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申请攻略] 过来人谈谈对MBA申请的认知 [打印本页]

作者: tianyy    时间: 2020-12-16 22:33     标题: 过来人谈谈对MBA申请的认知

在这里开个帖,想谈谈自己申请的过程以及对MBA申请的认识和理解。

我总共申请了6所学校,拿到了3所学校的offer,1所waitlist。经过了gut-wrenching的过程,收获了一个自己满意的结果。出于privacy的考虑,我就不透露更多的个人和学校的信息了,就是把自己的体会讲出来,希望对大家申请有所助益。

总的来讲,我觉得有这么几个环节或者工作在申请中是很重要的:

一、思考动机

这个世界上任何选择和决定都是有其背后的逻辑和理性去讲清楚的,而所谓的感性不过是人们心中潜藏着的在不同偏好之间的排序和组合。我觉得对自我的总结、思考和认知是MBA申请游戏的根本,无论是讲述自己过去的成功、失败,未来的职业计划,或者是学校录取官员考察你未来就业的可能,无不是基于你的过去+自我认知+计划可行性=你的未来成就这个思路的,而其中自我认知是所有要素中最关键的一环。你要真正想清楚:
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东西驱动着我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做出决定?
我大学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学校和专业?如果不是因为高考分数的限制和未来的工资考虑,我会填报什么样的专业和志愿?
生活中,为什么我会喜欢A这样的人,不愿意接触B这样的人,而厌恶C这样的行为?
我申请MBA内心真实的动机是什么?想从MBA中收获什么?是朋友吗?是人生的体验吗?是consulting的工作吗?是投行吗?是PE/VC吗?仅仅是为了global pay,光环还是别的什么?如果都有,那么不同的motivation中哪一个最重要?
从技术上讲,为了获得录取,有时可能内心真正的想法并不一定要体现在申请材料上。但从我的经验来看Be true to yourself可能更有效。Only after knowing what matters to you then can you tell a more compelling story and make yourself different as a PERSON. 是不是你心中真正所想的东西,每年都要看上千份申请文书、早已修炼得火眼金睛的招生官员是可以一眼看出来的。

二、定位/differentiation

如果说动机是决定你申请的主观因素的话,那么你基于对过去经历的定位则是申请中你要考虑的客观因素,它很大程度决定了你的策略、申请的难易度和最后的结果。
每个人的背景千差万别,我想把申请人按年龄和工作背景这两个维度进行下划分,简单进行一下点评。
从年龄来看,可以分为:
1)本科毕业2年之内:申请难度极大。学校会质疑你自身职业的成熟度和能给学校带来的价值。这种朋友最好有极高的G/T,极高GPA,非常impressive的成就,那么学校可能会把你作为一个天资极高、潜力极大的申请人录取的。但是我认为这个年龄被录取都是小概率事件,同时这个年龄很难最大化MBA的价值。
2)3-5年:主流的申请人群,70%以上的career switcher,包括绝大多数的四大,投行和咨询和MNC申请者。这个pool里面的申请人总体来讲我觉得是申请难度最低的,而且可以考虑任何一家商学院。学校对你的目标打算动机不会有过分的挑剔。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所有年龄段申请人共有的:动机,成就,计划及与众不同的另一面。
3)5-8年:属于更加成熟、更明白自己未来目标和打算的朋友。申请难度比前面一种高,不适合去申某些偏好年轻申请人的学校。对于想转行或者是想跨过现有瓶颈的申请人,除了前述的共有问题,学校会更关注why now以及你的职业发展的逻辑性、连贯性和未来成就的可能性。对于职业成就的要求也比第二类人高。
4)8年以上:对中国人来说,应该是最不容易写申请材料的一种。职业发展的逻辑性、连贯性和未来成就的可能性尤其是成熟度,都是学校高度关注的。而且学校会在成就方面会提出比第二类人高很多的要求和标准,同时会极度关注why now而不是更早。
学校对于每个年龄段申请人偏好度不同是因为他们对于毕业就业率的关注。可是年龄上的差异只是带来相对难度,申请被录取与否最终还是要回到你自己:你能不能让学校信服你是一个有理想、有实力、有计划同时可以在毕业找工作时有竞争力的申请人?如果能的话,你什么时候申请都是有竞争力的。

按工作背景我把申请人划分成3类:
1)四大/咨询/投行
最主流的人群。对于四大的申请人,竞争比较激烈,我个人感觉是一定要differentiate自己personal life和community work方面的东西。对于咨询和投行的从业者来说,商学院的认可度会更高,但是现在中国申请人激烈的竞争让他们也同样面临四大申请人的问题:怎样差异化自己?
2) MNC
可讲述的故事比较多元化,但是也可能会很boring(比如IT engineer)。这个pool的人很多是想往更高薪的投行和咨询转,那么个人计划的可实现性和你为之所做的准备往往是学校考察的一个重要方面。
3)相对小众的人群。国企、NGO、民企、entrepreneur、PE/VC。国企和NGO要讲明白自己工作的性质、职责,凸显成就,同时为什么需要MBA这样一个国外的商业教育背景。如果表现出来不亚于前面两种人的职业成就、成熟度和英语水平,拿到很好的offer并不太难。Entrepreneur如果很成功,我觉得任何学校都欢迎。Top firm的PE/VC在招生者心目中是更为高端的职业,比较容易脱颖而出的。

以上其实只是我自己很粗略的一个分类,不一定全面和科学,因为很多人的背景都不是那么单一的。上面叙述中核心的核心其实是每个人应该把自己的经验、目标和MBA之间内在的联系想得很透,要站在学校的立场上来想他们对自己有什么样的concern。

三、选校

我分享一下我选校的经过。首先是对每个学校做了大量的研究,仔细看了校方网站、论坛的讨论以及国外网站的报道,了解了学校的历史、杰出的校友,参加了绝大部分学校的info session。每个学校跟不少于4个校友进行深度的交谈,在深入了解学校生活及课程的时候,也考察了在校中国学生的素质、质量。根据校友的背景、成就和跟他们的交谈,我着重去体会他们看问题的角度、视野、内涵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我是把MBA放在人生的框架下来衡量其价值的。我自己很清楚我想通过MBA获得什么。对我来说,除开2年宝贵的人生经历,MBA的长远价值就是人。你是不是在一个由优秀而且你喜欢的人构成的圈子里,他们是不是会愿意在你的身上花时间?是不是会无私地为你提供帮助和乐于分享?你跟他们的互动是不是有chemistry?你们之间的交流是不是富于内涵和对你有所教益?校友是我深度了解学校的一面镜子,然后我有了自己非常明确的标准:
1、偏小的program,close-knit和down-to-earth(基于我自己的观察而不是学校的宣传)
2、声望和校友质量,我选择的学校是M7+常青藤+ Haas
3、校友对于学校有强烈的感情和自豪感
4、留给自己的问题:如果我是这所学校的一员,我会不会一生感到骄傲?以后会不会愿意为母校的发展去积极奔走、无私奉献?
5、其它,比如:就业指标、申请的竞争激烈程度、地点、课业的繁重程度等

想多说一句,很多朋友把MBA看作一个职业跳板。个人看法,MBA作为一个可突变的职业跳板更多地也就是针对咨询和投行。那么实际上,尽管top 3,M7和top15的学校的资源和品牌加成有所不同,但是这些学校都已经为你转行提供了足够的助力,剩下的主要要看你自己的努力了。对于学校,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我自己觉得还是要顺从内心的声音。

四、Essay

Essay是以你的声音把你自己呈现在学校招生官员的面前。从内容上来说,如果把前面的几个问题想清楚之后,再发掘一定的素材。Essay的内容只会多不会少,这时更主要是表达和写作技巧的问题。这也是整个过程中最花费精力和时间的部分。我觉得没有什么捷径的,就是自己反复地去学习揣摩那些native speaker的范文和表达方式,反复地polish。我最想去的学校的essay都改了7、8遍以上。好的essay呢,是一读就能感到的,我觉得大致有这么几个标准供参考:
1)表达方式简洁有力,to the point,长句不要太多,点到为止,没有废话
2)逻辑性强
3)有内容,有独到的思考和见解,不要讲大家都知道的东西
4)懂得画龙点睛,能以很精当的文字捕捉到每个故事的闪光点
5)字里行间里demonstrate your fit other than telling or proving
6)对学校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贯穿于所有文章,但是要自然流露,不要刻意凸显
7)对personal life的文章,要有轻松活跃的感情和色彩,以情节或语言,或幽默,或激情洋溢,或发人深省,鲜活而让人印象深刻地展现你的另一面。
之前Mimi_beijing网友有很好的经验分享,大家可以搜索一下。

此外,我个人没有参加任何论坛的workshop,essay也完全是自己写的,也没有找editing firm,因为我不相信以牟利为目的的商业机构能比我更了解自己,同时比我更尽心。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修改可能会割裂我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整体。整个过程中只有一个学校拿了两篇essay请那个学校毕业的朋友帮着看了下,得到的反馈是非常好,但最终却连面试都没有。所以是不是请人帮着改,见仁见智。当然,如果给了解你的人同时也了解MBA的人帮着看看,我想应该还是有好处的,而这好处是能帮助你能更清楚地找到你和学校之间的联系。

五、轮次

看到前面有帖子说R2比起R1竞争激烈程度比R1大很多。
我不是特别认同这种说法。对有的学校,EA和常规的轮次录取比例有比较大差距,比如CBS。或者第一轮发了更多的offer,但同样也有top学校,从近两年的历史数据来看,R2录取的人数反而更多。说回到申请, R1真的比R2竞争激烈程度差很多吗?未必。比如,R1有更多头一年的reapplicant,他们经过多半年的准备,对于自身的优劣、职业目标和对MBA申请规则的认识是更清楚的,也更容易获得录取。我们知道,有很多申请人,凭硬件就能获得不少学校的青睐;但对更多的同志,需要靠essay和申请材料本身才能得到面试,所以仅仅把希望寄托在可能多几个录取名额的轮次差异上,未见得很明智。你要做的,是最大限度地完善自己的package,在此前提下尽早投递,不要过分追求R1和R2的时效而牺牲掉package的质量。

六、结语

我深深认同马云说的,这个世界不需要再多一家互联网公司,也不需要再多一家会挣钱的公司;这个世界需要的是一家更加开放、更加透明、更加分享、更加责任,也更为全球化的公司。同样,我深深相信,这里作为一个鼓励和温暖了无数申请人的论坛,不需要再多的仅仅是In@somewhere的帖子,它需要的是更多记载申请心路历程、分享得失,总结经验教训的文章。许多MBA前辈、校友无私的帮助让我深怀感激。这也是我发帖的内心驱动之所在。

希望我的一些浅薄的意见,对还在或即将开始奋战的朋友有所启发。如果有朝一日您拿到了心仪的offer,也希望您能帮助那些曾经像你一样在挣扎中依然执着追寻自己理想的朋友们。MBA的申请和录取并不代表什么,人生的路有千万条。但是就是因为走过,所以知道这条路有多么地不容易,而他们跟曾经的你一样,需要安慰,需要温暖,更需要鼓励。
作者: fanziao    时间: 2020-12-17 08:07

楼主说的非常中肯!
作者: billysen    时间: 2020-12-17 08:14

lz写了那么多真是辛苦。顶!
作者: Abysslee    时间: 2020-12-17 08:17

写得很真挚,受教了
作者: baomingli    时间: 2020-12-17 09:05

有很大启发
作者: tongtong18    时间: 2020-12-17 12:28

支持LZ,非常温暖的帖子~~我们都要帮助更多的申请路上的同胞们~~
作者: lonelily    时间: 2020-12-17 12:30

看的出来楼主很成熟,有自己的思想
作者: Parker来湖人    时间: 2020-12-17 13:22

非常精彩的分享。感谢,希望自己在最后的尘埃落定时候也可以拿到一个满意度offer。
作者: IAH    时间: 2020-12-17 19:38

受益良多 衷心感谢
作者: runner18    时间: 2020-12-17 21:48

Thank you for sharing!
Very impressive and instructive, thx!
作者: momoy    时间: 2020-12-18 07:37

lz的最后两段话说得很好。顶起来!
作者: 潜水有三年    时间: 2020-12-18 10:03

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热心。 感谢+强烈赞赏LZ
作者: liushiyusha    时间: 2020-12-18 10:10

写得很好!这才是真正的精华!祝福楼主一切顺利~
作者: lucyzheng    时间: 2020-12-18 17:10

工作做得真细致,佩服佩服~!
作者: yanning81    时间: 2020-12-18 20:59

真心感谢楼主,你的真诚分享我能够感受到
作者: christinaliu    时间: 2020-12-19 09:21

这样的分享有血有肉,顶!
作者: 欧罗巴    时间: 2020-12-19 09:29

Very useful! I must fulfill my MBA dream!
作者: babyface15    时间: 2020-12-19 09:31

很有启迪性质的心得,赞!
作者: girlself    时间: 2020-12-19 09:43

肺腑之言,受益匪浅...多谢LZ!
作者: marcox    时间: 2020-12-19 17:52

觉得lz的分析非常的准确,尤其是根据申请人个人特征来考虑申请难易程度的那一部分,赞一个!
作者: bigworld2015    时间: 2020-12-20 10:00

强帖留名
作者: sharonlu    时间: 2020-12-20 10:05

写的真好 THX~~
作者: xiaomimm    时间: 2020-12-20 10:10

来自心底的声音,谢谢分享
作者: muzzle    时间: 2020-12-20 12:02

写的真好 THX~~
作者: catmice    时间: 2020-12-20 18:58

说的真好, 越来越觉得,申请的道路是一个逐渐认识自己的过程
作者: 伊布拉稀    时间: 2020-12-20 21:14

写得真好,谢谢分享
作者: xsj706    时间: 2020-12-21 08:42

发人深省
作者: grassfield    时间: 2020-12-21 08:47

认识自己是个好难的过程!
作者: jingrui    时间: 2020-12-21 11:16

收藏!非常受益!
作者: lily_lu    时间: 2020-12-21 14:46

非常受益,谢谢楼主!
作者: runner18    时间: 2020-12-21 20:43

非常在理,而且是可以验证的实战经验,祝lz事业成功
作者: tanglu18    时间: 2020-12-22 09:51

最好的经验,留存。。
作者: moliniao    时间: 2020-12-23 09:01

一年多来,GMAT的奋斗到告一段落,再到T,和essays,只有走在申请道路上的人才了解这段心酸。
作者: chobitS若    时间: 2020-12-23 15:19

结语写的真的很赞···
作者: 乡关何处    时间: 2020-12-27 11:44

写的真的很赞···
作者: 爱是一道光呀    时间: 2020-12-28 09:14

写得很有深度,对我很有启发。
作者: Mollyy    时间: 2020-12-31 14:34

非常感谢LZ这么真诚的感悟~获益匪浅
作者: moliniao    时间: 2020-12-31 14:41

感谢LZ这么真诚的感悟
作者: ellenchuwang    时间: 2021-1-1 10:20

学到非常多的东西,感谢
作者: Gyllen    时间: 2021-1-3 09:45

写得真好!!!
作者: zihui09    时间: 2021-1-6 09:20

写得真好
作者: chobitS若    时间: 2021-1-6 09:21

这就是心声吧
作者: zhuoxi    时间: 2021-1-6 18:50

写得真好!!!
作者: xiaomimm    时间: 2021-1-7 10:42

肺腑之言呀,感恩!
作者: Abysslee    时间: 2021-1-8 09:21

谢谢走心的分享
作者: behero    时间: 2021-1-13 09:49

感恩分享
作者: pumawu    时间: 2021-1-15 08:19

太受启发了,感恩!
作者: riversolar    时间: 2021-1-16 17:01

最后的倡议挺好的
作者: tangtang18    时间: 2021-2-14 21:11

受教了
作者: girlself    时间: 2021-3-29 09:13

Essay是以你的声音把你自己呈现在学校招生官员的面前。从内容上来说,如果把前面的几个问题想清楚之后,再发掘一定的素材。Essay的内容只会多不会少,这时更主要是表达和写作技巧的问题。这也是整个过程中最花费精力和时间的部分
作者: tongtong18    时间: 2021-7-1 09:40

说的非常中肯!
作者: summerli    时间: 2021-11-2 11:21

good article!
作者: chengyu18    时间: 2021-11-30 09:09

醍醐灌顶!
作者: xiaoxiali    时间: 2021-11-30 09:19

受益良多 衷心感谢
作者: mdmei    时间: 2021-12-7 11:51

good article!
作者: John_Li    时间: 2022-1-8 20:13

谢谢分享
作者: oasis0    时间: 2022-1-8 20:14

人生的路有千万条, 但是就是因为走过,所以知道这条路有多么地不容易
作者: sharonlu    时间: 2022-1-9 13:34

thanks for sharing




欢迎光临 国际顶尖MBA申请交流平台--TOPWAY MBA (http://forum.topway.org/)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