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在山的那边——通往伦敦金融圈的path [打印本页]

作者: haire    时间: 2015-6-8 14:39     标题: 在山的那边——通往伦敦金融圈的path

两年前,在刚接到LSEoffer没多久的时候,我在网上发了篇经验谈,当时被人批评“最不爽这种用词中英夹杂的准留学生了”,然后又看到另外一个人口气很酸地回给这个批评我的人:“哟,你现在可以带着网络ID看不爽别人,以后别人LSE毕业在伦敦金融城一顿饭就吃掉你在国内一个月的薪水。”那个时候,说实话,我也很忐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今年年初,我们team里来了个新成员,welcome dinner是去公司附近的一个叫1 Lombard Street的酒店,一顿觥筹之后,我老板的老板(Chief bla bla的头衔)让每个人写一张小纸条猜最后的bill是多少钱。结果我猜的是最离谱的最小的数字,因为完全低估了那些红酒能有多贵。Bill上的数字是800磅,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两年前那个人在帖底下的留言。


说一下我自己吧:2012年南京大学商学院本科毕业,雅思8.0,实习经验在香港金融业,跨专业申到LSE第一志愿MSc Social Psychology。2012年10月硕士开学第二个星期开始找工作,投了十二个公司,金融咨询快销我都投,只要多金,只要给工作签证。2013年1月我拿到offer,2013年7月我回国成功换好工签,8月初邮寄毕业论文,拿了LSE能给的最高等级“distinction”,8月底飞回英国,9月2号开始工作,至今我已经在伦敦金融圈搬了一年砖了。


和很多留学生一样,我的前几年过得很像压缩饼干。

记得当年选校时,很多人会看各个学校和专业的录取率,是录取10%还是5%的申请者。如果以这个角度看,我现在的公司发的offer和申请者是1:200的比率;英国留学生拿到工签者的比例更是小得不忍计算,但我偏偏不喜欢以这个概率的角度看问题,作为一个二分法的拥护者,在我的眼中,只有它录取了你,或者没有录取你;它是你想要的,亦或是irrelevant的。


我的校友Mark Taylor(Head of Regulatory Affairs EMEA,Goldman Sachs),给毕业生的建议是:“Simply this: make sure that whatever you are thinking of doing,it is really what you want to do. If it is, then you’ll make it happen.”

无论你的理想是去哈佛,耶鲁,牛剑,还是成为我LSE的校友,或是其他,如果你很想得到它,你就要努力变成这个学校想要的人。它想要多少绩点,你就刷给它。同理,如果你希望一个公司录取你,你就要做好功课,弄清楚它的股价,它这几年的m&a 历史,定位,竞争力,战略,在emerging markets的五年部署,诸如此类,这样你才能在面试的时候问出一些intelligent的问题。申名校和找工作的共同点之一,就是它们都是一个努力的过程,不存在谈恋爱一般正好气味相投,一见钟情,电光火石般你的“offer”就主动送上门,哪怕你只捧着“我就是我,有着破学分绩不一样烟火”的自信。


前面几段碎碎念了那么多,无非是想建议,从迷宫的出口去思考你要怎么走过去。名校想要的不过是:

· 你是一个好学生(体现在各种成绩和社团经历上)。

· 你知道我们专业是做甚的(做功课!把那个系老师的论文都拜读一遍)。

· 你知道我们学校有多好(好比你追求一个美女,不能不夸赞她的美丽)。

· 你能为我做什么(给它一个日后为你骄傲的理由)。




如果你想在英国找份赞助工签的工作,首先你的逻辑是:




· 哪些行业愿意赞助工签 (比如在Harrods做销售就不用想了,因为人员流动快,而赞助工签属于fixed cost,要拉长时间轴雇主才能赚回来)。

· 为什么要雇你而不是英国/欧洲/美国人(想想你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明显有语言劣势的行业就避免以卵击石,比如咨询业,想想看为什么一个英国企业要听一个只对英国市场有一年了解,英语还不是完全流畅,甚至没有工作经验的人的建议)。

· 缩小范围,找到你喜欢做的又能够提供签证的工种,demonstrate your passion for the job (passion是应聘时是很重要的东西,本质原因在于你有了passion雇主就没那么必要用金钱来鼓励你好好干活了)。

· 对你面试的企业做好功课,这是让你脱颖而出关键一步。面试和考试不一样,考试过关是一个tick box的事情,你只要不太差就不会挂,而面试过关是一个competition,你需要比别人都出色。




最后,我还是觉得作为一个LSE人,我们一定要辩证地写文章看问题。关于文章中段quote的那个50几岁的老头儿MT的那段话,他说你要知道你想做什么,可是对于一个20出头的毕业生来说,年轻人怎么能完全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呢?我再quote一个同样50多岁但是不在投行而是做艺人的罗霈颖的话,她说,每次她姐弟恋都找25岁的帅哥,为什么呢?因为25岁是刚刚念完书,刚刚开始工作,工作还没有很确定要走这一行,还可以疯狂的年纪。重点在于20出头的人,真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做,很多专业可以选,哪怕那些说一定要学金融,渴望做投行的人,大多数连投行的影子都没有见过。等他们努力翻过了那座山,很可能感觉,其实山那边的风景,不过如此。不过没翻过山的人是,确实不太有资格评判山那边的风景。


祝大家努力翻山,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作者: Pandaa    时间: 2015-6-9 12:54

看看。。。。
作者: Krita    时间: 2015-6-10 14:50

kkkkkkkkkkk
作者: Laborious    时间: 2015-6-11 15:14

我来看看。。。。。。
作者: 依依    时间: 2015-6-12 11:49

kkkkkkkkk
作者: jingrui    时间: 2018-8-23 22:43

up
作者: johnqiaoshi    时间: 2020-12-25 08:53

不错的分享
作者: johnqiaoshi    时间: 2020-12-26 10:40

good article
作者: chobitS若    时间: 2020-12-28 09:22

mark
作者: violetluo    时间: 2021-1-12 07:50

good article
作者: liushiyusha    时间: 2021-2-2 15:39

MARK
作者: totoma    时间: 2021-3-31 20:34

thx




欢迎光临 国际顶尖MBA申请交流平台--TOPWAY MBA (http://forum.topway.org/) Powered by Discuz! 7.2