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对比了500篇斯坦福和400篇哈佛录取文书,发现了深藏的规律

在纽约与UCLA的一位现任招生材料审核官朋友叙旧。为了暖场我给他一个熊抱;为了轻松气氛,我调侃他多日不见刮目相看:笑容依旧灿烂,但是人瘦了,肉感没了;而他的东家UCLA几年不见却成了大胖子-每年申请人数10万+,成为了全美最受欢迎的大学。

中国是这位朋友负责的主场国家之一,中国的IB学校更是他熟悉的群体。他坦言大学录取门槛对中国学生越来越高:如果学生毕业于一所UCLA不熟悉的高中,难免会处于一定劣势(所以学校的升学办公室很重要哦);如果托福成绩不到115(满分120),也会处于劣势。按照这个趋势发展,想必过不了几年,托福就应该被取消,因为满大街都是满分的。

众所周知,美国本科录取,尤其是名校,往往比其他欧美国家的流程复杂:分数是基础,好比人体骨肉;课外活动是生命力,如流淌全身的血液;而极具个性化的文书则是灵魂,赋予美感和灵性。

因此,申请美本的学子大致可以分三个梯队:一位身体健康的学子争取排名前100大学问题不大;一位拥有强大生命力的学子可以在美国前50大学的擂台上争霸;而具有美感和灵性的个体,才有机会敲开顶级学府的大门。
收藏 分享
Your Future, Our Mission. Topway--the world's best business school admission service.

今天文章的关注点就是敲开顶级学府的申请文书。

文书是极具个性化的,它的个性化也是双向的。文书既是每一位申请者向大学展现自己个性的媒介,也是一所大学向申请者传达自己独特文化的渠道。关于文书如何书写,网络可以为读者提供大量的“HOW”。该篇文章将从另外一个视角,带有一定新鲜感,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个性化”。

打开一个话题,我喜欢采用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由提问展开讨论:

“既然学生的故事千人千面,那么各大名校乃各路神仙,具有自己的习性。面对同一篇文书,大学之间的内在偏好是否也有所不同?”

答案是肯定的。两所顶级大学好比两位顶级美食家。作为美食职业人士,他们的共性是对美食的色香味的苛刻要求;而顶级大学对学生的分数和课外活动也是要求苛刻;

与此同时,两位美食家自身的偏好肯定存在差异,因此对饮食的“美”的定义也有所区别,就好比两所大学对“好学生”有着自己的见解。
Your Future, Our Mission. Topway--the world's best business school admission service.

TOP

那么名校之间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到底存在哪些内在偏好呢?

一家位于加州的美国科技公司通过大数据,梳理了上万篇顶级大学本科录取文书,深度对比各大名校的偏好。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对比是斯坦福和哈佛大学之间的差异。为什么对比这两家?因为斯坦福一直都是哈佛的最大劲敌。

每年被哈佛录取的2000多名学生,大概有20%会婉拒哈佛,其中很大比例选择了斯坦福。这家科技公司通过分析500多篇斯坦福大学以及近400篇哈佛大学成功录取文书,发现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说实话,这些微妙但重要的差异可能连招生官本人也不一定意识到。

那么到底哈佛、斯坦福、以及其他顶级名校有着什么样的“偏见”呢?
Your Future, Our Mission. Topway--the world's best business school admission service.

TOP

哈佛更喜欢从逆境中读人生

哈佛文书中的反面言语要比斯坦福的频率高。比如说“癌症”,“艰难”,“困境”出现在哈佛文书中要远超过斯坦福。相对比之下,斯坦福的文书中更频繁的用词是“幸福”,“热情” “改善”,“进步” 等。

除了正反向的语言差异,大数据对比发现哈佛的文书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些词汇是“经历”,“社会”,“机会” “世界”和“成功”;而斯坦福文书的高频词汇则是“研究”,“社区”,“知识”,“技能” 和“将来”。

从宏观的角度来解读数据,我们可以感受到斯坦福大学对学生的天性更感兴趣,而哈佛可能更在意学生个人成就史。

可能这样干巴巴的对比并不生动,那么让我来一次跨界,用投资人和创业者的相亲关系来做比喻:斯坦福大学好比一名顶级投资者,更看重的是创业者个人的特点:狼性、谦卑、好学、格局;

而哈佛大学更在意创业者的过往创业史。两位投资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即衡量风险,判断投资价值。两者的评估方式并不相互排斥,很大程度上是重叠的,但是风格和侧重点不同。
Your Future, Our Mission. Topway--the world's best business school admission service.

TOP

那么其他藤校各自有什么偏好?

布朗大学倾向于义工和公共服务,但是这种话题反而在耶鲁的文书中出现频率较低。另外,普林斯顿大学录取学生也会经常描述一次从失败中学习的经历;康乃尔和宾大则对学生描述个人将来抱负和愿景更有兴趣。

八所藤校中的另外两所,达特茅斯和哥伦比亚则更为中性,从数据上未能看出他们对某些话题存在倾向性。

名校录取文书的一些共性:

首先一定避免简单重复简历上已经有的内容,这将是一种严重机会浪费。

另外,回答文书避免中规中矩,平淡无奇。有风险才有回报。申请者必须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内容上、文章的结构上、甚至文体上都可以实现突破。

这里举几个例子:

一位被多所名校录取的学生,个人文书围绕着他自己和对,,,内容成瘾的父亲而展开。即使我们没有阅读全文,读者是不是已经对这个话题产生兴趣?这是一篇内容大胆的文章,让招生官印象深刻。但是换成你,是否敢写?是否能写好?

另外一个大胆的故事的镜头从作者的姥姥犯法入狱开始,随后母亲被迫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政府救济,家庭从此陷入空前的危机故事从而达到高潮。

我们华人文化提倡家丑不能外扬,但是美国人所提倡的做法偏偏冲击了我们原有的认知,不知读者会作何感想?
从三个层面来看待这些“风险”行为。

在第一个层面思考,我会提醒大家,我们是否在做文书头脑风暴的时候,在潜意识层面已经受到了母文化的束缚?比如在无意识中就已经过滤了很多有趣的话题,可能你认为太私密了?或者太敏感了?中国文化鼓励折中处事方式,那么针对文书选题,我们是否让思维习惯影响了我们?

在第二个层面思考,从国家到个人,美国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她最强大的一股力量是文化输出。美国虽然是超级大国,但是她所倡导的并非都是值得追求。在追梦美国名校的同时,中国父母是不是应该与孩子讨论一下美国的哪些价值观值得接受,哪些是需要三思的?

从更深一个层面思考,我们是否也要反思自己的母文化?生活在21世纪,我们是否考虑过哪些值得保留,哪些是阻碍?留学本来就是一种生活的碰撞,美国将是一次反差最大的撞击,你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在申请大学的同时,如果每个留学家庭都能够花时间来讨论并体会这些问题,留学的价值将超越名校录取的意义。
Your Future, Our Mission. Topway--the world's best business school admission service.

TOP

文末,总结几个建议:

1、一篇再好的文书,最好不要同时用于申请多所大学。学校竞争越激烈意味着筛选越严格,尤其是录取率只有个位数的名校的招生官,都已经被“宠”坏了。面对极其挑剔的对象,我们要赢得芳心,必须要为她量身定制。

2、内容大胆的文书,就好比一本好剧本(比如《三体》),你一定要保证能够拍出一部好电影 (比如《三个大傻大闯宝莱坞》),不然内容大胆反而成了负担。所以不要为了大胆而大胆。

3、学校的文书,尤其是补充文书,透露了学校的脾气和特点。言外之意,学生要申请的是合适的名校,而不仅仅是名校。所以先找到合适的对象是前提,再全力以赴才有意义。简单来讲,先得选择,后再努力。用一个方程式表达:精准选择+狠心努力= 一生无憾。

4、以上这几点也非常适用于申请顶尖美高。

5、最后,请不要让这篇文章的大数据分析限制了你的想象力。你的故事比数据精彩。
Your Future, Our Mission. Topway--the world's best business school admission service.

TOP

范文在哪里?

TOP

呵呵

TOP

嗯嗯

TOP

where to find the 500 sample essays?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