业领域的发展会提供极大的帮助。
创业或者说开创自己平台的想法就这样一天天发酵,终于有一天它突破了我固有的思维习惯,我想把它付诸实践。我在同事们的不解中辞了职。在可以预见的巨大的人民币母基金行业发展机遇面前,我想追随我心,全力以赴着手准备,因为我知道只是继续做专业人士无助于机会的把握,而时间则是最大的成本,也因为长江“取势”的理念已经深深烙在我的心里。虽然我知道其中必然夹杂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艰辛,但是我知道了现在的道路正是我自己想要的,我离自己的目标又靠近了一步。
从大学毕业起,用了十年时间,我追求过﹑努力过﹑也达到过曾经想要的目标,但是现在放下了﹑清空了,为了下一个十年我决定重新出发。长江MBA课程也至今十年了,长江本身在不断成长,长江的学子也在不断成长。从我这样一个普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轨迹可见长江给我们的助力和改变,我想,这既是学生的职业突破,也是母校作为商学院的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