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我喜欢头脑灵活的人,尤其是那些脑筋急转弯的高段选手。比较痛恨一成不变的思维模式,因为有时候这个东西挺害人的。

继续说汇票的事儿。汇票是从中国银行开的,简简单单一张纸,不能在市场做为通用的流通手段。不知怎么搞的,从拿到汇票的那一刻起,我脑子里就想着要到中国银行去把汇票换成真正的银子,而且很简单的认为这么做是天经地义的。很费劲的查了一通,才发现当时中国银行只在曼哈顿有一个营业部,具体位置忘了,但好像是下城的一个角落。

去曼哈顿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因为说远不远、说近不近。最经济的办法是骑车去,这个在刚来的时候我已经实践了很多次,在烈日和暴雨下都有过,来回几十公里的路程确实不容易。那时候骑车是迫不得已的,因为想省那几块钱车票钱。说想省钱已经是很客气的了,确切的说应该是付不起。现在情况已经大大好转,已经不是几块钱难倒英雄汉的年代了。人呀,一旦有了点钱肯定就会退化。

第二个方法就是开车去,这个方法最快也最舒服,来回一个半小时就够。但在曼哈顿是开车容易停车难,停车费用是个天价,乱停肯定要吃罚单。当所有不可能都被排除了以后,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可能的,坐地铁去。在一个下午没课的日子,我踏上了去曼哈顿取钱的路程。

TOP

按照我查到的地址,中国银行的营业部并不在地铁沿线,需要倒2次车然后走上一大段。纽约地铁里面的报站永远没人听得懂,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小心翼翼的看着站牌倒车,然后上到地面步行。自从在皇后区的餐馆送外卖以来,我已经有很长时间没亲自走在曼哈顿的街道上了。曼哈顿的街头依然那么熙熙攘攘,下午的阳光照得气温很高,我特意走在大楼的阴影里,经过各个大楼门口的时候稍微放慢速度,享受一下飘出来的冷气。

一直很奇怪中国银行的那个营业部为什么会选在这么个交通不变的地方,因为从最近的地铁站快速的走也要半个小时才能到。当进入营业部大门的时候,我已经出了一身汗了。想想一会儿还要这么走回去,气就不打一处来。

来到柜台前,递过去汇票和护照,不到几分钟钱就拿到了。交给我钱以后,工作人员好像有意无意的问了一声:“你是学生?”

“是啊,我是学生”。

“那你应该有银行帐号吧?”

“是呀,我有”。

“哦,那你其实不用亲自来,可以把汇票直接存入你的银行帐号就行了,跟存支票一样”。

我XXX,我怎么就那么一根筋没想到呢?

TOP

Day 90停车

本来不想再写关于车的东西了,因为发现有点招人讨厌了。但停车是我的得意之做,想想都美得颠儿颠儿的。就再写一点,一点关于停车的,然后继续写上课、钓鱼、打工什么的(也都是我的得意之做,哈哈)。这总可以吧?

开车是一件很爽的事儿,尤其是从骑车进化到开车。我的海市蜃楼虽然小点儿,但车况不错、车里也干净整洁;再加上那时候汽油的价格不高,光上下学用每个月加两次油就够了。开车爽,但我不是出租司机,所以开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车总有停下来的时候。在纽约停车绝对是对人类智慧极限的挑战。很多在北京见过我停车的朋友都问我怎么练的,我只能扬扬得意的回答:因为我在纽约停过车。

讲停车之前,首先要澄清一个概念性问题,就是什么是停车。停车在中文里只是一个词,但英文里有三个解释:Stopping,,Standing,和Parking。Stopping的意思就是你开着车,突然想起点什么或者上下个人,就把车停下来,然后马上走。Standing的意思是等候,你坐在车里,不管发动机是开着还是关着,车没有动,可能你在等人、发呆、听音乐什么的,都叫Standing。最后一种Parking,也就是我们后面要着重讲的,你把车停下、锁好,然后走人。好了,现在概念清楚了,在写着No Stopping的地方,千万不要让车轮静止,别在这种地方上下人;在写着No Standing的牌子前,你可以上下人,做短暂的停留,但时候不能长了,一个最好的例子的就是机场的接送区。我就曾在接老哥的时候吃了一张罚单,原因很简单:Standing了,而且警察叫我走还不走。

TOP

在有“No Parking”标识的地方,只要你不离开车就没事儿,比如别人的车库门前和消防水龙头前。如果是在车库前随便Parking,那车库的主人完全有可能叫拖车把你的车拖走,当然,拖车费和停车费是算你消费的。纽约街道两边有很多半米高的消防水喉,是遇到火警时候救火车接水用的,这种水喉左右各几米的地方是严禁Parking停车的,怕遇到情况耽误了。但如果你不下车,这些水喉前面可以Standing。

可以停车的地方分成收费和免费两种。一般住宅区的马路两边都可以停车,没有计时表(Meter)的地方都是免费的,不会像在北京,冷不丁就有什么人骑辆破自行车追在你后面喊:师父,交停车费!回头一看能吓你一跳,那制服也可以说是八路的、也可以说是伪军的,让你都搞不清楚是看车的,偷车的,诈骗的,演戏的,还是打劫的。

TOP

这些可以免费停车的地方不要钱是真的,但并不是没有规矩。通常,在这些街道的两边会每隔几十米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在周几的几点到几点之间,这里不能Parking停车。原因是这些时间是扫街的日子,清扫车会在这个时间段里过来,如果那时候你的车还停在那里,那你的前车窗上就会被警察放上一张橘黄色的罚单(Ticket)。普通街道里这种牌子很简单,一看就明白,最讨厌的是曼哈顿的,尤其是时代广场附近的,那个规矩一个牌子写不下,并排好几个,需要全都看完喽,然后掰着手指头和脚指头好好算算可不可以停。有一次有个朋友从国内来看我,非要半夜在时代广场吃个快餐,结果人家下车进去饭都买好了,我还站马路边研究那几个牌子呢,后来实在拿不准,拦下一个路过的警察问清楚了才敢离开,让人家觉得我不认识字似的。我就觉得白天敢在那儿停车的吧,除了二愣子以外,线性代数和逻辑学肯定都得过A。

我的学校,Queens College的南门口那几条街道就是属于这样的情况。记得是周几的早晨7点到8点扫街。于是乎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7点一过,除了个别要吃罚单的倒霉蛋的车以外,街道的这一侧空空如野(街道两边的扫街时间不一样),等清洁车过去以后,学生的车就陆续停下来了,但所有学生都在车里坐着,因为还没过8点,警察照样可以过来给你开罚单。等学校图书馆的钟声响过八下,大家纷纷从车里出来,锁上车门往学校走。

TOP

Queens College四周都可以停车,紧靠着围墙的位置都是收费的而且很贵,其它免费停车位基本是属于狼多肉少类型。一共就那么几百米的街道,除非早来肯定有车位,九点以后就很艰难了,尤其是赶在正在上课的时间,只能盼望有附近的住户开车走。这个时候通常有两种做法,一个是不停的转,在那几条街里来回兜,瞎猫碰死耗子的碰见刚走的马上停进去。如果想省油,就只能守株待兔了,找个不大离儿的地方,停在路边慢慢等。这两种方法我都尝试过,但成功率不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了一种更好的方法,就是在学校门口等。看见有学生走路出来了以后,只要不是往公交车站走的,多半是去开自己的车,我就慢慢开车在后面跟着,人家找到车,开走了我就能停下。

这种方法比干等着或者瞎转悠好,起码是有目的的,成功率高,但很多时候也有意外。可能我跟着的人压根儿就不是去取车的,跟了几条街才发现人家住的近,走路回去。这个没办法,只能重新到门口等下一位。另一种情况就是碰巧人家车的旁边已经有车在等了,大家总要讲个先来后到吧。

TOP

在停车的过程中,免不了有时候要抢一下。一直很欣赏Queens College同学们抢车位的风格,虽然激烈火爆,但大家基本都遵循某种潜规则。比如上面提到的,虽然我跟到地方了,但旁边有人等着,那我只能放弃,不能装孙子。但如果一个车位突然出现在几辆等待的车之间,那就要看谁动作快了。



    有一天早晨我的课比较晚,所以也没早去。开到学校附近时候,正好看见前面有个车在从车位里拐出来,距离大概有五十多米。这个车往外一开,不单我看到了,前面一辆等车位的也看到了,倒车灯马上就亮了。从潜规则上讲,这个才产生的车位不属于任何人,因为旁边没有正在等着的车,所以是先到先得;在这种尖峰时刻停车就是要眼疾手快,讲究个眼到、手到、脚到、车到,要不然眨眨眼的功夫就让你后悔一上午。从离学校大门还有几百米,眼睛就要不断的往马路两边扫,看看有没有可能的车位。眼睛扫到那辆停着的车往外一动,都不用脑子反应,手下条件反射的立即打转向灯,同时脚下加油门。我和前面那个车应该是同时动起来的,从距离上讲,我吃一点亏:我的距离大概是五十米,前面那个距离大概是二十多米;从位置上讲我占点便宜,我是往前开,人家是倒车。我一加油就冲出去二十多米,那家伙因为是倒车所以提速慢,只跑了不到10米;从距离上讲我依然落后,脚下继续加油,两辆车一个往前,一个往后的一起冲向那个车位。在最后的关头,我们几乎是同时到达。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时候谁能抢到车位,就要看谁的技术更好,战术运用更灵活,决心更大,意志更坚强。开过车的都知道,对于空间不大的车位一般是倒车进入,因为用车头先进去的话不能把整个车身子都停进去。

TOP

胜负几乎是在一瞬间产生的,当我的车头和对方的车尾都离那个车位2、3米的时候,对方开始减速了,也许对方认为已经稳操胜券了,我要停进去的话需要开过那个车位,然后倒进去,但前面已经被他挡住了,他已经占据了倒车入位的理想起始位置,所以从理论上讲我已经没机会了。一个车位本身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如果我抢不到这个车位,我就有可能上课迟到,就有可能错过一些重要的内容,就有可能影响考试成绩和GPA,就有可能耽误将来的工作和薪水……,所以除非你已经停进去了,否则我决不放弃。在对方一减速的瞬间,胜利的天平开始向我倾斜,我一加油门,抢先把车头冲进了车位,在冲进去的瞬间急刹车,把车斜插着停在车位里。



    那个车上是个白人小伙子,根本没想到我这样抢车位。但大家是公平竞争、先到先得,也没办法,只能下车来冲我笑笑,然后耸耸肩开走了。他走了,我还得把车开出来,重新倒进去停好。总的说来,在学校门口大家抢个车位还都是比较文明的,毕竟都是一个学校的学生,只要不是太过分,都能一笑置之,但其它场合就不一样了。Wu大哥曾经告诉过我,有一次他去看比赛,停车场很满。找了半天好不容易等到一个车位,就在他慢慢往里倒车的功夫,另一辆车抢进去了,然后锁上车洋洋得意的走了。Wu大哥的性格一直是比较刚烈那种,碰上这种事儿是绝对不忍的,你人是走了,可车留下了。看那辆车还是个不错挺新的,就用钥匙给车门上留了个简单的草书作品,然后开走另找车位。

TOP

第二季

第四月



Day 91 换地址了怎么办?

在纽约的生活有很多和国内的不一样,最大的一点就是搬家的次数多。在国内可能十几年未必动一次地方,但纽约的4年里,我搬了1、2、3、4、5、6次家,平均8个月一次。其结果就是,每次的租金都往上涨一点。



说到搬家,首先要给搬家一个定义,就是把自己所有的生活用品都从一个地方搬到到另一个地方,并办好相关的手续。特别声明一点,从里屋搬到外屋不能算。



如果这个定义成立的话,那第一次搬家多少有点滥竽充数的感觉,就是从表哥家搬到和窦大哥一起住。到美国的第三天,表哥就开车把我放到了窦大哥那里。窦大哥租的是一个小阁楼,有十平米左右。一个人住的话还是回转自如,如果功夫好的话还可以做一个原地前空翻接转体三百六十度侧旋。但加上我的一张床和一个小桌子以后,剩下的地方就只够原地高抬腿跑了。窦大哥是个好人,对我的加入美其命曰多个人可以分担一下租金,进出有个照应,而且不寂寞;其实是看在和表哥老朋友的面子上照顾我这个小老弟,让我省去了很多人生地不熟现找房子的麻烦。



第一次搬家很轻松,刚下飞机,连行李都没完全打开,附加上从表哥那里抄的一些生活用品就杀过去了。用现成的总是很轻松,什么都不必考虑。电话已经接上了,每月按照电话帐单把自己打的那部分给窦大哥就行了;基本座机费上,窦大哥给我打了个大大的折扣,象征性的几块钱而已。水、电、煤气都包括在房费里,全算房东的。

TOP

阁楼的特点就是冬冷夏热,和外面的大自然只隔着那么一层理论上存在的屋顶。遮风避雨可以,保暖只是个概念。屋里没有空调,在夏天最热的时候就只能靠窦大哥那个旧电风扇稍微意思一下。因为我们的伙食很简单,每天就是闷锅饭,炒个菜,炖个肘子,所以煤气上也没什么可说的。唯一能投机取巧的就是用水。夏天的衣服很薄,多数都能自己洗(当然是在不懒的前提下)。窦大哥一来就入乡随俗了,攒一大堆然后拿到自助洗衣店花一块多钱洗。我刚到的时候可是一贫如洗,时间充裕加上一大把的力气,所以每每都在浴室里自己洗。时间长了房东的太太有点不干了,说你们楼上怎么还经常哗哗的用水啊?我说我自己洗衣服呀。房东太太一听这个有点不乐意了,假惺惺的劝我:自己洗多累啊,拿到街边的洗衣店去一会儿就好了。净是废话,我还不知道机器洗衣服省力气吗。关键那个是要花钱的,又没有地方报销,你当就你聪明啊。心里这么想,嘴上不能露出来,假装答应了,下次自己洗的时候先看看房东太太在不在家不就得了。

一个夏天就这么熬过去了,后来找到了洗衣店的工,也不用在洗衣服上和房东太太打游击了。秋天的时候,窦大哥说家里人要来了,得找个更宽敞的地方住,于是我第一次体验了找房的过程,当然是由窦大哥主持,我就随便发表个意见。



除非在当地有很多熟人,否则找房就那么一个套路,买报纸、看广告、打电话、看房。我们初步的意见是从天上搬到地下,因为天气马上就要凉了,阁楼里实在吃不消,正房太贵住不起,所以地下室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对于地点,我们决定还是在Queens一带,基本应该在离我学校骑车半小时路程以内,离地铁步行十五分钟以内。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